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DOC 6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49689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1.3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DOC 6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DOC 6页 人类 家园 地球 知识点 总结 DOC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 2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4.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例:(1)远去的帆船总是 先消失; (2)站的高看得远;(3)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的轮廓是弧线(月食);(4)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麦哲伦航海;“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月食时,日光投影是弧形的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登高而望远,发现

    2、地平圈越来越大5.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壳:0-17千米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上地幔 -软流层:岩浆的发源地。 地幔:17-2900千米 下地幔 内地核 地核:2900-6371千米 外地核、从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 (其中地壳最薄,地核最厚)、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圆位置关系相交于南极和北极相互平行长短等长不等长(赤道最长)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

    3、090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赤道度数的变化规律向西向东各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分布规律无数条,除0和180外,其余的都有2条无数条,除0外,其余度数的纬线有2条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E赤道(0纬线)3、经线(子午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经线与纬线的位置关系 互相垂直 ;赤道与南、北两极的位置关系 距离相等 。4、经线 半圆形,长度相等,纬线 圆形,长度不等 ;任何物体可以用 经纬网 来确定它的位置。回归线 (南、北纬)23.5 度,极圈 (南、北纬)66.5 度;中、低、高纬度的分界0

    4、-30,30-60,60-90。5、讲述意义:0经线(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0纬线(赤道):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20W,160E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二. 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 方向 图例与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2、大比例尺表示范围更 小 ,内容更 详细 ;各比例尺的含义是什么?(地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 ?千米 )地图上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3.方向: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1) 在有经纬网

    5、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 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 常用的8个方向: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4.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 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种类形成原因特征常见类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玄武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沉积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地壳运动产生的高

    6、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片状的结构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 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石、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科院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2、弯曲的岩层(褶皱) 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 5、火山、地震 二、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的作用)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三火山: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构成(注意:能对应图

    7、指认)火山喷发物:气体(二氧化硫)、熔岩流、火山灰(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3.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五节泥石流1.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 自然原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

    8、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2)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4.危害: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防御措施:(1)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

    9、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一、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1、支持的证据P111 2、主要观点和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二、海底扩张假说1、主要观点和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2、主要证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3、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三、板块构造学说(重点内容

    10、)1、主要内容:全球由6大板块组成。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生火山和地震。2、6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3、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山脉(陆陆碰撞)。形成海沟、岛岛弧、山脉(洋陆碰撞)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4、地球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1. 地形的类型丘陵地面起伏较小,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小。平原地面宽大

    11、,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山地地面起伏明显,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高原顶面较大,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盆地周围山脉,中部低陷,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2.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2)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可以发育成河流)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

    12、坡等高线较疏处山峰(洼地)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高)或(中间低)3、地形的变化(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2)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3)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三、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较密处为陡坡,等高线较疏处为缓坡)注:1、内力作用使地表起伏加大。(特点:影响是阶段性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2、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特点: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四、外力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外力作用因素: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流水-黄土高原的沟壑、溶洞、平原、三角洲风-沙漠、风蚀城堡冰川-角峰、冰斗谷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3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DOC 6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4968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