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5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5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15页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DOC 15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制定的区域。2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答题无效。第 I卷 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两千余年来,“学而优则仕作为以学致仕的信条被读本人举行不渝。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度形成以后,“学而优则仕”的信条与科举制度融为一体,互为里表,成了士子生活的金科玉律
2、。 “学而优则仕”传统在历史演化中对中国社会产生过积极影响。它确立了学H作为政府取吏的标准。以学取士将大部分饱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吸引到官员队伍中,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命不得不接受叔孙通的名言“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并视之为治国要诀,对半生保有相当的尊重文吏统治造就了“士”作为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也促成了“士为四民之首”的观念。三国演义塑造了名士祢衡裸体痛骂曹操而为曹操所宽宥的形象,近代文化名人章太炎以大勋章作扇坠在袁世凯的总统府门前大诟袁氏包藏祸心,而被袁氏所容忍,个中原因固不止一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士子对世道民心的巨大影响,无论是
3、治世英雄,还是乱世奸雄,都不能不有所忌惮。另一方面,读书人坚守位卑不忘忧国的信条,以天下为己任,希望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民族,都与学优而仕传统有关。 中国历史上,所谓“贵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文化概念,并不是全由血统决定。对社会各等级的人而言,通过以科举制度为体现的“学优而仕”途径跻身于士大夫阶级之后,.可以加入孟子所说的“劳心者”之列,由“治于人”而变为“治人”,从而由“贱”入“贵”, 成为“贵族”。正是由于学优而仕传统为读书人提供了改定自己命运的出路,整个中国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划分才不像印度种姓制度那般僵死。中国教千年的传统文化并没有创造初多少“平等”观念,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信众以信教而为自己
4、争得了平等地成为上帝仆人的权利,而中国的士子们则由学优而仕获得了参与政治的乎等权。“学而优则仕”传统对中国社会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是源于以“仕”为学”之鹄的这个既定前提。在“家”“国”一体的宗法专制时代,以“学”而至仕途,最终结局只能是以学问服务于帝王的“家天下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玉家”成为士子们的必然归宿。在帝王“家天下”附庸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于是,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成为越两千余年不变的通例。被“学而优则仕”信念和科举功名诱入帝王彀中的天下的士子们,在主子面前只能“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在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的附庸伦理支持下,为帝王的“
5、家天下”的长治久安耗尽心力,以便在等于帝王将相家谱的所谓青史上留取功名,博取“忠“贤”“能”的赞辞。(删改自学而优则仕”传统之功过说)1、下列对“学而优则仕”现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学而优则仕”使士子们凭“学优而跻身士大夫阶层,并得以平等参与政治。B“学而优则仕”保证了政府运作始终处于接受过儒家道德教训的文吏手中。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一种传统。D学而优则仕”是封建社会一种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以学取士”的科举制度。2、下列关于“学而优则仕”负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学而则仕”的负面影响源于读书人把做官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B“学而
6、优则仕”使被科举功名引诱的读书人,在君主面前只能唯唯诺诺。C学而优则仕”形成了宗法制度下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D“学而优则仕使读书人为了所谓的宵史留名而耗尽心力于帝王的“家天下”。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历代草莽英雄出身的开国皇帝都将“僑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视为治国要诀,“士”因此成为四民之首”。B祢衡痈骂酉操而被宽恕,章太炎大骂袁世凯而被容忍,这说明在古代“士阶层有着“无冕之王”的优越地位。C中国社会等级制度中的贵族”阶层并不全由血统决定,很多读书人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劳者”“治入者”,改变自己的等级命运。D在帝王“家天下”附廉关系的等级网中,主仆关系
7、的确立意味着对主子的物质和精神的依附,士子们就以帝王之是非为是非。(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周有光的传奇人生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颀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北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却大学跟随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网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丰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投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
8、都打破了。”1955年,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闵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组织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秀员会工作。而早在1920年,周有光就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一运动务时还受到苏联支持。于是周有光扔下炫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改行之后的周有光负责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既来之,则安之”。“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往事仍不 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
9、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1958 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 也于 1961年出版。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号,拜其连襟沈从文所赐。1980年开始,他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谈到当年翻译 百科全书的细节时,周有光称,“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此后,周有光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科部分总编委。 80岁时,周有光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他把80岁当作0岁。92岁那年,他
10、收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祝贺12岁妁老爷爷新春快乐!提起这事,老先生乐不可支。“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辈学者对周有光的评价。当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周有光保持了相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他的专业研究因年老体衰告一段落,但他并未停止思考,更未放弃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他在桑榆晚年再扬帆,开辟新领城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晚年的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
11、闻道集等数部新作。周有光曾在纪念自己华诞的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他在视频中说到读书,称“读书要和生活发生关系,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读了。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与时俱进。虽然处于高龄却天天上网,喜欢接触电脑,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着法。(有改动)相关链接: 周有光(1906-2017),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因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而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百度百科)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1955年,因为周有光早年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所以组织上安排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B作为“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12、的研究非常扎实,甚至到了今天,人们对汉语拼音方案也没有提出多少批评意见。C“周百科”的外号,虽是沈从文所赐,但从周有光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和参与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来看,可以说是实至名归。D本文记叙了周有光的传奇一生和他对祖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杰出贡献,表现了他热爱国家、与时俱进、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5、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引用了周有光先生的很多话语,请结合文本概述这样表达的好处。(5分)6、周有光在他传奇的一生中,完成了多个领域的建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在周有光身上得到的启示。(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
13、会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是促进人文交流,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工具,是服务“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通过掌握彼此的语言,可以获得一种观察世界的新途径和新起点,增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加强语言教育与语言传播,能够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互通和文化交流,进而实现“民心相通”。在全球化时代,欧美著名的跨国公司纷纷制定语言战略,用以处理和解决世界市场带来的跨文化沟通问题,从而消除误解,减少冲突。以美国IBM为例,该公司不仅指定英语作为公司通用语言,同时还确定其
14、他八种语言作为公司沟通语言的选择,为跨文化团队管理和沟通,以及本地化战略积极开展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进行海外投资,都需要语言文化知识作为重要支撑。在对我国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中,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风险覆盖率高达71.3%,高于主权风险(46.9%)。近来中国企业在乌兹别克斯坦生存和发展境遇即表明,中国企业遭遇到的语言障碍,给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语言是互联互通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摘编自光明网沈骑:语言能力建设是“一带一路”的基础性工作,2017年5月8日)
15、材料二:“一带一路”涵盖世界三大宗教、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如何在不同文明、文化之间取得共识将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成功的基石。在人类文化的基底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体现出“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高远文明境界。因此中国最终在一带一路上的崛起,必须是以一个文化强国的姿态崛起。历史上,每一个帝国崛起都有与它崛起相关的全球化地带和文化影响圈,如何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呢?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应该能较好地与该国的标志性公司及个人相结合,即能够比较自然且有效地被呈现。比如微软和比尔盖茨,苹果和乔布斯,“脸书”和扎克伯格,谷歌和拉里佩奇,特斯拉和埃隆马斯克等就成为“美国梦
16、”的新偶像如何把中国明星公司及其创始人与中国精神、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更好地相结合并加以有效传递,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还要避免一些认知误区,比如简单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其实传统文化更多是资源,只有被成功转化,才能转化为软实力。要想实现打造和传递中国文化价值的目标,需要整合和转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全球资源,才能打造出既有中国特色又能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的文化价值体系。应对文化挑战还要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的广大民众都是某一种宗教的信仰者。如果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抑制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的疏离感。中国企业在
17、海外遭遇的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摘编自中华网建设“一带一路”上的中国文化圈,2017年5月15日)材料三: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上有多种文明和上百种语言并存,国家(地区)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实施“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以沿线国家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差异为着眼点,通过大力促进双边文化的对话与交流、碰撞及融合等方式来化解潜在的壁垒,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关系持续稳定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蓝图的顺利实现。对于文化对话的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加强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展示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要将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中国现代文化门类和
18、成果展示在各国民众面前,增加文化的辨识度和亲近感。中华文化要想得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就要加强双向良性互动和合作沟通,即考虑各国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社会风俗和阅读习惯、风土人情和价值取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宣传。我国边疆地区一些民族与境外使用相近的语言,他们的民族语言同时也是“跨境语言”,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能起到很强的润滑和推动作用。北京语言大学等学校已为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几十万留学生,其汉语教育几乎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知名汉学家,这些人都是文化对话的潜在参与者。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约有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且大多为非通用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