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业发展.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的农业发展.ppt》由用户(saw5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农业 发展
- 资源描述:
-
1、 农业,天下之本也。刘彻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唐)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 从上述语录中我们可以知道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民以食为天,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吃的食物都是来自农业生产中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我国的农业情况。中国古代农中国古代农业业与现代农业的与现代农业的对对比比 (1)夏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2)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3)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4)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业劳动者的个体独立性大大加强。(5)曹魏马钧创制了先进的灌
2、溉工具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6)唐朝创制了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传统的农具现代的农具 现代农机的出现,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粮食产量,也将农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千百年来农民“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愁”的梦想,正在神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步一步得到实现 遥控耕地机,播种飞机,联合收割机的运用使得现在农民更加的轻松,但是效率更大了2兴修水利 古代的水利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2)夏商周时期,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3)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4
3、)秦朝时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5)隋朝时,开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连成贯通南北的大运河。(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的水利工程仅江南就超过六朝的总和。(7)元朝政府先后修治、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将几大水系贯通起来。兴修水利的功用主要有三: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现代的水利工程 比如说今天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建筑规模上大大超过古代兴修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将发挥巨大的造福社会的综合利用效益。不仅可以用于农田灌溉;减轻洪涝灾害;解决交通运输困难,还可以发电,建成后的三峡工程将供应全国的很多城市的用电量。农业耕作制度与耕作技术 原始农业实行
4、撂荒耕作制,一般是耕种几年之后,便要抛荒,重新寻找新的土地来源。到了商代时由撂荒变为连作制和休闲制并存,再到连作制逐渐居于主导地位。但是现在的耕作制度就非常的多,包括包括单种、复种、休闲、间种、套种、混种、轮作、连作等。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耕作制度,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持良好的农业生态坏境,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土地制度 原始社会实行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度;夏商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严重的制约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的发展。现在中国农村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但是农村农地使用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5、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上面我们简单的了解了我国古代的农业的状况,并且简单的和现在的农业进行了对比,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下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的农业的情况。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加剧了中国农民的破产。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农业生产发展了。抗战时期,日占区大量土地被日军使用,并低价收购农产品,使农村粮荒普遍,饿殍满地。国民政府在农业上采取“粮食征购”“征借”等手段,加重对农民的剥削,造
6、成农村经济的衰败。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等地开荒成绩显著。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内战,大肆征购军粮和拉夫,造成田地荒芜,人口外流。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农产品,也严重打击了中国农业。这时期农业生产衰退,粮荒严重。这使得中国的百姓真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中国近代农业的状况中国近代农业的状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发展 1.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恢复时期 (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稳步地推进土地革命,恢复农业生产。1950年6月30日,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对地主,除没收其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和在农村多余的房屋外,其他财产不予没
7、收;对富农自耕、雇人耕种和出租的小量土地及其他财产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分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应当征收。到1952年,除中国台湾、西藏和新疆等少数地区,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新中国的土地革命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稳定发展时期 (19531957年)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农业生产合作运动采取了从互助组、初级社到高级社逐步过渡的方式。尽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升级过快、方法过
8、粗、形式过于简单等问题,但在合作化运动中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克服了一家一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弱点。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农业的基本建设方面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扩大耕地面积,发展灌溉,兴修水利,推广优良品种。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农业获得了稳定的发展。3.人民公社化和农业生产的剧烈波动时期 (19581965年)1958年,党在农村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不断地批判“反冒进”、批判右倾保守主义。在这种形势下,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兴修农田水利和大办农村工业的群众运动。许多地方开始兴办一些大大超过高级社范围的工程项目,由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于是开始出现了受
9、益和非受益地区硬拉在一起的社际协作。党的领导人对这种简单协作产生的生产力作了过高的估计,认为高级社的规模和所有制程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并就进一步组建人民公社提出要求。在较短的时期内,全国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秩序混乱,强迫命令,瞎指挥,给社员生活带来一系列困难。1959年以纠“左”为初衷的庐山会议,结果却是反“右”。不仅没有缓解已出现的经济困难,反而将国民经济拖入了更严重的困境,加上与苏联关系破裂和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终于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这最终导致1500万3000万人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面对天灾人祸所造成的严峻国民经济形势,国家被迫进行全面调整
10、。从1961年开始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照工农轻重的次序安排经济发展计划,调整工农业比例关系,恢复综合平衡,农业生产又得到了一定发展。4.“文革”和农业生产低速增长时期 (19661978年)这个时期包括“文革”的“十年动乱”和其后两年的拨乱反正。在“文革”期间,不但未能进一步改正人民公社化以来的错误,反而把20世纪60年代初期农村政策的调整当作右倾表现加以批判。同时,大寨被扭曲成为左的典型,在全国推广。此阶段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急于向以生产大队为基础过渡;扩大社队规模;大力推行大寨大队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取消或限制社员家庭副业等。结果,社员的积
11、极性再次受挫,生产上“大呼隆”、“磨洋工”现象十分普遍,致使农业生产长期徘徊,增长缓慢,农产品供应紧张。尽管有的农产品产量增长了,但却是以自然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5.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和农业高速增长时期 (19791984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试行草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我国农业的落后状况,认真地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农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要求各地认真地纠正农村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切实地保护农村中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认真地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加强劳动管理,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这两个文件的试行,推
12、动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恢复和发展。当时,各地出现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主要有包工到组和包产到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从根本上动摇了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的基础。这六年间,国民经济发展比较协调,农业出现高速度增长。6.农业在波动中增长时期 (19861999年)1984年农业大丰收以后,我国开始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但这次改革只涉及收购体制,没有触动销售体制,财政补贴越来越重。1993年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提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放开价格,放开经营,增强粮食企业活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方向推进”。但是,在粮食大丰收的情况下,1993年11
13、月开始,市场上的粮食价格突然大幅度上涨。对此,我国政府再次提出对粮食收购市场进行管制。1994年,国家加强了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国有粮食部门掌握了市场粮源的70%80%,建立和完善中央、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稳定了粮价,保障了有效供给。同时,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也取得了进展,一大批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相继成立。总之,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6中国农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农业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农业发展对策中国农业发展对策 生态农业生态农业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二十一世纪的农业17(1 1)加大投入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