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道路与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第二篇第2章桥梁上部结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636648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PPT
  • 页数:168
  • 大小:10.7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道路与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第二篇第2章桥梁上部结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道路 桥梁工程 试验 检测 技术 第二 桥梁 上部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第2 2章章 桥梁上部结构检测桥梁上部结构检测12.1桥梁支座和伸缩装置检验2.1.12.1.1桥梁支座桥梁支座桥梁支座设置在梁板式体系中主梁与墩台之间,其主要功能是将上部结构的各种荷载传递给墩台,并能适应上部结构的荷载、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等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变形(水平位移及转角),使上部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符合设计计算图式。(1)板式桥梁橡胶支座构造特性 图2.2.1板式橡胶支座结构(单位:mm)2板式桥梁橡胶支座(如图2.2.1所示)通常由若干层橡胶片与薄钢板为刚性加劲物组合而成,各层橡胶与上下钢板经加压硫化牢固的粘接成为一体。(2)板式桥梁橡胶支座的技术要求交通部行业标准(JT/T420

    2、02)规定了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标准系列规格,其设计参数应符合表2.2.1的要求,支座成品力学性能指标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表2.2.2表2.2.6的规定,标准系列规格以外型式的支座应根据试验结果自行确定设计参数。345678(3)板式桥梁橡胶支座检验方法1)抗压弹性模量检验。其试验步骤为:将橡胶支座成品于试验加荷装置承压板上,加荷至压应力为1.0 MPa。进行预压。正式加载。试样抗压弹性模量按下式计算:式中:i第i级试验压应力,MPa;试验压应力的算术平均值,MPa;9 i第i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累计压缩应变值;E试样的抗压弹性模量,MPa。橡胶支座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其竖向变形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

    3、支座中间橡胶片与加劲钢板接触面的状态,即橡胶与钢板粘接质量。第二个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支座受压面积与其自由膨胀侧面积之比值,称为形状系数。对于矩形支座 对于圆形支座 式中:S形状系数;La支座短边长度,mm;Lb支座长边长度,mm;10 i支座中间单层橡胶片厚度,mm;d圆形支座的直径,mm。支座抗压弹性模量容许值按下式计算:2)极限抗压强度检验。3)抗剪弹性模量检验。我国交通部行业标准规定了橡胶支座剪切模量检验办法,如图2.2.2所示。抗剪弹性模量按下式计算:式中:i第i级试验剪应力,MPa;试验剪应力的算术平均值,MPa;1112 i第i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累计剪切应变值;G试样的抗剪弹性模量

    4、,MPa。4)容许剪切角检验。试样的容许剪切角按下式计算 式中:max试验时最大剪应力,MPa;G试样抗剪弹性模量,MPa;tan试样橡胶片容许剪切角正切值。5)摩擦系数检验。将试样按图2.2.2规定摆好,对准中心位置。施加压应力至,并在整个摩擦系数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试样的摩擦系数按下式计算,并求出三次的算术平均值。13式中:接触面间发生滑动时的水平剪应力,MPa。6)允许转角检验。实测转角的正切值计算:式中:tan实测转角的正切值;12百分表N1,N2处的变形平均值,mm;34百分表N3,N4处的变形平均值,mm;L转动力臂,L=600 mm。各种转角下,由垂直荷载和转动共同影响产生的压缩

    5、变形值按下式计算:14式中:c垂直荷载N作用下试样累积压缩变形值,mm;1转动试验时,试样中心平均回弹变形值,mm;2垂直荷载和转动共同影响下试样中心处产生压缩变形值,mm。各种转角下,试样边缘换算变形值计算:式中:La试样短边尺寸,mm;3试样边缘换算变形值,mm。各种转角下,支座边缘最大、最小变形值计算:15167)判定规则。试样的抗压弹性模量与表2.2.2规定值的偏差在20%范围之内时,则认为是满足要求的。试样的抗剪弹性模量与表2.2.2规定值的偏差在15%范围之内,容许剪切角正切值符合表2.2.2的规定,则认为是满足要求的。2.1.22.1.2桥梁橡胶伸缩装置检验桥梁橡胶伸缩装置检验(

    6、1)桥梁橡胶伸缩装置的作用及分类桥梁橡胶伸缩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满足桥梁上部结构变形的需要,并保证车辆通过桥面时平稳。桥梁橡胶伸缩装置按照伸缩体结构不同可划分为四类:1)纯橡胶式伸缩装置。2)板式伸缩装置。3)组合式伸缩装置。4)模数式伸缩装置。17(2)桥梁橡胶伸缩装置技术要求桥梁橡胶伸缩装置除使用的材料、工艺应符合我国的现行规范外,成品力学性能、外观质量及解剖检验等应符合交通部颁布的现行标准,其中各项指标见表2.2.72.2.11。1)成品力学性能试验。2)成品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检验。橡胶伸缩体的尺寸偏差应满足下列要求:不论伸缩量大小,每延米长度偏差为-1.02.0 mm。宽度、厚度偏差应满足

    7、表2.2.8的规定。在自然状态下,伸缩装置中使用的单元密封橡胶带尺寸(不包括锚固部分)的公差应满足表2.2.9要求。橡胶伸缩体外观质量应满足表2.2.10的要求。18192021223)成品解剖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表2.2.11的要求。23(3)桥梁橡胶伸缩装置检验原则1)桥梁橡胶伸缩装置的检验,除投产鉴定、质量监督机构定期检测和出厂检验外,高等级公路桥梁大修或大中桥往往在施工阶段仍需进行逐个检查外观及几何尺寸,必要时还应进行成品力学性能检验。2)成品力学性能检验,原则上要求试验设备能对整体组装后的伸缩装置成品进行力学性能试验。3)成品力学性能试验应在专用的试验平台上完成,两边用定位螺栓或其他

    8、的有效方法将伸缩装置试样与锚固板联结,然后使试验装置模拟拉伸、压缩与纵向、竖向、横向错位,实测拉、压过程中水平摩阻力、变位均匀性。4)对模数式伸缩装置试样按实际荷载测定中梁、横梁及其他重要构件应力、应变值。5)对单组、多组模数式伸缩装置橡胶密封带,应进行防水试验。246)所有形式伸缩装置应作零部件安装、更换方便性试验。7)伸缩装置的平面、厚度等外形尺寸,应用标定的钢尺、游标卡尺、平整度仪、水准仪测量。每延米纯橡胶式、板式、组合式伸缩装置试样平面尺寸除测量四边长度外,还应测量对角线尺寸。(4)判定规则1)成品力学性能试验应满足表2.2.7的规定。2)几何尺寸及外观应满足表2.2.8,表2.2.9

    9、及表2.2.10的规定。3)解剖检验应满足表2.2.11规定。4)粘结剂、聚四氟乙烯材、硅脂应满足JT/T4的有关规定。5)使用钢板、型钢、异型钢材、螺栓等钢材和不锈钢板应满足有关材料的技术要求。6)检验不合格时,应再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试,复试后仍有项目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252.2混凝土结构构件试验检测桥涵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检验,依据交通部的有关标准,主要包括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二是外观质量检测;三是构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2.2.12.2.1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1)混凝土立方

    10、体试件的取样原则结构混凝土立方体试验制取组数是以不同等级及不同配合比的浇注地点或拌和地点随机制取。(2)结构混凝土强度评定规范规定,对于大桥等重要工程及中小桥、涵洞工程的取样试件大于或等于10组,应以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评定:26 式中:n同批混凝土试件组数;同批n组试件强度的平均值,MPa;Sn同批n组试件强度的标准差,MPa。R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MPa;Rminn组试件中强度最低的一组值,MPa;K1,K2合格判定系数,见表2.2.12。27对于中小桥及涵洞工程中,同批混凝土试件少于10组时,可用非数理统计方法按下述条件进行评定:2.2.22.2.2钻芯取样法检验混凝土强度钻芯取样法

    11、检验混凝土强度钻芯取样法检验混凝土强度指从混凝土结构中钻取芯样和检查芯样,测定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或抗压强度,作为评定结构的主要品质指标。其检验原则如下:(1)芯样钻取在钻取芯样前应考虑由于钻芯可能导致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应尽可能避免在靠近混凝土构件的接缝或边缘钻取,且基本上不应带有钢筋。281)按单个构件检验时,每个构件钻取芯样数不少于3个,对较小构件至少应取2个;2)对构件局部区域检验时,应由要求检验的单位确定取芯位置及数量。(2)钻取芯样检查每个芯样应详细描述有关裂缝、分层、麻面或离析等,并估计集料的最大粒径、形状种类及粗细集料的比例与级配,检查并记录存在的气孔的位置、尺寸与分布情况,必要

    12、时应进行拍照。(3)试件的制作抗压试验用的试件长度(端部加工后)不应小于直径,也不应大于直径的2倍。芯样端面必须平整,必要时应磨平或用抹顶等方法处理。(4)芯样抗压强度fccu按下式计算:29式中:fccu混凝土芯样抗压强度,MPa;P极限荷载,N;A受压面积,mm2;d芯样截面的平均直径,mm;不同高径比芯样试件混凝土强度换算系数,参见表2.2.13。2.2.32.2.3回弹法检验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验混凝土强度(1)回弹法的基本原理回弹法是采用回弹仪的弹簧驱动重锤,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并以重锤被反弹回来的距离(称回弹值,指反弹距离与弹簧初始长度之比)作为强度相关指标来推算混凝土强度的一

    13、种方法。303132(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原则回弹法检验混疑土强度是对常规检验的一种补充。回弹法的使用前提,是要求被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内外质量基本一致。(3)回弹法的测强曲线基准曲线的制定方法,是在试验室中制作一定数量的,考虑不同强度、不同原材料条件、不同期龄等各种因素的立方体试块,测定其回弹值、碳化深度及抗压强度等参数,然后进行回归分析,求得拟合程序最好,相关系数大的回归方程,作为经验公式或画出基准曲线。为了提高回弹法测强的精度,目前常用的基准曲线可分为三种类型:1)专用测强曲线。2)地区测强曲线。3)通用测强曲线。我国在制定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时,33在全国广泛布点,进

    14、行了研究。最后选定的回归方程和有关指标如下:式中:Rn为测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MPa,精确至0.1 MPa;N为测区混凝土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L为测区混凝土平均碳化深度,mm,精确至0.1 mm。全国通用测强曲线所列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见附表1)应为符合下列条件的混凝土:符合普通混凝土用材料、拌和用水的质量标准;不掺外加剂或仅掺非引气型外加剂;采用普通成型工艺;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的钢模、木模及其他材料制作的模板;34自然养护或蒸气养护出池后以自然养护7d以上,混凝土表层为干燥状态;龄期为141 000 d;抗压强度为1050 MPa。制订该表所依据的统

    15、一测强曲线,其强度误差值为:平均相对误差15.0%相对标准差er18.0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得按附表1换算测区混凝土强度值,但可制定专用测强曲线或通过试验进行修正:粗集料最大粒径大于60 mm;特种成型工艺制作的混凝土;检测部位曲率半径小于250 mm;35潮湿或浸水混凝土。(4)专用测强曲线的制定方法1)制定专用测强曲线的单位,需具有一级试验室的资质。2)制定专用测强曲线的试件应与欲测结构或构件在原材料(含品种、规格)的成型工艺与养护方法等方面条件相同。3)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按最佳配合比设计5个强度等级,每一强度等级每一龄期制作6个150 mm立方体试件,同一龄期试件宜在同一天内成型完毕。

    16、在成型后的第二天,将试件移至与被测结构或构件相同的硬化条件下养护,试件拆模日期宜与结构或构件的拆模日期相同。4)试件的测试:将到达龄期的试件表面擦净,将其两个相对测面置于压力机上下承压板36之间,加压 3080 kN(低强度试件取低吨位加压)。在试件保持3080 kN的压力下,用符合规定的标准状态的回弹仪和规定的操作方法,在试件的另外两个相对侧面上分别选择均匀分布的8个点进行弹击。从每一试件的16个回弹值中分别剔除其中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再求余下的 10个回弹值的平均值,即得该试件的平均回弹值Rm。将试件加荷直至破坏,然后计算试件的抗压强度换算值fccu(MPa)。5)专用测强曲线的计

    17、算:专用测强曲线的回归方程,应按每一试件求得的Rm和fccu 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推荐采用的回归方程如下:37计算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和强度相对标准差er。如需制定具有较宽龄期范围的专用测强曲线,则应在试验及回归分析时引入碳化深度变量,并求得碳化深度修正系数。式中: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平均相对误差,%,精确至0.1;er回归方程式的强度相对标准差,%,精确至0.1;fcu,i由第i个试件抗压试验得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MPa;fccu,i由同一试件的平均回弹值Rm算出的混凝土强度值,MPa。n制定回归方程式的试件数。38(5)回弹法测试混凝土强度的原则1)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

    18、可采用下列两种方式,其适用范围及构件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单个检测,适用于单独的结构或构件的检测;批量检测,适用于在相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2)每一构件的测区,应符合下列要求:对长度不小于3 m的构件,其测区数不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3 m且高度低于0.6 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相邻两测区的间距应控制在2 m以内,测区离构件边缘距离不大于0.5 m;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39底面;测

    19、区宜选在构件的两个对称可测面上,也可选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测区的面积宜控制在0.04 m2;检测面应为原状混凝土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和杂物,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或碎屑;对于弹击时会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固定。3)结构或构件的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必要时应在记录纸上描述测区布置示意图和外观质量情况。4)当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有较大差异时,可采用同条件试件或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试件数量应不少于3个。修正系数可按式(2.2.21a)或式(2.2.21b)计算:40 式中:修正系数,精确到0.01;fc

    20、u,i,fcor,i分别为第i个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边长为150 mm)或 芯样试件(100 mm100 mm)的抗压强度值;fccu,i对应于第i个试件的回弹值和碳化深度值,由附录可 查得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n试件数。5)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6)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侧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 mm,41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 mm。7)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小于构件数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8)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 mm的孔

    21、洞,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净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冲洗。(6)回弹值的计算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时,应从该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将余下的10个回弹值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42回弹仪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式中:Rm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Raa非水平方向检测时回弹值的修正值,参见表2.2.15。回弹仪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时,应按下列公式修正:式中:Rtm,Rbm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 弹值,精确至0.1;R

    22、ta,Rba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修正值,按表2.2.16查用。434)如检测时仪器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则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7)混凝土强度的推算1)结构或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式(2.2.23)或式(2.2.24a)、式(2.2.24b)求得的平均回弹值Rm及求得的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附表1查得。2)由各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计算得出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平均值。平均值及标准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44式中:mfccu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0.1 MPa;n对于单个检测的构件,取一个构件的测区数;对于批量

    23、检测 的构件,取被抽取构件测区数之和;Sfccu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精确至0.01 MPa。3)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的确定:当按单个构件检测时,以最小值作为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当按批量检测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fccu,min该批每个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 值,MPa。45取式(2.2.28)或式(2.2.29)中的较大值为该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4)对于按批量检测的构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平均值小于25 MPa时,当该批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不小于25 MPa时,2

    24、.2.42.2.4超声回弹综合法检验混凝土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检验混凝土强度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是目前我国使用较广的一种结构中混凝土强度非破损检验方法。在有条件的情况,可用钻芯取样法作校核。464748应用超声回弹综合法时,应尽量建立专用测强曲线并优先使用。在缺少该类曲线时,可采用通用测强曲线。通用测强曲线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适用下列条件的混凝土:混凝土用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92)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134492)的要求;混凝土用砂、石骨料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92)和普通混凝

    25、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92)的要求;掺或不掺减水剂或早强剂;人工或一般机械搅拌、成型;钢模或木模,符合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49自然养护;龄期为7730 d,如超过此龄期时,可钻取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C50。(1)建立地区混凝土曲线的基本要求1)采用中型回弹仪,应处于标准状态。2)混凝土用水泥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混凝土用砂、石也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等现行标准的要求。3)选用本地区常用水

    26、泥、粗骨料、细骨料,按最佳配合比制作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 C50的边长为150 mm立方体试块。4)试块试验应按下式步骤进行:50分别按龄期为7 d,14 d,28 d,60 d,90 d,180 d和365 d进行立方体试块强度试验。每一龄期的每组试件由3个(或6个)试块组成。每种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试块数不应少于30块,宜在同一天内用同条件的混凝土成型。试块采用振动台成型。成型后第二天拆模。如系自然养护,应将试块移至不直接受日晒雨淋处,按品字形堆放,盖上草袋并浇水养护。如用蒸气养护,则试块静停时同和养护条件应与构件预期的相同。5)试块声时值测试,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试块声时测量,应取试块浇注方

    27、向的侧面为测试面,宜用黄油为耦合剂。声时测量应采用对测法,在一相对测试面上测3点(测点布置见图2.2.4,51发射和接收换能器轴线应在一直线上,试块声时值tm为3点平均值,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块边长测量精确至1 mm,测量误差不大于1%。试块的声速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tm声时值,s;l超声测距,mm。6)试块回弹值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测试:回弹值测量应选用不同于声时测量的另一相对侧面。回弹值测试完毕后,卸荷将回弹面放置在压力机承压板间。7)测强曲线应按下述步骤进行计算:将各试块测试所得的声速值Va、回弹值Ra及试块抗压强度值fcu汇总,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误差分析。52图2.2.4 声时测量测

    28、点布置示意(单位:mm)53回归分析时,可采用下列回归方程式:式中:a常数项系数;b,c回归系数;fccu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相对标准误差e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er相对标准误差,MPa;fcu,i对应于i个立方体块抗压强度,MPa;fccu对应于i个立方体试块按(2.2.31)计算的强度换算值,MPa。8)经上述计算,如回归方程式的误差符合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54技术规程中的相应的要求时,则可报请有关部门批准,作为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9)按回归方程式,列出fccuVR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表。10)强度换算表限于所试验的范围,不得外推。(2)测区回弹值及声速值的测量原则1)测

    29、区布置规定:当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每个构件上的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应不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少于10件,每个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对长度小于或等于2 m的构件,其测区数可适当减少,但不应不少于3个。2)当按批抽样检测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件才可作为同批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55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及龄期基本相同;构件种类相同;在施工阶段所处状态相同。3)构件的测区,应满足下列要求:测区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浇注方向的侧面;测区均匀分布,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大于2 m;测区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测区尺寸为200

    30、 mm200 mm;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并避开蜂窝、麻面部位,必要时可用砂轮片清除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并擦净残留粉尘。4)结构或构件上的测区应注明编号,并记录测区位置和外观质量情况。565)结构或构件的每一侧区,宜先进行回弹测试,后进行超声测试。6)非同一测区内的回弹值及超声声速值,在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时不得混用。(3)回弹值的计算超声回弹综合法中回弹值的测试和计算与回弹法相同。(4)超声声速值的测量与计算1)超声测点应布置在回弹测试的同一测区内。2)测量超声声时值时,应保证换能器与混凝土耦合良好。3)测试的声时值应精确至0.1 s,声速值应精确至0.0

    31、1 km/s。超声测距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4)在每个侧区内的相对测试面上,应各布置3个测点,且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轴线应在同一轴线上。575)测区声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v测区声速值,km/s;l超声测距,mm;tm测区平均声时值,s;t1,t2,t3分别为测区中3个测点的声时值。6)当在混凝土浇灌的顶面与底面测试时,测区声速值应按下列公式修正:式中:va修正后的测区声速值,km/s;超声测试面修正系数。在混凝土浇注面的顶面及底面测试时,=1.034;在混凝土侧面测试时,=1。58(5)混凝土强度的推定1)构件第i个测区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fccu,i应采用修正后的测区回弹值Rai及修正后的

    32、测区声速值vai,优先采用专用或地区测强曲线推定。当无该类测强曲线时,可按附表2和附表 3查阅混凝土强度或按下列公式计算:粗骨料为卵石时 粗骨料为碎石时 式中:fccu,i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 MPa;vai第i个测区修正后的超声声速值,km/s,精确至001 km/s;Rai第i个测区修正后的回弹值,精确至0.1。2)当结构所用材料与制定的测强曲线所用材料有较大差异时,须用同条件59试件块或从结构构件测区钻取的混凝土芯样进行修正,试件数量应不少于3个。修正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有同条件立方试块时 有混凝土芯样试件时 式中:修正系数,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fcu,i第

    33、i个试块抗压强度值(以边长为150 mm 计),MPa;fccu,i对应于第i个立主体块或芯样试件强度换算值,MPa;fcor,i第i个试件抗压强度值(以100 mm100 mm 计),MPa;n试件数。603)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可按下列条件确定:当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单个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取该构件各测区中最小的混凝土强度换算值fccu,min。当按批抽样检测时,该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fccu及标准差Sfccu,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当同批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标准差Sfccu过大时,该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34、也可按下列公式计算:61 式中:该批构件中最小的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第i个构件中的最小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m抽取的构件数。4)当属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若全部测区强度的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或等于C20时:Sfccu4.5 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Sfccu5.5 MPa。2.2.52.2.5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是指在硬化混凝土表面进行钻孔、磨槽、嵌入锚固件,使用拔出仪进行试验,测定极限拔出力,并根据预先建立的62拔出力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35、检测混凝土强度。(1)建立测强曲线的基本要求1)混凝土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的规定;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应符合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规定。2)建立测强曲线试验用混凝土,不宜少于6个强度等级,每一强度等级棍凝土不应少于6组,每组由1个至少可布置3个测点的拔出试件和相应的3个立方体试块组成。3)每组拔出试件和方立体试块,应采用同盘混凝土,在同一振动台上同时振捣成型,同条件自然养护。63644)拔出试验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拔出试验的测点应布置在试件混凝土成型侧面

    36、;在每一拔出试件上,应进行不少于3个测点的拔出试验,取平均值为该试件的拔出力计算值F,精确至0.1 kN。3个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确定。5)测强曲线应按下述步骤进行计算:将每组试件的拔出力计算值及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代表值汇总,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回归分析。推荐采用的回归方程式如下:式中:fccu混凝土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 MPa;65F拔出力,kN,精确至0.1 kN;A,B测强公式回归系数。回归方程的相对标准差er可按下式计算:式中:er相对标准差;fcu,i第i组立体试块抗压强度代表值,MPa,精确至0.1

    37、MPa;fccu,i由第i个拔出试件的拔出力计算值Fi按式(2.2.44)计算的 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 MPa;n建立回归方程式的试块(试件)组数。6)经上述计算,如回归方程式的相对标准差不大于12%时,可报请当地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667)测强曲线的使用,仅限于在建立回归方程所试验的混凝土强度范围内,不得外推。(2)拔出试验基本要求1)试验前宜具备下列有关资料:工程名称及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名称;结构或构件名称、设计图纸及图纸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粗骨料品种及最大粒径;混凝土浇筑和养护情况以及混凝土的龄期;结构或构件存在的质量问题等。2)拔出试验前,应对钻孔机、磨槽机、拔出仪的工

    38、作状态是否正常及钻头、磨头、锚固件的规格、尺寸是否满成孔尺寸要求,进行检测。3)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可按单个构件检测或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674)符合下列条件的构件可作为同批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养护条件及龄期基本相同;构件种类相同;构件所处环境相同。5)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3个测点。当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抽检数量应不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少于10件,每个构件不应少于3个测点。测点宜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成型的侧面,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布置在混凝土成型的表面或底面。测点应避开接缝、蜂窝、麻面部位和混凝土表

    39、层的钢筋、预埋件。686)测试面应平整、清洁、干燥,对饰面层、浮浆等应予清除,必要时进行磨平处理。7)结构或构件的测点应标有编号,并应描绘测点布置的示意图。8)在钻孔过程中,钻头应始终与混凝土表面保持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3。9)在混凝土孔壁磨环形槽时,磨槽机的定位圆盘应始终紧靠混凝土表面回转,磨出的环形槽形状应规整。10)成孔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钻孔直径d1应比规定值大0.1 mm,且不宜大于1.0 mm;钻孔深度h1应比锚固深度h深2030 mm;锚固深度h应符合规定,允许误差为0.8 mm;环形槽深度c应为3.64.5 mm。69(3)混凝土强度换算及推定1)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应按式(2

    40、.2.44)计算。2)当被测结构所用混凝土的材料与制定测强曲线所用材料有较大差异时,可在被测结构上钻取混凝土芯样,根据芯样强度对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修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式中:修正系数,精确至0.01;fcor,i第i个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值,精确至0.1 MPa;fccu,i对应于第i个混凝土芯样式件的3个拔出力平均值的混凝土 强度换算值,MPa,精确至0.1 MPa;n芯样试件值。703)单个构件混凝土弹度推定:单个构件的拔出力计算值,应按下列规定取值:当构件3个拔出力中的最大或最小拔出力与中间值之差均小于中间值的15%时,最小值作为该构件拔出力计算值;当加测时,加测的2个拔出力值

    41、和最小拔出力值取平均值,再与前一次的拔出力中间值比较,取小值作为该构件拔出力计算值。将单个构件拔出计算强度换算值(修正系数乘以强度换算值)作为单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cu,e。4)抽检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将同批构件抽样检测的每个拔出力按式(2.2.44)计算强度换算值或用式(2.2.46)得到的修正系数乘以强度换算值)。混凝土强度的推定值fcu,e按下列公式计算:71 式中:mfccu,min批抽检每个构件强度换算值中最小值的平均值,MPa;fccu,min,j第j个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中的最小值,MPa;m批抽检的构件数。mfccu,min批抽检构件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MPa,按下式计算

    42、:式中:fccu,i第i个测点混凝土强度换算值;Sfccu批抽检构件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MPa,按下式计算:72 n批抽检构件的测点总数。取式(2.2.48)、式(2.2.49)中较大值作为该批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对于按批抽样检测的部件,当全部测点的强度标准差出现下列情况时,则该批构件应全部按单个构件检测:当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小于或等于25 MPa时,Sfccu4.5 MPa;当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大于25 MPa时,Sfccu5.5 MPa。2.2.62.2.6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所谓混凝土探伤,指的是以无损检测的手段,确定混凝土内部缺陷的存在、大小、

    43、位置和性质的一项专门技术。73可用于探伤的无损检测手段有超声脉冲法和射线法两大类,其中射线法因穿透能力有限,以及操作中需解决人体防护等问题,在我国使用较少。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超声脉冲法。(1)采用混凝土超声探伤判断缺陷的基本依据1)根据低频超声在混凝土中遇到缺陷时的绕射现象,按声时及声程的变化,判别和计算缺陷的大小。2)根据超声波在缺陷界面上产生反射,因而到达接收探头时能量显著衰减的现象判断缺陷的存在及大小。3)根据超声脉冲各频率成分在遇到缺陷时被衰减的程度不同,因而接收频率明显降低,或接收波频谱产生差异,也可判别内部缺陷。4)根据超声波在缺陷处的波形转换和叠加,造成接收波形畸变的现象判别缺陷

    44、。74(2)声学参数测量1)声时测量时,应将发射换能(以下简称T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以下简称R换能器)分别耦合在测区同一测点对应位置上,用“衰减器”将接收信号首波调至一定高度,再调节游标脉冲,用其前沿对准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点,读取调取读标脉冲,用其前沿对准首波前沿基线弯曲的起始点,读取声时值ti(精确至0.1 s)。该测点混凝土声时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tct第i点混凝土声时值,s;ti第i点测读声时值,s;t0声时初读数,s。2)波幅测量时,应在保持换能器良好耦合状态下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进行读数:75刻度法。衰减值法。3)频率测量时,应先将游标脉冲调至首波前半个周期的波谷(或波峰),

    45、读取声时值t1(s),再将游标脉冲调至相邻的波谷(或波峰),读取声时值t2(s),由此即可按下式计算出该点(第i点)第一周期波的频率fi(精确至0.1 kHz)。4)波形观察时,主要观察接收信号的波形是否畸变或观察包络线的形状,必要时可描绘或拍照。(3)换能器的布置方法两只换能器对面布置(直接传播),称直穿法;两只换能在相邻面布置(半直接传播),称斜穿法。76图2.2.6 探头的布置方法77两只换能器布置在同一表面(间接传播或表面传播),称平测法。(4)混凝土缺陷检测1)混凝土均匀性检测。测点间距一般为200500 mm,测点布置时应避开与声波传播方向相一致的钢筋。各测点的声速值按下式计算:式

    46、中:vi第i点混凝土声速值,km/s;Li第i点声径长度或称测距值,mm;tci第i点混凝土的声时值,s。各测点混凝土的声速平均值mv和标准差Sv及离差系数Cv分别按下式计算:78 式中:mv声速平均值,km/s;n测点数;vi第i点的声速值,km/s;Sv声速标准差;Cv声速离差系数。2)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混凝土结合面检测时(如图2.2.7所示),被测部位及测点的确定应满足以下要求:A.测试前应查明结合面的位置及走向,以正确确定被测部位及布置测点。79图2.2.7 检测结合面的换能器布置80B.结构的被测部位应具有使声波垂直或斜穿结合面的一对平行测试面。C.所布置的测点应避开平行声波传播

    47、方向的主钢筋或预埋铁件。D.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检测可采用斜测法布置测点。布置测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使测试范围覆盖全部结合面或有怀疑的部位;b.各对T,R换能器连线的倾斜角及测距应相等;c.测点的间距视结构尺寸和结合面外观质量情况而定,可控制在100300 mm。3)混凝土表面损伤层检测。检测表面损伤厚度时,被测部位和测点的确定应满足以下要求:根据结构的损伤情况和外观质量选取有代表性的部位布置测区;结构被测表面应平整并处于自然干燥状态,且无接缝和饰面层;81测点布置时应避免T,R换能器的连线方向与附近主钢筋的轴线平行。以各测点的声时值ti和相应测距值li绘制“时距”坐标图,如图2.2.9所示。

    48、由图可以得到声速改变所形成的拐点,并按式(2.2.58)和式(2.2.59)算出损伤混凝土的声速(vf)和未损伤混凝土的声速(va)。4)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进行混凝土不密实区和空洞检测时,结构的被测部位及测区应满足以下要求:A.被测部位应具有一对(或两对)互相平行的测试面;82图2.2.8 损伤层检测的换能器布置图2.2.9 损伤层检测“时距”图83B.测区的范围应大于有怀疑的区域;C.在测区布置测点时,应避免T,R换能器的连线与附近的主钢筋轴线平行。根据被测结构实际情况,可按下列方法之一布置换能器:A.结构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对测法,其测试方法如图2.2.10所示。B.结

    49、构中只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测试面时可采用斜测法。如图2.2.11所示;C.当结构的测试距离较大时,为了提高测试灵敏度,可在测区适当位置钻出平行于侧面的测试孔。换能器布置如图2.2.12所示。测区混凝土声时(或声速)、波幅、频率测量值的平均值(mx)和标准差(Sx)应按下式计算:84图2.2.10 对测法换能器布置图图2.2.11 斜测法换能器布置立面图85图2.2.12 钻孔测法换能器布置图86 式中:Xi第i点的声时(或声速)、波幅、频率的测量值;n一个测区参与统计的测点数。测区中的异常数据可按以下方法判别:A.将一测区各测点的声时值由小至大按顺序排列,即t1t2tntn+1,将排在后面明显大的

    50、数据视为可疑,再将这些可疑数据中最小的一个(假定tn)连同其前面的数据按(2.2.60)和(2.2.61),计算出mt及St,并代入式(2.2.62),算出异常情况的判断值(X0)。式中:1异常值判定系数,应按表2.2.17查。87 88B.将一测区各测点的波幅、频率由大到小按顺序排列,即X1X2XnXn+1,将排在后面明显小的数据视为可疑,再将这些可疑数据中最大的一个(假定X0)连同其前面的数据按式(2.2.60)、式(2.2.61)计算出mx及Sx值,并代入式(2.2.63)计算出异常情况的判断值(X0)。C.当测区中某些测点的声时值(或声速值)、波幅值(或频率值)被判为异常值时,可结合异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道路与桥梁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第二篇第2章桥梁上部结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3664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