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13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40722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3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13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唐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13页 部编人教版八下 语文 24 唐诗 预习 复习资料 汇编 练习题 答案 DOC 13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二十四课唐诗三首资料汇编相关常识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留有杜工部集。 课文中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2.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其间杜甫创作了

    2、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等名作。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课本中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即文中“黄衣使者”。内容主题石壕吏是一首纪乱世民生的叙事诗,通过诗人的见闻,尤其是老妇人的痛苦陈诉,反映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描绘出战

    3、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无情,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将描写、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描述了茅屋遭受风卷雨淋的情景,诗人由个人的痛苦想到了饱受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广大人民,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和崇高理想。卖炭翁这首乐府叙事诗以个别事例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艰难,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关键字词石壕吏唐杜甫暮(暮:傍晚)投(投:投宿)石

    4、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逾:翻)墙走(走:逃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一何:多么,那么)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前:走上前)致词(致词:对说话):三男邺城戍(戍sh:防守,这里指服役)。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新:刚刚)战死。存者且(且:姑且,暂且)偷生,死者长(长:永远)已(已:结束,停止)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去:离开,这里指改嫁),出入无完裙(裙:衣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夜:在夜里,连夜)归,急应(应:响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绝:断绝,停止),如(如:好像,隐约)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前途:前行的道路),独与老翁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

    5、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三重茅:多层茅草)。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挂罥jun:挂着,挂住。罥,挂)长(长,高)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塘坳o:低洼积水的地方,池塘)。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忍:狠心)能(能:这样,如此)对面(对面:当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俄顷:一会儿,不久)风定(定:停)云墨色,秋天(秋天:秋日的天空)漠漠(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向:接近)昏黑。布衾(衾qn:被子)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恶卧:睡相不好,睡得不老实)踏里(里:被里)裂(裂:使裂开,使动用法)。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丧s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6、)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何由:怎能,如何)彻(彻:到,这里指挨i到天亮)!安得广厦(广厦sh:宽敞的大屋,大房子)千万间,大庇(大庇b: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突兀:高耸的样子)见(见xin:通“现”,出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薪:木柴)烧炭南山(南山:终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苍苍:灰白)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营:谋求)?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翩翩:轻快的样子)两骑(骑j:骑马的人)来是

    7、谁?黄衣使者(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手把(把:拿)文书口称敕(敕:ch:皇帝的命令或诏书),回车叱(叱ch:吆喝)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惜:吝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直:同“值”,价值,价钱)。综合练习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0.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体,年代久远,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技巧的朗读能够有效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朗读请注意:一、把握停顿,读准节奏,切忌太快;二、揣摩虚词,读出韵味,注意模仿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1.根据提示和短文内容,完成填空。(9分)(1)石壕吏中能总括全文事件的一句是_。 (2)石壕吏中表现兵役苛酷

    8、的一句是_。 (3)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一句是_。 (4)石壕吏中表现战争造成破坏严重,导致民生凋敝的一句是_。(5)石壕吏中概述差役横暴与百姓痛苦的诗句是_,_。(6)石壕吏中暗示老妪被带走应役的诗句是_,_。(7)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发出了_,_的呼喊。(8)王安石在子美画像诗中说:“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此对应的句子是:_(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_。(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_,_。 (1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秋日寒雨前天气,渲染凄凉氛围的

    9、语句:_,_。(1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直接抒发乱世诗人煎熬难眠的心情的诗句是:_,_。(13)卖炭翁中,描绘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14)卖炭翁中,通过外貌描写,刻画卖炭翁饱经风霜、劳苦不堪的底层生活形象的诗句是:_,_。(15)卖炭翁中,刻画卖炭翁惨遭剥削时无法反抗的痛苦心情的诗句是:_。(16)卖炭翁中,揭露“宫市”制度掠夺本质的诗句是:_,_。(17)卖炭翁中,写掠夺者到来时得意的神情而暗含讽刺的诗句是:_,_。2.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

    10、/炭车/辗冰辙。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下面关于石壕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是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B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C石壕吏融抒情和议论于叙事之中,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风格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爱憎分明,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D诗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两句间接刻画了老妇与家人告别时生离如死别的悲痛,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的心

    11、情倾耳细听,彻夜难眠的情景。4.下面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故被称为“杜襄阳”。他曾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至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为“诗史”。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风格沉郁顿挫,体现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为天下寒士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理想。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

    12、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5.下面关于卖炭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白居易,字乐天, 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新乐府组诗三十首。B卖炭翁是普通百姓的典型代表,是生活在苦难之中无以为计,遭受掠夺,衣食无着的老百姓形象。C诗人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多角度的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苦难。D作者有自注云:“苦宫市也。”“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然而当时宦官擅权,横行无忌,常有宦官带着爪牙游逛于长安街市,以低价强购货物,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6.拓展阅读。请根据你对课文和下面这节选文的解读答题。(17分)垂老别唐

    13、杜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注释:垂老别:垂老离别。垂老,即将近老年。此诗为杜甫“三别”之一。四郊:指京城四周之地。孰知:即熟知,深知。土门:地名,与下句中“杏园”皆为当时唐军防守的重要据点。壁:壁垒。势异:形势不同。唐军与安史叛军交战过程

    14、中,曾在邺城大败。岂择:岂能选择。端:端绪、思绪。迟回:徘徊。竟:终。塌然:形容肝肠寸断的样子。摧肺肝:形容极度悲痛。(1)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语,将词义写在括号后的横线上。(4分)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焉:_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投:_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既:_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伤:_(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为现代文。(3分*2)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开篇交待“四郊未宁静”的社会环境,让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

    15、,语势低落,给人以沉郁压抑之感。B“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直接描述了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既是对开头“四郊未宁静”的具体交待,又自然引发了诗末的悲愤呼号。C“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主人公回忆怀恋的不仅是年轻的岁月,更是那时太平安康的生活。D诗歌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场景,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深灾难与国家上下一心平定叛乱的渴望,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4)这首诗的主人公是谁?诗歌是用谁的口吻(第几人称)展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参考答案:1.(1)有吏夜捉人。(2)三男邺城戍。(3)二男新战死。(4)出入无完裙。

    16、(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0)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11)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14)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15)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16)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7)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2.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17、盗贼。3.D。解析:诗中“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老妇已被抓走,石壕吏不会允许老妇与家人长时间告别。“如闻”二字,应是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4.C。诗中因“茅屋为秋风所破”一事所发出的不只是身世之慨,更有推己及人的博爱情怀。这是一种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这种忘我的精神,这种宽广的胸襟。表现了杜甫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而非建功立业的理想。5.C诗人通过对卖炭翁的外貌、动作、心理等多角度的描写来表现卖炭翁的苦难。文中没有对卖炭翁的语言描写。6.(1)焉:哪,哪里;投:丢下;既:已经;伤:为而伤心,怜惜(2)子孙们都阵亡了,(我)又何需苟全老命。丢掉拐杖出门去(从军),同行的人也为我心酸。老迈的妻子倒在路边哭泣,年末了(她)一身单薄的衣裳。(我)深知这是永别了,还是为(她)饥寒交迫而伤心。(3)D。诗歌通过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苦情场景,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深灾难与统治者的残酷,也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精神。(4)主人公是老翁,诗歌用第一人称展开,以老翁的口吻自诉自叹。这样写能在叙事的同时展现主人公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使全诗叙事抒情剖析精微,更准确传神地表现特定时代的生活真实,更加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诗的内容也虽然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而具有跌宕起伏、缘情宛转之妙。和语文在一起八(下)课内资料汇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预习与复习资料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DOC 13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40722.html
    2023DOC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