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课件(DOC 6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课件(DOC 6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课件DOC 6页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复习 提纲 课件 DOC
- 资源描述:
-
1、湘教版必修三提纲一、 区域的基本含义1、 区域的基本含义: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 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3、 区域空间结构的划分:从整体上可分为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地域乡 村 地 域城 镇 地 域区别地域范围大小大小产业活动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联 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的持续的带动作用4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农业:面状 交通运输线路: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点状 城市群和工业区
2、:岛状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5.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和基础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主要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如旅游业、服务业等。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二、 区域发展阶段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常用指标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
3、值比重等。 综合指标:人文发展指数(HDI)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水平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水平高,区域内部差
4、异小发展阶段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三、 区域发展差异1、 四大地区:东部13 个省级行政区(沿海:京津冀鲁苏、浙沪粤闽琼、港澳台)中部6个省级行政区(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2个省级行政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桂内蒙古)东北地区3个省级行政区(黑吉辽)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四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南轻北重,东轻西重”,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东北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中西部则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 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和东北。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 2
5、、 城市化水平:指一个地区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3、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最主要)4、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慢,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快,水平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5、 改革开放时空发展: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建立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 1997年设立重庆直辖市、香港回归 1999年西部大开发、澳门回归6、 我国南北方的差异:南北以北纬34度的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煤炭、石油、铁矿
6、等次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南方有色金属矿产、生特资源、水力资源丰富,但多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地形破碎。7、 西部大开发:1999年宣布实施,包括西部12省区及三个自治州(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吉林延边)。西部的优势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不利因素: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脆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西部大开发的意义:缩小东西部间的发展差距,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将西部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四、 区域经济联系(资源的跨区域调配)1、 南水北调 起止点: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输送到
7、天津、烟台和威海东线工程 优点:可利用现有的京杭大运河及湖泊调水,建设成本较低缺点:黄河以南需要梯级抽水,运营成本高,沿线水污染严重,水质较差 起止点: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输送到北京、天津中线工程 优点:全程自流,运营成本低;封闭式输水,水质好 缺点:地形复杂,需开凿运河,建设成本较高 起止点: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引水,输送到黄河上游西线工程 优点:从源地调水,水质好 缺点:地形复杂,工程艰巨2、 西气东输起止点:一线工程: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 二线工程:从新疆霍尔果斯到广东意义: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 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提
8、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拉动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3、 西电东送北路:将黄河中上游的水电、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中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南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送往广东。4、 产业转移方向: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五、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深居内陆,降水少;植被
9、的覆盖率低 人为: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设施建设不当。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涉及陕、甘、宁、青、新等省区,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甘肃中部等地尤为严重。2、荒漠化的表现:植被和地表植被破坏、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引发饥荒。3、荒漠化的防治:1994年联合国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使其成为全球性行动。 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草方格沙障工程)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用水优化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