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世界地理复习试题精选(DOC 23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世界地理复习试题精选(DOC 23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世界地理复习试题精选DOC 23页 高考 世界 地理 复习 试题 精选 DOC 23
- 资源描述:
-
1、高考世界地理复习试题第一部分: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一、选择题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12题.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全年平均气温高 B大气降水较多C纬度和海拔都高 D土壤发育程度低2这种资源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答案1.D2.A读下图,完成34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沿岸有寒流经过B乙地河流有凌汛C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D丁地河流沿岸景观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4四地中气候类型相同的是()A甲、丙B乙、丙C丙、丁 D甲、乙解析第
2、3题,甲地位于亚欧大陆东侧中低纬度地区,沿岸有暖流经过,丁地河流南北延伸,其沿岸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乙地终年气温较高,不可能形成凌汛;甲地位于(24N,120E)附近,丙地位于(31N,90E)附近,故甲地位于丙地的西南方向.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亚洲东南部,应该为季风气候,乙地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丙地位于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应该为季风气候;丁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应该为地中海气候.答案3.C4.A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图中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B大洋洲、欧
3、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6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 B C D解析第5题,世界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从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亚洲是除南极洲外最高的大洲,一一对应后可知C项正确.第6题,七大洲中,赤道穿过了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亚洲的北部又有北极圈穿过,该洲对应于图中的点.答案5.C6.C图甲是某大陆的轮廓图.图中a、b、c为三条河流,A、B、C为三座城市,虚线d为某条纬线.图乙是A、B、C三座城市年降水量和气温年较差的比
4、较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7图中纬线d的纬度可能是()A北纬40度 B北纬30度C北纬20度 D北纬50度8下面关于图中三条河流的描述,正确的是()A三条河流均分布于温带地区B三条河流7月份流量都较小C三条河流上游都有冰雪融水补给D三条河流航运量都较大9图甲中A、B、C城市依次对应图乙中的()A BC D解析第7题,由图可以判断该纬线为北纬40度.第8题,三条河流都发源于海拔较高的山地,因而上游都有冰雪融水补给.第9题,图中B城市深居内陆,因而大陆性最强(气温的年较差最大),降水最少,因而对应.A城市和C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降水较多,但A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温差较大,所以A城市对应.
5、答案7.A8.C9.B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所在国工业集中分布在该国西部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乙地所在国农业集中分布在该国北部11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海水的盐度比对岸海域更高B甲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C甲地大陆沿岸一派油橄榄林风光D甲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区域定位(2)地形判读结合图中坐标显示的海拔及剖面图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该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3)特征探究在区域定位及地形判读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
6、,探究其特征.如巴西农业集中分布在巴西高原,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甲海域的洋流为巴西暖流,对岸为本格拉寒流等.答案10.C11.A下图是世界四条著名河流河口附近地区图.读图回答1214题.12乙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不能说明此现象成因的是 ().A地势落差大,河水落差大,河口处泥沙不易沉积B流经低平的盆地,利于河水流动中泥沙沉积C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D流域面积小,流量小,河流携带泥沙能力有限13图示四个区域,为重要乳畜业分布区的是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丙、丁14四图中河流都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图中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关系密切的是 ().A甲 B
7、乙 C丙 D丁解析第12题,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为湄公河、刚果河、易北河和圣劳伦斯河河口地区.刚果河流域多热带雨林,河流含沙量小;流经刚果盆地,泥沙沉积;河口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故没有形成三角洲.第13题,易北河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圣劳伦斯河地区气候冷湿,土壤贫瘠.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第14题,从纬度与海陆位置判断,易北河流域地处西风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河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密切相关.答案12.D13.D14.C15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屿中部多山,降水大多在1 000 mm以上,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较大.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
8、及主要影响因素是().A东北部降水少,洋流B西南部降水少,洋流C东北部降水多,信风和地形D西南部降水多,地形解析利用图中的纬度位置可确定该岛地处东北信风带,东北部处于山地迎风坡,故降水多.答案C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1)写出图中海峡的名称,A为_,B为_.(2)A海峡附近区域所处的自然带为_.(3)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根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
9、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5)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解析第(1)题,考查空间定位能力,根据经纬度及海峡轮廓判断A、B分别为直布罗陀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第(2)题,根据上一题的结果进一步判断A海峡附近区域对应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进而得出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第(3)题,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即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影响,风高浪急;而马六甲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风平浪静.第(4)题,描述分布规律,依赖于对图中等值线信息的判读.第(5)题,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包括气温高低、温差、光照以及降水等方面,而水果种植业强调光照和温差对有机质积累的影响.答案(1)直布
10、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4)规律: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原因: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5)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有利于糖分的积累.17根据相关知识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2)土尔扈特于1771年1月17日踏上东
11、归征程,于7月8日到达伊犁河流域.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解析解答该题抓住以下几点:水资源丰富(3)冬春季的中亚地区寒冷、干旱缺草、缺水.答案(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2) 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第二部分:世界主要地区一、选择题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2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
12、段 ().A干流流速缓慢 B峡谷险滩广布C支流短小急促 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3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性质C距海远近 D地形差异解析本题以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赞比西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第2题,根据图示可知,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赞比西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第3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
13、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答案1.A2.A3.B 读“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完成45题.4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影响B甲河下游受地形影响,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C两河均受地形影响D两河均受气候影响5目前,乙河下游三角洲增长速度快于甲河三角洲,是因为乙河 ().A流域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B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C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严重D潮汐和海浪的顶托作用强解析依据图示经纬度等信息可知,甲为尼罗河,乙为湄公河(澜沧江).尼罗河下游流经沙漠地区
14、,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乙河上游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受地形约束,流域面积较小.湄公河流域人口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三角洲增长快.答案4.A5.B读下面两幅图,回答67题.6图中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多草原、荒漠景观湖泊众多,以外流河为主淡水资源短缺A B C D7与C地降水分布特点无关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盛行风 D植被解析第6题,A区域为里海沿岸地区,B为塔里木盆地,两地河流均以内流河为主.第7题,C地为大高加索山地区,东南坡位于湿润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植被与降水分布关系不大.答案6.B7.
15、D读世界某区域资源、工业、城市、交通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8该区域木材加工业主要沿波的尼亚湾沿岸分布,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接近原料产地 B科技力量雄厚C劳动力丰富 D便于出口9近年来,该地区来自非洲的游客不断攀升.这里的景观在非洲最不可能看到的是 ().A优美的湖滨风光 B优美的峡湾景观C极昼极夜景观 D林海景观解析第8题,沿波的尼亚湾沿岸布局木材加工业,便于出口,节省成本.第9题,该区域地处高纬地区,有非洲所没有的极昼极夜景观.答案8.D9.C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012题.10图中五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11下列关
16、于图中五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B两国均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C国被称为“中小企业王国”D国多火山地震,以平原为主12某旅游团7月初来到国的某岛屿旅游.导游温馨提示:a.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b.气候干燥,多补充水分;c.海边沙滩烫脚,备好沙滩鞋;d.游泳一定要带好防晒用品.上述提示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a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B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上升,天气晴朗干燥Cc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强,沙滩吸热快Dd正午时太阳直射该岛,太阳辐射强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五个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爱尔兰除外),所以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17、地中海气候.第11题,国为爱尔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两国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因纬度较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较小;国为意大利,因其中小企业数量大、发展快,被称为“中小企业王国”;国为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以山地为主.第12题,该地受副高影响,盛行下沉气流;c主要是由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加上沙滩比热小造成的;意大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不会发生太阳直射现象.答案10.D11.C12.A下图是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和年等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315题.13南极地区多大风,a图中甲、乙两地比较 ().A甲地风力强,吹东北风 B乙地风力强,吹东南风C甲地风力强,吹西南风 D乙地风力强,
18、吹西北风14b图中丙处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 B位于背风区域C纬度高 D盛行下沉气流15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a图等温线变得更加密集Ba图0等温线向北移动Cb图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Da、b两图中大陆面积扩大解析第13题,等温线与等压线有很强的相关性,等温线密集的地区,等压线也密集,而等压线越密集,风力就越大,因此乙地的风力比甲地强;乙地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第14题,读图可知,丙处位于南极洲的内陆地区,靠近南极点,终年受极地高气压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第15题,若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洲的温差变小,等温线变得稀疏;0等温线向南移动;南极洲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