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最新)(DOC 16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43818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
  • 页数:16
  • 大小:8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最新)(DOC 16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最新 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最新】DOC 16页 自考 训诂学 复习资料 DOC 16
    资源描述:

    1、填空单选题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2.“训”字说文解释为“说教”,段玉裁注说“说教才,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诂”字说文解释为“训故言”,段玉裁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人前言也。3.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4.古代注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毛诗诂训传。5.古代辞书式训诂实践成果是,尔雅。6.黄侃对“训诂”的总称的解释是:“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也。”7.训诂学的核心是解释字词。8解释语义的专著分为三类:总释群书语义的。如尔雅专释一书语义的。如毛诗传义类或毛雅解释部分词语的。如经传释词方言。9音义兼注的专著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10十三经注疏中的诗经就

    2、是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陆德明的经典释文。11.十三经注疏包括诗经尚书周礼仪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12.萧统的文选在唐代的注本有李善注和五臣注。13.关于注音,早期一般用直音法,反切注音。14.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15.朱熹的四书集注包括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16.凡遇原文有误字误读须更正的,使用的术语是当为(当作)17.使用之言(之为言)这个术语时,表示的是声训。18.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与区别的术语是浑言、析言。19.用来指明文句中的虚词的术语是辞(词)。20.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毛传:“思,辞也”。辞,指虚词

    3、。21.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22.下列著作属于俞樾的是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23.读书杂志(记)作者王念孙。24.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25.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26.经常使用的训诂方法是以形索义。27.“名无因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者谓之不宜。”这段话描写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28.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29“学者改本字读之,则怡然理顺,依借字解之,则以文害辞”,这句话出自王引之的经义述闻30.明方言旨在解决方言词的声音变化的轨迹。31.所谓声训,主要是从声音线索推求语源的方法。32.章炳麟的文

    4、始是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来探寻语源。33.王念孙说的连语指连绵词。34.“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成败是偏义合成词。35.“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军”。缓急是偏义合成词。36.“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爪牙是合义的合成词。37.比如说文老部:“老,考也”,“考,老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38.“负,背也,置项背也。”它的训诂方式是推因。39.“蛊,腹中虫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40.“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41.对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42.右文说是声符求字义的学说。43.沈兼士作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对“右文”说的历史和内容都作了分析说明,

    5、把“右文”说更具体化、系统化、科学化了。44.近代对右文说进行系统总结的学者是沈兼士。45.“燕雀以为凤皇,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高诱注:“宇,屋檐,宙,栋梁也”,他使用的间本义。46.“吹”(嘘也):“嘘”(吹也)“吹嘘”。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互训。47.“口,人所以言食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48.训诂学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方式叫反训。49.段玉裁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50.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51.周烈王崩,齐后往,周怒,赴于齐。赴后写为讣,它们的关系是古今字。52.“鲰生教我距关,无内诸侯”。表达的感情色彩是轻蔑。53.方言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6、作者是汉代的杨雄。54.源于晋代的俗语是宁馨。55.哈尔滨来自满语,吉林来自满语。齐齐哈尔来自达斡尔族语。乌兰浩特来自蒙古语。呼和浩特来自蒙古语。拉萨来自藏语。乌鲁木齐来自维吾尔语。56.“佛、菩萨、和尚、现在、因果、庄严、法宝、圆满、魔、阿加佗”来自梵语。57.“仁频”译自爪哇语。58.外来词有铁辙(铁轨)、辙路(铁路)、量天尺(寒暑表)、千里镜(望远镜)、自来火(火柴)、千斤秤(起重机)。59.方丈原指长老的居处,后来也用来指主持寺庙的大和尚。60.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榖部“阿芙蓉”下说:“阿芙蓉一名阿片,俗作鸦片”。61.高诱注:“纮宇宙而章三光”为“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使用的是引

    7、申义。62.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王引之说:“蝗虫皆当为虫蝗”。63.凡文字有义,有形,有音;尔雅,义书也。声类以下,音书也,说文以下,形书也。64.黄侃说:“四类之中,又当以说文尔雅为本。65.训诂书在汉代出现的是尔雅。66.尔雅分为十九类。67.晋代的郭璞的尔雅注与宋代邢昺的尔雅疏合为尔雅注疏。68.清代研究尔雅的人很多,成就最大的是邵晋涵和郝懿行两人。69.邵晋涵的尔雅正义着重校正文字,采录古注,以古书证尔雅。70.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着重以声音贯串训诂,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碍,探求词源。71.增补尔雅或仿照尔雅体例编写的书很多,它们都以“

    8、雅”字命名,其中最早的一部是旧题孔鲋撰的小尔雅。继承尔雅而最为著名的有方言释名和广雅。72.训诂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有方言。73.下列作品出现于汉代的有释名74.刘熙的释名以推寻事物的得名之由著称。75.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专书,是通过对大众语言的调查搜集而编成的一部方言词典。76.方言的注本流传至今的,以晋代郭璞的方言注为最早。77.广雅的作者是魏张揖。78.王念孙给广雅注释,日以三字为率,积十年乃成书,名为广雅疏证。79.广雅以疏证有人比诸郦道元注水经,注优于经。80.下列著作出现于汉代的是说文。81.南唐徐锴撰说文系传叫小徐本,到宋代,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叫大徐本。82.经典释文作者是

    9、唐代的陆德明。83.先秦有六经,秦以后有五经,失传的是乐。84.孟子章句的作者是汉赵歧,楚辞章句的作者是王逸。85.史记的三家注包括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86.文选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的一部代表汉赋和六朝的诗、骈文的总集。87.集中力量注明出典的是文选。88.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89.从先秦到秦末,训诂学发展经楞了五个时期,分别是先秦的萌芽期,两汉的兴盛期,魏唐的保守期,宋到明的中落期,清的复兴期。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时期是两汉和清代。90.汉人遍注群经,为训诂学的发展开辟了蹊径,奠定了基础,毛亨、郑玄、许慎、马融等,是这一时期奠

    10、基的代表人物的。91.魏晋六朝,流传到今天的注解有王弼、韩康伯的易经,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的榖梁传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魏晋皇侃的论语义疏。唐慧琳的一切经音义。92.清代的训诂学为三派:一是纂集派,这一派述而不作。二是注释派,这一派是阐发或纠正前人的训诂。三是发明派。93.清代训诂学家属于吴派的学者有惠栋、江声、钱大昕,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94.清代训诂学家属于皖派的学者有戴震、段玉裁、王氏父子,主张以字学为基点。95.汉书艺文志现存最早的目录学著作。96.最早的图书分类是“七略”。97.四大丛书是二十四史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四库全书。98.“衍

    11、、脱、讹、倒”是古籍出现错误的四种现象。99.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增加文字的现象叫衍。100.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丢掉文字的现象叫脱。101.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叫讹。102.古籍在传抄刻写过程中错简文字的现象叫倒。103.校勘的目的在于恢复古籍的本来面目。104.校勘的四种方法是:对校法、他校法、文物校书法、理校法。105.训诂的方式除了互训、义界外,还有推因。名词:四书集注:朱熹所著,有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楚辞集注。谓: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被解释的词放在前面。它的作用是用来拿一般释特殊或拿具体解释抽象。曰(谓之):使用这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在后面,它的作用是释义,同时用

    12、来分辨同义的细微差别。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同假字,有时用来注音。浑言、析言:浑言,笼统地说;析言,具体地说,这是指出同义词的共同义和区别义时所用的术语。破读、读破:用本字去改读古书中的通假字,称为“破”。转语:因时、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语音有转变的词。互文:说明上下文要互相交错补充,必须合起来理解,意思才完整。古文经学派(或古文经学):在汉武帝时,人们从孔子墙壁里发现了用六国的古文写的经书,这种经书就叫古文经书,研究它的学问,就称为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派: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的,当时称为今文经或今学,研究这种经书的人就叫今文经学派。笔意与笔势: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随着字形

    13、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就叫笔势。偏义的合成词:两个词素意义相反或相对,而偏用其中一个,另一个只作陪衬。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字的典,主要收小篆,同时也收古文、大篆,收字多个,分540部,15卷,它是专门探求本义的。五经正义:是唐代孔颖达对儒家五部著作的注解,分别是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史记三家注: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叫史记三家注。前四史注:宋裴駰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叫史记三家注。到了唐代,颜师古江集了前人二十三家的注释,完成了汉书的新注。后汉书的注是唐章怀太子李贤所作,三

    14、国志由宋裴松之为之作注。以上称为前四史注。疏不破注:强调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丛书:是总聚众书而汇刻成一大部的书。分为综合性丛书与专科性丛书两大类。类书:类书是从古书中摘录成语典故、诗赋文章甚至整部著作,按类分列于若干标题之下,便于寻检、引用的一种工具书。唐代有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有册府元龟永乐大典。对校法:先选定一种较完善的版本作为底本而后用不同的版本进行互校。理校法:从事理或文理上去分析、判断而加以订正。引申: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简答:训诂学的任务是什么?“释古今之异言”。-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古代词语。“通方俗之殊语”用通语

    15、释方言。“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说明事物的形貌让人了解。2训估学的内容是什么?解释字词训诂的核心解释文句分析篇章分析表达方式分析时空关系。3.解释文句包含哪内容?分析句读(停顿)疏通句意阐明语法4.训诂的实践形式。解释语义的专著音义兼注的专著形音义合解的专著注释书其他简单述说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两者的区别。读为(读曰)用本字说明假借字、同假字,有时用来注音;读若。(读如)多用来拟声注音。5.说明今、古文经学派的产生和分歧。汉初的经学书籍都是用隶书写的,当时称为今文经或今文经学。在汉武帝时,人们从孔子墙壁里发现了用六国的古文写的经书,这种经书就叫古文经。这两种经书只是字体不同,后来形成了今文

    16、经学派和古文经学派。今文经派认定孔丘之后才有经,古文经派主张六经在孔丘前便存在。6.什么是笔意,区分笔意与笔势对以形索义有什么影响?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随着字形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就叫笔势。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若硬以笔势索义,就难免穿凿附会,导致谬误。7.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音义关系的偶然性。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义关系的回授性。音义关系的延展性。音义关系的类聚性。音义关系的多元性。8.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是什么?根据音义关系的偶然性和约定性,一些特征相类似的事物,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比如“少、杪、秒、渺、小”等音同音近的字,都有微小的意义。因声求义的重要轨道是通假

    17、借、明方言、寻语源。9.怎样析词审义?分清词与词组。分清单纯词与合成词。分清合成词的合义与偏义。分清词素结合的固定与自由。分清词素组合的结构方式。10.简述连绵词的特征。一个语素两个音节,是单纯词。形体不固定。如“望洋”又写作“望羊、望阳”等。连绵词只能两个字结合起来求解,不能拆开来求解。11.什么叫互训?互训的实质即“用同义词相互训释”。互训的根据。互训是以训释词和被训释词在词义上的基本共同点为依据的。互训的类型。即直训、同训、遂训、类训。互训的局限性,只能表现解释词和被解释词的共同点,不能分辨二者的不同点。互训的发展。12.互训的类型有哪些?互训是甲乙两词互相直接训释。又叫直训。甲乙两词用

    18、丙来训释,叫同训。甲用乙来训释,乙用丙来训释,甲、乙、丙三词递相为训,又叫递训或转训。从类属上着眼,有以共名释别(指出某一事物所属的种类)叫类训。13.义界的实质、原则是什么?它的局限性是什么?凡以一句解一字之义者,即谓之义界。原则是确切而简要地说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局限性:首先,定义难以下得精确;其次,文字往往冗长。14.推因的原则、途径是什么?推因的原则便是根据词的声音线索探求词义的由来。途径便是从实际语言材料中找出“信而有证”的线索来,进而探求其本源。15.什么是理性的引申?它分哪几类?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可归纳为:a.因

    19、果的引申。b.时空的引申。c.反正的引申。d.虚实的引申。16.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社会因素是什么?政治观点的进步。艺术思想的变化。科学的发达。社会文化道德观念的变化。17.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语言因素是什么?词义的变迁。上下文的感染。修辞手法的影响。18.介绍方言的全称、作者、成书的经过。周秦时代每年秋天都派人作轻车到各地采集方言,回来加以整理。杨雄很喜爱方言,曾利用外地人在首都的机会,广泛进行调查访问,积累了可观的材料,历时二十七年,写成了九千字的方言。20.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是什么?可以作为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节、词典可查。记录当时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的人

    20、和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多。中古、近古辅音词占多数,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不容易区分,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固定,有时出现不规则的略缩语,都使人难以确定词义。有些来自少数民族的译音词,不容易准确的对译。21.汉语的外来词包括哪两种?一种是来自在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另一种是来自国外的。22.黄侃说青年必读25种书,是哪25种?经学十五书,即十三经加大戴礼记、国语;史学四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通典;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23.黄侃又专从训诂角度依段玉裁说举“现在完全切用十种根柢书”,是什么?它们又可分类哪四类?即尔雅小尔雅方

    21、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a.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的根本,能明一切训诂。B.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C.方言解释问题不同之语言。D.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24.关于尔雅内容及其分类?按内容分十九类即:释诂第一,释言第二,释训第三,释亲第四,释宫第五,释器第六,释乐第七,释天第八,释地第九,释丘第十,释山第十一,释水第十二,释草第十三,释木第十四,释虫第十五,释鱼第十六,释鸟第十七,释兽第十八,释畜第十九。25.方言的价值和影响?它保存了两汉相当丰富的口语词汇,为我们研究汉代方言通语的异同,探讨古音的变化,都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它还可以使我们从它所收集的词汇里

    22、侧面了解当时的某些社会现实,也能让我们知道在今天的口语中还有不少古代词汇成分。扬雄实事求是地调查人民大众语言的精神和研究古今语言现象的进步方法,对我们也有启示。26.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谁?即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杜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27.“传”“笺”“正义”“疏”“音义之学”各是什么?“传”是对经书的解释。正义即解释经文,又对前人的注释加以解释,与“疏”相同。笺是郑玄对诗经的解释。音义即解释注解又解释义音。28.先秦的训诂有哪些形式?借字义的解释来阐明一种哲理或政治主张。借字形的解释来阐明哲理或政治主张。辨析同义词和解释古书字义。29.两汉的训

    23、诂在训诂学史上的地位是怎样的?保存下来了大量的随文释义的注解书,尔雅出现了,成为训释词义专书之祖。方言出现了,成为比较方言学的先驱。说文解字的问节成为我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释名出现了,开了语源学的先河。30.唐代训诂保守的表现是什么?唐代的“疏不破注”,训诂学趋于保守,没有新发展比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都是沿习前朝的旧意,没有什么新观点,这一套“正义”强调学有宗主,对于旧注可以有引申生发,但不能另立新说。31.宋代理学家注释古书的的特点是什么?善于阐明义理敢于创发新义对音义关系有一定认识,如王子韶的“右文说”,对语法现象有进一步了解。能利用金石学的成就进行训诂。缺乏求实精神,主观想象多。32.清代

    24、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及西学东渐。清代讲究“汉学师承”。清儒有优良的学风。33.清代通释语义的训诂专著的特点是什么?数量多,体例完备。有注释前代训诂专著的,如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有仿效尔雅编撰的,如朱骏声的说雅有集古代传注汇成一编的,如阮元的经籍籑诂;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的,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有贯通音义、探求语源的;有专释虚词、研究语法的等。34.清代训诂学在质量上更有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哪里?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善于因音求义。采用了比例比较的方法。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5.清代训诂学具有朴素的历史观念是如何体现的?很多训诂家都知道时有古今,地有南北,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段玉裁说

    25、:“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36.清代善于由音求义表现在哪?清以前的训诂学家对音义关系认识是模糊的,对声训从未作过理论说明,有些人还拘于文字的形体,更是隔绝了音义的联系。清代训诂学家提示音义关系的原理。段玉载说:“学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义“。王念孙说:“训诂之旨,本于声音”。37.清代学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表现在哪里?他们不盲从旧说,也不妄立新说。破旧说也好,立新说也好,都强调有充分的根据。戴震提出过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合一,义理指指导思想;考据指名物制度的考核与校勘、辨伪、工作,词章指讲究语法、修辞、逻辑等,这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38.训诂学今后的任务是什

    26、么?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二是指导训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39.乾嘉学派值得肯定和借鉴的的是哪些?能比较充分地占有资料。能比较注意古今差别。能较注意语言的社会性和语言内部的系统性。能重视有声语言与概念的直接关系。40.什么是丛书?丛书是总聚众书而汇刻成一大部的书。分为综合性丛书与专科性丛书两大类。41.黄侃所列“现存完全切用的十种根柢书”前六种是如何分类的?即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a.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是训诂的根本,能明一切训诂。B.说文解释文字之原,掌握文字之由来。C.方言解释问题不同之语言。D.释名解释文字得音之原,掌握声义贯通之理。论述1.什么是以形索义(形

    27、训)?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形索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如刀刃的刃,象刀有刃,休息的休,从人从木。注意的问题:利用对应说文和古文字,因为说文是以形索义的专书,它对一万多个汉字的本义做了归纳,并且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因为古文字出现的时代比说文的小篆要早,字形更能反映本义,纠正说文的不足,如“为人民服务”的“为”字,许慎说本义是母猴,这个解释是错误的,甲骨文的“为”字是用手牵头大象,字的本义是手牵大象帮助人们劳作,这就纠正了说文。分清笔意与笔势,笔意是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随着字形的演变,不能反映字的本义的形体就叫笔势。在以形索意时应依据笔意,不能依据笔势。如甲骨文的“

    28、为”字就是笔意,而小篆的“为”字就是笔势。防止望文生训。如“游子不顾反”中的“顾”就是归返、回来的意思,而不理解为“念,想”。2.怎样看待音和义的关系。音义关系的偶然性。音义的结合最初是偶然的。音义关系的约定性。音和义一旦结合便具有约定性,如大家用“风”字来表示刮风这种现象,就不能再用其它字来表现。音义关系的回授性。在最早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源词根与根有音近义通的关系。如间,本义是缝隙,引申出中间,后产生了同源词涧,本义是两山之间的水。音与涧就是音近义通的关系。音义关系的延展性。同一事物的名称,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变体,在音义关系上有脉络可寻。如方言记载“蝇”在齐鲁一带称为“羊”,是一种转语

    29、。音义关系的类聚性。音近义通的关系不局限于某一两个词,而是具有普遍特性。如“攸”声的字(词)多含有长的意思。音义关系的多元性。某一个音素所联系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而某一意思也可不同的音素来表达。3.简单介绍从声训右文说到音近义通的发展。声训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训释,推求事物得名之由,注重单个词的音义关系。右文说从一组词的角度出发,认为凡是具有同一声符的字词,含有共同的意义音素,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声符和字意的关系入手,系统的研究汉字,揭示了汉字孳乳变易的某些特征。但仍然局限于形体。如以“戋”为声旁的字都有小的义,有“攸”为声旁的都有长的意思,以“农”为声旁的都有多的意思。音近义通,是清代学者广

    30、泛使用的术语,指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就相通,摆托了汉字形体的限度,具有科学的语言学意义,但也不可滥用,如明声母的字“暮、墓、晚”就表示与黑暗有关的意思,阳部字如“亮、旺、强”都有明亮的意思。4.怎样看清词义的历史范畴?(如简答不用举例)。词义又有历史性,是历史范畴,它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运用而逐渐演变。它一方面继承、充实、深化,一方面扩大、缩小、转移。如古代的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后就泛指江河。这就是词的扩大。词的缩小如古代“禽”指飞禽走兽,现指飞禽。转移,如寺庙的寺,古代指官府中官员办公的地方,后佛经传入中国安放于白马寺,后就为寺庙、寺院。涕,古代指眼泪,现指鼻涕。无论是继承、充实、深化现象

    31、,还是扩大、缩小、转移现象,总的方向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粗疏到精细。如果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已经不存在,自然也不被使用,只存在于特定的文献中了。5.论本义与余义的关系?凡是每一个字都有本义,又有引申义和假借义,构成了词义系统。只知道本义抛开引申义和假借义,这是一种片面性。只知道引申义和假借义,抛开本义,这又是一种片面性。这两种版面性都不能研究好古代文献。如道路的“道”,形声字,它的本义即道路,引申义有道理、方法、假借义有和尚、老道。6.什么是词义的引申?分析词义的引申的系统性。即指一个词由本义推演而形成新的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义有道理、方法等。词义的系统性大致归纳为下列理性、形比、礼俗

    32、等三种。A.理性的引申指词义之间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认识而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引申意义。如习,本义是反复地飞,引申为反复练习、实习、温习。B时空的引申。C反正的引申。D.虚实的引申。如果字,引申为果真。形比的引申。事物之间有外闻的偶然的相似,就使词义可以作形似类比的引申。如“斗”原是一种酒器,天上北斗跟它形状相似,引申有了北斗星。的意思。礼俗的引申。如“祭“的本义是残杀,由于古代宗庙祭祀要杀牲作为祭品,所以“祭”的引申义就成了祭礼的“祭”了。7.论述说文的释义体。说文解字的解说以篆文为主体。下面用“某也”的格式来释义,凡说“某,某也”,都是讲字义的,如凡说“象某,从某”都是讲字形的,如刃,象刀有刃

    33、。休,从人从木。有不少字的解说必须承篆文来连读才能领会它的意义。如,参,商星也。应解为:参商,星也。用“读若”“某声”说明字的读音。如哙,读若快。江,从水工声。8.试论对说文整理研究的情况?唐代李阳冰首先刊订说文解字,完成20卷。许锴撰写了说文系传即小徐本,对李阳冰的错误有所批评。徐铉奉昭校订说文即大徐本,他增加了反切,增加了新附字和注释。二徐都把原许的15篇分为30卷。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较大的有四家,即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杜馥的说文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和说文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近人丁福保鉴于研究说文的著述繁多,乃编说文解字诂林,在下面罗列诸家说法。9.试论裴松之的三国志的特点。它

    34、以考核史实为主,对史实多有补充和辨证。引书达二百余种,注文是正文三倍。注文内容着重四个方面:一、应载而未载的史事,加以增补。二、同是一事,说法歧异,则采录异闻;三、对错误的记载予以纠正。四、对史事和陈寿的不正确看法进行评论。10.从魏晋到隋唐,训诂内容比两汉有所发展,体现在哪里?(如简答只答要点)一是注释中充实史料,如裴松之注的三国志,注文是正文的三部。阐发哲理,如郭象注庄子注意汇集众说或网罗异义。如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汇集了200多家的注音释义。考证故实用典。如李善注文选。11.清代训诂复兴的原因是什么?从政治、经济国素看,清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乾嘉学派的产生,有利诂学的发展。从文化因素

    35、看,清代对知识分子采取了镇压和怀柔两种政策,而这两条道路又都离不开训诂学。语言学、语法学的进步也促进了训诂学的发展,清代学者利用了宋朝以来古音学研究的成果,并加以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清代的训诂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古音学取得的成就。12.清代训诂复兴的表现是什么?清代学者为群书所作的注疏数量特别多,如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等。数量多,体例完备。有注释前代训诂专著的,如邵晋涵的尔雅正义;有仿效尔雅编撰的,如朱骏声的说雅有集古代传注汇成一编的,如阮元的经籍籑诂;有考订群书,成一家言的,如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有贯通音义、探求语源的;有专释虚词、研究语法的等。清代也有不少专

    36、门研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著作,如杭世骏的续方言。13.试论训诂学今后的任务。一是实现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二是指导训诂工作,提高训诂工作水平。要完成这两大任务必须做到:在科学的语言理论指导下,继承前人的训诂成果,综合运用多种训诂手段搞好训诂工作,分析古代书面语言里的具体情况。不断学习和吸取国外语言学的先进理论和有关的研究成果。建立中国训诂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方法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训诂学工作者的队伍。做好训诂学的普及工作。14.举例说明古诗中存在的忌讳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忌讳由来已久。国讳,避讳皇帝的意思。如秦始皇名政,以“正月”为“端月”。吕后名雉,改雉为野鸡。唐太宗名世民,“三世”变为“

    37、三代”,“生民”变成“生人”。家讳。对亲属长辈的避讳。如李贺之父名“晋肃”,跟“进士”同音,所以李贺未参加进士考试。对所厌恶的事的忌讳。如皇帝去世叫崩,去厕所称更衣、出恭等。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原隰裒矣,兄弟求矣。低而湿的地方。2.牂羊坟首,三星在罶。大。3.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类。小丑即小类。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同诚,诚心实意。5.三老、官属、,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同有。6.君子学道以爱人。礼乐。7.左传里有“梦黄能”,杜甫的“鸣弓射兽能”,“能”是指熊。8.武气绝,半日复息。呼吸。9.凡祭祀,饰其牛牲。洗刷干净。10.见情素,堕肝胆。同输。11.游子不顾反。归返、回来。1

    38、2.害浣害否,归宁父母。借用作“何”。13.人涉卬否。我。14.何以速我狱。诉讼。15.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爱。16.可怜身上正单。值得怜悯。17.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惜。18.大臣相与阴谋。阴,暗中秘密的。谋,谋划。19.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大体之形,属动宾词组。20.故狗似攫,攫似母猴,母猴似人。两个都指猕猴。21.田家作苦,岁时伏腊。杀。22.蛊,腹中虫也。遭受。23.赳赳武夫,公侯好仇。伙伴、同伴。24.彼节者有间。关节。25.长歌赴促节。节奏26.时穷节乃见。品德。27.雷风相薄。日薄西山。迫近。28.宋师未陈而薄之。迫近。29.燕雀以为凤皇,不能与争于宇宙之间。宇,屋檐,

    39、宙,栋梁也。30.鹰乃学习。反复地飞。(因果的引申)3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到处。(时空的引申)32.淫色暴慢,身好玉女。惟辟玉食。最佳、最美的。33.若不早图,后君噬齐。腹脐。34.司马以吾帮,亡其良子。长子。十连为乡,乡有良人。首领,乡大夫。35.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国君。36.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于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指佛教寺院定的规矩。37权使其士,虏使其民。用权诈的方法手段。38.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39.方投石超距。跳。40.哀窈窕,思贤才。怜悯,同情。41.岂不夙夜,谓行多露。42.举公义,辟私怨。除掉,打消。43.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同夏,汉

    40、族居住的中原地带。44.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同以,用。45.其卜维何?釐尔女士,釐尔女士,从以孙子。青年女子,青年男子。孙子指子孙。46.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纺车上陶器部件。47.卫献公,反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分。48.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收藏,储存。49.是黑牛也而白题。额头。50.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51.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大约。52.王命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摹画。53.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生孩子。5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突然,猛然。腾:跃起。55.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逃之,舍于家人,家人藏其皮冠。家:大夫统治的地方。56.乃引其匕首以提秦王。掷,

    41、投。鱼价今年逐渐强。便宜。57.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通苗,庄稼。58.留取丹心照汗青。史书,史册。59.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指代性副词。60.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步:陆路。走:逃跑。61.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都,共同。62.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到,至。63.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一点都不能够,完全。64.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尽达。65.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副词,更。66.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如:不如。二毛:头发斑白的老人。67.虽及胡耈,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获:俘虏。取:割取耳朵。68.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种:种庄稼。树:种树木

    42、。69.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阴:暗中。中:中伤。70.令民为什仁,而相牧司连坐。监视。71.赵奢曰:“胥后令邯郸”。同须,等待。72.大石侧立千尺。倾斜而立。73.以良家子从军击胡。清白人家。74.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侥幸。75.目好色,而文章致繁。刺绣品。76.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孩:小儿笑。见:特殊副词,指我。7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迥:远。宇:上下四方。宙:古往今来。78.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示尝。肯:紧附在骨头上的肉。綮:筋肉聚结处。合为筋骨结合处,要害之地。79.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渡。80.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非常。恨:遗憾,婉惜。81.

    43、不求闻达于诸侯。显达、通达、飞黄腾达。82.鼓素琴,倾绿蚁。酒。8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84.学而优则仕。有余力也。85.跋前踬后,动辄得咎。跋:踩。踬:绊倒。辄:则。86.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从:让跟从,或率领。微行:小道。8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同列。88.狐毛、狐偃以上军攻子西,楚左师溃。楚师败绩。崩溃败逃。89.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聪:耳力。六律、五音:古代乐律方面的名称。90.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在商代是贵族的总称。9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在头顶上盘成发髻。92.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取:同娶。匪:同非。93.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之:这

    44、个,那个。子:女子,姑娘。室家:有家庭。归:女子出嫁。94.疾病,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疾:一般得病。病:重病。属:放置。纩:新絮。俟:等待。95.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停柩待葬。96.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人偶。97.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婆公。98.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陶:制作陶器。冶:冶铁。诸:之于。宫:原指皇家居住的地方,后指整所房子。99.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堂:正厅。室:内室。100居龙兴寺西序之下。堂屋的东西墙。01.塞向墐户。塞:用砖堵上。向:朝北的窗口。墐:用泥上。0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版:夹墙板。筑:捣土的杵。03.夫子式而听

    45、之。同轼,手扶着车轼。04.夫车之能转千里所者,其要在三寸辖。安插在车轴两端的一个销子。05.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隅:角落。好:美好。罗:丝织物。敷:麻织品。06.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蚤:同早。施:躲躲闪闪,忽左忽右。07.遂乃开他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同慰,安慰。08.师退,次于召陵。驻扎。09.既成昏,晏子受礼。同婚,婚事。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处境不好。11.寻常之沟,巨鱼无所还其体。同旋,旋转。12.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何处。13.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遗业。14.愧君千里分滋味,寄于春风酒渴人。感谢。15.今夫人之有颜、目、耳、鼻、齿、毛之粹美者也。两眉之间。16.烧残民家,掘其丘冢。大坟头。17.罪在朕躬。身体。18.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借。19.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抛弃。20.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是到(某地)去。21.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考训诂学复习资料(最新)(DOC 16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4381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