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DOC 21页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高考 复习 详细 知识点 DOC 21
- 资源描述:
-
1、种群和群落一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种群密度(1)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 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3) 调查方法: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和标志重捕法出生率、死亡率(1)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迁入率、迁出率(1)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年龄组成(1)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2)有三种类型: 增长型 、稳定型 和 衰退型 (
2、3)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3、各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1)从年龄组成上看,幼年个体较多时,预示着将来种群密度要增大;而老年个体较多时,种群密度将会减小。(2)从性别比例上看,因各种原因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必然导致生殖上的混乱,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使许多的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3)出生率、死亡率则是决定种群大小的最直接原因。(4)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种
3、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年龄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性别比例: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PS: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长期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性别比例,假若因各种因素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引起种群数目改变。【例题1】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 A
4、.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 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例题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影响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育年龄和个体数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原则:随机取样。计算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2)确定调查对象(适用范围):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同时调查某种昆虫卵、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用样方法。(3)取样方法 点状取样法:如五点取
5、样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随机取样)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对象的总体分布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份,由抽样比例决定间隔或距离,然后按距离抽取样方(4)计数时,处理样方边缘上的个体的方法: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作统计。2标志重捕法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1)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标志重捕法中的标志技术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伤害。 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原因:过分醒目的个体,在自然界中有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最终有可能改变样本中标志个体的比例而导致结果失真。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
6、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根据重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可计算出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的标志个体数。6、植物、动物、微生物取样调查方法简单比较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 检验或修正 。2、“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差异及在生产中的应用1)理想环境 1)“J”型曲线 2)公式:Nt=N0有限环境 1)“S”型曲线 2)K 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曲线的比较 3)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1)
7、一定面积的草原所能承载的放牧量是一定的,过度放牧就会使环境的稳定性受到破坏,使环境容纳量进一步下降,于是形成了另一种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突跃下降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害虫防治、环境的治理保护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2)保护珍稀动物必须从根本上保护其生存环境不受破坏和改变,使其更好地生长,提高动物的环境容纳量。(3)灭鼠和捕鱼的具体应用注意事项灭鼠捕鱼K/2(最大增长率) 不可盲目减数,以至 于获得 K/2 最大限度利用,维持 K/2K(环境最大容纳量)降低 K 值,改变环境,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保护 K 值,保证鱼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 K 值性别比例 使某一性别不育 不能单一
8、捕捉某一性别年龄组成 尽量减少幼年个体 尽量保护幼体PS:环境容纳量不是绝对不变的,它可以因“超载”而下降,也可以因整体的改善而有所增大。【例题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时间(天)15913172125293337成虫数(只)610287113120727030232734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型增长【例题4】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A.种
9、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例题5】合理放牧是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而确定合适的放牧量是合理放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下列关于某草原放牧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草原的放牧量并非是固定不变的,因为草原的资源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B随着草原放牧量的增加,牛羊间盼竞争加强C确定草原放牧量的首要参考因素就是草D为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应尽量减少放牧量【例题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种生物在同样条件下培养的结
10、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图l和图2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图3表示该种群在无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图l中a点增长速率与图3中的e点增长速率对应 图2和图3中的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数量达到了环境容纳量A B C D三 群落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特点: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3、群落结构类型(空间结构)比较项目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含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原因陆生:光照、温度水生:光、温度、O2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
11、人和动物的影响表现植物在不同高度的分层,动物也随之具有层次性大多群落生物呈集分布或镶嵌分布4、群落演替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过程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杂草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例题7】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些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12、(双选)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例题8】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问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下表(叶而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 43116. 61150. 8155. 50总呼吸量(
13、t/hm2 /a)15. 9392. 73124. 8140. 98叶面积指数2. 4811. 2817.766. 63植被千物质的量( t/hm2)6. 65377. 52398. 57184. 7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植被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例题9】我国东南某山区于25年前发生森林火灾,所有植被焚毁。历经长期自然消长之后,某生态学者于今年在该地进行生态调查。下表显示了其中四类树种不同年龄
14、级的株数。树龄(年)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赤杨0058122025191494栎树21151075420000松树00057111310532杜鹃2231334132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25年来,该地生态系统内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该地森林群落由赤杨、栎树、松树、杜鹃四树种组成C在环境条件不受任何破坏的前提下,该地栎树的种群数量仍不会无限增长D如火灾后迅速选取某一高经济价值树种营造人工林,将更有利于该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四 种间关系 【例题10】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主要以b为食,它们所
15、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 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五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细菌在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增长如图所示:2、方法步骤(1)提出的问题: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酵母菌
16、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不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2)假设:根据上述问题,大胆提出合理的假设。(3)设计实验试管编号ABC培养液/mL1010无菌水/mL10酵母液/mL0.10.10.1温度条件28528步骤: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无菌)试管中。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 将试管放在25条件下培养。 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分析数量(4)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5)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曲线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3、注意事项(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
17、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细胞。(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3、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9、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4、填埋场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