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8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44850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44.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8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8页 高等 教育学 复习资料 DOC
    资源描述:

    1、专题一 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一) 高等教育的概念演变了解高等教育概念从古代高深学问教育,到近代大学教育,再到现代第三级教育的演变过程,掌握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答案:第一阶段高深学问,特征:1、 从形式上说,古代高等教育机构是各国的高等学术中心,或设于宫廷,或附在神庙,或存于私学中。主要表现为个别大师的聚徒讲学,进行高深学问的学习。2、 从目的或内容上说, 古代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官吏和神学人士。东方古代高等教育以人文教育和伦理教育为特色,辅以少量的自然科学教育;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则以人文、自然和雄辩教育为主,辅以伦理教育。3、 从对象上说, 高等教育是极少数特权阶层的教育,教育是一种特权和身

    2、份。4、 从管理上说,在东方高等教育为政府和寺庙控制,只有在社会混乱时期,私学才兴盛。在西方,高等教育表现为私学为主。第二阶段近代大学教育,特征:1、从形式来说,只有大学才是名符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学具备传统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型态的某些特征,高等教育便是大学教育,大学独占高等教育的领域;2、 从目的与内容来说,高等教育是人类文明精华得以保存、绵延与发扬的场所,致力高深学术之研究,创造新知识,高等教育的学术性开始出现;3、 从对象来说,高等教育是少数精英份子的教育,教师和学生在钻研学术,探求真理的基础上组成学者团体,以确保其优越的素质;4、 从管理来说,高等教育试图摆脱外界的干预,尤其是来自宗教或政

    3、治的束缚或影响,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价值及真理实现的保障。第三阶段现代第三级教育,特征:1、 从形式上来说,传统的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份,在第三级教育的概念下,大学、专业学院、技术学院以及师范院校等各层次各类型的院校都属于高等教育机构;2、 从目的和内容上来说,高等教育应满足当前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学术研究也应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高等教育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3、 从对象上来说,人人都有权利接受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应以任何理由为少数人独占,它肩负着精英与大众的双重任务;4、 从管理上来说,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为紧密,高等教育在保持自治传统的同时应兼顾社会需

    4、要,在两者中取得平衡。(二) 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 了解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形成的标志性事件,1、培养人才的教学中心:神学、医学、法学及教师和官员(19世纪前)、科学人才、各类专业人才及职业人才。(巴黎大学、2、从事科研的学术中心:1809年威廉冯洪堡在德国创办柏林大学。3、服务社会的服务中心:1862年的林肯签署的议案莫雷尔法案 ,1904年范海斯出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提出“威斯康星计划”。正确认识高校职能的价值,科学处理各项高校职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1、三职能是发展的:前一项职能并未因后一项职能的出现而消失,但也没有一成不变,而是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自我改变,顺

    5、应历史。2、三职能是矛盾的:重科研轻教学,重服务轻教学。3、矛盾破解:建立有序的、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 当今时代,没有一所高等学校可以妥善完满地同时承担并完成好这三大职能任务。在此状况下,三项职能校际间的分工与合作就显得明确和必要,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选择或侧重适当的职能活动,使得教学、科研、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在整体高等教育系统中而不是单一的高校中得以协调共存的,需要各个高校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职能,共建一个有序的、分工合理的高等教育系统来实现三项职能的圆满完成。(三)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掌握围绕“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产生

    6、的价值冲突,主要包括: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术型人才与职业型人才(人才类型);专才与通才(教育内容)。个人本位论: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谋求国家利益和发展,发展学生的理性和个性,自由教育(基于人的本能本性),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主要人物代表: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社会本位论: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个人发展,个体社会化,为社会服务。主要人物代表:孔德、涂尔干、赫尔巴。学术型人才:教学研究人才。进行学术研究,创造新知识的学术工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

    7、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注重对从事有关学术性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型人才:应用型技能人才。一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的技术性或应用性,注重对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专才教育: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一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某种职业或进行某个领域研究的人才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活动或教育模式。通才教育:人文教育与通识教育(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目的在于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专题二 大学精神与理念(一) 什么是大学精神文化了解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大学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大学精神

    8、、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管理作风等。大学文化也就是指大学群体习得且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校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校训:让这里光芒闪耀;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密歇根大学的校训:艺术、科学、真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北京交通大学:知行;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北京林业大学:知山知水 树木树人;外交学院:站稳立场 把握政策 熟悉业务 严守纪律(周总理语);北京理工大学: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与大学校训的区别与联系大学精神与大学理念既有区别又的联系:1、大学精神不同于大学理念,大学精神是大学优秀的文化

    9、传统,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而大学理念更多是表达大学人(包括个人)对大学的认识及其办学主张。(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理念,但不是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精神。)2、大学精神源于大学理念。3、大学理念又是基于大学精神。大学校训通常表明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起着引领这所大学不断发展的作用。处在理念形态的大学校训,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最终成为大学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即大学精神。而这一历史演变过程,实际上体现了大学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体认与珍视,也可以看作是校训在大学发展实践中是否得到切实践行的重要标志。掌握大学精神文化所具备的发展性、兼容性、整合性和多元个性特征。大学精神

    10、文化的发展性包括继承的发展和创新的发展两个方面。长期坚持不懈地重视大学文化建设,注意总结、概括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使之转化为今天学校办学的文化资源,悠长的办学历史才会真正带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才会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财富。大学精神文化的创新发展上包括:1、赋予优秀的文化传统于新的时代内涵。2、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性包括:1、从大学精神文化的多元性而言,就是对这种多元的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并包。2、从学术自由而言,大学精神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就是对各种各样学者的学术观点、学术行为的兼容并包。大学精神文化的兼容并包主要指共存、认同、互补、融合。大学精神

    11、文化的整合性包括:1、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之间的整合;2、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与实践层面的精神文化元素的整合;3、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的整合。大学精神文化的多元个性包括:一种是自然生成,另一种是自觉追求,即文化自觉。从文化自然到文化自觉,体现了现代大学发展的一种趋势,现代大学更注重于文化自觉。不论自觉追求,还是自觉生成,一所大学特色的形成不仅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嬗变现象。决定特色的因素是多元的。(二) 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和基本思想内涵,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纽曼、洪堡、

    12、怀特海。 理性主义的文理学院基本思想内涵:理性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理性,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训练理智;真理普遍存在,并且历时不变。永恒真理的最佳来源是古典文献,因为这些文献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演绎是逻辑的首要形式,所以它是高级学问的精髓;由阅读,写作和演绎推理所构成的3R成为课程的重要内容;理性主义的学院既是一个教学机构,也是一个家庭般的“学者共同体” ;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讲授法,用于传递知识;二是苏格拉底产婆式对话法,用于辩论真理;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弗莱克斯纳、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实用主义的美式州立大学与社区学院:威斯康星大学、康奈尔大学。基本思想内涵:实用主

    13、义认为,经验的知识不再是目的,知识必须对学生和社会的秩序有用;州立大学所钟爱的研究是应用的,而非“纯理论”的,因为,应用的研究可以给高校和社会带来益处。在实用主义者看来,有用即真理;社区学院的课程不是人文知识,培养的目标也不是智力训练。它的使命就是教给学生生活于现代社会所必须知道的任何东西。学校的课程包括那些不仅对个人生活有益的学习和经验,同时这些学习和经验也要与社会需要密切联系;多元巨型大学:克拉克科尔。掌握走向“社会中心”的现代大学理念的时代内涵。1、现代大学仍应是一个追求高深学问的地方。2、现代大学应具有针对性。3、现代大学应保持相对独立的品格。4、现代大学既应有大师,也应有大楼。5、现

    14、代大学应是国际化。专题三 高校教师发展(一) 高校教师发展为何必要?了解高校教师学术职业的基本特征,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1、学术职业操作知识的工具是教学与科研。2、学术职业具有崇尚自由的精神气质。3、学术职业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气质。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培训向高校教师发展的变化趋势。1、“传道、授业、解惑”学术职业的古老构想。2、“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学术职业的现代定位。(二) 高校教师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了解高校教师发展的五项基本内容: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1、专业发展:以内修为基础,通过自觉的、系统化的专业发展,提升专业水平、促进群体发展,进而成长为身份神圣、学

    15、术自由、组织自治、行为自律的以学术为业者。2、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目标:一个认识:学生的学习活动。两个吃透:教材、学生。三个联系:新知识与源头知识(内在逻辑);新知识与脑中知识与实践知识;知识间的联系。四个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反馈。重点掌握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自助互动型和专家介入型)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傅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P86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1、教师群体自助互动型教学发展模式。同一学科、专业范围内,或同一个学院、系内部,老老师往往会通过听课等方式,或借助“导师制”之类的“传、帮、带”方式,发展新教师、年轻教师的教

    16、学能力。2、专家介入型教学发展模式。傅勒的教师关注阶段论:教学前关注、早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关注学生。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求生存阶段、调整阶段、成熟阶段。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偱环论:职前教育阶段、引导阶段、能力建立阶段、热情高涨的专业成长阶段、生涯挫折阶段、稳定和停滞阶段、生涯低落阶段、生涯退出阶段。(三) 高校教师发展的阻力及其超越正确认识高校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价值迷失、学术失范和资源约束困境,树立正确的教师发展观,通过自我的心理调整、行为调整和组织的制度创新克服困难,不断超越。专题四 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一)(一) 高校课程概念与价值观打破传统单一静止的课程概念,形成开放、动态和多层

    17、面的课程概念,辩证地认识和理解高校课程价值观存在的冲突和矛盾, 重点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P150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三重使命:1、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纠正的通识教育。2、作为专业教育延伸、深化的通识教育。3、作为专业教育灵魂、统帅的通识教育。三重使命表明1、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两者为并列概念。2、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逐步递进、不断深化的关系。3、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1、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冲突。科学主义课程的形成与人文主义分不开,但逐渐与人文主义分道扬镳。高校教师既要认识到知识割裂的错误性,又要认识到

    18、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冲突的必然性。2、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高校课程的主要类型 了解高校课程类型划分的基本依据,正确认识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及其比例关系。(二) 高校课程的编制与评价了解高校课程编制的主体构成及其作用,正确分析我国高校课程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掌握高校课程编制的基本方法(单门课程编制、培养方案编制、学院层面课程编制);了解高校课程评价的主要内容:1、培养方案评价(指导思想的评价、课程目标的评价、课程设置的评价)。2、课程标准的评价(课程标准的目标评价各内容评价)。3、。教材的评价。基本程序。高校课程编制的主体:院系的领导者、学科专家和

    19、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其他参考者。(三) 高校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P153了解高校课程改革的五大趋势:1、拓宽基础,加强普通教育;2、跨越学科,实施课程整合;3、优化结构,实行真正选修;4、注重人文,实施“全人”教育;5、面向未来,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和信息化。专题四 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二)(一) 高校教学的过程和任务了解人类教学活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人物和关键阶段P185:1、中国第一部教学著作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中庸代表先秦儒家的教学过程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4、宋代朱熹认为教学过程:观察、记忆、理解、练

    20、习。5、德国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6、美国杜威: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7、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新课、复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正确理解教学的内涵:1、教学归属于“教育活动”。2、教学归属于“认识活动”。3、教学归属“共同活动”。4、教学归属于“交往活动”。掌握高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1、教学本质的专业性。2、教学内容的高深性。3、教学对象的差异性。4、教学过程的探究性。5、教学要素的复杂性。主要任务: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培养道德品质。处理好几个关系: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课程知识与课程体系、整体要求与因材施教。(二) 高校教学设计

    21、的程序与模式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订教学计划的系统的方法。基本程序:1、学习需求和教学内容的分析解决“学什么”的问题。2、教学对象分析明确学生是“什么状态”。3、教学目标的分析和阐明确认“学到什么程度”。4、教学策略设计用“什么方法”教学。5、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如何选择和利用。6、教学评价的设计实施的结果如何。掌握“迪克和凯里模式”的基本操作步骤P191: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行为。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6、开发教学策略。7、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语

    22、。(三) 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教学方法的分类方法(一般教学的分类方法:以语言为主、以直观为主、以实践为主、高校教学的分类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现场教学方法、自学与自学指导方法、科研训练方法、学业检查与评定方法)P203掌握讲授法、研讨法、实验法等高校常用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P204,讲授法:1、讲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科学地组织讲授内容。3、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生动的特点。研讨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按照班级、小组或论题编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或辩论的方法。1、确定研讨主题,认真准备材料。2、积极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讨论。3、做好课堂谈论发言记录。4、做好讨论的

    23、总结和评价。实验法:是科学实验在教学条件下的运用,是教师指导学生在特设的条件下,根据教学的要求,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使科学现象再现其产生和变化过程,以获得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选准实验项目,确定实验类型。2、准备实验条件,组织实验过程。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专题五 当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一) 大众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了解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基本内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马丁特罗提出的。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工业化社会的高等教育发展都将依次经历精英、大众和普及这三个发展阶段。(15%,15%-50%,50%)2、不同阶段的高等教育表现出量和质的差异。3、从

    24、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将存在着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掌握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不同模式:美国模式、欧洲模式和日本模式,正确认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问题。P269美国的经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1)赠地学院(2)社区学院(3)加州高等教育发展规划。英国的探索:二元制的改革与终结。(1)罗宾斯报告出台(2)“高等教育二元制”改革(3)“一元制下多元模式”起步。 德国的道路:发展高等专科学校。(1)综合高等学校试验(2)高等专科学校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取得的成就:1999年以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到了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要接近15%。1999年是中

    25、国高等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一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4万扩大到159.7万。我国确定“十一五”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目标之一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问题:1、经费问题。2、结构调整,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3、质量问题。4、就业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制度。(二) 市场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了解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的基本内涵,1、伯顿克拉克的“协调三角形”理论,(1)国家力量(2)学术权威(3)市场力量。协调关系的变化:(1)国家角色由控制者向监督者转变(2)院校一级行政管理权力增大(3)市场力量加强(4)学术影响力受到很多的限制掌握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的不同策略:美国经验和欧洲经验,正确认识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发展取得的成就和问题。美国、中国:市场化进程前列;欧洲相对缓慢。1、美国(1)削减公共教育财政,大幅提高学费(2)联邦资助贷款化(3)营利性高等教育异军突起(4)公立院校的州问责制2、德国(1)绩效导向的高校经费分配制度(2)领导与管理体制改革(3)高校工资制度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1、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改革2、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1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DOC 8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4485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