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分解(DOC 21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分解(DOC 21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地理学试题及答案分解DOC 21页 自然地理学 试题 答案 分解 DOC 21
- 资源描述:
-
1、一名词解释1、 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2、 分水岭:两个流域之间由地面最高点连接组成的山岭高地。3、 石环:由于融冻作用形成的由石块或者砾石组成的环状地貌。 4、 山谷风:由于山坡与谷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山坡,夜晚吹向谷地的风。 5、 副热带:位于热带两测由下沉气流控制的气候干燥的地带。 6、 食物网:由生物组成的生物之间食与被食的关系网7、 焚风效应 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8、 生物多样性 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9、 气溶胶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粒子或液态小滴物质的统称10、 南方涛动
2、热带太平洋气压与热带印度洋气压的升降呈反相相关联系的振荡现象11、 地域分异规律 指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12、 径流模数 流域内单位面积单位时间产生的径流量13、 风化作用 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和生物圈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14、 生态幅 生物对每一个因素的耐受范围15、 垂直带性分异 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规律。16、 离堆山 河流上的河曲被废弃后,由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17、 气候系统 决定气候形成、分布、特征和变化的物理子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海洋、湖泊等)、岩石圈(平原、高山、高原和盆地
3、等地形)、冰雪圈(极地冰雪覆盖和冰川等)和生物圈(动、植物群落和人类)。18、 太阳常数 表征太阳辐射能量的一个物理量,等于在地球大气外离太阳 1个天文单位处,和太阳光线垂直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分钟所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能量19、 地壳均衡 漂浮在高密度、塑性的地幔上的低密度、刚性的岩石圈对表面压力变化而产生的平衡性响应20、 河流侵蚀基准面 控制河流下切侵蚀的水平面21、 生物小循环 生物圈内的各种化学物质,通过传输介质大气或水在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之间所构成的循环过程。22、 黄土堆积 23、 季风气候 受季风支配地区的气候。夏季一般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大陆气流的影响,季风气候的
4、主要特征是冬季干冷,夏季湿热。 24、 隐域性植被 指在一定的气候带或大气候区内,因受地下水、地表水、地貌部位或地表组成物质等非地带性因素影响而生长发育的植被类型 25、 干燥度 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征气候的干燥程度。 26、 自然区划则 根据自然环境的及其组成成分发展的共同性、结构的相似性和自然地理过程的统一性,将地表划分为具有一定等级关系的地域系统。包括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27、 土地利用 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 28、 径流 降雨超过土壤入渗量时产生的地表水流。 29、 植被
5、某一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 30、 流域 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或湖泊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和。 31、 地下水 埋藏和运动于地面以下各种不同深度含水层中的水。32、 地壳 从地表到莫霍面,由各种岩石构成的圈层。 33、 露点温度 空气湿度达到饱和时的温度。34、 反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涡旋。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 35、 东北型河流 36、 风化壳 地球表面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37、 泥石流 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特点是爆
6、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38、 基座阶地 上部为河流冲积物,下部为基岩或其他成因类型堆积物构成基座的阶地。 39、 山地 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是地壳上升背景下由外营力切割形成的地貌类型。 40、 山地结构 41、 土壤酸碱度 土壤溶液的酸碱反应。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42、 经线 又称子午线,通过地球表面某点和两极的大圆,表示当地的南北方向。 43、 温室效应 低层大气由于对长波和短波辐射的吸收特性不同而引起的增温现象。 44、 南极圈 南纬6633的纬线(圈),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在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终日不没;在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终日不出。 45、 南
7、回归线 位于2327S,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在一年内到达的最南点所在的纬线。 46、 水分平衡 地球-大气系统长时间平均得到的水分与失去的水分之间的平衡关系。47、 气温垂直递减率 又叫做绝热率,是表征气体随高度增加其气温的变化程度的物理量。48、 海洋性气候 受海洋影响显着的岛屿和近海地区的气候,以降水多、温度变化和缓为特征。 49、 荒漠 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 50、 水系 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所形成的河槽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 51、 阶地 沿河流、湖泊和海滨伸展,超出河、湖、海面以上的阶梯状地貌。由侵蚀剥蚀、堆积过程和地壳
8、构造运动合力塑造而成。52、 半岛 三面临海,一面连接大陆的陆地。 53、 草甸 生长在中度湿润条件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被。 54、 生物链 生态系统中生物依次取食其他生物所构成的营养结构传递方式。 55、 河口 河流进入海洋、湖泊和水库的地段及支流汇入干流处。 56、 沉积岩 暴露在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地球发展过程中遭受各种外力的破坏,破坏产物在原地或者经过搬运沉积下来,再经过复杂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57、 平流层 距地表约1050 km处的大气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逸散层之下。 58、 洋中脊 纵贯大洋盆底中部大体与大陆边缘平行的隆起山脊。 59、 大气的合与辐散 60、 土地淋溶层 61、
9、 融冻作用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过程。62、 回归线 太阳每年在地球上直射来回移动的分界线。 63、 副热带 南、北纬越25-35度间、地理上将其范围扩大为南、北纬25-40度一带,也称亚热带,亚热带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气候带。 64、 气旋反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气流涡旋。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气压。65、 气旋 由围绕低压中心旋转的大所组成的大气系统66、 土壤腐殖质层 腐殖质化过程使土体进行腐殖质累积,结果使土体发生分化,往往在土体上部形成一个暗色土。 67、 气压梯度力 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作用于单位质量
10、空气上的力, 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68、 气候雪线 气候决定的常年积雪分布的下限 69、 大气的辅合 70、 大气辐合 大气由四周向低压中心会聚的现象71、 生物金字塔 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位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 72、 季风 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73、 自然地理学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构、功能、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动态演变以及地域分异规律的学科。74、 地球表层系统 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11、和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75、 土壤淋溶层 76、 层理 指岩石沉积过程中的原生成层构造。77、 群落 栖息于某一生境中的各种生物所形成的结构比较松散的群体。78、 厄尔尼诺 赤道太平洋冷水域中海温异常升高的现象。79、 不整合 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层间断和地层时代不连续,80、 林线 在山地主要受温度的制约而形成的森林分布上限81、 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表物体动力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移的力82、 信风带 径向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和的作用,使得地表不同地带盛行不同不同风向的风,这种风就叫信风带83、 地质构造因素、气候因素、地表组成物质因素、人类活动因素等
12、84、85、 气候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等。86、 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规律一般概括为 、 、等。87、 地表水主要赋存形式有、 、 等。88、 我国海岸基本分为平原海岸、基岩海岸、生物海岸等类型。89、 森林蕴藏着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并且具有 、 、 、 ,以及防治自然灾害的巨大作用。90、二简答题1、 试简述天文四季分类的依据以及其气候特征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来划分2、 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些类型?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反映了某种方式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应力场。主要有水平构造和垂直构造。3、 什么是大气环流?从空间区域尺度上看,有哪些
13、类型?(可从全球性环流、季风环流、局地环流回答)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从全球径向环流看,在南北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平均运动构成三个经圈环流:1低纬度的正环流,即哈得来环流。在近赤道地区空气受热上升,在高层向北运行逐渐转为偏西风,在30N左右有一股气流下沉,在低层又分为两支,一支向南回到近赤道,另一支北移。2中纬度形成一个逆环流或称间接环流,费雷尔环流。3极区正环流,即极地下沉而在60N附近为上升,从而形成一个正环流,但较弱,在中纬地区与低纬区之间,则常有极锋活动。大气环流通常包含平均纬向环流、平均水平环流和平均径圈环流3部分。4、 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
14、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按物质成分分类1、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 2、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 3、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按流域形态分类1、标准型泥石流 为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呈扇形,面积较大,能明显的划分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河谷型泥石流 流域呈有狭长条形,其形成区多为河流上游的沟谷,固体物质来源较分散,沟谷中有时常年有水,故水源较丰富,流通区与堆积区往往不能明显分出 3、山坡型泥石流 流域呈斗状,其面积一般小于1000,无明显流通区,形成区与堆积区直接
15、相连按物质状态分类1、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2、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中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
16、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5、 土壤水分有哪些?其中哪些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固态水,土壤水冻结时形成的冰晶。 汽态水,存在于土壤空气中。 束缚水,包括吸湿水和膜状水。 自由水,包括毛管水、重力水和地下水。6、 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就是问生态系统的组分)生产者,在生物学分类上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它们都是自养生物,植物与光合细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化能合成细菌利用某些物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比如,硝化细菌通过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方式利用化学能合成有机物。分解者又称“还原者”它们是一类异养生物,以各种细菌和真菌
17、为主,也包含屎壳郎、蚯蚓等腐生动物。 分解者,可以将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铵盐等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物质,完成物质的循环,因此分解者、生产者与无机环境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消费者,指依靠摄取其他生物为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了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能量,其中,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被称为次级消费者,其后还有三级消费者与四级消费者,同一种消费者在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可能充当多个级别,杂食性动物尤为如此,它们可能既吃植物(充当初级消费者)
18、又吃各种食草动物(充当次级消费者),有的生物所充当的消费者级别还会随季节而变化。7、 简述板块的三种边界类型洋中脊代表的离散边界、俯冲带代表的汇聚边界、转换断层代表的转换边界。一般认为缝合带代表古板块的汇聚和碰撞边界8、 简述土壤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的物质流与能量交换生物圈中的能流与物流是相伴随的,因为太阳辐射能先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体固定下来,然后以化学能的形式沿食物链逐级传递。动物和微生物的取食活动就是传递能量的方式。一般说来,化学元素之进入生物体内是靠生物的主动摄取,而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运动则是由气流和水流来完成的。陆地生物生存于大气之中,气态营养物和废物很容易在生物与
19、环境间循环运动。一般可溶性物质是随水进出生物体的。就全球来讲,江河中所携带的可溶性物质,只能随水流由高向低移动,最后归入湖泊和海洋。当湖水和海水蒸发时,这些物质被留下,有的还形成沉积物。能以气溶胶等形式回到陆地的极少。因此液态的物质循环常常是不完全的。9、 简述地球表层系统结构与特点地球系统中直接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关联的表层部分,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组成的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10、 自然区划的发生统一性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空间连续性(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等。(1)发生统一性原则。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20、,因此,进行自然区划必须探讨区域分异产生的原因与过程,以形成该区域单位整体特性的发展史为区划依据。在遵循上述原则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任何区域单位都具有发生统一性,但不同等级或同一等级的不同区域单位,其发生统一性的程度和特点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区域单位的发生统一性是相对的。由于低级区域单位是由等级较高的区域单位分化出来的,因此,越是低级的区域单位其年龄越小,发生统一性越强。对区域单位形成和演变的研究,当然可以追溯到相当久远的地质时期,但与现代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的主要是第四纪,尤其是晚更新世末、全新世初以来的环境变化。现代环境主要是通过这一时期的一系列变化造成的,而且这些变化过程迄今尚未结束,
21、仍直接地影响着当代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2)相对一致性原则。相对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划分区域单位时,必须注意其内部特征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相对的一致性,而且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各有其一致性的标准。例如,自然带的一致性体现在热量基础的大致相同。自然国的一致性体现于热量辐射基础相同条件下的大地构造与地势起伏大致相同,等等。相对一致性原则适用于把高级地域单位划分为低级单位,同时又适用于把低级地域单位合并为高级单位。(3)区域共轭性原则。自然区划所划分出来的必须是具有个体性的、区域上完整的自然区域,这称为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产生于区域单位空间不可重复的客观事实。任何一个区域单位必然是完整的个体,不
22、可能存在着彼此分离的部分。根据这个原则,尽管山间盆地与其邻近山地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但必须把两者合并为更高级的区域单位。同理,尽管自然界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特征很类似,而彼此隔离的区域,但不能把它们划为一个区域单位。11、 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分别做简要介绍。12、 地层接触关系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分别作简要介绍。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通常分为两种类型:(1)整合接触。简称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即地层是连续的。(2)不整合接触。简称不整合。上、下地层之间有过长时期沉积中断,出现地层缺失,即地层是不连续的。13、 根据降水的形成原因,可以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