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 52页).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 52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DOC 52页 社会 研究 方法 复习资料 DOC 52
- 资源描述:
-
1、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风笑天版)第二讲:选题与文献回顾 第一步:选择主题 第二步:文献搜索 第三步:论证设计 第四步:文献研究 第五步:文献批评 第六步:完成综述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 研究问题的来源命题 自选课题 命题+自选(二) 研究主题u 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相对宽泛,也更具一般性。 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的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研究问题和研究主题研究主题研究问题地方政府治理公共服务提升农民工帮扶政府创新公职人员激励中国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演变地方政府公共
2、服务标准化实践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地方政府创新扩散机制职务晋升对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三) 问题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一,要带着问题意识去发现研究问题是如何呈现的; 第二,进入研究领域,探寻研究领域中的问题体系; 第三,提出解决研究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二、选题的标准重要性:是指研究问题所具有的意义或价值。 创造性可行性:是指研究者是否具备进行或完成某一项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合适性:是指所选择的研究问题最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 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u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已达到将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
3、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兴趣向研究问题的转化四、文献回顾u 文献回顾,也称为文献考察或文献评论,是指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一) 文献回顾的意义1. 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 2. 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3. 为解释研究成果提供背景资料。(二) 文献回顾的步骤1. 查找相关文献2. 对文献进行选择3. 阅读和分析文
4、献(三) 对文献的分析与论证1. 论证要具有层次性 2. 围绕中心议题展开 3. 避免判断式的表述 4. 利用图表化的形式第三讲:从理论假设一、理论及其构成要素u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一) 社会科学理论的特征 1. 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 2. 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知; 3. 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二) 概念(内涵、外延)u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应。概念反映事物或者现象成为自身并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本质属性,具有内涵与外延两方面的特性。 u 内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
5、反映,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反映。 u 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本质属性的对象范围,是指包括在概念中的所有事物。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内涵),其中形成社会的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外延)。 (三) 概念与变量u 变量:是对概念的一种操作化和转化,使得原来抽象的概念能够被观察到并且可以测量。所有的概念都应当可以被赋值。 一个概念可能对应着一个变量;也可能对应着多个变量。 (四) 变量的类型u 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一般用X来表示。 u 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一般用Y来表示。 u 中间
6、变量: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中间变量往往是与“可观察变量”相对应,是一种“不经由人类的感官而觉知其质和量的变量”,比如动机、智力、敌意、态度、思想、情绪、习惯、兴趣、需要及价值观等。 (五) 命题和假设u 命题: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 u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则是相对具体的变量;二是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以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 命题:懂经
7、济的官员提拔的快。 假设:GDP增速较快地区官员晋升周期较短。 (六) 假设的陈述方式u 条件式陈述:“如果A,则B” u 差异式陈述:“A不同,B也不同(相同)” u 函数式陈述 (七) 抽象理论与操作理论抽象的理论由概念和命题构成,而操作的理论则由变量和假设构成。 抽象水平的理论不需要直接针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而操作水平的理论所涉及的现象能够从现实世界中观察到。(八) 边界条件所有理论都只能在某些条件下成立,一旦超出这些条件所设定的边界就不再有解释力。因此,研究者在构建理论、或者通过实证手段对理论进行论证时,都需要明确指出该理论的边界条件或者情景限制。 二、理论的功能与层次(一) 理论的功
8、能1、理论可以合理解释观察到的模式,并且指出更多的可能性。 2、理论提供逻辑解释,可以排除“巧合”与“意外”的情形。 3、理论为经验研究提供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指出实证观察可能有所发现的方向。 (二) 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u “开创理论”: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哪些“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又有关全局的资料”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开创者。 例子:“资本论”的提出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提出 u “重整理论”:实践研究中常常会发现一些新的、原有理论框架和概念系统并未注意的事实,这些事实提出了一些新的变量,迫使研究者把这些变量与一个具体理论相结合,导致原有理论的重整。 例子:“霍桑实验”
9、“渐进式民主”理论 u “扭转理论”: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 例子:“神经元”管理学 u “廓清理论”: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概念是理论的砖石,概念含义的准确清晰,是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与前提。 例子:政府绩效评估的系列理论与实践 (三) 不同层次理论的区分u 宏观理论:宏观理论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研究主题诸如社会中经济阶层之间的斗争、国际关系、社会内部主要机构间的互动等u 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在最简单的意
10、义上,一个陈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就是一个理论。 u 中观理论(中层理论):中层理论是相对于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而言的。最早由罗伯特默顿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它“既非日常研究中大批涌现的微观而且必要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一个保罗一切、用以解释所有我们可观察到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一致性的自成体系的统一理论,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理论。” (四) 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 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2. 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3. 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理论。 三、“范式”及“范式革命”u “范式”在科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具体地说,范式是科
11、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科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对同一事物,通常会有多种解释方式;范式就是构成这些不同的解释或者理论的基础。范式,即我们用来组织观察和推理的基础模型或是参考框架。 u “范式革命”学发展的实际过程是一个进化与革命、积累与飞跃、连续和中断的不断交替的过程,而且科学发展的历史明显地体现了这个过程。 四、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一) 归纳与演绎归纳和演绎是两种不同的逻辑推理方法u 演绎是将笼统的、一般性的原则推衍到具体的事例,演绎导向的理论研究者主要
12、精力用于回顾以往的理论,从中发现空缺、不一致或者欠缺,以便提出新的概念和命题来弥补这些不足; u 归纳则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总结,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或原则。 归纳取向的理论研究者则更加注重系统地搜集数据和分析数据。 (二) “假设演绎法”1. 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事件 2. 将观察的结果概括形成为某种理论 3. 从概括的理论出发,推衍出某种结论 4. 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种种理论 (三) 理论建构1. 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 将大量的、个别的、具体的现象上升为一般性的经验概括。 2. 第二阶段目标:从概括到理论 试图对某种事物或现象提出一种解释。 (四) 理论检验的步骤1. 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
13、论。 2. 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 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来重述概念化的命题。 4. 收集有关资料。 5. 分析资料。 6. 评价理论 五、如何实现理论创新(一) 实证贡献与理论贡献评价理论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实证的和理论的。评价实证贡献的主要依据是理论被数据支持的程度,即对理论的检验;而理论贡献则需要参考其他相关理论的关系。 (二) 实现理论创新的四种方式u 深化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成分,使得原来的理论更全面、更具体、更精确和更严谨,从而增加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例子:“经营性政府”理论的不断发展 u 繁衍就是研究者从其他领域的理论中借鉴某个或某
14、些思想,将其应用到新领域中的现象上。 例子:周雪光的“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 腐败治理领域的“利益冲突” u 竞争乃是针对某个已经完全建立起来的理论,提出新的理论,与原来的理论做出针锋相对的解释。 例子:科学管理主义有限理性行政国家 u 整合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经建立起来的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一个新的理论模型。 例子:“公共代理人”监管理论 “地方政府创新”理论 第四讲:研究设计一、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不同,整个社会研究就会在设计的要求、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在具体操作程序上都有所不同。 (一) 探索性研究u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
15、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探索性研究在方法上的要求相对比较简单,经常采用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研究对象的规模通常比较少。 一项探索性研究所得到的各种结果和结论,都只是有关某种现象或问题的“初步印象”,它难以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提供比较系统、比较肯定和比较满意的答案。探索性研究的结果,往往只是新的、更为系统的,也更加专门的研究的一种背景或起点。(二) 描述性研究u 描述性研究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或者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描述的
16、准确性;二是描述的概括性。准确性的要求指的是对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等等,都要作出定量的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概括性的要求则是指研究结果所描述的不应当是个别的或片面的,而应当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一般状况的普遍现象。许多定性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描述。但研究活动并不限于描述,研究者通常还会探讨事物存在的理由及其隐含的意义。 (三) 解释性研究u 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 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因而它的理论色彩往往更浓。它通常是从理论假设出发,经过深入实地收集经验材料,并通过
17、对资料的分析来检验假设,最后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 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对象规模小样本大样本中等样本抽样方法非随机选取简单随机、按比例分层不按比例分层研究方式观察、无结构访谈问卷调查、结构化访谈调查、实验分析方法主观、定性研究定量的描述统计相关与因果分析主要目的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基本特征设计简单、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规模较大设计复杂、理论性强u 通则式解释在通则式解释中,我们试图找到一些因素来解释既定现象的变化;这种解释模型跟个案式模型刚好相反。在个案是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对个案的完整的、深度的解释。通则式因果关系的三个标准 1.
18、 变量之间必须相关 2. 原因必须先于结果发生 3. 不是假相关通则式因果关系的错误标准社会科学中的通则式因果关系下,当说一个变量导致另一个变量时,其所指的可以不是完全的原因;这并不意味着存在例外,他们也无需强调这种因果关系适用于多数案例。完全原因 :个案式的解释是相对完全的,而通则式解释则是一个概率性、通常也是不完全的。例外案例 :在通则式解释中,例外并不否定因果关系。 多数案例 :即使因果关系不适用于多数案例,这种因果关系还可以是真实的。 二、研究性质(一) 理论性研究u 理论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发展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
19、之间的因果关系,增加对社会现象所具有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要注意把我们这里所讲的理论性研究,与以纯粹思辨和逻辑推理为基础、以对抽象概念和命题的理性分析为主要特征的纯理论研究相区别。 (二) 应用性研究u 应用性研究是指哪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演技、社会影响评估等。 应用性研究通常是描述性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迅速地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尽可能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并且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建议。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可以用来研究同一种社会现象,但两者的关注点不同:理论性研究更关注如何发展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