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黑龙江省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 10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33359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45.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黑龙江省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 10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黑龙江省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 10页 黑龙江省 2019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DOC 10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哈三中2019学年度上学期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卷两部分,第I卷61分,第卷89分,满分150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歌的继承与创新袁行霈诗歌的继承与创新,这是中国诗歌史上一

    2、个老话题。更早的不说,至晚在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已经提出来了,他叫做“通变”或者“因革”。“通”和“因”就是继承的意思;“变”和“革”就是创新的意思。初唐的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反对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高举以复古为革新的旗帜,为此后盛唐诗歌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盛唐李、杜、王、孟、高、岑等人,立足于现实生活,上追诗骚、汉魏,摒弃齐梁,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在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中有明确的表示:“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到了宋代,面临唐代盛极难继的局面,于是宋人走出一条新变之路,“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到了明代,“宗唐”成为主流,但毕竟因为缺少创新的力度,成就反而不如宋诗

    3、。五四以来的新诗取得不少成绩,但是未能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其中的原因很多,我没能力分析,其中一个原因是新诗过分地学习西方的诗歌,甚至简单地移植形式,而几乎割断了中国诗歌几千年的传统。简单地回顾诗歌的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诗歌要在继承中创新,继承和创新两者不可偏废。不继承就没有源头,不创新就没有活力。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也才能体现时代特色,这是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当前的诗歌创作,旧体也好,新体也好;文言也好,白话也好,只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都会实现其价值。中国传统诗歌的形式是建立在汉语特点之上的,是许多年来在人民群众传唱吟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汉语是单音节语,所以才能形成

    4、四、五、七言这样整齐的句式(诗行),也才能形成对仗。汉语有四声的区别,所以才能讲究平仄。继承传统,就诗歌形式这一个方面而言,就要继承传统诗歌与汉语的特点密切结合这一优点。至于创新,主要是运用传统的形式表现新生活、新意境、新的时代气息。摒弃陈词滥调,贴近人民大众。在这方面的许多诗人作了有益的尝试。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会找到一条道路,把诗歌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呼唤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这样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有人说现在不是诗的时代,我不赞成。放眼历史的长河,辛亥革命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的进步,正是酝酿伟大诗歌的机会,应该有时代的黄钟大吕。

    5、我殷切地期待着。节选自诗人论诗1下列关于第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盛唐诗歌繁荣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继承传统、立足现实、大胆革新。B宋代诗歌面临盛极难继的局面却能有所发展,这是宋代诗人敢于创新的结果。C明代诗歌宗唐成为主流,但因为继承有余而创新力度缺乏,成就反而不如宋诗。D五四以来的新诗未能在人民群众中扎根的根本原因是过分地借鉴、简单地移植。2下列关于“继承与创新”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A只有在继承中创新,才能为群众喜闻乐见,也才能体现时代特色。B传统是发展的源头,创新能增强活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C继承传统,就是要继承传统诗歌与汉语的特点密切结

    6、合这一优点。D创新主要是运用传统的形式表现新生活、新意境、新的时代气息。Ks5u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子昂反对齐梁诗风,高倡汉魏风骨。高举以复古为革新的旗帜,为此后盛唐诗歌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B中国传统诗歌句式(诗行)整齐,讲究对仗、平仄的特点是在汉语单音节、有四声区别的特点基础上形成的。C“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区别于唐诗的主要特点,也是宋代诗人追求新变的大胆尝试。D作者认为社会的巨变、时代的进步一定会酝酿出超越前代的伟大诗歌,催生领一代风骚的伟大诗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7、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

    8、以生活,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

    9、,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王氏:王安石 4对下列句子对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总共B辄一扣之 扣:求教 C虽细事不苟也 苟:随便D吾自欲致其敬耳 致:表示5以下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组是( )(3分) 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开门授徒

    10、,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绝不取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但他却不过于在乎钱财。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5分)译文: (

    11、2)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8分)菩萨蛮宿水口南宋洪瑹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8.这首词的上阕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4分)答: 9.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1)_,知来者之可追。 (归去来兮辞)(2)策扶老以流憩,_。 (归去来兮辞)(3)_?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归去来兮辞)(4)_,烟光凝而暮山紫。

    12、 (滕王阁序)(5)山原旷其盈视,_。 (滕王阁序)(6)_,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7)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_。 (逍遥游)(8)臣生当陨首,_。 (陈情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7)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画鲤 牟喜文旗镇多奇人,穆三爷无疑就是其中之一。穆三爷擅丹青,尤擅国画。泼墨挥毫,或高山,或小河,或渔舟,或落日,无不大气恢弘,使人如身临其境。画日,喷薄欲出;画霞,娇艳欲滴。画毕,穆三爷双手提笔,左右开弓,梅花篆字,一气呵成。小镇人无不以拥有穆三爷一幅丹青为荣,更有达官显贵、商贾名人,趋之若鹜。晚年,穆三爷开始画鱼,尤以鲤鱼为嗜。家中养一池鲤鱼,硕

    13、大透明的缸中,红黑相戏,上下翻腾。穆三爷常常伫立缸旁,凝神观察。泼墨挥毫中,鲤鱼跃然纸上,那姿态、那神情无不与真鱼相似。鱼鳃微张,尾鳍轻划,根须颤动,双目含情。仔细听来,耳畔竟有潺潺水声。画界有规,以老为尊。穆三爷一画,千金难求。小镇有一外出为官者,车马轻裘,几次登门,重金相求,终不遂愿。后被双规,锒铛入狱。外人问之,穆三爷捻髯一笑,高雅之物,岂容污人亵玩焉。小镇人无不竖起大拇指,以穆三爷为奇。一日,镇东寒门农家李家双子双双考取北京高等学府。众宾客纷纷前来道贺,李家在镇上小吃部安排就餐,几包瓜子、花生,几碟小菜,几坛老酒。虽简陋,但也其乐融融。忽人群大惊,见穆三爷立于门前,腋下夹着两个樟木筒。

    14、众宾客纷纷让座,穆三爷也不客气,大马金刀,居中而坐。李家双亲诚惶诚恐,忙吩咐上好酒好菜,穆三爷摆手制止,命人撤掉狼藉的杯盘,铺好台面,轻挥双臂,缓缓打开其中一个木筒,众宾客凝神屏气,伸长脖颈。但见,硕大的龙门从水里升起,两条摇头摆尾的鲤鱼从右至左,高高跃起,带起朵朵水花,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鲤鱼双目圆睁,憨态可掬。双鲤跃龙门!穆三爷手捻须髯,微微颔首。众人啧啧称赞之余,带钩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另一个木筒。只见另一个木筒上一把铜锁光彩照目。穆三爷将画收好,将两个木筒一起交给了如在云里雾里的木讷的李氏双亲,叮嘱道,另一个木筒,待双子学业有成之时再打开。不待众人反应过来,穆三爷拿起一杯老酒,一饮而尽,留

    15、下一个红包,飘然而去。李母颤抖着双手打开红包,里面有两万元钱,泛着油墨的香气。李父李母拉着两个儿子紧跑几步,门外哪还有穆三爷的影子。几天后,传来穆三爷辞世的消息。小镇人唏嘘不已。李家的那两幅画无疑成了穆三爷最后的作品,价值可想而知。一时求购者络绎不绝。然李家父母念及穆三爷,坚决不售,还将画存在了县里银行的保险柜里,断了那些贼盗的念头。李家仍以种地为主,勒紧裤带,两个儿子勤工俭学顺利完成了学业。完成学业的两个儿子在城里四处投简历,然而竞争激烈,他们虽名校毕业,但所挣钱粮只够勉强糊口。他们自然想起了穆三爷赠送的第二幅画。哥俩赶回老家,从保险柜中取出上了锁的木筒,请锁匠小心开启。只见画中还是巨大的龙

    16、门,还是两条鲤鱼。与第一幅画不同的是,两条鲤鱼从左至右,游回了龙门。鲤鱼归龙门!揣摩了许久,哥俩冲着穆三爷家的方向,仆然跪倒。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小说详细描写了穆三爷对同样是自己小镇上的人车马轻裘者与李家人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展现了穆三爷的高尚人格。B小说在描写双鲤跃龙门与鲤鱼归龙门两幅图画的画面时注意到了详略得当,尤其是对后者的描写,作者点到为止,但给人以韵味无穷之感。C小说以夸张漫画式手法,写出了小镇奇人穆三爷的故事,虽然只选取了人物的一两件事情,但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D小说画线语句通过对穆三爷所画的鲤鱼

    17、形神兼备的描写,体现了穆三爷绘画水平的高超,为下文穆三爷无偿送给李家兄弟双鱼图作了必要的铺垫。E小说结尾处,李家两兄弟“冲着穆三爷家的方向”“仆然跪倒”的动作描写,生动的表现了他们没有读懂画意的愧疚。(2)小说为什么两次写到“穆三爷捻髯”?请简要分析。(6分) (3)文章开头说“旗镇多奇人,穆三爷无疑就是其中之一。”请概括穆三爷的“奇”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第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29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冰城干净整洁的地铁车站和车厢让广大市民喜爱不已。乘车过程中,大部分市民都能遵守公共秩序,但车厢里仍有几个凤毛麟角的吃零食的乘客。B.无论

    18、何时何地,她发生了什么事,朋友总是关注着,或劝慰,或支持,或鼓励。渐渐地,大家都知道,她有一个形影相吊的好朋友。C.正值禁渔期,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非法捕鱼者铤而走险,趁着夜黑,大撒绝户网,有些渔民甚至对涸辙之鲋也毫不手软。D.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的早期时代,曾因对工作安排锱铢必较而惹怒过同事,他批评人的言辞有时有些尖刻,甚至有些侮辱人。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她的作品关注平凡女性生活,语言平实简约,多表现生死与成长等主题,曾被美国作家誉为“当代契诃夫”。B.据浙江日报报道,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制备出了一种超

    19、轻气凝胶。它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材料的记录,弹性和吸油能力都令人惊喜。C.近日,台风“菲特”给宁波带来了巨大灾难,宁波所辖的余姚市更遭重创。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余姚城区有70%以上地区受淹,交通基本瘫痪。D.湘西凤凰古城的吊脚楼一般居住着土家族人。吊脚楼不但是土家族地区最复杂而又最能显示家资的一种典型的建筑形式,也是土家族赖以生存的住房。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唐人爱音乐,欣赏时免不了打拍子,_,_。_,_;_,_。 有时是衬托音乐的姿态 有时显出的却是一种靡靡的景象 如“追逐翻嫌傍管弦,金钗击节自当筵” 如“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诗人

    20、也时时写到这一“额外功能” 而很多发饰就成了敲击的工具Ks5uA. B. C. D. 1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彼且恶乎待哉A.田园将芜胡不归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今臣亡国贱俘1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时矫首而遐观C.此小大之辩也 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A.悦亲戚之情话 B.宾主尽东南之美 C.小年不及大年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1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则刘病日笃 而后乃今将图南 雄州

    21、雾列,俊采星驰 眄庭柯以怡颜 或棹孤舟 四美具,二难并 襟三江而带五湖 屈贾谊于长沙A. / B. /C. / D.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但以刘日薄西山 B.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邻之厚,君之薄也 樊於期以穷困来归丹C 之二虫又何知 D. 遂见用于小邑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0.如果你穿越时空,你想对他/她说些什么?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其一,将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要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字数60字以内。(5分)A 庄子 B 陶渊明 C王勃 D 武则天 E岳飞 F 施耐庵 选择人物_我想说的话_五、写作(

    22、60分)21阅读下面几段论述,按要求作文。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奉行节俭,因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明朱用纯朱子家训),因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节俭也应是中华民族的现代精神,它不应因时代的进步而被抛弃,它不应因物质的充裕而被遗忘。衣食无忧而能节俭恰是一种敬畏天物、崇尚简约的品位与格调。“节俭”在现代人生活中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奉行节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和感悟。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涵,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哈三中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模块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1、D。(“根本原因”的表述与文意不符

    23、,只是“其中一个原因”)2、C。(原文是“继承传统,就诗歌形式这一个方面而言,就要继承传统诗歌与汉语的特点密切结合这一优点”,C项的表述遗漏了重要信息“就诗歌形式这一个方面而言”)3、D。(原文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会找到一条道路,把诗歌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作者只是“呼唤”伟大诗人,“期待”伟大诗歌的出现。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4A(率:大概) 5D(句主要表现蒋季庄、王茂刚的“隐”;) 6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7(1)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笃”“善”各1分, “不求知于人”句式1分,句意2分。

    24、) (2)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 “俟”“直”“然”各1分,句意2分。)8景物描写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写出一点2分,写出两点满分。每点都要结合内容解析。) 9词的下阕抒写了羁旅愁思、孤独寂寞和思乡思亲之感。(2分)前两句,谓词人旅途奔波,一事无成,“浮生”一词意为漂泊不定的经历,表示了对羁旅漂泊的厌倦;“事逐孤鸿去”,意为往事不可追寻,不能再返。(1分)结尾两句

    25、更透出了羁旅夜晚、黄昏来临、空屋寒灯的凄凉及由此产生的思乡之情。一个“又”字,尤其能说明词人漂泊的漫长,尝尽了千愁万苦。(1分)10. 略11(1) 答D给3分, B给2分 ,A给1分,答 C、E不给分( A项,“详细描写”的表述不正确,前者属于略写。C项,“小说以夸张漫画式手法”错,尽管作者写的是奇人,但是手法还是简单的平铺直叙。E项,小说结尾处,兄弟俩的动作不是表现他们没有读懂画意的愧疚,而是读懂之后的感恩!)(2) 这两次都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2分)第一次,是在为官者几次登门,重金相求画作,穆三爷却没有给他们,此时捻髯是对自己拒画行为的肯定,(2分)第二次,是在寒门双子考上大学,穆三爷

    26、亲自来送画,展开画作,捻髯是对自己画作的满意。(2分)(3) 画艺精湛,他的画让众人惊叹,让“达官显贵、商贾名人,趋之若鹜”行事特别,拒绝重金求画的为官者,却无偿赠与寒门李家佳作,并赠款两万。目光长远,用所绘鲤鱼归龙门为李氏兄弟指明了出路。(每点2分)12. D(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极小的差别也不放过,在极其细微的差别中决出胜负。很少的钱也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A 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感情色彩有误。B形影相吊: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此处误用为“形影不离

    27、”。C涸辙之鲋: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不合语境。)13. B (A偷换主语,最后一个分句加主语“爱丽丝门罗”。C句式杂糅,去掉“根据”或“显示”。D 语序不当,后两个分句内容互换。)14C 15. C 16. B 17. B 18. B19. B (都是困厄,处境艰难之意。 A 前者是“迫近”,后者是“少”。C前者为“此”,后者为“到”。D 前者表被动,后者为“我”。)21.略【参考译文】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

    28、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造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间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造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

    29、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生活,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邃。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造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 。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 “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 最终还是推辞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黑龙江省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 10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33359.html
    2023DOC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