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世纪的经验论与唯理论.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6—17世纪的经验论与唯理论.ppt》由用户(hwpkd7952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6 17 世纪 经验论 唯理论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第三章1617世纪西方世纪西方经验论与唯理论经验论与唯理论概概 论论1,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共同根基:怀疑主义(批判精神)与理性精神2,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共同目标:追求普遍必然性的知识3,二者不同的出发点,方法与基本原则经验论:凡在理智中的没有不先在感觉中唯理论:离开精神直觉或演绎,就不能获得科学知识4,二者各自的理论困境怀疑论与独断论5、哲学研究的领域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哲学研究的领域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思维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的关系问题)认识论转向认识论转向 1)有无同一性?如何达成同一的?)有无同一性?如何达成同一的?2)认识(尤其是真理)的来源和标准?)认识(尤其是真理)的来源和
2、标准?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实体)的关系)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实体)的关系 4)形成了两条对立)形成了两条对立 的认识路线。的认识路线。第一节第一节 早期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早期经验论的代表人物一,弗兰西斯一,弗兰西斯.培根(培根(15671626)p生平生平1.出身于贵族家庭,其父是出身于贵族家庭,其父是女王的的掌玺大臣。女王的的掌玺大臣。2.一生为官,曾担任过外交官一生为官,曾担任过外交官律师、大法官、检察官等职。律师、大法官、检察官等职。3.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于剑桥大学,一生从未间断过科学研究,死于冷冻防腐实验。一生从未间断过科学研究,死于冷冻防腐实验。4、一生立志复兴科学的伟大抱负,其
3、计、一生立志复兴科学的伟大抱负,其计(1)“除旧除旧”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批判;经院哲学和宗教神学的批判;(2)“立新立新”为自然科学提供新的思维方法。为自然科学提供新的思维方法。(3)代表著:)代表著:新工具(亚里士多德的工具新工具(亚里士多德的工具篇篇),论学术的进步),论学术的进步p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一)知识就是力量(一)知识就是力量(二)(二)“四假象四假象”说说1 1、种族假象、种族假象(1)根源:人类种族的共性导致认识的主观性(目的)。)根源:人类种族的共性导致认识的主观性(目的)。(2)危害:缺乏科学需要的客观性)危害:缺乏科学需要的客观性2 2、洞穴假象、洞穴假象 (1)根源:
4、独特的个性缺陷使认识的产生片面性)根源:独特的个性缺陷使认识的产生片面性 (2)危害:缺乏科学需要的中立立场和全面性危害:缺乏科学需要的中立立场和全面性3 3、市场假象市场假象 (1)根源:语言交往中的误解使认识产生根源:语言交往中的误解使认识产生表面性表面性 (2)危害:缺乏科学需要的严谨和准确性。)危害:缺乏科学需要的严谨和准确性。4 4、剧场假象、剧场假象 (1 1)根源:各种流行的理论体系使认识产生盲目性)根源:各种流行的理论体系使认识产生盲目性 (2 2)危害:缺乏科学需要的实用性。)危害:缺乏科学需要的实用性。(三)经验归纳法(明确的经验论基本原则)(三)经验归纳法(明确的经验论基
5、本原则)“从感性观察和经验出发,通过理性归纳而上升到真理性从感性观察和经验出发,通过理性归纳而上升到真理性的知识的知识”。感觉与理性之间的关系感觉与理性之间的关系1,第一步:第一步:广泛收集科学试验的材料。广泛收集科学试验的材料。2,第二步:第二步:整理材料整理材料:三表法(归纳的前提)三表法(归纳的前提)例:热例:热 本质表(具有表)本质表(具有表)差异表差异表 程度表程度表3,第三步:第三步:在列举例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和排在列举例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和排除来进行归纳,逐级上升到最后的公理。除来进行归纳,逐级上升到最后的公理。(热的本质是运(热的本质是运动)动)4,归纳法的意义
6、归纳法的意义.(四)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本体论)(四)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本体论)1,双重真理(神学与哲学),双重真理(神学与哲学)2,自然界由最小的物质性的微粒,自然界由最小的物质性的微粒(分子)(分子)构成构成3,自然界万事万物有自己的客观规律(自然形式),自然界万事万物有自己的客观规律(自然形式)4,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5,物质本身与其运动形态具有多样性。(广延,形,物质本身与其运动形态具有多样性。(广延,形状,性质,声音等等)状,性质,声音等等)(霍布斯把唯物主义推向机械论,物质只有广延性。)(霍布斯把唯物主义推向机械论,物质只有广延性。)二,托马斯二,托
7、马斯.霍布斯霍布斯p生平生平:1.出身于牧师家庭,出身于牧师家庭,叔叔把他抚养成人。叔叔把他抚养成人。2.15岁进入牛津大学岁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哲学与逻辑学,学习哲学与逻辑学,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一贵族的家庭教师。一贵族的家庭教师。3.代表著利维坦奠定代表著利维坦奠定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基础。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基础。4.近代近代自然法学派自然法学派的奠基人的奠基人5.近代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的创始人。的创始人。p哲学思想哲学思想(一)哲学的定义、目的与对象(一)哲学的定义、目的与对象1,哲学是一门由,哲学是一门由结果求原因结果求原因或者由或者由原因求结果原因求结果的推的推理的学
8、问理的学问(概念、判断与推理)(概念、判断与推理)2,哲学的目标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哲学的目标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为人类谋福为人类谋福利利”。3,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产生(消亡)过程中和具,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产生(消亡)过程中和具有某种特性的物体,分为有某种特性的物体,分为自然物体(自然哲学)自然物体(自然哲学)和和人人造物体(公民哲学)造物体(公民哲学)两类。两类。(二)物性论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体系(二)物性论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体系物体与运动物体与运动1,物体定义:,物体定义: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点相物体是不依赖于我们思想的东西,与空间的某个点相契合或者具有相同的广袤
9、。契合或者具有相同的广袤。(1)物体具有客观实在性)物体具有客观实在性(2)物体的唯一特性是)物体的唯一特性是“广袤广袤”2,运动,运动运动是物体在外力的推动下所进行的位置的移动。运动是物体在外力的推动下所进行的位置的移动。(典型机械论)(典型机械论)功能主义观点。功能主义观点。(三)实体与偶性(三)实体与偶性1,物体是,物体是“实体实体”,物体的属性被称为,物体的属性被称为“偶性偶性”;实体是不生不灭的,属性是变化无常的。实体是不生不灭的,属性是变化无常的。2,实体是独立的,偶性依附于物体,但不构成物体,实体是独立的,偶性依附于物体,但不构成物体的任何部分;偶性是的任何部分;偶性是“我们认识
10、物体的方式我们认识物体的方式”,(偶,(偶性主观化)性主观化)3,两类偶性:,两类偶性:广袤广袤(本质偶性,与实体共存亡)和(本质偶性,与实体共存亡)和色香声音味色香声音味(主观映像,不是本质的)等。(主观映像,不是本质的)等。4,对于实体的,对于实体的唯名论唯名论解释解释实体没有确切的内涵,实体没有确切的内涵,无法证实,只是推理的结果,只是个命名。无法证实,只是推理的结果,只是个命名。(四)感觉与推理(四)感觉与推理1,一切知识都,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观念来源于感觉观念,没有任何天赋观念。,没有任何天赋观念。“但是认识它们为什么存在,或者根据什么原因而产但是认识它们为什么存在,或者根据什么原
11、因而产生,却是推理的工作生,却是推理的工作”。2,哲学是推理(计算),哲学是推理(计算)心灵(观念)的加减法心灵(观念)的加减法 (1)加:由因追朔果的)加:由因追朔果的综合综合 (2)减:由果朔因的)减:由果朔因的分析分析3,经验归纳和演绎推理是彼此独立及不相关的。,经验归纳和演绎推理是彼此独立及不相关的。p政治学思想政治学思想利维坦首次提出利维坦首次提出“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思想的思想 用契约来解说国家权力的来源用契约来解说国家权力的来源,奠定了西方近代奠定了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基础。政治学的基础。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1、理论前提:、理论前提:提出自然状态说提出自然
12、状态说 (1)假设国家产生前有一种)假设国家产生前有一种“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所有人对所有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的战争状态 (2)人们根据自然法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人们根据自然法享有天赋的自然权利 如如:生命权、财产所有权等生命权、财产所有权等2,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社会契约论的主要内容 提出两条提出两条自然法自然法的原则:的原则:第一,第一,“自我保存自我保存”是人的最大利益。是人的最大利益。不惜动用一切手段,战争不可避免。不惜动用一切手段,战争不可避免。第二,必要时主动同意放弃一切权利,第二,必要时主动同意放弃一切权利,“权利转让权利转让”是自卫的方法。是自卫的方法。订立和平契约
13、,形成国家。订立和平契约,形成国家。3、统治者拥有、统治者拥有“绝对君权绝对君权”。(1)国家是伟大的)国家是伟大的“利维坦利维坦”,具有绝对的权利和具有绝对的权利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至高无上的权威。“利维坦利维坦”是引用圣经中象征邪恶的巨大海是引用圣经中象征邪恶的巨大海兽,形容统治者要有巨大威慑兽,形容统治者要有巨大威慑(2)统治者的权利不可分割、不可剥夺;)统治者的权利不可分割、不可剥夺;统治者拥有统治者拥有“绝对君权绝对君权”。(3)被统治者除了自己的)被统治者除了自己的生命权之外生命权之外,必须转让一,必须转让一切权利。切权利。“绝对君权绝对君权”中包含了中包含了“君权民授君权民授”的思
14、想,的思想,三、约翰三、约翰.洛克洛克生平:生平:1.出身于商人家庭,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是个清教徒。父亲是个清教徒。2.毕业于牛津大学,毕业于牛津大学,担任过驻外使馆的秘书。担任过驻外使馆的秘书。3.结识辉格党的领袖任其结识辉格党的领袖任其家庭教师和秘书,家庭教师和秘书,后任政府部长。后任政府部长。4.代表著:代表著:人类理智论、政府论人类理智论、政府论洛克的认识论学说洛克的认识论学说(一一)白板说白板说1、对、对“天赋观念天赋观念”的批判的批判(1),不存在天赋的思辨原则,),不存在天赋的思辨原则,“普遍同意普遍同意”的东的东西是后天形成的。西是后天形成的。(2),不存在天赋的实践原则,道
15、德原则是教化的),不存在天赋的实践原则,道德原则是教化的结果结果(3),不存在天赋的上帝观念,上帝是对自然世界),不存在天赋的上帝观念,上帝是对自然世界第一因的推测。第一因的推测。2,经验论的基本原则,经验论的基本原则(1)“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白板说白板说(二)双重经验(二元论)(二)双重经验(二元论)关于观念来源的学说。关于观念来源的学说。1、经验分为、经验分为感觉感觉和和反省反省(1)感觉是外在的经验;以外物为对象。)感觉是外在的经验;以外物为对象。(2)反省是内在的经验,以心灵为对象。)反省是内在的经验,以心灵为对象。(如:怀疑、信仰、推理
16、、意愿、恐惧)(如:怀疑、信仰、推理、意愿、恐惧)2,经验是观念的来源,经验是观念的来源(3)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它是通过外物的刺激)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它是通过外物的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而产生观念的过程基质:物质实体基质:物质实体(4)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反省是观念的内在来源(内部感官)(内部感官)基质:基质:精神实体精神实体 (三)两种观念学说(三)两种观念学说1,简单观念:,简单观念:指从感觉和反省得来的观念,是心灵指从感觉和反省得来的观念,是心灵既不能制造,也不能毁灭,只能被动接受的观念。既不能制造,也不能毁灭,只能被动接受的观念。1,复杂观念:,复杂观念:是指人心有主动能力,心
17、灵用自己的是指人心有主动能力,心灵用自己的理解力将简单观念理解力将简单观念复合(组合)、比较和分离(抽象)复合(组合)、比较和分离(抽象)而产生的新观念。而产生的新观念。样式、实体、关系。样式、实体、关系。(四)简单观念的两种性质(四)简单观念的两种性质1,第一性质,第一性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物体相分离的性质,如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与物体相分离的性质,如体积,形体积,形象,运动或静止,数目象,运动或静止,数目等,它们反应的物体的客观状等,它们反应的物体的客观状态。态。1,第二性质,第二性质并不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东西,而是物体借其形象,并不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东西,而是物体借其形象,体积和运动等第一性
18、质在我们心中产生的诸如体积和运动等第一性质在我们心中产生的诸如颜色、颜色、声音、滋味声音、滋味等观念的能力(刺激我们感觉,产生某种等观念的能力(刺激我们感觉,产生某种感受,形成某种观念)。感受,形成某种观念)。两种性质之间的矛盾及其理论后果。两种性质之间的矛盾及其理论后果。(五)两种本质(五)两种本质1,实在本质,实在本质潜藏在物体的各种可感属性背后,并且支撑这些属性潜藏在物体的各种可感属性背后,并且支撑这些属性的是在构造,这种构造是我们无法认识的。的是在构造,这种构造是我们无法认识的。(不可知(不可知论)论)2,名义本质,名义本质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我们通常所使用的“种名种名”、如、如“人人”、
19、“马马”、“黄金黄金”等。这些抽象的名词只是人们为了传达知识等。这些抽象的名词只是人们为了传达知识而制造出来的复杂观念,它们并不能使我们人事物体而制造出来的复杂观念,它们并不能使我们人事物体的是在构造。的是在构造。(唯名论)(唯名论)(六)知识的等级、可靠性与真理(六)知识的等级、可靠性与真理 1、把知识理解为观念与观念的符合:、把知识理解为观念与观念的符合:知识就是关于观念之间是否契合的知觉。知识就是关于观念之间是否契合的知觉。2,三个等级:,三个等级:直觉知识直觉知识直觉认识直觉认识 必然性知识必然性知识 证明知识(推理)证明知识(推理)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感性知识感性知识感性认识感性认识(
20、观念与外物的契合)(观念与外物的契合)3、“确定的知识确定的知识”和和“实在的知识实在的知识”(很难达到);(很难达到);与知识相对应有两种真理:与知识相对应有两种真理:“口头真理口头真理”与与“实在真理实在真理”(一般认识)(一般认识)(真理)(真理)(七)社会政治理论(七)社会政治理论1,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2,从社会契约论中引出的社会革命和君主立宪的主,从社会契约论中引出的社会革命和君主立宪的主张张3,“三权分立三权分立”的思想的思想 1)立法权(由议会掌握)立法权(由议会掌握)2)行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由内阁掌握)3)外交权(由国王掌握)外交权(由国王掌握)4,
21、主张宗教宽容政策,主张宗教宽容政策2、三权分立学说、三权分立学说为发展防止专制而建为发展防止专制而建 引导出引导出君主立宪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的政治主张第二节第二节 欧洲大陆的唯理论欧洲大陆的唯理论一、勒内一、勒内.笛卡尔(笛卡尔(15961650)法国法国17世纪二元论哲学家,著世纪二元论哲学家,著名科学家,唯理论哲学的奠基人,名科学家,唯理论哲学的奠基人,解析几何的创立者。解析几何的创立者。代表作:代表作:方法谈方法谈 第一哲学的沉思第一哲学的沉思(第一哲学沉思集)(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哲学原理思想思想普遍怀疑:普遍怀疑:怀疑精神是怀疑精神是17世纪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正如培根从对世纪西
22、方哲学的基本精神,正如培根从对“四假象四假象”的怀疑开始构建经验论哲学一样,培根也把的怀疑开始构建经验论哲学一样,培根也把普遍怀疑当成整个唯理论哲学的出发点。普遍怀疑当成整个唯理论哲学的出发点。怀疑目的:怀疑目的:通过普遍怀疑去寻找那些不可怀疑的东西通过普遍怀疑去寻找那些不可怀疑的东西怀疑是为了把沙子和浮土挖掉,从而找出磐石和硬土。怀疑是为了把沙子和浮土挖掉,从而找出磐石和硬土。怀疑的准则怀疑的准则“清楚明白的理性清楚明白的理性”“”“凡是我们清楚明白设想到的东西凡是我们清楚明白设想到的东西都是真的都是真的”这条规则就是检验一切真理的绝对准则这条规则就是检验一切真理的绝对准则怀疑范围怀疑范围仅
23、限于思想范围,不涉及实践生活领域。仅限于思想范围,不涉及实践生活领域。“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永远只求克服自己,不求克服命运,只求改变自己的愿望,不求改变时间的秩序的愿望,不求改变时间的秩序”一、一、“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1、通过普遍怀疑,最后确立了不可怀疑的东西,即、通过普遍怀疑,最后确立了不可怀疑的东西,即“怀疑怀疑”本身,怀疑就是思想,思想必须有思想者,本身,怀疑就是思想,思想必须有思想者,由此得出由此得出“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第一原理的哲学第一原理“我我”是一个纯粹精神性的主体,是一个纯粹精神性的主体,“我我”唯一的本质唯一的本质属性就是思维。属性就是思
24、维。“严格的说,我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也就是说,严格的说,我只是一个在思想的东西,也就是说,我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我只是一个心灵,一个理智或一个理性”2,“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的哲学意义的哲学意义“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不是逻辑推论的结果,而是不是逻辑推论的结果,而是直觉活直觉活动动的结果,笛卡尔作为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最初也的结果,笛卡尔作为唯理论哲学的创始人,最初也是从是从内在经验(直觉或反省)内在经验(直觉或反省)出发的出发的第一次明确的用自我取代上帝作为哲学的出发点,第一次明确的用自我取代上帝作为哲学的出发点,表现了近代哲学中自我意思的觉醒。表现了近代哲学中自我意思的觉
25、醒。二,上帝存在的证明二,上帝存在的证明“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将自我意识确立为哲学的第一原理,但将自我意识确立为哲学的第一原理,但是如何走出狭隘的自我重新建立在普遍怀疑中被否定掉是如何走出狭隘的自我重新建立在普遍怀疑中被否定掉的外部世界?只有通过上帝才能解决这个理论难题。的外部世界?只有通过上帝才能解决这个理论难题。n 上帝存在的推理过程上帝存在的推理过程1,我是不完满的我是不完满的2,我之所以知道自己是不完满的,是因为我心中有一我之所以知道自己是不完满的,是因为我心中有一个完满的观念个完满的观念3,这个观念既不能来自于对外物的感知,也不能来自这个观念既不能来自于对外物的感知,也不能来自于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