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汇总(DOC 13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44841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88.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汇总(DOC 13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汇总DOC 13页 植物地理学 复习资料 汇总 DOC 13
    资源描述:

    1、植物地理学引言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活领域的总和.是自然环境的有机部分.生物膜:地表上下100m的区域,生物繁衍最集中的范围.植物有机体占生命有机体的99.植物的生态作用:1、平衡地球现代大气成分2、维护地球系统的生态平衡3、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4、植物与人类生存植物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生物圈中各种植物和各种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生物圈各结构单元(各地区)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第一节 植物分类种是包含若干起源于共同祖先、形态和生物学特征极为相似的植物个体。植物种内的个体(植株)常分成若干群,每个群成片地分布在某个地段

    2、内,即各群在空间上互有间断,称为种群。种内如有某些个体积累了一定的形态变异,而且比较稳定,又分布在一定空间区域,据此可划分出变种。如有一些个体,虽有形态变异,但零星分布(没有一定分布区),可列为变型。种内还可分出若干亚种,即形态变异稳定,分布上或季节上与种内其他个体有隔离的类群。植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植物的命名:林奈的双名法,并使用拉丁文避免词义发生变化和误解,双名即属名加上种名。植物界的大类群:一、 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包括细菌门和蓝藻门。1)细菌门 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般几微米大小,具纤维素细胞壁,无细胞核。 营养方式:分为寄生细菌和腐生细菌2种。寄生细菌能致人畜

    3、和植物病害;腐生细菌分布最广,生活在动植物的遗体上、土壤、污水、人及动物的消化道中。生殖方式:细菌的生殖方式是营养繁殖,一个细菌分为两个细菌。环境不宜时,细菌可形成芽孢,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 2)蓝藻门蓝藻也是没有细胞核膜的单细胞生物。它和细菌的主要差别是含有叶绿素,以及数种类胡萝卜素、藻蓝素。二、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1)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是自养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多为单细胞个体,或为多细胞丝状体、球形体或枝状体。藻类植物的光合器均具有叶绿素a 和-胡萝卜素。藻类植物多生于海水或淡水,或潮湿土壤、树皮和石头上,适应能力强。低等藻类仅有营养繁殖,高等藻类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4、产生孢子,直接形成新个体;有性繁殖形成配子,雌雄配子结合为合子,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2)真菌门真菌是一类不含叶绿素、异养真核生物。一般由丝状体的菌丝构成。菌丝成束集中生长,叫菌丝体。营养方式:营养方式有寄生、腐生,或兼性寄生等方式。繁殖方式:包括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营养繁殖时菌丝断裂形成新植物体;无性繁殖时可产生多种类型的孢子;有性繁殖时,产生各种有性孢子,进行核配形成合子。真菌的生活史:真菌的生活史是从孢子萌发开始,最后又产生孢子的过程。3)地衣门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形成的共生体。真菌多为子囊菌,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藻类为植物体制造养分,菌类则吸收水分与无机盐。三、 苔藓和蕨类植物

    5、1)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在高等植物中是较特殊的类群,它没有完善的维管束,没有根的分化(只有简单的假根),吸收功能全部由营养体表面执行。苔藓植物门分成苔纲和藓纲。2)蕨类植物(1)形态结构 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孢子体:孢子体发达,具有初生维管组织,叶分为营养叶和孢子叶。孢子囊生在孢子叶背面边缘。孢子(n)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体: 孢子萌发后成为配子体。配子体上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受精卵发育成胚,胚长大形成孢子体。(2)蕨类植物生活史 蕨类植物具有明显世代交替,孢子体世代占优势。从受精卵萌发,到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这一过程称为或称为无性世代(孢子体世代2n),从孢子萌

    6、发到精子和卵结合阶段,称为有性世代(配子体世代n)。(3)蕨类植物的分类 蕨类植物门分为五个纲:松叶蕨纲、石松纲、水韭纲、楔叶纲和真蕨纲(图2.28)。真蕨纲为进化的大型叶蕨类,亦称真蕨类(fern)。四、 种子植物1)裸子植物(1)裸子植物的特征 裸子植物是较原始的种子植物。因种子没有果皮包被,故称裸子植物。孢子体:裸子植物均为木本植物,有强大的根系,维管组织发达,能进行次生生长。叶为针形、条形。胚珠裸露,成熟后形成种子,无心皮包裹。裸子植物的孢子叶聚合成球花。雌、雄配子体进一步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无独立生活能力。 裸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有不同的术语。雄花小孢子叶球 雌花大孢子叶球花粉粒小孢子

    7、 胚囊大孢子 成熟花粉粒雄配子体 成熟胚囊雌配子体(2)裸子植物的分类 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最为繁荣。目前仅存近800种,隶属于12科71属。 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中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裸子植物门分五个纲:苏铁纲、银杏纲、松柏纲、红豆杉纲和买麻藤纲。苏铁纲:常绿木本植物,茎干粗壮。大型羽状复叶集生于树干顶部。孢子叶球生于茎顶,雌雄异株。 银杏纲: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雌、雄球花均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呈葇荑花序,具一短柄;雌球花具长柄。松柏纲:常绿或落叶乔木,孢子叶球单性,同株或异株,孢子叶常排列成球果状。松柏纲植物一般称为针叶树。松科、杉科、柏科具很多特有种,如油松

    8、、黄山松、银杉;水杉;柏木、侧柏、刺柏等。红豆杉纲:常绿乔木或灌木。孢子叶球单性异株。红豆杉纲原属松柏纲,后发现其雌球花简化,不形成球果,与松柏纲其他类群差异较大,故独立成红豆杉纲。 买麻藤纲:灌木或藤本,叶片形态多样,孢子叶球单性,异株或同株。有类似于花被的盖被;胚珠1 枚,珠被 12 层。成熟大孢子叶球球果状;种子包于由盖被发育而成的假种皮中,胚乳丰富。2)被子植物(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发展最高级的类群。具有真正的花。 具有双受精现象,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后,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胚,另一个与极核结合,发育为胚乳 (3n)。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进一步退化,无独

    9、立生活能力,完全寄生在孢子体上,结构上比裸子植物更简化。 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特征比较种子具有两片子叶种子具一片子叶直根系,主根发达须根系,主根不发达维管束有形成层维管束无形成层网状脉序平行脉序花通常5-4基数花通常3基数高等植物进化比较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体(2n)不能独立,寄生在配子体上发达木本,高度发达木本和草本,高度发达配子体(n)发达不发达,能独立萎缩,寄生在孢子体上严重萎缩,寄生在孢子体上世代交替配子体占优孢子体占优孢子体占优孢子体占优营养器官有茎叶分化,假根,无维管束维管束发育,管胞和筛胞维管束发育,管胞和筛胞,次生形成层维管束高度发育,导管和筛管,次生形成

    10、层低等植物:或称原植体植物,或无胚植物,是植物体无根茎叶分化,无胚产生,生殖器官多为单细胞结构的各门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高等植物:或称茎叶体植物,或有胚植物,是植物体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有胚产生的各门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苔藓、蕨类、裸子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都为颈卵器,这几门称为颈卵器植物高等植物中,除去苔藓植物外皆有疏导组织,称为维管植物,其他属于非维管植物仅用孢子繁殖、不开花、不结果实的各门植物归为一类,称为孢子植物,或隐花植物,包括各门藻类,真菌,地衣,以及苔藓和蕨类开花和产生种子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总称为种子植物,或显花植物个体发育:植物从生命的某个阶段(孢子

    11、或种子)开始,经过一系列发展,再现这个阶段的过程。系统发育:生物种族发展史。可以指一个类群的形成历史,也可以指生命起源和演化的整个过程。第三章 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环境:指某个特定主体周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总和,就某一株植物而言,环境还包括毗邻生长的同种或其他种的植物个体。环境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小环境指对植物具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植物个体或群落栖息地上的小环境称为植物的生境。生态因子: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植物的生态环境。非生物因子: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地形因子:

    12、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生物因子:植物因子:植物之间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Liebig最小因子法则: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生态因子。限制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生态因子就称为限制因子。Shelford耐性定律:每株或每种植物对影响它的每一项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性范围。任何接近或超过植物耐性范围的生态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

    13、。适应: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长和繁殖的现象。表型可塑性:由于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基因型不变而表现型变化的现象。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植物的生态幅受到相互影响的多种生态因子组合的综合作用。不同植物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同种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同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同种植物对同一种生态因子的生态幅在不同环境中也不相同。广生态幅种指该种植物对某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相对较宽,较窄为窄生态幅种。广生态幅对某些极端环境的适应力较弱,而窄生态幅较强。植物的分布区分为:生理分布区和生理最适分布区,生态分布区和生态最适分布区。前

    14、者不考虑生物因子的影响。植物内稳态:指植物控制小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能在一定范围内扩大植物的耐性范围。植物对生态因子的耐性限度进行小尺度的调整,包括驯化、休眠和周期性补偿变化。每种植物完成个体生活史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能量等有利条件作保证,这种关系称为植物的需求性生态类群:在相似的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经过相似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对某一项生态因子形成相似的可遗传的适应特征,从而具有相似的需求性和耐性范围的一群植物组合。分布广泛的同种植物长期生活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中,发生基因型分化,形成对各自生境的不同适应特征,称为不同的生态型。同种分布区内不同生境特征连续变化,同种内不同生态型的适应特征也会呈现

    15、连续变化现象,称为生态差型。一、光照条件: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当光强继续增强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增加速度变慢,直到停止时达到最大值的光强。光抑制:光强超过植物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限度时,光合功能下降的现象。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群:阳生植物、中生植物、阴生植物适应方式差异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光补偿点5001000100(光强度)光饱和点2000025000500010000最小受光量高于1/10全光照低于1/2全光照树冠结构特征枝叶稀疏叶枝浓密枝条着生位高枝条着生位低叶绿素含量低高叶绿素/大小黄化现象:当植物长期处于缺乏光照的条件下,植物不仅不能形成新的叶绿素,还

    16、会使已有的叶绿素逐渐消失,植物体变成黄白色。纤化现象:黑暗中生长的幼株,节间延长、茎的机械组织不发达,叶内组织分化不良皆为薄壁组织,叶片小,根发育差,最终因营养枯竭而死亡。补偿深度:光合作用减弱到与呼吸消耗量平衡时的水深。光周期:植物营养生长和繁殖过程受光照长短变化制约的现象。即受光照和黑夜时间长短变化影响,植物有规律依次出现各种生理活动的现象。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植物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开花时日照时数14h的植物)。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开花时日照时数8-12h,且需要连续14h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中等日照植物:花芽形成需要中等日照时间的

    17、植物(开花时日照时数1214h)。中间性植物:开花时对日照时数不敏感的植物。CO2补偿点:在阳光下,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与植物呼吸释放的CO2达到平衡时,大气中的CO2浓度。C3和C4植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以5C糖作为CO2受体,形成2分子3C糖,具有该光合途径的植物叫做C3植物;以3C糖作为CO2受体,形成1分子4C糖,具有该光合途径的植物叫做C4植物。C3植物的CO2补偿点高,一般为50-60ppm,而C4植物的补偿点低,只要10ppm即可,说明低CO2补偿点的C4植物具有更高的CO2利用效率。 二、温度条件温度与水分代谢:极端温度可以引起植物生理性干旱;温度影响蒸腾;温度影

    18、响叶面气孔开闭状态。温度与光合作用:温度直接影响光合暗反应速率。光合作用进行于一定温度范围:光合作用的最低、最适、最高温度分别称为热补偿点、光合最适温度、热饱和点。温度与植物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一定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减弱呼吸作用。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与温度呈反比。长期高温会导致呼吸作用减弱,甚至停滞。不同地理起源植物呼吸温度的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差异很大。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种子萌发率随温度上升而升高;地理源不同的植物,种子萌发温度范围不同。环境温度越高,种子萌发温度越高;植物地上部分随温度升高,生长量增加,地下部分则在温度较高时生长缓慢或停滞生长。随温度升高植物地上部分与

    19、地下部分的生长差异增大。根比茎更能忍耐极端温度。植物的春化作用:温带各种一、二年生植物早在种子萌发期间就必须经受一定的低温作用,称为春化作用,经春化作用的植株才能开花。积温:日平均温度与天数的乘积。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都需要一定数量的积温才能完成某阶段的发育。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累加,称为有效积温。植物需热的生态类群:高温植物、亚高温植物、中温植物、微温植物、低温植物和冰缘植物。(一)低温的生态作用与植物的适应1) 低温造成的伤害:1、 冻害:零下低温原因,、细胞间隙与细胞壁上自由水结冰。、冰晶压迫细胞质造成机械损害。2、 冷害:起源于热带的植物00以上低温,低温打乱了代谢的协调性。2

    20、) 植物的对比(适应)1、 抗寒:、增加细胞液中糖、盐、有机酸、蛋白质等浓度,从而冰点下降,束缚水增加。、幼枝表面保护组织增厚,芽外常包有芽鳞或有茸毛、粘液等,植物体休眠。2、 避寒:垫状植物,夜间闭合植物。(二) 高温生态作用与植物的适应1) 高温危害:1、 破坏代谢协调,使呼吸作用剧烈并持续较久,造成植物的“饥饿”。2、 树苗的根颈靠近地表,易灼伤,甚至死亡。2) 植物避热方式:1、 减少辐射能,叶面或表皮反射光线,叶面侧向阳光,2、 通过蒸腾消耗热能降温。物候现象:植物生长长期适应稳定的气候季节规律,尤其是随温度变化规律而呈现相应生长节律的现象。随温度变化依次出现发芽、伸叶、现花蕾、开花

    21、、结实、落叶、休眠等生长阶段的现象。三、 水分条件植物吸水与失水的内外条件:植物吸水力取决于植物和土壤之间的水势差,水分顺着自由能梯度,从高水势向低水势流动。生态类群:德国学者瓦尔特陆地植物变水植物(低等植物和苔藓)恒水植物绝大多数维管束植物是有一定的调节和保持含水量的能力,属于恒水植物。(一) 旱生植物借助生理和形态适应环境。特征:叶小而厚,角质层、腊层发达,表皮毛密生,气孔凹陷,叶片向内反卷包藏气孔等。1、肉质(旱生)植物:体内薄壁组织里储存大量水分。龙舌兰肉质化叶仙人掌类肉质化茎(干燥温和)2、硬叶(旱生)植物:典型旱生结构地中海气候区典型。角质层较厚,根系庞大,叶脉较密。3、软叶(旱生

    22、)植物:干湿分明区南北撒萨哈拉、中欧、象牙河岸。(雨林)4、微型叶和无叶型强旱生物。(荒漠气候区)微型:叶子退化,缩小(沙拐枣)无叶型:绿色茎,执行光合作用。(麻黄属)(二) 中生植物 适生于中度湿润的生境,抗旱不及旱生,过湿不能正常生长。干旱气候区避旱植物:短生植物、雨季萌芽开花结果、休眠根系极深薄叶植物需水临界期:栽培植物各发育期对水的需要量互有差异,其中对缺水最敏感,影响产量,最显著的时段称为需水临界区。(三) 湿生植物抗旱能力最低的陆生植物,根系不发达,叶大薄而柔软。一、 水生植物浮水植物:(睡莲、浮萍)挺水植物:(芦苇、慈菇)沉水植物:(眼子菜属、金鱼藻)四、 营养条件土壤营养条件氮

    23、:1、作用:参与生命物质蛋白和核酸的合成,是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华水地区旱地冬小麦缺:植株生长很慢,叶片黄小,产量较低,种子早熟,衰老加快。多:影响机械组织合成,导致倒伏,生长过汪,成熟期推迟。2利用固生物:根瘤菌、蓝藻;人工固氮(一) 矿物质1) 必须元素:、g、Ca 、Na等。2) 微量元素:、o、Cu、Zw、Mn等。3) 几种重要矿质之素。、参与蛋白质与酶的合成,缺代谢失调,生长停滞,生长初期和开花结实对缺最为敏感。以无机态存在,影响糖类,也使茎杆加固(红薯、甜菜、土豆等)g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成分Fe则参与酶的组成,催化和成叶绿素Ca重要的代谢调节物,中和有机酸。减轻或避免K+、Na

    24、、+H+、Fe2+等过多时对植物的毒害。(二) 矿质元素需要量的分析1) 根据植物生长适宜的土壤肥力水平。2) 借助植物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分析手段,普通化学手段,原子光谱,同步辐射等。(三) 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的特点:1、 选择性吸收。2、 土壤化学性质影响灰分和组成。3、 不同时期吸收不同。4、 全面吸收,营养平衡。土壤酸碱度:(一) 作用:1) 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一般生物以中性环境为宜。强酸真菌占忧,碱性大细菌较多。2) 土壤值影响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即溶解与沉淀。3) 维管束植物对土壤酸度的忍耐力各有不同,从而使生长与分布各不相同。(二) 适应类型:1) 酸性土植物(富铝化土壤)能

    25、忍受氮和多种矿质元素贫乏的环境,多为贫养植物,体内灰分含量少,多形成菌根。如:松树、铁芒萁、映山红等。2) 盐渍土植物1、 真盐生植物,潮湿盐土,吸收大量盐而正常生长,体内灰分含量多达3050,蓄盐类达干重的1030,叶退化或肉质化,茎中有储水组织。(盐角草、碱蓬2、 泌盐植物:盐渍化土,大量吸盐盐腺和水分分泌出去。如:柽柳、红树村中许多植物。盐生旱生植物(有机矿物质盐生植物)分布在潜水稍深的盐土上,体内盐类与有机酸结合。3、 盐生湿生植物:潮湿、轻度盐渍化稍显肉质化。如:海韭菜。(三) 重金属植物:重金属的毒害原因可能是复杂的,现已肯定其对活性酶的破坏。一、 沙生植物与石生植物(一) 沙生植

    26、物(水分少、营养乏)特点:1)根系发达、耐受力强、有些是沙套2)果实重子随风传播(二) 石生植物(石壁和碎石堆等特殊生境)根系发达,并分泌酸类溶蚀基岩。五、生物条件一、动物对植物的生态作用1、啃吃和破坏。2、传粉(虫媒植物)3、传播果实和种子。二、植物间的生态作用(一)营养关系1、 寄生:只刮一方。(菟丝子、列当)2、 共生:互惠互利。(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二)机械性关系附生植物(腾本与乔木)(三)化学性关系植物分泌物控制,杀死细菌,真菌。刺激(四)竞争性关系三、人类活动的影响栽培、引种、破坏。植物生活型与适应策略:植物生活型: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综合适应特征来划分植物类群,以反映环境中各种生

    27、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活型系统Raunkiaer生活型系统根据更新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划分出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五种生活型。高位芽植物:更新芽距地面25cm以上,反映植物生长季的湿润气候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表以上25cm以下,反映极寒冷气候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受到枯死地被物或上层土壤覆盖保护,反映较长的严寒季节隐芽植物(地下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或水中,反映冷湿气候一年生植物:在环境恶劣时地上各器官均枯死,只留下种子(胚)延续生命,反映干旱气候过于强调植物对不利环境因子胁迫的适应特征,忽视了植物对生长季有利条件的适应特征;分类不完善

    28、生长型系统叶型系统:以叶的形态和大小来划分的生活型系统最佳叶片大小与环境的关系:叶片大小分级:1级鳞叶(25mm2)、2级微叶、3级小叶、4级中叶、5级大叶、6级巨叶 每一级均比上一级大9倍叶质分级:1级膜质,2级草质,3级革质,4级厚革质植物生活史一年生植物:生殖期早,产籽量大,以休眠种子适应恶劣环境;只生活一个生长季,在高度上的竞争力弱,适合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小环境不稳定,成活率低。一次繁殖,大爆炸策略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占据生长空间,不需要将资源用于木质结构的生产,通过根茎扩展营养空间;每年必须重新生长新枝,重新争取光照条件。多次繁殖乔木和乔木状植物:占据上层空间、光源充足、有机物生产效率

    29、高,生命持续时间长,生殖能力强。多次繁殖生殖策略:r-选择和K-选择特征类型r-选择K-选择气候环境多变,不确定,难预测稳定,较确定,可预测死亡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约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数量时间变动大,不稳定,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时间上较稳定,通常临近K值竞争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选择倾向发育快,增长力高,提前生育,体型小,一次繁殖发育慢,竞争力强,延迟生育,体型大,多次繁殖寿命短、常小于一年长,常大于一年资源分配繁殖生长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力示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树木资源分配策略:1. CSR系统杂草型(R型)植物:适应低胁迫+强干扰的生境表现为生长快、成

    30、熟快、繁殖早、种子多、寿命短,相当于r-选择种竞争型(C型)植物:适应低胁迫+低干扰的稳定生境表现为发育慢、成熟慢、繁殖晚、种子少、寿命长,相当于K-选择种胁迫型(S型)植物:适应高胁迫+低干扰的恶劣生境介于r-选择与K-选择之间,常具有防御或减轻恶劣环境胁迫的各种适应特征第四章 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任何地段内,具有相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植物组成植物群落的特征:l 植物群落是植物的同住结合,由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自然界中环境相同的地段,可能出现基本相同的植物生态类群结合l 植物群落内各种植物间相互作用,表现为争夺空间、光线、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

    31、,也可能发生某些相互有利的影响l 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外貌与结构,表现为群落中的植物有机体处于空间上不同层次与时间上的季相更替,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外部形态l 植物群落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定类型的植物群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形成,并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l 植物群落是一个功能集体,表现为能量转换和有机物质生产,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对土壤的形成与改造作用,以及群落本身的增长、扩展与更新l 植物群落在空间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l 植物群落在时间上有其形成与发展过程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主要指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包括层与层片的分化层的分化即不同的生物种出现在地面以上不

    32、同的高度和地面以下不同的深度,在整个群落内的垂直高度上出现许多层次的成层现象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叫做层片层的分化只考虑高度不同,层片的分化主要考虑的是植物的生活型层片是植物群落的一个基本单位,由相同生活型和相似生态要求的种组成,同一层的植物可能属于不同的层片,同一层片的植物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水平结构:主要特点是种间镶嵌性,同种植物常成斑块状聚生在一起,不同物种的斑块镶嵌存在。镶嵌性主要是由生态因子不均匀形成的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种群特征:多度: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单位面积(样地)上的个体数目盖度:分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频度:表示一个种群在一

    33、定地段上出现的均匀度高度:植物个体在地面以上垂直方向伸展的长度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之和,显示出每一个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总优势度年龄结构:根据年龄级个体的多寡,把种群划分为增长种群、稳定种群和衰退种群种群增长类型:J型增长和S型增长生态位: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生态位的重叠与种群竞争重叠:两个种群利用同一资源。一般生态位间只有局部重叠多维生态位避免生态位(完全)重叠种群竞争关系:由种群对资源的需求量和资源供给量关系决定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建群种:群落不同层次有各自的优势种,其中优势层的优势种为建群种。植物群落的波动:指在短期或周期性的气温或水分变动的影响下,植物群落出现逐年或年际的变化,故群落的波动也成为年际变化演替: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植物地理学复习资料汇总(DOC 13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4484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