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 17页).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32009
  • 上传时间:2023-04-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1.3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 17页).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 17页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语文 期中 测试 答案 DOC 17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花瓣(bn) 并蒂(t) 嗅觉(xi) 花瑞(ru)B祷告(do) 烦闷(mn) 徘徊(hui) 亭亭(tng)C匿笑(n) 沐浴(y) 攲斜(q) 心绪(x)D姊妹(z) 繁衍(yn) 荫蔽(yn) 覆盖(f)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七八月间,正当草原的茂盛,阳光静好,青草 ,鹰雕从云层下低飞 ,草丛间被我们的脚步惊扰起来的蚱蜢和草虫,在身前身后 得好远。旷野无人,只有 的风声,这里,应该就是天堂了罢?A繁荣 掠过 起跳 轻柔B繁茂 经过 弹跳 轻快C繁荣 经过 起跳 轻快D繁茂 掠过

    2、弹跳 轻柔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营造更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B通过文化建设,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是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我市义务教育资源得到均衡配置的关键。D步入信息化时代,伴随而来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信息诈骗手段,公民个体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4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

    3、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上学生活。D琐记范爱农两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5下列对观沧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气氛。C“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D本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

    4、迈情怀。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B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C金色花是法国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散文诗,篇幅短小,意蕴丰富。D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二、语言表达7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使之与前句构成排比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冰冷的冬季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缕花香,让你的心情即使在彷徨的时刻也能感受到舒畅自如;_,_。三、句子默写8默写古诗文。(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

    5、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 _,_。(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3)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两句是:_,_ 。四、对比阅读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

    6、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注:郭伋(j)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西河美稷:地名。及:等到;讫:完毕。别驾从事:部下官吏。野亭:郊野外的亭子。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太丘舍去_尊君在不_须期乃入_先期一日_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1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乙文侧重

    7、叙述。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_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母亲养蜗牛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入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

    8、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

    9、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

    10、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母亲默不作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

    11、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作者:梁晓声。有删改)12“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1)_,波澜顿起。(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3)_,波澜又起。13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14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1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阅读选文

    12、,完成下面小题。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汪微橙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的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的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看书,每天练习毛笔字.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的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的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

    13、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佩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标准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迹要

    14、工整。有一回上课,他故意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叫喊:“写检讨!写检讨!写检讨!”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淹没掉每个人。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算算,虽要求高了,但作业少了,我们欣然同意了。毕业后和同学们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字练笔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周记,也最好看。”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高二时的

    15、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每到动情处,他的里中闪出一种是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

    16、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注释)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16阅读选文段,完成下面表格。段落主要内容小学班主任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打磨气质。AB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的句子。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18选文第段作者为什么细致描写小学班主任的女儿?19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每到动情

    17、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20请分析选文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21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六、作文22命题作文请以“手机响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试卷第8页,共8页参考答案1B【详解】A. 并蒂(t)d;C. 攲斜(q)q;D. 繁衍(yn)yn,荫蔽(yn)yn;故选B。2D【详解】繁荣:1.(经济或事业)蓬勃发展;2.使繁荣。繁茂:(草木)繁密茂盛。句中用来形容青草,因此用“繁茂”合适;掠过:从上面飞过。经过:一指通过,二指经历的过程,三指从某处过。句中用来写“鹰雕”

    18、,因此“掠过”合适;起跳: 指跳水、跳高、跳远等的开始跳。弹跳: 弹起,跳动。句中用来形容“蚱蜢和草虫”的动作,“弹跳”合适;轻柔: 轻而柔和。轻快: 轻松愉快。用来形容风声,“轻柔”合适。故本题选D。3A【详解】B.缺少主语,“通过”和“使”去掉其中一个;C.误用否定词,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或在“得到”前加上“能否”;D.成分残缺,应在“伴随而来”后加上“的是”;故选A。4B【详解】B.有误。在五猖会中,“我”开始的心情是急切、兴奋的,但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我”背鉴略,一盆冷水把“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待“我”背完书,对去“看会”,已觉索然无味了。文章写了“我”对父亲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感受

    19、的无奈和厌烦。因此B项中“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不正确。故选B。5B【详解】B.理解不正确,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悲凉伤感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故B项不正确。故选B。6C【详解】C.有误。泰戈尔是印度诗人。故选C。7答案(示例)母爱是一泓清泉 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能感受到明澈甘甜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语句。首先分析题中的两个句子,明确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句式是:母爱是一,让你的即使也能感受到。其次,续写时注意喻体

    20、要恰当,且语句内容要符合逻辑。如:母爱是一丝轻风,让你的心灵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能感到清爽柔软。8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详解】默写古诗文名句,要根据上句写出下句,根据下句提示写出对应的上句,理解性默写要根据题干提示默写对应的句子。如(3)句要默写峨眉山月歌中描写月夜景色的连续两句,应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本题注意“雁”“峨”“羌”的正确书写。9 舍弃; 同“否”,句末表询问语气; 才; 约定的时间; 10(1)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出城。1

    21、1 做人要讲信用 郭伋守信 描写 示例:要有礼貌;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 【解析】9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舍:动词,舍弃;不:通假字,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乃:副词,才;期:名词,约定的时间。10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重点词语:(1)引:拉,牵拉

    22、;顾:回头看;(2)及:等到;讫:完毕;至:到。郭:外城。11(1)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后汉书郭伋传则通过郭伋“有信”“有礼”的例子,表现了郭伋言而有信、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所以,两文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结合“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结合“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可知,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元

    23、方与友人的语言描写,乙文侧重叙述。据此可填写作答。(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即可。本题作答要围绕着“诚信”“有礼”“表率”“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谈,答题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做人要言行一致。【点睛】参考译文:甲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

    24、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文: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到达西河美稷,有数百名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停留拜迎。郭伋问:“孩子们为什么远道而来?”儿童们回答说:“听说使君到来,我们很高兴,所以来这里欢迎。”郭伋向他们表示感谢。等到事情办完后,孩子们又将他送出城,并问“使君什么时候再回来”。郭伋告诉了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巡视后返回,比预计日期提前了一天,郭伋不想失信于孩

    25、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留宿,等到了约定日期才进城。他就是这样做人的。12 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13突出母亲对蜗牛照顾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母亲的特殊意义。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做铺垫。14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

    26、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15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

    27、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的能力。 在做此类题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本题中,通过文本,一个情节写的是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后来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孙子就说要吃蜗牛;再后来,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13文段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析。阅读所示文段,了解其中所写母亲对蜗

    28、牛精心照料的内容,从表现母亲对蜗牛的情感以及对下文有关情节作铺垫两方面来分析解答。14此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作答。儿子之所以认为蜗牛长大了,是想吃掉蜗牛。母亲一会认为蜗牛长大了,一会说蜗牛没有长大,是因为母亲舍不得蜗牛被吃掉。15理解文章的主旨,即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来理解,这些语句可在文题、文首、文尾处寻找,如本文的文尾处“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根据作者总结评述性的句子来理解概括文章的主旨。本文的主题可以从好几个方面来考虑。例如:表现老人们对情

    29、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表现浓浓的亲情。表现对小生命的爱。以上角度都可以。16A:初中语文老师用写检讨、记周记的方法帮助学生遇到更好的自己。B:高中语文老师用饱含情感的诗歌教学唤醒我的梦想。17比喻、反问,生动形象地写出并强调乡村孩子们的无拘无束。18侧面描写,细致描写小学班主任女儿优雅高贵又接地气的气质,突出老师“力推淑女教育”方法的成功,表现老师有远见、教育有方。19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师讲诗歌时陶醉、享受的神情,表现老师对诗歌的热爱。20“蓬勃”指繁荣、旺盛,生动形象地写出我第一次感受到诗歌的美时内心的激动,突出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的影响大。21几位老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

    30、我成长,带给我深远影响,表达我对老师们感激、赞美、敬佩之情。【解析】1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弄清全文是按学生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发展阶段的时间顺序来叙事的,注意提示性语言,答题格式:人+方式+事。分析段的内容可知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大家把写检讨的标准落实到平时的日记中,日记不许胡乱应付“差事”,如果我们能保证质量,可以变“日记”为“周记”,“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更好的自己”。第段写的是“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据此理解作答。17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31、句子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运用比喻修辞,把孩子比作阳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乡村孩子们的无拘无束,“哪里收得住?”运用反问修辞,加强语气,起突出强调主要。18此题考查对侧面描写及其作用的理解。本文的主人公是小学班主任,写其女儿“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这些对于主要人物起侧面烘托的作用,班主任的女儿的气质,主要来自其家庭的影响。19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答题格式

    32、为:描写方法+效果+人物特征+作者情感。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分析画线句“每到动情处,他的眼中闪出一种异样的光彩,眼神比远方还远”此句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讲诗歌时陶醉的神情,表现老师对诗歌的热爱。20本题考查品析关键词语的能力。品味关键词要分析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答题格式为:本义+语境义+效果+事物特征+情感。“蓬勃”指繁荣、旺盛,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当时内心的激动,表现了老师对我的影响大。21此题考查的是标题的含义。一般标题有两层含义。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义、常用义。深层含义即比喻义

    33、、象征义、引申义等,往往是抽象的精神品质之类,常常是文章要揭示的中心。本文标题“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关键词有“谢谢”“你”“成长”分别有“我对老师们感激、赞美、敬佩之情”“小学到高中的几位老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帮助我成长,带给我深远影响”的含义,表达我对老师们感激之情。据此理解作答。22例文手机响了“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在外面打闹的同学一窝蜂挤进了教室,只有坐在窗边的木子还在那里发呆。“嘿,木子,想什么呢?上课啦!”他的同桌捅了下他,就回到了座位上,木子心里还在想晚上到底约不约他出来。这节是语文老师的课,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来,似乎有什么要紧的事,走到课堂上,老师愣了下,遂和平常

    34、一样,开始讲课,却又和平常不一样。课堂上,只有老师讲课的声音在回荡。“嗡嗡嗡”“该死,谁呀,这时候给我发短信。”木子一边心里想着,一边关手机。老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顿了一下,问:“木子,你在干什么呢?”木子不知道怎么回答,用手把口袋里的手机使劲往里塞,下面的同学片“嘘”声。要知道,在同学们眼里,木子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啊,下面的同学叽叽喳喳地议论着。木子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家里有急事,需要我回去,我可以走吗?”老师看着木子,点了点头,算是默许了。”“吁”,木子刚出教室就舒了一口气,总算瞒过去了,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查阅信息,“嘿,哥们儿,出来玩呗,我在学校栅

    35、栏边等你”。木子心想,谁呀,也不留名字,要不然我回教室上课去吧。已经走到三楼了,木子转念一想,我都跟老师说我家有事了,不如就出去玩吧。木子飞快地下了楼,可到楼梯口却又犹豫了,磨磨蹭蹭了一大会儿,木子终于下定决心要出去玩了。木子想:“本来晚上也是要出去玩的,不如白天玩,晚上再学习吧”走到栅栏边,发现那是一个朋友介绍的朋友,怪不得不署名呢,木子想。“你怎么那么慢,我都想走了,本想带你去打游戏呢,都是你破坏了我的心情,回去吧你,招惹了我,哼。你以后别再找我玩了。”说完那个人头也不回就走了。木子愣愣地待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木子想自己出去玩,却又不敢,只好回去接着上课。课堂上,还是只有老师的声音在回响

    36、。木子站在门外,尴尬得不知说什么好。老师看了眼木子,招了招手,让木子回到座位上去。年后,木子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返校拿成绩单时,木子又见到了那节课上约他出来的同学。“嘿,木子。”木子冲他点头笑了笑。“木子,那次对不住啊,其实那次我是故意的。”望着木子不解的眼神,那个同学笑了,“是我妈让我那么做的,她不忍心看你堕落。我妈就是你的语文老师。”那一刻,木子眼中似乎有泪珠,但他向远方望去点评:文章设置悬念设置得好,开头木子的发呆、同桌的提醒为后文手机响、向老师撒谎等情节做了铺垫,而约木子出来的同学的一番话与后面再次见到那个同学后他的解释形成呼应,使文章一波三折,结尾耐人寻味。【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这道题情境性很强,贴近生活。根据题目,要写与“手机响了”相关的人、事、情、理。“手机”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手机响了”可能是电话、短信、QQ、微信、闹铃等的声音,可以写与这些声音相关的人和事。写作时,可以通过“手机响了”这一特定场景,表现自己成长中的一段经历,或表现自己的悔悟;也可以在叙事中通过手机响这一事件的前前后后,来表现浓浓的亲情,或师生之间的情谊等。文体适合选择记叙文,叙事清楚完整,可清手机响之前后的人和事;当然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借某种场景中“手机响了”这一现象、事件等来进行评说。答案第9页,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及答案(DOC 17页).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32009.html
    2023DOC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