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DOC 18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44501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112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DOC 18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DOC 18页 预防 医学 重点 知识点 整理 复习 汇总 DOC 18
    资源描述:

    1、 预防医学的模式:环境人群健康健康: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是着眼于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2.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更侧重于人群的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的关系;3.采取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4.重视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将疾病预防的理念、措施整合于临床治疗中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宏观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建立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措施机体措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婚前检查、孕妇和儿童保健、慎用医

    2、疗措施和药品环境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传染病应做到“五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1、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迁移,自净,转化(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后,转化形成的称为二次污染物。)3、生物富集:又称生物

    3、浓缩,是指生物体能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某种浓度较低的元素或不易分解的化合物并逐渐积累,使生物体内该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作用过程。5、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6、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急性危害: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所引起,通常其损害表现迅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LA光化学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慢性危害: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在水中富集水俣病。镉通过稻米,饮水在体内聚集痛痛病远期危害:致突变作用(可遗传变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胚胎胎儿),免疫毒性作用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7、影响环境污染物健康危害程度的因

    4、素:污染物的因素:污染物的理化特性,污染物的作用剂量(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污染物的作用时间机体因素:健康和生理状况,遗传因素,营养条件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环境的联合效应: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增强作用8、 紫外线:C段(UV-C):波长200275nm,也称为短波紫外线。杀菌作用 B段(UV-B):波长275320nm,抗佝偻病作用、红斑作用、免疫增强作用 A段(UV-A):波长320400nm,色素沉着作用红外线:波长760nm,红外线的生物学基础是热效应促进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并具有抗镇消炎作用过量紫外线的危害1. 紫外线眼伤:长波紫外线穿透角膜,被晶状体

    5、吸收,而导致晶状体蛋白质氧化,引起紫外线白内障,结膜炎和角膜炎,雪盲(日光眼炎)2. 紫外线皮肤伤:光照性皮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 间接危害 直接危害: 急性中毒 由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引起。1)烟雾事件又可分为煤烟型烟雾事件和光化学烟雾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为SO2和烟尘,典型例子是1952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光化学烟雾事件主要污染物是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污染物在强烈日光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剂,典型例子是1943年至1955年在美国洛杉矶多次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2)生产事故典型例子是198

    6、4年12月3日发生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 慢性中毒、炎症 空气中SO2、NO2、硫酸雾、硝酸雾、烟尘等污染物,直接长期刺激眼及呼吸道粘膜,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致癌作用 空气中的砷、苯并芘(BaP) 引起变态反应 如四日市哮喘事件 降低机体免疫力 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唾液溶菌酶和SIgA的含量均明显下降间接危害 产生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主要有:CO2、CH4、N2O、CFCs、O3 形成酸雨 SO2,NOX 破坏臭氧层 氯氟烃化合物(CFCs) 溴氟烷烃类(哈龙类):用于灭火剂等。 氮氧化物: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大气中几种

    7、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选择)(1) 二氧化硫SO2+H2SO4 刺激眼鼻咽粘膜,酸雨来源SO2+2P :变态反应原,引起支气管哮喘SO2+B(a)P:促癌作用大于单独作用(2) 氮氧化物(肺气肿、肺纤维化、肺水肿、组织缺氧)颗粒物、铅、多环芳烃介水传染病 通过饮用水或接触病原体污染的水体而传播的疾病介水传染病流行原因:水源污染后未净化和消毒 处理后饮用水重新被污染 介水传染病流行的特点:出现暴发流行 (发病集中在潜伏期内) 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饮水史相同(同一水源) 污染处理、净化和消毒后,迅速控制饮用水的卫生要求 保证流行病学上的安全 化学性状良好,不含任何有害化学物质,对人体有益无害

    8、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水量充足,使用方便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室外来源 室外空气:大气污染 住宅建筑物材料:地基和建筑物 人为带入室内:室外或工作环境 相邻住宅污染:排烟道 生活用水污染:淋浴器、空气加湿器2) 室内来源 室内燃烧或加热:SO2、NOx、CO、烃类、颗粒物以及烹调油烟等。 室内人的活动:烟草烟气、飞沫等。 室内建筑装饰材料(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挥发性有机物、放射性污染物等。 室内生物性污染:军团菌、真菌和尘螨等。 家用电器:电磁辐射、静电等。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选择)1.CO 2.甲醛(最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源)危害:引起变态反应;致突变性和促癌作用:鼻咽癌

    9、;高浓度甲醛影响肝脏和神经系统;慢性呼吸道疾病 3.总挥发性有机物:粘膜刺激作用和过敏作用 4.氡:肺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劳动者引起的健康损害:职业病、职业性多发病和工伤职业病: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超过机体的代谢限度,造成的损害机体不能恢复,从而导致一系列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职业病的特点:1.职业病的病因明确;2.有明确的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3.群发现象4.多大多数情况下,如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5.无特效疗法,应提前预防,以第一、二级预防为主职业病的诊断原则?职业史:职业接触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首要条件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

    10、为支持诊断寻求佐证临床表现:特别要了解症状发生与接触有害因素之间的时序关系实验室检查:接触性生物标志和效应性生物标志噪声: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危害: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1)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提高1015dB ,离开噪音环境数分钟之内即可恢复正常(2)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 ,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可恢复2永久性听阈位移PTS 接触噪声时间继续延长,前一次的听力变化尚未完全恢复又继续接触,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完全恢复局部振动可引起:手臂振动病

    11、,属我国法定职业病,它是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该病可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VWF),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铅(一)影响铅毒性的因素1.在体液中的溶解度;2.铅的分散度:颗粒小,分散度大,毒性大(铅蒸汽铅烟铅尘)(二)毒作用机理主要途径:呼吸道(以粉尘、烟),少量消化道,四乙基铅易经皮肤吸收1. 影响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直接损伤周围神经2. 抑制巯基酶的活性,抑制氧化磷酸化,影响能量的产生以及抑制三磷酸腺苷而影响细胞膜的运输功能,干扰机体正常代谢3. 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导致血管痉挛。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

    12、是干扰卟啉代谢,影响血红素合成,亦是铅中毒早期的主要改变。临床表现1. 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症周围神经炎(感觉型:肢端麻木、手套样感觉;运动型:伸肌无力、腕下垂;混合型)铅中毒性脑病:表情淡漠,癫痫样发作、麻痹性痴呆2. 消化系统:口有金属味纳差、恶心、腹胀、腹隐痛、腹泻或便秘 中度:腹隐痛、腹绞痛 齿龈边缘“ 铅线” 3. 血液系统 (1)血红蛋白合成受抑:CP-U和点彩红细胞 (2)低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诊断及处理原则依据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排除非职业性疾病,按照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GBZ37-2002)进行诊断 治疗1.驱铅治疗 首选药物为

    13、依地酸二钠钙2.对症治疗 铅绞痛发作时,可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3.一般治疗 汞吸收:金属汞(蒸气) 呼吸道进入人体。汞蒸气具有脂溶性,可迅速弥散,透过肺泡壁吸收,吸收率可达70%以上。无机汞化合物(粉尘或烟雾) 经呼吸道吸入有机汞 90%由肠道吸收 毒作用机制肾脏中汞可与多种蛋白结合,特别是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结合成汞硫蛋白,贮存于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金属硫蛋白对汞在体内的解毒、蓄积及保护肾脏起一定作用,而其耗尽时,汞即可对肾脏产生毒害,尿排泄量也随之降低1. 金属汞在血中氧化为Hg2+ ,与血浆蛋白、Hb结合,造成肾脏损害2. 与含巯基的活性物质

    14、结合,形成含汞的硫醇盐,影响机体多种代谢3. 与某些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损害肾脏4. 金属汞可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 临床表现1慢性中毒(1)开始为易兴奋症激动、不安、烦躁、发怒等;或呈抑郁状态(2)震颤:早期为眼睑、舌、手指,后发展为上下肢。非对称性的无节律的细微震颤,后发展为粗大的意向性震颤,影响精细活动 (3)口腔炎:口腔炎症,齿龈有暗蓝色“ 汞线” ,为硫化汞形成的色素沉着 2. 有机汞中毒(1)神经精神症状:早期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神志障碍、谵妄、昏迷(2)小脑受损:笨拙踉跄步态、书写困难等共济失调现象(3)颅神经受损:向心性视野缩小,听力减退3. 急性中毒 (1)吸入高浓度

    15、汞蒸气或摄入可溶性汞盐(2)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化学性肺炎、肾衰等症状(3)肾损伤表现为开始时多尿,继之出现蛋白尿,少尿及肾衰恢复后可能出现类似慢性中毒神经系统症状诊断及处理原则根据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及临床表现,并排除其它非职业性疾病,按照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若怀疑有慢性中毒但尿汞不高者,可进行驱汞试验以帮助诊断治疗驱汞治疗 对症治疗 经口中毒的治疗 急性中毒的治疗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1)局部作用(2)全身作用(3)变态反应(4)致癌作用尘肺的概念与分类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是危害粉尘作业工人

    16、健康的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型纤维增生的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1. 硅沉着病2. 硅酸盐肺3. 炭肺尘埃沉着病4. 混合性肺尘埃沉着病5. 其他肺尘埃沉着病 矽肺:由于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含有游离型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发病情况: (1)速发型矽肺 (2)晚发性矽肺2病理变化 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矽结节(是矽肺的特征性)发病机制 发病机理大致包括两个步骤: 1尘细胞的死亡 2胶原纤维增生及矽结节形成影响硅沉着病发病的因素:矽尘的浓度,游离型二氧化硅的含量,粉尘的分散度,接触矽尘的工龄等,个体因素(年龄,健康营养状况,个人

    17、卫生状况)游离型二氧化硅的年平均浓度为1.26-5.30mg/m3.1.营养 (nutrition):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素 (nutrient):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是指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矿物质、维生素、水、其他生物活性物质。2. 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中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平衡3. 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例。4.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

    18、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其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氨基酸。 植物性蛋白往往相对缺少赖氨酸(谷类)、蛋氨酸(豆类)、苏氨酸和色氨酸。5. 蛋白质互补作用: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而达到以多补少的目的,提高膳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6. 必须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需由每天的食物来提供才能满足机体生理功能的氨基酸。7. 必需脂肪酸(EFA)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种类:亚油酸(C18

    19、:2,n-6)-亚麻酸C18:3,n-3)8. 蛋白质的利用率:表示蛋白质在体内被吸收利用的程度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比值。生物价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功效比值氨基酸比值9. 脂质的营养评价:必需氨基酸含量脂肪的消化率含脂溶性维生素量10. 糖的生理功能:供给能量节约蛋白质维持血糖浓度,保证重要组织能量供给和正常生命活动维持脂质正常代谢保肝解毒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11.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通便防癌降低血清胆固醇降低餐后血糖吸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12. 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基础代谢,各种活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长发育和特殊生理需要影响铁吸收的因素促进铁吸收的因素:还原性物质及含巯基蛋白质,

    20、乳清蛋白,胃内酸度,维生素,维生素B2,肉因子铁吸收的不利因素:植酸、磷酸、草酸过多可妨碍铁吸收;锌和铁盐同时服用也有降低人体对铁的吸收;胃酸缺乏可影响铁吸收;脂肪消化不良导致脂肪痢也减少铁吸收铁吸收率还受人体需要的控制,生理状态如妊娠和生长期可刺激机体增加铁的吸收;机体缺乏时铁吸收增加,如正常成人食物中的铁仅5%-15%被吸收,而缺铁者的吸收率可高达50%。 维生素A1)维生素A的功能:保护正常的视觉功能;促进生长及骨骼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生长与分化,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抗肿瘤、抗氧化作用2)维生素A缺乏症: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及干眼病:角膜干燥、发炎、软化、溃疡、角质

    21、化,角膜损伤严重可导致失明。粘膜、上皮改变:表现皮肤粗糙、干燥、磷状等角化,臂、腿、肩、下腹部尤为明显,粘膜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特别是老人、儿童易引起呼吸道炎症,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生长发育受阻:儿童生长发育迟缓,主要影响骨骼、牙齿的发育。味觉、嗅觉下降,食欲减退。3)临床表现:眼结膜毕脱氏斑(Bitots spots),其为脱落细胞的白色泡沫状聚集物,是正常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被角化细胞取代的结果干眼病:结膜干燥,有毕脱氏斑,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等4)维生素A的食物来源:视黄醇:肝脏、鱼肝油、鱼卵、全乳和奶油、蛋黄等。胡萝卜素:黄色、绿色蔬菜(胡萝卜、菠菜、豌豆苗、韭菜、青椒等)和某些水果(

    22、杏、芒果等)。维生素D 1)维生素D生理功能:促进肾小管钙、磷吸收;调节钙、磷代谢;促使骨髓及牙齿硬化。调节基因转录作用调节内分泌系统血钙平衡2)维生素D缺乏症:手足痉挛症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3)食物来源:经常晒太阳是人体廉价获得充足有效的维生素D3的最好来源;膳食中主要存在海水鱼(如沙丁鱼)、肝、蛋等动物性食品及鱼肝油制剂中。人奶和牛奶是维生素D较差的来源;鱼肝油中维生素D含量最丰富,其次是蛋黄、肝、鱼等。40.维生素B1(硫胺素) 1)生理功能:构成脱羧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和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循环的正常功能。2)缺乏症:干性脚气病以周围神经炎为主要症状;n湿

    23、性脚气病以循环系统症状为主的脚气病;n混合型脚气病即急性暴发性脚气病既有神经炎,又有心力衰竭和水肿;n婴儿脚气病多发生于出生2-5月的婴儿,以心血管症状为主,早期表现食欲不振、心跳快、气促、水肿、烦躁不安,晚期表现心力衰竭症状,易被误诊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缺乏原因:摄入不足; 需要量增加; 机体吸收或利用障碍4)食物来源:谷物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蛋类、瘦猪肉也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谷物过分精制加工、食物过分用水洗、烹调时弃汤、加碱、高温等均可使维生素B1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RNI,成年男性为1.4mg/d,女性为1.3mg/d。41.维生素B2 (核黄素)缺乏原因:摄入不足和酗酒是核黄

    24、素缺乏的最主要原因。引起代谢障碍和皮肤粘膜的炎症,包括口腔和生殖器的炎症。眼部症状:睑缘炎,角膜血管增生,羞明,视力疲劳,夜间视力降低等。生殖:也可引起生长受阻、生殖力下降。受孕早期缺核黄素,可能出现唇裂、白内障等先天畸形现象等。长期缺乏还可导致儿童生长迟缓,轻中度缺铁性贫血。口角炎:口角湿白及裂开、糜烂及湿白斑;唇炎:多见于下唇红肿、干燥、皲裂舌炎:舌肿胀,疼痛呈青紫色、出现裂纹皱摺等;口、舌部症状表现为地图舌及口腔黏膜溃疡常伴有疼痛和烧灼感。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鼻翼两侧、眉间、下颌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处,患处轻度红肿,覆盖黄色脂荚。口腔生殖综合征(orogenital sundrome)烟酸缺

    25、乏症:缺乏时发生癞皮病典型症状为“三D症状”1 dermatitis(皮炎) 2 diarrhea(腹泻)3 demental(痴呆)。 皮炎多呈对称性,分布于身体暴露和易受摩擦部位临床 表现多样化,有红肿、水泡、粗糙、脱屑、角化过度、色素沉着等食物来源:烟酸在食物中分布较为广泛,豆类、粮食、肝、肾、瘦肉、鱼、酵母中含量较多。在发生癞皮病的地区可推广种植含色氨酸多的新品种玉米,或在玉米面中加碱使其中结合型烟酸释放出来以利吸收。每日推荐摄入量:成人按每日4.2MJ热能计算,约为14/。食源性疾病:又称食源性疾患,凡是通过摄食致病因素所致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

    26、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食品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的特点:1. 发病与食物有关;2. 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3. 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1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2全年皆可发生,但夏秋季发生较多;3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如肉、鱼、奶、蛋类,其次为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糯米凉糕4中毒原因:感染型食物中毒为大量活菌侵犯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状、毒素型食物中毒为细菌产生外毒素经肠道吸收;5集体突然爆发,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抵抗力较弱者,症状较重,病死率较低(除肉毒),如及时抢救,病程短,恢

    27、复快,预后较好流行病食物中毒诊断原则和预防措施1. 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中毒发生季节、中毒食品、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2. 预防措施:防止食品污染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生成加热灭病原体和破坏毒素对食品从业人员定期检查 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人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不能在外界长期存在或繁殖,它必须在宿主体内寄生、繁殖。传染源有人和动物两大类。传染病的基本特点:(1)病原体(2)传染性(3)流行特点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4)免疫性再感染重复感染复发再燃潜伏期: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至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

    28、义: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感染的时间,用于追踪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传染病的病程:分为潜伏期,临床症状期(传染性最强),恢复期传播途径:1.水平传播:(1)经空气传播:特点:传播广泛、发病率高冬春季高发少年儿童常见在未经免疫预防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增多居住拥挤和人口密度大繁荣地区易发(2) 经水传播:饮用水污染和疫水接触传播;特征: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有饮用同一水源史或有疫水接触史除哺乳婴儿外,发病无年龄、性别差异,饮用生水者发病较多;水源经常受到污染时,病例终年不断,加强疫水处理和个人防护可控制病例的发生,发

    29、病常有季节性、地区性和职业性停用污染源或采取消毒、净化措施后暴发或流行即可平息。(3) 经食物传播:特征:病人有摄入某一食物史,未摄入该食物者不发病;病人潜伏期短,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如系一次大量污染,用餐者中可呈现暴发,当停止供应污染食物后,暴发即可平息(4) 经接触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一般呈散发性,流行过程缓慢,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病,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和卫生条件差地区的人易发病。加强传染源管理,严格消毒制度,注意个人卫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5)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6) 经土壤传播(7) 医源性传播2.垂直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时传播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1

    30、.新生儿的增加;2.易感人口的迁入;3.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4.免疫人口的死亡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发生或流行的疾病,或者在某些地区相对稳定,常常发生并且无需从外地输入传染源的疾病地方病按其病因分为三类:地球化学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特定产生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地方病的流行特征:特点:1地方性,即地域的特异性。2当地居住的人群均可患病,患病率一般随年龄而升高。3非病区迁入的健康人与病区居民同样生活一定时间后也会发病。4迁出病区的病人,病情可逐渐减轻或自愈。5病区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和人类相似的地方病。6病区根除致病因子后可转变为非病区。碘缺乏病碘缺乏病(IDD )是指机体在不同生长

    31、发育阶段因碘摄入量不足所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得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亚临床型克汀病、智力障碍、生殖功能障碍等。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征:(选择)山区丘陵平原沿海农业地区牧区内陆沿海内陆河流的上游下游农村城市影响碘缺乏病的流行因素:地理及气象因素膳食因素水碘含量其他因素临床表现(一)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指居住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居民,长期通过饮水、食物摄入低于生理需要量的碘,从而引起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体征的一种地方性疾病。(二) 地方性克汀病:是指由于外环境缺碘,胚胎或胎儿时期碘摄入不足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而严重影响脑发育造成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智力低

    32、下聋哑神经系统症状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婴幼儿生长发育落后,性发育落后,克汀病面容)甲状腺功能低下地方性氟中毒:是指由于特定地区外环境中氟元素过多,使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一的一种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分类:饮水型,煤烟型,食物型 氟斑牙和氟骨症的诊断依据。(1)氟斑牙诊断依据:出生后或幼年时期在高氟地区生活或长期摄氟过量者牙釉质出现白垩,色素沉着,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损,排除其他非氟性原因引起的牙齿改变即可诊断为氟斑牙。 (2)地方性氟骨症诊断依椐:长期生活在高氟地区,有吸入氟含量过高的空气饮用高氟水,食用被氟污染的食物的病史,总摄氟

    33、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临床表现有氟斑牙(成年后迁入病区者可无氟斑牙),同时伴有骨关节痛,肢体和躯干运动功能障碍者;骨x线检查有骨增多、骨减少或骨转换以及韧带、肌腱、骨间膜骨化和关节退变继发骨质增生变形等x线征象;实验室监测尿氟含量超过正常值。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1)改换水源、降低水中氟化物的含量。 (2)饮水除氟。(3)改良炉灶。(4)食物用自然条件烘干,防止被氟污染。(5)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6)鼓励砖茶加工企业研制低氟砖茶和设法降低砖茶中的氟含量,并在有饮用砖茶习惯的病区增加其他低氟茶种以代替含氟砖茶(7)加强防治饮茶型氟中毒的宣传教育,通过适度干预,鼓励群众饮用低氟茶,并通过现代

    34、的科技手段,降低砖茶的含氟量。四种最常见的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1.属于常见病,多发病;2.发病隐匿,潜伏期长;3,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4.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趋势 流行强度指标: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降低人群易感性,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一)疾病因素:疾病因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性病史(二)体重超重或肥胖(三)高胆固醇、高脂血症(四)生活方式: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饮食因素

    35、(五)其他因素:家族史、神经类型及社会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均有关预防策略与措施(一)人群高血压的防治1健康教育 2定期血压监测 3饮食干预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5保持适当的体重 6加强体育锻炼 7建立良好的精神状态 8限制饮酒与戒烟(二)人群监测 1. 建立并完善信息监测系统 2. 早期发现病人 3. 高危人群的筛检(三)心血管的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和病人的管理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是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 of di

    36、sease):是指疾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空间)和不同人群表现得数量和频率特征,简称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 性别 职业 社会阶层 种族或民族 行为特征 婚姻状况 流动人口 时间分布:不同疾病: 时间分布不同 同一疾病:短期波动 季节性 周期性 长期趋势 地区分布:导致地区分布的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及环境条件 气象条件 特殊风 俗习惯及其遗传特征 社会文化背景 -致病危险因素、致病条件分布不同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罹患率(attack rate)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患病率(prevalence rate)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

    37、所占比例。死亡率(motality rate)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病死率(fatality 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时间分布类型:短期波动(或暴发)、季节性、周期性和长期变异现况调查:(prevalence study)调查中的相关因素选择与解释有一定限制 特点:一般不设对照组;特定时点或期间调查时因素与疾病同时存在,确定因果联系受限,只能提供病因假设;只能得到患病率,适用于慢性病调查抽样调查: 单纯随机抽样(simple random sampling)系统抽样(systematic sampl

    38、ing)分层抽样(stratified sampling)整群抽样(cluster sampling)多级抽样(multistage sampling)抽样调查的原则:随机化,样本量适当抽样调查优缺点:优点:1.省时间、人力和物力。2.调查工作容易做的细致,适用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缺点:1.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复杂;2.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3.不适用于调查变异较大 的资料影响样本量大小的因素:预期阳性率,预期阳性率越高,样本量越小。精确度,精确度要求越高,允许误差越小,样本量大。调查对象各单位之间的差异大样本需要多。把握度,把握度1-越大,样本量越大。目标人群(target population)

    39、:即研究结果能够适用和推论到的人群。源人群(source population):目标人群中适合研究的人群,或者说能够产生合格的研究对象的人群。研究对象(study participants):来自源人群的直接用于研究的个体。暴露: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这些因素或特征称为暴露因素。队列研究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或是暴露程度不同的若干组随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多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病或死亡等)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断研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特点: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属于前瞻性研究属于观察

    40、性对比研究,设立对照,是分析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按暴露与否进行分组由因及果,时间顺序合理,可解决因果关系选择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的人群未患所研究疾病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队列研究的种类: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1在疾病发生前按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所获资料完整,无回忆偏椅。2时间顺序是由因及果的,可以下因果结论。3可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可以测量两组间的相对危险度和特异危险度4可以观察一个因素与多个结局的关系。5暴露因素的作用可以分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局限性:1不适应于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2观察时间长而难以避免失访,易产生失访

    41、偏倚。3设计要求高,实施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不能很快出成果。4. 一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有多种因的疾病不适用此法。相对危险度(RR):RR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比值。 相对危险度=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非暴露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危险度范围0;RR的意义:(1)RR1,说明该暴露因素是一个危险因素(2)RR=1,说明该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联;(3)RR1,说明该暴露因素是一个保护因素特异危险度也叫归因危险度(AR)或超额危险度。因为它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值,还可称之为率差。AR=暴露组的率-非暴露组的率=IeI0=(

    42、a/n1 )(c/n0)AR意义:(1)暴露与非暴露人群相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 (2)AR值越大,暴露因素消除后所减少的疾病数量越大RR与AR的区别:RR表示暴露者与非暴露者比较增加疾病危险性的杯数,具有病因学意义。AR表示如果消除暴露因素,可减少疾病发病数量,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义。 病例对照研究:概念:病例对照研究在目标人群中选择一组患有某种疾病的人(病例组)和一组未患有该病或正常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个危险因素的情况及程度,比较两组暴露史的差别,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以及关联程度的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特点:属于观察法设立对照,属分析性研究是回顾

    43、性的,由果及因,不能下因果结论可以研究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2.该方法较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所需样本较少。3.收集资料后,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对于慢性病可以较快地得到危险因素的估计。4.可以广泛探索不够明确的众多因素,可以调查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缺点:1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2易产生选择偏倚和回忆偏倚。3混杂因素的作用较难控制。4一般不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不能计算相对危险度,不能下因果结论。计算比值比OR(odds ratio)是指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两个暴露比值之比。OR=

    44、ad/bc OR的意义:当OR=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危险无关联;OR1,说明该暴露因素是一个危险因素,OR值越大,危险度越高;当0OR1,说明该暴露因素是一个保护因素,OR值越小,保护作用越高。 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实验性研究定义:流行病学实验性研究将人群随机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者人为控制的措施给予实验组的人群,而不给对照组的人群该措施,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以评价该措施的效果。用途:探讨疾病病因和评价防治措施效果。特点:1.实验法,随机化分组;2.设立对照组,保证可比性里;3.有干预措施4.前瞻性研究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临床试验

    45、、现场试验、社区实验 根据实验过程中有无对照或者是否随机分配,分为真实验、类实验实验性研究的基本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 受试对象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处理因素敏感;二是反映必须稳定;试验性研究特性: 对照的原则 随机化原则 盲法原则 重复原则对照1、标准对照 2、安慰剂对照 3、交叉对照 4、相互对照 5、自身对照随机分组方法:􀂙 简单随机􀂙 区组随机􀂙 分层随机盲法:1、单盲 2、双盲 3、三盲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实施步骤1. 明确研究目的;2.确定研究类型和设计类型;3.选择实施现场;4.选择研究对象;5. 确定干预措施;6.确定样本含量;7.确定随机化分组类型、对照方式、应用盲法类型8. 确定实验观察期限;9.选择结局变量及测量方法;10.确定基线数据,建立监测系统11. 对象的随访和资料收集;12.确定统计方法;13.资料分析;14.确定评价指标15. 研究的组织实施与质量控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是在病人中进行的,通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结果而确定某项治疗或预防措施的效果与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基本特征:1.以病人为研究对象;2.前瞻性研究;3.人道主义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汇总(DOC 18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445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