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重点考点(DOC 15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重点考点(DOC 15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重点考点DOC 15页 河南 教师 招聘 考试 复习资料 重点 考点 DOC 15
- 资源描述:
-
1、 教育学部分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2、教育的三大因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
2、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 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 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二、教育学的发展1、 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2、 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
3、,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c. 墨家的教育主张。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选择) 3、教育学的发展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4、)文化教育学 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学 c.当代教育学发展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专题二 小学教育一、 义务教育1、 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书上有案例分析)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
5、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选择)二、 小学教育目的1、 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 美育(鉴赏
6、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2、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 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核心】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新是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出案例分析、多选)专题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 个体身心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选择题,看书上,要区分他们几个,其中常出“揠苗助长”选“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 【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言论
7、)】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 【斯特恩】(内发和外铄论比较重要,看好都有谁,常出多选)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可能性】 环境【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选择:出个案例,问你是受什么因素影响,一般都是区分遗传和环境)二、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1、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a.观察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e.情感 f.自我意识2、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老师父母的夸奖 3、对学习形式的兴趣甚于学习内容 4、对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专题四 学生与教师一、 学生 学生是教
8、育实践活动的对象;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案例分析、简答)2、 学生的本质特征:1、发展性 2、有潜能 3、差异性 4、主动性 5、独立性3、 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4、 学生的合法权利与义务权利:(1)生存权;(2)受教育权;(3)人身权。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
9、学校或者其他机构的管理制度。二、 教师1、教师职业特点 1、传道授业者 2、知心者 3、管理者 4、协调者 5、研究者(简答)2、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我没重点看这,不知道重不重要) 权利:1.教学活动2.从事科研3.指导学生学习,评定学生成绩4.按时获取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带薪休假5.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以及建议6.参与进修或其他培训 义务:1、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遵守规章
10、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开展有益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2)教育专业素养; (3)综合能力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3)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4)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新型师生关系 1、内涵 教育关系: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道德关系:社会
11、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2、要求与意义 要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意义: 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教育价值; 有助于改善师生的学校生活状态; 有助于师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3、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要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专题五 小学课程一、 课程概述1、课程概念: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填空)2、课程分类【按照各种标准分类】学科固有属性 学科课程 经验课程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必修课 选修课课
12、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课程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常出选择)4、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5、 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学科课程论:(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主张课程分科设置活动课程论:(杜威,克伯屈)强调顺应学生心理因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个性,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教材结构课程论:(布鲁纳)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重视掌握概念,主张把学习重点放在使
13、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上,强调通过发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及其结构。6、 课程设计的实质: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7、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课程计划【整体规划:生产劳动、课外活动、学科设置、学年假期划分】 课程标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范围、深度与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核心是课程目标】 教科书【详细规定教学内容】(填空、选择)8、 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二、 小学新课程改革(这我也没咋看,题很少出)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P40】
14、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的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小学综合;中学分科;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小学新课程体系的性质: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简答、填空。多选)4、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 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 学校对课程的管理(填空、多选)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专题六 小学教学一、 教
15、学概述1、 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2、 教学过程的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简答)二、 教学原则与方法1、小学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实物、模象、语言】 启发性原则【承认学生主体】 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相统一的原则(重点:常考简答、选择、案例分析。各种出啊)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