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观察与表现训练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透视观察与表现训练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透视 观察 表现 训练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素 描 之-透视观察与表现训练透视观察与表现训练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对客观世界的敏感性2.训练逻辑思维能力3.增强空间观念4.增强手头表达能力5.提高视觉思维能力艺用透视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艺用透视学的含义与基本概念透视现象:透视现象:在客观世界中,由于我们视觉的原因,而产生客观物体的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的压缩与变形。它是一种由错觉产生的线性空间的变形。透透 视:视:透过透明平面来观察研究物体的形状。简单来说:透而视之。透视学:透视学:研究各种透视现象在平面上如何用线来表现它的规律的学科。(我们的目的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空间的幻象(透视学的功
2、绩)。写实绘画以透视学为基础。透视学的发生和发展,与绘画、建筑艺术实践有着密切关系,人们对透视原理的认识可追述到公元前15世纪;透视作为数学与几何学的一个独特分支,对其研究始于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于18世纪中叶。远古时期人们用上下错位表示远近,近的在低处,远的在高处。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以图形重叠表示远近。人们将对象排列在带状横条中,横向表现对象间隔距离。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平行透视。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人乔托,屏弃了中世纪绘画的平面、程式和装饰化的风格。用透视和明暗表现景物,使之产生层次、距离和体积感。透视学的发展史透视学的发展史 15世纪末,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画论将透视比作“绘画的缰和舵”
3、,并将透视分为线透视、大气透视和消逝透视。1715年,英国数学家泰勒在论线透视一书中确立了我们今天知晓的透视图法及其依据的全部原理。中国出现的第一本关于透视的书年希尧和郎世宁在清代雍正七年和著的视学。进入20世纪,一些现代透视实例转向主观因素,有意运用变形强调空间或破坏空间。为突破传统的空间观念,他们利用透视强烈的三度空间效果,作出夸张透视、复合透视,以及异样空间同处的虚构的空间。透视学的发展史透视学的发展史 透视的基本规律透视的基本规律 透视学三因素:眼睛、物体、画面眼睛、物体、画面名词概念:A A 与眼睛相关的:与眼睛相关的:1、视点:也称目点,代表眼睛的位置。2、视线:视点与物体之间假设
4、的连线。3、视角: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之间形成的夹角。4、视域:固定视点时用力所能及的最大可见范围,又叫可 见视域。舒适视域60o左右。5、中视线:又叫中心视点,指正前方的视线。6、停点:与视点相垂直落于基面的一个点。7、视高:又叫视点高度,视点到停点的距离。8、视向:中心视点所对的方向,也即是眼睛朝的方向。B B 与物体相关的名词:与物体相关的名词:1、物体:客观存在的一切人物和静物,分方、圆两类。2、基面:静物所在的平面。C C 与画面相关的名词:与画面相关的名词:1、画面:指介于眼睛与物体之间的透明平面。2、心点:视域中心点,即中视线与画面相交正对视点的一点。3、视平线:与视点等高,代表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