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传染病的定义与基本概念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649034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PPT
  • 页数:98
  • 大小:40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染病的定义与基本概念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传染病 定义 基本概念 课件
    资源描述:

    1、 人类在同传染病的斗争中,无论是在理论上人类在同传染病的斗争中,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疫苗疫苗”的使用,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了许多威胁的使用,有效地预防与控制了许多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被称之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传染病,被称之为“完成了第完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一次卫生革命”。而随着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而随着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升高,肿瘤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升高,“处于第二次卫生处于第二次卫生革命革命”的说法取得了共识。的说法取得了共识。当前,当前,“旧传染病死灰复燃,新传染病不断旧传染病死灰复燃,新传

    2、染病不断出现出现”,已成为预防医学界专家、学者的基本共,已成为预防医学界专家、学者的基本共识。识。WHO WHO1996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年世界卫生报告: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也的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WHO 1997 WHO 199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全球警惕,采取行为全球警惕,采取行为 防范新发防范新发现的传染病。现的传染病。现。现。广东省疾控中心许锐恒广东省疾控中心许锐恒 教教授授人人类新出现的。(如艾滋病

    3、、类新出现的。(如艾滋病、O139O139型霍乱、人感染型霍乱、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人禽流感、猪链球菌病、人禽流感、SARSSARS等)等)七十年代新发现的传染病七十年代新发现的传染病序号序号发现年发现年 病病 原原 名名 称称 疾病名称疾病名称 传传 播播 途途 径径1 119721972萼(杯)状病毒萼(杯)状病毒 腹泻(暴发)腹泻(暴发)经消化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 2 219731973轮状病毒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婴幼儿腹泻经消化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3 319751975星状病毒星状病毒 腹泻(暴发)腹泻(暴发)经消化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4 419751975微小病毒微小病毒B19 B19 红斑

    4、及再生障碍性红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贫血 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垂直感染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垂直感染 5 519761976隐孢子原虫隐孢子原虫 急、慢性腹泻急、慢性腹泻 粪粪-口传播,饮用水污染可致暴发口传播,饮用水污染可致暴发 6 619771977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与病人血液、分泌物接触传播与病人血液、分泌物接触传播 7 719771977汉坦病毒汉坦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呼吸道传播、恙螨叮咬等呼吸道传播、恙螨叮咬等 8 819771977嗜肺军团菌嗜肺军团菌 军团菌病军团菌病 空调系统污染、吸入病原体空调系统污染、吸入病原体 9 919771977空肠弯

    5、曲杆菌空肠弯曲杆菌 空肠弯曲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 粪粪-口途径口途径 101019771977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丁型肝炎 经血、血制品,亦可经生活密切经血、血制品,亦可经生活密切接触和围产期传播接触和围产期传播 111119801980人嗜人嗜T T淋巴细胞病淋巴细胞病毒毒I I型型 T 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经血及性传播,垂直感染经血及性传播,垂直感染 八十年代新发现的传染病八十年代新发现的传染病序号序号发现年发现年 病病 原原 名名 称称 疾病名称疾病名称 传传 播播 途途 径径121219811981产外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产外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毒性休克综

    6、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131319821982人嗜人嗜T T淋巴细胞病毒淋巴细胞病毒型型 毛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经血及性传播,垂直感染经血及性传播,垂直感染 141419821982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O157:H7 出血性结肠炎出血性结肠炎 食用被污染食物传播食用被污染食物传播 151519821982伯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莱姆病 蜱媒传播蜱媒传播16161983198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艾滋病 经血及性传播,垂直感染经血及性传播,垂直感染 171719831983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病消化性溃疡病

    7、经消化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 181819831983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病肺炎衣原体病 经呼吸道传播经呼吸道传播 191919841984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东方斑点热东方斑点热 蜱媒传播蜱媒传播 202019851985比氏肠细胞内原虫比氏肠细胞内原虫 顽固性腹泻顽固性腹泻 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212119861986卡曼环孢子球虫卡曼环孢子球虫 顽固性腹泻顽固性腹泻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222219881988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 6型型突发性玫瑰疹突发性玫瑰疹 可能为呼吸道传播可能为呼吸道传播232319881988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主要

    8、经血和性传播主要经血和性传播242419891989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戊型肝炎 粪粪-口传播口传播 252519891989查菲埃立克体查菲埃立克体 人埃立克体病人埃立克体病 蜱媒传播蜱媒传播 262619901990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7 7型型 发热皮疹重型感染发热皮疹重型感染 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 九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九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1)序号序号发现年发现年 病病 原原 名名 称称 疾疾 病病 名名 称称 传传 播播 途途 径径272719911991脑细胞内原虫脑细胞内原虫 角结膜炎和弥漫性感染角结膜炎和弥漫性感染 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2828199

    9、11991巴贝西虫新种巴贝西虫新种 非典型巴贝西虫病非典型巴贝西虫病 蜱媒传播蜱媒传播 292919911991GuanaritoGuanarito病毒病毒 委内瑞拉出血热委内瑞拉出血热 动物源性、接触、气溶胶传播动物源性、接触、气溶胶传播 303019921992O139O139霍乱弧菌霍乱弧菌 O139O139霍乱霍乱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313119921992巴尔通体巴尔通体 猫抓病、杆菌性血管瘤病猫抓病、杆菌性血管瘤病 被猫抓、咬传染被猫抓、咬传染 323219931993辛诺柏病毒辛诺柏病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呼吸道传播经呼吸道传播 333319931993家兔

    10、脑胞内原虫家兔脑胞内原虫 弥漫性感染性疾病弥漫性感染性疾病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343419941994SabiaSabia病毒病毒 巴西出血热巴西出血热 接触野生啮齿动物传播接触野生啮齿动物传播 353519941994马麻疹病毒马麻疹病毒 间质性肺炎、无菌脑膜炎间质性肺炎、无菌脑膜炎 与感染动物粪便、尿接触传染与感染动物粪便、尿接触传染 363619951995人疱疹病毒人疱疹病毒8 8型型 卡波济肉瘤、体腔淋巴瘤卡波济肉瘤、体腔淋巴瘤 经血液、性接触传播经血液、性接触传播 373719951995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 庚型肝炎庚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经血液传播 38381996199

    11、6牛海绵状脑病毒牛海绵状脑病毒 疯牛病疯牛病 食用感染动物内脏等食用感染动物内脏等 393919971997TTTT病毒病毒 输血后肝炎输血后肝炎(TTV)(TTV)经血液传播经血液传播 404019971997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 人禽流感人禽流感 经呼吸道传播(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气溶胶)序号序号发现年发现年 病病 原原 名名 称称 疾疾 病病 名名 称称 传传 播播 途途 径径414119991999尼帕病毒尼帕病毒 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 与感染动物粪便、尿接触传染与感染动物粪便、尿接触传染424219991999SENSEN病毒病毒 SENSEN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 经血液传播经血液

    12、传播 434320012001汉坦病毒突变型汉坦病毒突变型 肺综合症积水病肺综合症积水病 鼠类动物源性、气溶胶传播鼠类动物源性、气溶胶传播 444420032003SARSSARS病毒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经呼吸道传播经呼吸道传播九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九十年代以来新发现的传染病(2)体体(spirochete)7.放线菌属放线菌属(Actinomyces)8.真菌真菌(fungus)9.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10.朊毒朊毒体体(prion)病例数或致死数与所有病例数之比作为测量指标。病例数或致死数与所有病例数之比作为测量指标。5.变异性:病原体因环境条件或遗传因素

    13、的变化而发生的特征(生物学结构和遗传特性)改变。如耐药性变异、抗原性变异、毒力变异等。6.侵入门户:病原体侵入机体有一定的“突破口”侵入门户,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物之间相互适应的结果。从概念上说,是指病原体能从该处进入机体并能存活、繁殖的部位。7.机体内定位: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某些器官或组织中生长繁殖良好,这些器官或组织称为该种病原体的定位或靶器官。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用或斗争的过程。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是感染过程的三大要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是感染过程的三大要素,也是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素,也是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疾病疾病

    14、 致病性:病原体致病性的高低,与其在机体内繁殖、扩散的能力,对机体组织损伤的程度,能否产生特异性毒素,以及毒力因子强弱等特性有关。免疫原性:病原体感染机体后,病原体本身或/和其内外毒素作为抗原物质,使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天然屏障:皮肤、粘膜、酶、分泌物等天然屏障:皮肤、粘膜、酶、分泌物等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与抗性物质:吞噬系统,补体、干吞噬与抗性物质:吞噬系统,补体、干扰素等体液因子扰素等体液因子 体液免疫体液免疫(B(B细胞细胞):IgM):IgM、IgDIgD、IgGIgG、IgEIgE、IgAIgA 特特 异异 性性 免免 疫疫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T(T

    15、细胞细胞):CD4+):CD4+、CD8+CD8+,NK(NK(自自然杀伤细胞然杀伤细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理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理:1.1.阻止病原体粘附于细胞膜上阻止病原体粘附于细胞膜上(阻阻断受体断受体);2.2.防止病原体在细胞间传播;防止病原体在细胞间传播;3.3.增强抗感染的调理作用;增强抗感染的调理作用;4.4.增加免疫性溶解作用;增加免疫性溶解作用;5.5.中和毒素;中和毒素;6.6.协同抗体直接杀灭病原体或受感协同抗体直接杀灭病原体或受感染细胞;染细胞;7.7.免疫记忆;免疫记忆;8.8.激活吞噬系统。激活吞噬系统。但在自然感染中,机体产生但在自然感染中,机体产生过度的免疫反应

    16、,也会造成免疫病理,过度的免疫反应,也会造成免疫病理,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而成为免疫性疾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而成为免疫性疾病。病。特异性免疫标志的意义特异性免疫标志的意义:1.IgM 和和 IgG 特异性的特异性的IgM和和IgG是体液免疫中最主要的两种是体液免疫中最主要的两种抗体。抗体。初次感染早期初次感染早期(第第47天天)产生产生IgM,快速升高,持,快速升高,持续数周后逐渐消退,然后出现续数周后逐渐消退,然后出现IgG,且能持续很长时,且能持续很长时间。间。再次感染由于免疫回忆反应,再次感染由于免疫回忆反应,IgM的出现是瞬间的出现是瞬间即逝且为低滴度的,而即逝且为低滴度的,而IgG也

    17、可在感染的早期出现。也可在感染的早期出现。感染初期和恢复期双分血清抗体滴度检测,若感染初期和恢复期双分血清抗体滴度检测,若呈呈4倍以上增长,即可诊断感染;可根据倍以上增长,即可诊断感染;可根据IgG出现时出现时间,有助于区别间,有助于区别3个月内的近期感染和既往感染。个月内的近期感染和既往感染。2.IgA 2.IgA IgA IgA抗体可对粘膜表面的病原体产生中抗体可对粘膜表面的病原体产生中和作用。同时和作用。同时B B淋巴细胞还可通过粘膜分泌淋巴细胞还可通过粘膜分泌IgA(IgA(即即SIgA)SIgA)产生局部免疫,对呼吸道、消化道、产生局部免疫,对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局部粘膜的病

    18、原体入侵起到防御作泌尿生殖道等局部粘膜的病原体入侵起到防御作用。用。3.IgE 3.IgE IgE IgE与过敏反应有关,也有是对寄生虫与过敏反应有关,也有是对寄生虫感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标志。感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标志。4.CD4+4.CD4+CD4+T CD4+T淋巴细胞可激活淋巴细胞可激活B B淋巴细胞、单核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其他细胞和其他T T细胞,从而促进免疫反应。细胞,从而促进免疫反应。5.CD8+5.CD8+CD8+T CD8+T淋巴细胞可溶解带有外来蛋白质的淋巴细胞可溶解带有外来蛋白质的细胞或病毒,同样这类细胞也能通过抑制效应细胞细胞或病毒,同样这类细胞也能通过抑制效应细胞的活性

    19、来调控免疫。的活性来调控免疫。6.NK 6.NK 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NK)可调节细胞免疫;还具有可调节细胞免疫;还具有表达表达IgG FcIgG Fc蛋白的特异性受体;在一定条件下分泌蛋白的特异性受体;在一定条件下分泌-干扰素,杀灭受病毒感染或发生癌变的细胞等特干扰素,杀灭受病毒感染或发生癌变的细胞等特异性功能。异性功能。传染病传染病宿主易感宿主易感病原体变异病原体变异媒介改变媒介改变人口人口/行为行为 改变改变技术技术/工业工业 改变改变生态环境改变生态环境改变国际旅游国际旅游/贸易贸易公共卫生措施破坏公共卫生措施破坏生物武器生物武器/恐怖恐怖生态环境改变影响传染病发生举例生

    20、态环境改变影响传染病发生举例 环境改变环境改变 疾病举例疾病举例 作用途径作用途径 筑坝运河灌溉筑坝运河灌溉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 螺类栖息螺类栖息 人类接触人类接触 疟疾疟疾 蚊孳生地蚊孳生地 蠕虫病蠕虫病 潮湿土壤潮湿土壤/接触幼虫接触幼虫 城市化人口聚集城市化人口聚集 霍乱霍乱 卫生设施卫生设施/状况状况 水污染水污染 登革热登革热 废物水容器废物水容器 伊蚊孳生伊蚊孳生 迁移新居住地迁移新居住地 疟疾疟疾 孳生地孳生地/媒介媒介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重新造林重新造林 莱姆病莱姆病 蜱类蜱类 户外暴露户外暴露 降雨增多降雨增多 裂谷热裂谷热 积水积水/蚊孳生蚊孳生 感染过程,实际上是病原体与宿

    21、主的相互感染过程,实际上是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适应和相互斗争的过程适应和相互斗争的过程。由于两者之间的适应。由于两者之间的适应程度和程度和“力量对比力量对比”不同,因而导致产生各种不同,因而导致产生各种结局不同的感染结果。这类结局不同的感染结果。这类“结果结果”通常称之通常称之为感染谱。为感染谱。感染谱一般可分为五种不同的表现:病原感染谱一般可分为五种不同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感染和显性感染。1.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清除病原体。机体非

    22、特异性免疫屏障清除病原体。如霍乱弧菌经口感染时,有可能被胃酸杀灭。如霍乱弧菌经口感染时,有可能被胃酸杀灭。但暴饮暴食时,胃酸浓度被稀释,屏障功能丢失但暴饮暴食时,胃酸浓度被稀释,屏障功能丢失而使霍乱弧菌经胃肠粘膜侵入。而使霍乱弧菌经胃肠粘膜侵入。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作用。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作用。可由原有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后获得的免疫可由原有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后获得的免疫功能,而使机体免受感染。如麻疹自然感染或疫功能,而使机体免受感染。如麻疹自然感染或疫苗免疫后,一般都可得到有效的保护。苗免疫后,一般都可得到有效的保护。2.2.隐性感染隐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特异性免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

    23、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者只引起轻微的组织疫应答,而不引起或者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损伤(亚临床感染亚临床感染),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方面的改变状、体征、甚至生化方面的改变(如脊灰、如脊灰、乙脑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乙脑感染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当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感染当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感染者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少数人转变为病者获得特异性主动免疫,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原携带状态(如伤寒、菌痢、白喉、流脑如伤寒、菌痢、白喉、流脑),他们可向外排出病原体,称为健康病原携他们可向外排出病原体,称为健康病原携带者。带者。3.3.病原携带状态

    24、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不显示临床病原携带状态是指不显示临床症状,而能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感染过症状,而能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感染过程。主要是无症状携带和恢复期携带两程。主要是无症状携带和恢复期携带两种。种。某些传染病在显性感染的潜伏期和某些传染病在显性感染的潜伏期和恢复期会有病原携带状态;如果传染病恢复期会有病原携带状态;如果传染病患者未能得到彻底治疗,会成为病后病患者未能得到彻底治疗,会成为病后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原携带者。病原携带时间超过三个月的,称之为慢性携带者(常见的有伤寒、乙称之为慢性携带者(常见的有伤寒、乙肝等)。肝等)。4.4.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

    25、染人体后,保留或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保留或寄生在某些部位,机体的免疫能力难寄生在某些部位,机体的免疫能力难以清除病原体,但可以将病原体局限以清除病原体,但可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也不向体外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也不向体外排出病原体。排出病原体。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引起显性感染。如单纯疱疹、水痘-带带状疱疹、痢疾、结核等。状疱疹、痢疾、结核等。5.5.显性感染显性感染 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物的作用,或物的

    26、作用,或/和由其引发的机体变态反应和由其引发的机体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相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应疾病的临床表现。在所有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一在所有传染病中,显性感染只占一小部分,如同小部分,如同“冰山一角冰山一角”。只有麻疹、。只有麻疹、天花、水痘等少数传染病的感染以显性感天花、水痘等少数传染病的感染以显性感染表现为主。染表现为主。有些传染病显性感染后,感染者能获有些传染病显性感染后,感染者能获得巩固的免疫得巩固的免疫(如伤寒、麻疹、乙脑如伤寒、麻疹、乙脑),极,极少发生第二次感染。但也有一些传染病少发生第二次感染。但也有一些传染病(如如

    27、菌痢菌痢)的感染者,其病后免疫并不巩固,容的感染者,其病后免疫并不巩固,容易再次被感染而发病。易再次被感染而发病。1.1.有病原体存在有病原体存在 传染病的致病因子是活的病原微传染病的致病因子是活的病原微生物,任何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所生物,任何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只有发现和确定了病原体,才算引起的。只有发现和确定了病原体,才算圆满完成对某一传染病的定性认识,也才圆满完成对某一传染病的定性认识,也才能更深一步深入研究该病的特征和防治对能更深一步深入研究该病的特征和防治对策。策。2.2.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 传染病能在宿主之间直接传播,传染病能在宿主之间直接传播,或通过媒介物相

    28、互传播。或通过媒介物相互传播。3.3.具有特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具有特定的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流行性、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流行性、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外来性、地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外来性、地方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可根据疾病的发方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可根据疾病的发病率(罹患率)、病死率的三间分布来病率(罹患率)、病死率的三间分布来进行描述与分析。进行描述与分析。三间分布:三间分布:地理分布地理分布 描述病例发生的地区描述病例发生的地区分布、集聚现象等特征;分布、集聚现象等特征;时间分布时间分布 按病例发生的时间顺按病例发生的时间顺序,描述病例集中趋势;序,描述病例集中趋势;人群分布人群

    29、分布 描述病例的性别、年描述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免疫史等特征。龄、职业、免疫史等特征。4.4.产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反应 机体感染病原体后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包括隐性包括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感染或显性感染),),可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可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属于自然自动免其产物的特异性免疫,属于自然自动免疫。疫。这种特异性免疫由于病原体不这种特异性免疫由于病原体不同、机体的免疫反应状态不同,其产生同、机体的免疫反应状态不同,其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水平也是不同的。有些传的特异性免疫水平也是不同的。有些传染病几乎可达到终身免疫染病几乎可达到终身免疫(如麻疹如麻疹),但,但有的还可再次感染。有的

    30、还可再次感染。关于关于“再次感染再次感染”的几种现象:的几种现象:1.再感染再感染 某种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某种传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经过一定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再感染。(如菌痢)时间后,被同一种病原体再感染。(如菌痢)2.重复感染重复感染 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某种疾病在发病中,被同一种病原体再次侵袭而感染。(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痢疾最为常再次侵袭而感染。(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痢疾最为常见)见)3.复发复发 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该病发病过程已转入恢复期或接近痊愈,该病原体再度出现繁殖,原症状再度出现。(如伤寒)原体再度出现繁殖,原症状再度出现。(如伤寒)4.再燃

    31、再燃 临床表现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临床表现症状已缓解,但体温尚未正常而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常见的为伤寒)又复上升,症状略见加重者。(常见的为伤寒)潜伏期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至最早出现临床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症状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主要与机体感染病原体的数潜伏期长短主要与机体感染病原体的数量、在体机内的繁殖时间、病原体入侵门户、在量、在体机内的繁殖时间、病原体入侵门户、在体内定位、病原体到达靶器官的途径等有关。体内定位、病原体到达靶器官的途径等有关。1.1.病程发展的四个阶段病程发展的四个阶段 潜伏期潜伏期 前驱期前驱期

    32、 发病期发病期 恢复期恢复期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不同传染病或同一种传染病的各个病人,其不同传染病或同一种传染病的各个病人,其潜伏期可各不相同。但每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潜伏期可各不相同。但每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最短、最长、平均潜伏期的大致范围。一个最短、最长、平均潜伏期的大致范围。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可相差很大,短的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可相差很大,短的数小时至数天,长的可达几年或十几年。数小时至数天,长的可达几年或十几年。1.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以追踪传染源和追溯暴露(环境)因素。踪传染源和追溯暴露(环境)因素。2

    33、.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接触者的检疫、留验根据潜伏期长短可确定接触者的检疫、留验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以平均潜伏期增加或医学观察期限。一般以平均潜伏期增加12天,天,或可按最长潜伏期确定。或可按最长潜伏期确定。3.3.可以确定接触者应急免疫接种时间及作用。可以确定接触者应急免疫接种时间及作用。如麻疹流行时,易感者若接触病人后如麻疹流行时,易感者若接触病人后3 3天内接种麻疹天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有可能获得免疫预防。减毒活疫苗,仍有可能获得免疫预防。4.4.可以根据潜伏期评价已采取预防措施的效果。可以根据潜伏期评价已采取预防措施的效果。当控制措施采取后,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后发病下降,当控制措施采取

    34、后,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后发病下降,甚至没有续发病例,则提示已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甚至没有续发病例,则提示已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5.5.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短潜伏期传染病来势迅猛,常呈暴发性流行;一般短潜伏期传染病来势迅猛,常呈暴发性流行;而长潜伏期传染病的流行波持续较长。而长潜伏期传染病的流行波持续较长。6.6.根据潜伏期评价疫源地的消除。只要传染源根据潜伏期评价疫源地的消除。只要传染源消除了,采取了终末消毒措施,并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消除了,采取了终末消毒措施,并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后不再有新发病例不再有新发病例(包括新感染者包括新感染者)

    35、,才能宣布疫源地已消,才能宣布疫源地已消除。除。前驱期:前驱期:前驱期是指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前驱期是指潜伏期末至发病期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短暂时间,一般某些临床表现的短暂时间,一般1212天。天。在前驱期内,患者可呈乏力、头痛、微在前驱期内,患者可呈乏力、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热、皮疹等表现,多数传染病看不到前驱期。前驱期的临床表现,对于流行地区早期前驱期的临床表现,对于流行地区早期症状监测、对早期病例搜索很有价值。如在流脑症状监测、对早期病例搜索很有价值。如在流脑局部暴发地区,有些病例在前驱期已出现少数瘀局部暴发地区,有些病例在前驱期已出现少数瘀点,可同时伴

    36、有或不伴有发热,如及早隔离和救点,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如及早隔离和救治这类病例,对控制发病和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治这类病例,对控制发病和降低病死率有一定的价值。价值。发病期:发病期:发病期发病期(也称临床症状期、极期也称临床症状期、极期),为出,为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此时,病原体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此时,病原体在体内繁殖(复制)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病在体内繁殖(复制)最多,有些症状又有利于病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原体排出,故传染性最强。病程进入发病期后,某些特异性症状、病程进入发病期后,某些特异性症状、体征先后陆续出现,可以根据相关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先后陆续出现,可以

    37、根据相关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按照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该病实验室检查,按照传染病诊断国家标准,对该病作出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作出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诊断。病例的诊断。发病期的长短,与救治是否及时、疾病严重发病期的长短,与救治是否及时、疾病严重程度、机体基础状况等有关。程度、机体基础状况等有关。恢复期:恢复期:恢复期是指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机恢复期是指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机体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机体功能逐渐恢体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机体功能逐渐恢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一个表现过程。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一个表现过程。大多数患者经过恢复期后转归为

    38、痊愈,大多数患者经过恢复期后转归为痊愈,少数可转为慢性感染少数可转为慢性感染(如病毒性肝炎如病毒性肝炎);或留;或留有后遗症有后遗症(如脊灰如脊灰);也有的可复发;也有的可复发(如痢疾、如痢疾、伤寒伤寒);也有的可再燃;也有的可再燃(如伤寒如伤寒),但引起复发、,但引起复发、再燃的传染病相对较少。再燃的传染病相对较少。传染期:传染期:传染期即传染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传染期即传染病人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个时期。传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即使同种疾传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即使同种疾病的不同病例其传染期也未必完全相同。病的不同病例其传染期也未必完全相同。传染期可以通过病原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传染期可以通

    39、过病原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查结果判定。传染期短的疾病,所引起的续发病例传染期短的疾病,所引起的续发病例往往成簇出现,每簇病例之间有一定的间往往成簇出现,每簇病例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间隔期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隔,间隔期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长的疾病,续发病例会陆续出现,延续时长的疾病,续发病例会陆续出现,延续时间较长。间较长。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最重要依据。最重要依据。2.2.常见的临床表现常见的临床表现 1.1.发热:为传染病的共同表现,但由不同传发热:为传染病的共同表现,但由不同传染病引起的发热程度、热型也不同。染病引起的发热程度

    40、、热型也不同。2.2.皮疹: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皮疹:包括斑疹、丘疹、斑丘疹、红斑疹、玟瑰疹、瘀点、瘀斑、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玟瑰疹、瘀点、瘀斑、疱疹、脓疱疹、荨麻疹等。3.3.全身表现: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全身表现: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毒血症毒血症 菌血症菌血症 败血症败血症 脓毒败血症脓毒败血症 3.3.症状鉴别诊断症状鉴别诊断 从传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考虑,可从传染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考虑,可将各种感染症按临床表现的不同进行鉴别将各种感染症按临床表现的不同进行鉴别(包括与非传染病鉴别包括与非传染病鉴别)。常用的常用的“症状症状 病原病原”鉴别有:鉴别有:不明原因发热不明

    41、原因发热(主要是根据热程主要是根据热程分类分类);有淋巴结肿大有淋巴结肿大(包括局部特定部位包括局部特定部位淋巴肿大与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分类淋巴肿大与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分类);有皮疹伴有皮疹伴(或不伴或不伴)发热,包括瘀点发热,包括瘀点(斑斑)、斑疹性皮疹、泡疹与脓疱疹分类;、斑疹性皮疹、泡疹与脓疱疹分类;发热伴腹泻发热伴腹泻(包括大便中有无白细包括大便中有无白细胞及分类状况胞及分类状况);发热伴神经系统表现发热伴神经系统表现(包括脑脊液检查细胞数、糖、包括脑脊液检查细胞数、糖、蛋白的不同分类蛋白的不同分类);发热伴呼吸困难发热伴呼吸困难(包括各种急性肺炎、痰检测等包括各种急性肺炎、痰检测等);脾

    42、肿大;脾肿大;感染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包括累及单一关节与累及多个关节的包括累及单一关节与累及多个关节的分类分类);免疫缺陷者所感染的病原分类;免疫缺陷者所感染的病原分类;感染性菌尿与脓尿病原分类。感染性菌尿与脓尿病原分类。WHO WHO所推荐的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所推荐的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为我们进行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学疫情诊断给予了有益的启示。为我们进行临床诊断或流行病学疫情诊断给予了有益的启示。WHO: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1)综合征综合征 特特 征征 对对 应应 的的 疾疾 病病 1.1.无特无特征性皮疹征性皮疹的全身发的全身发热

    43、性疾病热性疾病 突然或逐渐突然或逐渐发病,伴有发热、发病,伴有发热、头痛、肌肉和关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偶尔有胃节痛;偶尔有胃肠道症状;无确肠道症状;无确切定位,偶尔有切定位,偶尔有多淋巴结炎,关多淋巴结炎,关节炎;可能再发节炎;可能再发和复发。和复发。1.1 1.1 所有气候:节肢动物所有气候: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热,布鲁氏病,流传播的病毒热,布鲁氏病,流行性肌痛,钩端螺旋体病,非行性肌痛,钩端螺旋体病,非肺炎性军团病,伤寒副伤寒,肺炎性军团病,伤寒副伤寒,战壕热,旋毛虫病。战壕热,旋毛虫病。1.2 1.2 温暖气候或季节:急温暖气候或季节:急性血吸虫病,登革热,中暑,性血吸虫病,登革热,中暑,

    44、疟疾,回归热,裂谷热,白蛉疟疾,回归热,裂谷热,白蛉热。热。WHO: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2)综合征综合征特特 征征对对 应应 的的 疾疾 病病 发 热 发 热性皮疹性皮疹 起 病 伴起 病 伴有 发 热 和有 发 热 和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全 身 性 皮全 身 性 皮疹疹(斑疹、斑疹、丘 疹、疱丘 疹、疱疹、脓 疱疹、脓 疱疹疹)或皮疹或皮疹定 位 在 皮定 位 在 皮肤和肤和/或粘或粘膜 的 某 些膜 的 某 些部 位;假部 位;假如 是 出 血如 是 出 血性的性的,见综见综合征合征3 3。2.1 2.1 一般性皮疹一般性皮疹(斑疹或紫癜斑疹或紫癜)

    45、: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发疹热发疹热,传染性红斑传染性红斑,麻疹麻疹,脑膜炎菌菌血症脑膜炎菌菌血症,鼠咬热鼠咬热,幼儿急疹幼儿急疹,风疹风疹,猩红热猩红热,斑疹热群斑疹热群(南南欧斑疹热,落矶山斑疹热欧斑疹热,落矶山斑疹热),),中毒性休克综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斑疹伤寒斑疹伤寒(地方地方性、流行性性、流行性,恙虫热恙虫热)。2.2 2.2 一般性皮疹一般性皮疹(泡疹或脓疱疹泡疹或脓疱疹):猴痘,:猴痘,立克次体痘,天花,水痘。立克次体痘,天花,水痘。2.3 2.3 局部性红斑局部性红斑(任何部位任何部位):皮肤炭疽:皮肤炭疽,麦地那虫病麦地那虫病,

    46、肠道病毒泡状胃炎伴有皮疹肠道病毒泡状胃炎伴有皮疹,慢慢性游走性红斑性游走性红斑(由由burgdorferiburgdorferi螺旋体引起螺旋体引起),),疱疹病毒齿龈炎疱疹病毒齿龈炎,粘膜及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粘膜及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痘病毒局部皮肤感染。痘病毒局部皮肤感染。WHO: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3)综合征综合征特征特征对应的疾病对应的疾病 发热发热性出血性性出血性疾 病疾 病(出出血热血热)起病伴有发热起病伴有发热和全身症状和全身症状;3;35 5天后的第二阶段伴天后的第二阶段伴有皮肤出血有皮肤出血(瘀斑瘀斑,瘀点瘀点,穿刺有分泌穿刺有分泌物物),)

    47、,内出血内出血(阴道阴道出血,欧血,柏油出血,欧血,柏油样大便样大便,血尿血尿),偶,偶尔有黄疸尔有黄疸,有或无有或无末梢休克综合征。末梢休克综合征。3.1 3.1 蚊虫传播:切孔肯亚出血热蚊虫传播:切孔肯亚出血热,登革热登革热,黄热病。黄热病。3.2 3.2 蜱传播:克里米亚蜱传播:克里米亚刚果出刚果出血热,基萨那森林热血热,基萨那森林热,鄂木斯克出血鄂木斯克出血热。热。3.3 3.3 啮齿动物传播:肾综合征出啮齿动物传播:肾综合征出血热,阿根廷玻利维亚出血热血热,阿根廷玻利维亚出血热,拉沙拉沙热。热。3.4 3.4 病媒不明:埃波拉及马尔堡病媒不明:埃波拉及马尔堡病毒病。病毒病。发热发热性

    48、淋巴腺性淋巴腺病病 起病伴有发热起病伴有发热和全身症状;化脓和全身症状;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局性或非化脓性,局部或全身性腺体肿部或全身性腺体肿大。大。4.1 4.1 全身淋巴腺病:获得性免疫全身淋巴腺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缺陷综合征,巴尔通体病巴尔通体病,丝虫病丝虫病,内内脏利什曼病脏利什曼病,弓形体病。弓形体病。4.2 4.2 局部淋巴腺病:局部淋巴腺病:r-r-疱疹病毒疱疹病毒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鼠疫腺鼠疫,土拉伦土拉伦斯菌病斯菌病,非洲锥虫病。非洲锥虫病。WHO: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临床症候群与对应的流行性疾病(4)综合征综合征特特 征征对对 应应 的的 疾疾

    49、病病 发 发热 性 神热 性 神经 系 统经 系 统疾病疾病 偶尔发生偶尔发生,伴有发热和全伴有发热和全身症状身症状,脑膜脑膜炎体征炎体征,脑炎、脑炎、麻痹。麻痹。5.1 5.1 瘫痪:肠道病毒性脑脊髓炎瘫痪:肠道病毒性脑脊髓炎,脊髓灰脊髓灰质炎。质炎。5.2 5.2 脑膜炎:血管圆线虫病脑膜炎:血管圆线虫病,淋巴细胞性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脉络丛脑膜炎,嗜血杆菌脑膜炎嗜血杆菌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病毒性脑膜炎炎,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腮腺炎。腮腺炎。5.3 5.3 脑炎: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脑炎:节肢动物传播的病毒性脑炎,新型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病,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李士

    50、特菌病李士特菌病,由由各种传染性因子引起的脑膜脑炎各种传染性因子引起的脑膜脑炎,狂犬病。狂犬病。6.6.发发热 性 黄热 性 黄疸疸初期伴有全身初期伴有全身性症状性症状(见综见综合征合征1),1),但也但也可能没有;黄可能没有;黄疸;若是出血疸;若是出血性的性的,见综合见综合征征3 3。初期伴有全身性症状初期伴有全身性症状(见综合征见综合征1),1),但也但也可能没有;黄疸;若是出血性的可能没有;黄疸;若是出血性的,见综合征见综合征3 3。综合征综合征特特 征征 对对 应应 的的 疾疾 病病 7.7.发发热 性 呼热 性 呼吸 道 疾吸 道 疾病病 疲劳、疲劳、咳 嗽、咳 嗽、胸 痛、胸 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传染病的定义与基本概念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4903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