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中地理专项复习第13章-第1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题附答案(DOC 9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44223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38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专项复习第13章-第1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题附答案(DOC 9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高中地理专项复习第13章-第1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题附答案DOC 9页 高中地理 专项 复习 13 生态 脆弱 综合治理 练习题 答案 DOC
    资源描述:

    1、 训练(三十六)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选择题(2020安徽省检测)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为冲积性黄土母质在海浸母质上沉淀而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当地发展了“上农下渔”农业模式,即挖土成塘,注水养鱼,堆土成台,在上耕作。图示意该三角洲地区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和底层土壤盐碱状况,图示意“上农下渔”的农业模式。据此完成13题。图图1关于该三角洲盐碱地的分布特征,正确的是()A表层土壤含盐量低于底层含盐量B灌木林含盐量高于乔木林含盐量C三角洲滩涂裸地底层含盐量最高D乔木林表层和底层含盐量差最大2台田的盐碱程度一般比普通农田低,其原因可能是()A台田气温低,蒸发弱B台田降水量大,利于排盐C台田地下水埋

    2、藏较深D台田土壤板结,盐分不易上升3限制该三角洲“上农下渔”模式大面积推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水源D热量1B2.C3.C第1题,图示两条含盐量数值线,均为灌木林高于乔木林,则B正确;滩涂裸地表层含盐量高于底层,则A、C错误;表层与底层含盐量差最大是草地,则D错误。第2题,依据材料可知,台田高于普通农田,则台田面与地下水位距离较大,即台田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使地下土壤中的盐分不易被地下水带到地表土层中,从而盐碱程度较低。第3题,该模式消耗水量较大,而黄河三角洲淡水资源短缺,限制了该模式大面积推广。地表坡面分散的地表径流称为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侵蚀力的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3、。地形(坡长、坡角和坡形)控制坡面径流的冲刷速度的冲刷量。研究坡面径流侵蚀能为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下图示意降雨强度不变时, 侵蚀强度与坡角的关系。据此完成46题。4地形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表现为()A同等降雨强度,坡角越大,坡面侵蚀越强B缓坡(05)坡面侵蚀强度比陡坡(7685)小C凸形坡比凹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大D坡角大于65时,侵蚀强度随坡角增加而减小5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A植被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冲刷B植被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强坡面冲刷C浅薄土层能增强下渗,减弱坡面冲刷D疏松土质吸水性强,坡面侵蚀较强6根据坡面侵蚀的原理,下列措施在控制土壤

    4、侵蚀、保持水土中最有效的是()A改良土壤结构B修建坡面引水工程C增加植被覆盖度D打坝淤地4D5.A6.C第4题,读图可知,坡角大于65时,侵蚀强度随坡角增加而减小。第5题,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为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冲刷;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能够减小坡面径流量;浅薄土层下渗较弱,坡面径流较大,增强坡面冲刷;疏松土质容易被冲刷,坡面侵蚀较强。第6题,增加植被覆盖度能有效增强下渗,减弱地表径流,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

    5、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如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79题。7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A林外风速较小B林外降雪较多C林内气温较高D林内郁闭度大8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A慢,风速较小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C快,太阳辐射较强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9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A春季融雪量增加B融雪速度降低C融雪时长缩短D河流汛期提前7D8.C9.B第7题,林区森林郁闭度明显大于林外空地

    6、,由于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故林内积雪薄。因森林能降低风速,则林内风速一般要小于林外。第8题,图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根据“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再结合此时落叶林郁闭度较小而太阳辐射较强,可知落叶松区气温较高;同时落叶松区风速要大于常绿林区,也使融雪速度加快。第9题,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春季融雪速度较慢,所以融雪时间长,而利于水的下渗与保持水土,生态效益较高;由于融雪时间长而河流汛期滞后;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积雪厚度较小,则春季融雪量较小。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读图,回答1011题。10“

    7、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是对鄱阳湖壮观景色的真实写照,该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周期性特点B降水的季节性变化C气温的季节性变化D植被的季节性变化11鄱阳湖芦苇分布面积的变化说明了()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变小B连年干旱,丰水期“晚来早走”C生态环境明显改善D降水增多,丰水期“早来迟走”10B11.B第10题,鄱阳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多雨季节,湖泊水域广阔,天水一色;少雨季节,蒸发旺盛,湖水减少,显出湖底,出现草原景观,草洲无边。第11题,由图可知,三峡运行前芦苇面积小,三峡运行后,芦苇面积大;三峡运行后,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枯水期延长,水位下降,导致芦苇面积增加

    8、,气候干旱;丰水期短,即“晚来早走。”二、综合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青海湖湖滨地带有广泛的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西岸沙漠广布,北岸几条大河造成河口三角洲沉积物,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2)青海湖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解析第(1)题,从材料可

    9、知,青海湖区的主要沙源是西岸的沙漠和北岸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但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当地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因此西岸和北岸的沙粒在风力作用下,容易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但沙粒随湖水运动到东岸,在枯水期裸露,盛行西北风吹拂使其向东移动,而青海湖东岸是南北走向的日月山脉,受其阻挡,风力减弱,沙粒停落,进而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第(2)题,从图上看,海晏湾西侧的沙堤位于湖中,应为流水堆积形成的地貌。根据“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推知,在盛行西风作用下,青海湖西岸和北岸的沙粒被吹入湖中,在湖底形成大量水下沙粒堆积;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

    10、沙不断向东推移,在接近东岸的较浅水域不断堆积,形成水下沙堤;后期青海湖水位下降,沙堤出露水面。第(3)题,青海湖周边地区属于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再加上工程建设、修路等活动,导致地表植被不断被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措施:可以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分析。工程措施可以采用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等措施;生物措施可以采用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措施。答案(1)全年盛行西北风;风沙向东移动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沙丘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粒,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

    11、沙丘。(2)西风携带泥沙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3)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植被破坏,工程建设、修路等。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13(2019山东省诊断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台特玛湖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腹地,历史上有水道与罗布泊相连(如下图)。国家测绘总局1959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台特玛湖面积达183 km2。随着中上游社会经济用水需求的剧增,1972年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罗布泊干涸并露出坚硬的钾

    12、盐壳,台特玛湖成为塔里木河的尾闾湖。10年后,台特玛湖消失,随之消失的有湿地和湿地生物,居民也相继搬离。1991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成立,经过多次生态输水,2017年台特玛湖湿地总面积达511 km2,形成一个大淡水湖,湖泊生态迅速恢复。但台特玛湖已不能再为罗布泊生态给水。(1)分析20世纪后期台特玛湖消失时间晚于罗布泊的自然原因。(2)推测罗布泊地区钾盐壳的形成过程。(3)简述台特玛湖恢复的意义。解析第(1)题,从图中水系组成分析,台特玛湖位于罗布泊上游,来自南侧昆仑山的冰雪融水相对充足;从昆仑山汇入台特玛湖的河流比注入罗布泊的河流短,因此,河水蒸发和下渗的损耗也相对较少;台特玛湖海拔较低

    13、,水位低至不能外流时,罗布泊就失去水源而干涸;当罗布泊完全干涸时,台特玛湖变成塔里木河的尾闾湖,干涸的时间晚于罗布泊。第(2)题,钾盐的源头来自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的岩石,因外力风化、侵蚀,含钾的岩石被分解,钾溶于径流最后汇聚到罗布泊中;伴随着湖水不断蒸发,湖中钾盐含量不断增加,并随地表水大量渗入湖底;后期湖泊消失,干涸的湖底形成钾盐壳。第(3)题,台特玛湖恢复,增加了塔里木河流域的湿地面积,改善了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周边土壤水分增加,抑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较广阔的水域,形成水生动植物与鸟类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能增加空气温度,降低温差,改善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答案(

    14、1)台特玛湖位于罗布泊上游,补给水源相对充足;台特玛湖的入湖河流流程比罗布泊短,蒸发和下渗也相对较少;台特玛湖水位低至不能外流时,罗布泊失去水源补给而干涸,台特玛湖变成塔里木河的尾闾湖,干涸的时间晚于罗布泊。(2)上游河流流域的含钾岩石破碎分解,钾盐溶于水中随径流汇集到罗布泊;伴随着湖水不断蒸发,湖中钾盐含量不断增加,并大量随地表水渗入湖底;后期湖泊消失,干涸的湖底形成钾盐壳。(3)利于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缓解土地荒漠化;利于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利于改善湖泊及其周围地区的气候环境与水环境。如何学好高中地理?一、字头记忆法【释义】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

    15、,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二、综合法【释义】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三、用地图学地理法【做法】首先,要利用好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挂图。教师指图讲课时,学生一定要注意看图,不要自己看书,或是做别的事情。教师指图讲课,事先是经过充分备课的。他会把图中的知识直接指给学生,避免学生费时间走弯路地自己去查找。四、谐音记忆法【释义】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五、识图记忆法【释义】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六、简化

    16、地图法【释义】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七、归类记忆法【释义】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八、比较法【释义】它用于对同类地理事物或具有相似特点的地理事物问,进行异同比较。比较总是根据一定目的,按确定标准作比较,常用形式是列表。比较法对理清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学了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之后,可按海拔、地形起伏

    17、、地形种类和分布立项作比较。比较法一般要同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规律和联系。例如要认识我国东部河流汛期自南向北的变化规律,用比较法易理解。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还要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走入社会,亲身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野外观察和社会活动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实践创新的能力。最后我想在说一个问题,有的同学们觉得地理特别抽象和生活没太大关系,我想说,生活之中处处有地理,时时有地理,例如阴晴冷暖,昼夜更替,日长日短,抽洗脸池子按钮的旋转,冬夏季节影子长短等等,都有地理的影子,因此地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好地理其实真的不难,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专项复习第13章-第1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练习题附答案(DOC 9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442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