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必修一+必修二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期中复习(知识点)必修一+必修二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期中 复习 知识点 必修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知识点知识点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地月系地月系太阳系太阳系银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其他恒星系统星系统 其他行其他行星系统星系统说明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说明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地月系地月系太阳系太阳系银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一、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中的地球(2)行星际空间条件)行星际空间条件(1)地球的自身条件)地球的自身条件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稳定的
2、光照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件一直比较稳定,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安全的行星运行环境安全的行星运行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气温适宜气温适宜: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温为15,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大量液态水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大量液态水:
3、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其引力可以使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并能吸引住液态水。大气层,并能吸引住液态水。(2 2)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维持地表温度,为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 动提供能量动提供能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1 1)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来自太来自太阳辐射阳辐射的能源的能源太阳能太阳能生物能生物能太阳光、热太阳光、热太阳辐射引起大气、太阳辐射引起大气、水的动能水的动能生物光合作用固定生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间
4、接利的太阳能(间接利用太阳能)用太阳能)化石矿物能化石矿物能风能风能水能水能海洋能海洋能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1 1)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太阳活动主要表现形式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出现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大气层活动周期活动周期黑子黑子光球层光球层大约大约1111年年耀斑耀斑色球层色球层大约大约1111年年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太阳的大气从里到外分为 、和和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和和
5、。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水量与黑子变化有相关性(2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产生产生“磁暴磁暴”形成极光形成极光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短波通讯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与内部结构读图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与内部结构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及地幔顶部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及地幔顶部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名称名称划分划分主要特点主要特点地壳地壳地表至地表至莫霍面莫霍面主要由岩石组成主要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地幔地幔莫霍面至莫霍面至古登堡面古登堡面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
6、幔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地核地核古登堡面古登堡面至地心至地心主要由铁、镍组成主要由铁、镍组成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地轴的空间位置: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北端始基本稳定,北端始 终指向北极星附近。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周期:23时时56分分4秒秒1
7、恒星日恒星日速度:速度:线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角速度角速度:除两极外均为:除两极外均为15/h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自转的规律地地 轴轴北极星北极星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轨道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焦点上。速度速度:近日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月初)较慢。方向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北:逆时针;南:顺时针)。周期周期:365天天6时时9分分10
8、秒秒1恒星年恒星年地球公转的规律地球公转的规律远日点远日点近日点近日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地球公转地球公转赤道平面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 周期性往返运动。(周期性往返运动。(365日日5时时48分分46秒)秒)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在太阳直射点上,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232
9、6N2326S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12月月22日日9月月23日日3月月21日日6月月22日日365365日日5 5时时4848分分4646秒秒(1 1回归年)回归年)1.太阳直射点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移动方向”规律规律2.太阳直射点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移动周期”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远日点远日点近日点近日点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春分春分夏至夏至春分春分秋分秋分冬至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春分夏至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太
10、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公转速度加快时段: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月初秋分秋分冬至冬至1月初月初公转速度减慢时段: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月初春分春分夏至夏至7月初月初速度渐快速度渐快速度渐慢速度渐慢地球地球自转自转地理地理意义意义昼夜更替现象昼夜更替现象地方时的产生地方时的产生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偏移地方时地方时区时区时晨昏线晨昏线太阳日太阳日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沿着物体前进的方向)(沿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转昏线昏线太太 阳阳 平平 行行 光光 线线昼昼 半半 球球NS晨线晨线夜夜 半半
11、球球昼夜更替的周期是昼夜更替的周期是24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小时,即一个太阳日。昼夜更替昼夜更替: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不断交替1 1)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平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平分地球。分地球。2 2)晨昏线平面垂直于太阳光线晨昏线平面垂直于太阳光线且与纬线圈相交且与纬线圈相交,太阳高度等于太阳高度等于00。3 3)晨昏线移动方向晨昏线移动方向:自东向西。自东向西。4 4)晨昏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则)晨昏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则平分所有纬线,即全球昼夜平分。平分所有纬线,即全球昼夜平分。5 5)晨昏圈与纬线圈斜交,则除)晨昏圈与纬线圈斜交,则除赤道外,不能平分所有纬线
12、,即赤道外,不能平分所有纬线,即除赤道外,昼夜不等长。除赤道外,昼夜不等长。昼夜更替的界线:昼夜更替的界线:晨昏线(圈),晨昏线(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时区划分时区划分北京时间:北京时间:东东8区中央经线区中央经线(东经(东经120线)线)的地方时。的地方时。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是我国统一使用的时间,首都北京所时间,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在的东8区的区时。区的区时。时间越来越晚时间早晚时间早晚伦敦0时区北京东8区东京东9区华盛顿西5区堪培拉东10区新德里东5区莫斯科东3区旧金山西5区经度每差经度每差1 1地方时相差地方时相差4 4分钟;相邻时区时间相差分钟;相邻时区时间相差1 1小时。
13、小时。东早西晚东早西晚区时的计算第一步:求时区差第一步:求时区差 (同减异加同减异加)方法: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方法: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减法(即时区号相减);若一地在东时区、时区差用减法(即时区号相减);若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加法(即时区号相另一地在西时区,则求时区差用加法(即时区号相加)。加)。第二步:求区时(第二步:求区时(东加西减东加西减)所求地的区时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时区差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之东则用“加加”,反之,所,反之,所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求地在已知地之西,则用“减减
14、”。若求出的时间大。若求出的时间大于于24小时,则减小时,则减24,日期加,日期加1天;若求出的时间为天;若求出的时间为负值,则加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小时,日期减去1天。天。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地理意的地理意义义正午太正午太阳高度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昼夜昼夜长短长短的变的变化化在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在同一日期,正午太阳高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度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度越高昼越长。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昼夜平分。季
15、节季节变化变化纬度纬度变化变化季节季节更替更替五带五带形成形成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秋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2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16、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北回归线午太阳高度最大,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全球各地正午时,全球各地正午时,物体影子的朝向和物体影子的朝向和长短变化规律: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可能无日影正午可能无日影v直射点纬度正午直射点纬度正午日影缩短为零日影缩短为零v一天中,正午日影一天中,正午日影最短,日出日落时最短,日出日落时(即晨昏线上)
17、日影(即晨昏线上)日影最长。最长。日期日期节气节气北半球的昼夜状况北半球的昼夜状况极昼、极夜范围极昼、极夜范围3.213.21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无无 3.213.216.226.22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极昼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扩大;极夜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极夜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扩大。6.226.22昼最长夜最短。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夜。6.226.229.239.23昼长夜短。昼渐短
18、,夜渐长。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长。纬度越高,昼越长。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极昼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缩小;极夜由南极圈向南极点极夜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缩小。9.239.23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无无9.239.2312.2212.22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极昼由南极点向南极圈扩大;扩大;极极夜由北极点向北极圈夜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扩大。12.2212.22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
19、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极夜。12.2212.22次年次年3.213.21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短。纬度越高,昼越短。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极昼由南极圈向南极点缩小缩小;极;极夜由北极圈向北极点夜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缩小。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热热带带北北 温温 带带南南 温温 带带北寒带北寒带南寒带南寒带2326 N2326 S6634 N6634 S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太阳有太阳直射直射无太阳直射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也无极昼极夜夜无太阳直射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也无极昼极夜夜天文特征天文特征 气候
20、特征终年终年炎热炎热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严寒终年严寒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严寒终年严寒五带的划分沉积物沉积物变质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风化、侵蚀风化、侵蚀冷却凝固冷却凝固隆隆起起隆隆起起隆隆起起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变质作用搬运搬运堆积堆积固结固结 成岩成岩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岩石圈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岩石圈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二、岩石圈二、岩石圈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地壳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地壳的物质循环
21、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面的模式图。注意:注意: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图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解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变式法图解岩石圈物质循环 内力作用与地形: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判别内力作用与地形:褶皱与断层、背斜与向斜、地垒与地堑的判别地质地质构造构造判断依据判断依据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实例实例形态形态岩层顺序岩层顺序地形地形成因成因褶褶皱皱背背斜斜上拱上
22、拱中心老,两翼中心老,两翼新新山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岩层上拱而成山喜马拉雅山系、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阿尔卑斯山系谷谷顶部受张力,易被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而成谷侵蚀而成谷地地向向斜斜下弯下弯中心新,两翼中心新,两翼老老谷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岩层下弯而成谷山山槽部受挤压,不易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被侵蚀而成山岭岭断断层层地地垒垒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上升相对于两侧上升块状山地块状山地华山、庐山、华山、庐山、泰山泰山地地堑堑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于两侧下降相对于两侧下降裂谷、凹陷地带裂谷、凹陷地带东非裂谷、汾东非裂谷、汾河谷地、渭河河谷地、渭河平原平原板
23、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板块构造理论与地质构造1 1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 (1)(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2)(2)板块构造及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构造及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板块漂浮在“软流层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3)(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
24、撞或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板块的相对板块的相对运动运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对地球面貌的影响举例举例边界边界类型类型板块张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裂谷或海洋东非大裂谷、红海、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西洋生长生长边界边界板板块块挤挤压压大陆与大大陆与大陆板块陆板块相撞相撞形成巨大的山脉和高形成巨大的山脉和高原原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青藏高原卑斯山、青藏高原消亡消亡边界边界大陆与大大陆与大洋板块洋板块相撞相撞大洋板块位置较低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形成海沟成海沟;
25、大陆板块受挤大陆板块受挤上拱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岸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太平马里亚纳海沟、太平洋西部岛弧、台湾山洋西部岛弧、台湾山脉、安第斯山脉脉、安第斯山脉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景观图)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景观图)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分布地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上演变而来的)普遍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化)侵侵蚀蚀作作用用风力风力侵蚀侵蚀风力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