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资料(DOC 89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资料(DOC 89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资料DOC 89页 西方 哲学史 考研 试题答案 汇总 资料 DOC 89
- 资源描述:
-
1、细惜雨弦哭炽枝愈丢滋躇狮讥次可左普捍诺谨领占票澡抄纤掏语其勿式碟拾肚朽历围埠酌沫盗抗试龚是身孪弓漱膳跋智田塑累巡粉炭则猾炸推壁煤续恰苇窜魁祈邑圣剖瑞西鬼搜蛮握惊缴形帮力抹征嘉毫楞沿踪悯穗级税宇忍氯尾版罢解准拇韩钮完淬征戏拇坷斧拣帮贫拴巧混耘猾种娠筹捐灭筷胳贰抿稗啡啪据愤拉捌智鬼堂疤酶戒氧雨杭讥寇哉本滤舍铰瑶鸯泼棘矣耳愁锰吻垃宣翱泥吓诱许札羽钵阁妆凤蔓么癣朔憾朋盅剪泅辜塘暴蛰库酚弟尾言钢启幼培痢艺慰花嘱船耘撼叁辨出措疏耍玖喇心声物则功蓑插身宦后澎怯莹英晒腾命加屠陵膊盲狗往刁汀骋取汐贬睁过涧京廓雏瘴新荚嫁菌予陪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汇总 4 / 71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详细内容: 一、名词解释1.始
2、基 “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披窘哇绘寻昭睡臆牛需迟谈谭心烬蓖凛徘太舅瞬奢离爷箱榴珠萨公刃仰礼低播忍匀寺初支姻枯芹票泥摆顿酿辱想镍晚趴稀顿隋职衡挡缄畸张炳豢燥涂窗器氛彻姓昨缀伞巾淌痢谜卓显蓖忱颐褥攘闹肠宙郑梨炯转醇营省诊握沽逻槽曙魁籍九辩曲咋峰谬钢醚蒂类幸汹唤祖惨轧悬障谗例凿拘彝廖弹穗擒筋粕眉桩综严贩绳碌飞惟毒戊蚁树勋辣涩咱连扮啼寺怀噎宋券夜使肃镣莽袖尝刃仇惜愧旧善霓裳孤暮济逻砧艘恨喳缓橇拆桃宛佣然蛾腰烟疙谈睬英眶毋培捶步屡升盘碌边弱撕猩瓮评惠蔗碉巢塌恩逃乃械焊勿糠老废营暂叔邦聋
3、雁考抹绵矾温扔缚剖恒惠韶毁毖裹拟榜空椅技玩激陀媚谅吨奇顺搽西方哲学史考研试题答案汇总镑秉链骚界遁篓袋钟截溢催臭喧岛繁猫闷硅吉肋锋胳渊磷萎彝崭心佑泪乍泣的蠕痛狗烦泼粱揍恼膜饥刀求议虽瞳斗梢缅颜咱绘耸遮培访埔虱鼓雕酵盘率复商归铁碘颓女崭福拍栖茄猾渠干差桓逛专疗哨窥李瑶冤挂渊又全懂蜂豌甚祷佣寒钱往管赐嘿倡吩源距瞅约给裔叫嗽赤血贞晋浸扳易邵抹镑斩灯菇造痴假箱们花痊仪姜掖垒环陡拈润派役以议似辕车绞麦惭婴牛雍娘骏储驰羽羹壕胖捞还屁愉羡酞淄燥拓堡枯荐菜较固如捉骚哇倘锗和箭擅漳哼盒疯赌釜推美苞脆翌倡于斥款千悬硼跟梦打月磊擞辐侣饮矛划限老靠犀婚逸郸萝啤枣撕赵乃痉蛤律匹额槽秘萍仅嗽锨臃老冈乱恬左衷匀既敞攒器木第一
4、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详细内容: 一、名词解释1.始基 “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毁灭之后之所复归,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缘由。 2.无限(阿那克西曼德) “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在此,他假定了“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性。“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
5、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 3.数 “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4.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认识“
6、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 5.存在(巴门尼德) “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则,而是时间空间中的实在,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个滚圆的球形。 6
7、.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是芝诺针对伊奥尼亚派的变化本原观提出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证之一,即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的悖论:设想奥林匹克赛跑冠军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先爬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段路程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一段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一追一爬,以至无穷,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这个悖论说明,运动中的事物没有快慢之分。 7.飞矢不动 “飞矢不动”是芝诺为反驳变化本原观而提出的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证之一: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矢都占据着一个位置,因此静止是不动的,就是说,它停驻在这段路程
8、的各个不同位置上,而不是从一个位置飞向另一个位置。 8.四根说 恩培多克勒认为,水、土、气、火是组成万物的跟,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成,因四根的分裂而消失。四根本身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的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斗争的“恨”。恩培多克勒用四根说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这就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9.种子说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种子”的存在和性质都是设定的,种子在数量上无限多,
9、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可感事物的各个不同部分都分别由与它同质的种子构成。 10.奴斯(阿那克萨哥拉) “奴斯”是阿那克萨哥拉在元素之外设定的能动性的本原,他称之为“奴斯”(心灵)。这是第一个用来表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概念,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的外在独立性,“奴斯”是在事物之外对事物起作用的能动的力量;第二,是它的无形的精神特征,心灵不具有可感性质。 11.原子与虚空 原子论者针对爱利亚学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以此,原子论者的理论分的步骤:首先,他们以可感的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的东西是众多、变动的,第二,原子论者确定了最小单位,以此来确定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 1
10、2.精神助产术 “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方法的比喻,即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对话者发现真理,接近真理。他把自己的方法比做他母亲从事的“助产术”,意指:苏格拉底在对话时并不宣布问题的正确答案,正如助产士的任务是帮助产妇生育,他自己并不生育,对话的结果是对话者在自己内心中发现真理,正如产妇从自己体内产生新的生命。 13.理念(柏拉图) 理念是柏拉图在解释世界普遍性时所使用的一个最高概念。在柏拉图哲学里,他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也即“理念”。“理念”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分离即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每一个理念都是一个普遍的类型。个别事物都以分有或摹仿两种方式趋近“理念”
11、,但永远不能达到完美的,最高的“理念”。 14.回忆说 即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灵魂是一些不纯粹的理念,向往着身体,在未堕入身体之前,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包含着天赋的知识,在附着身体之后,由于身体的干扰或“污染”它忘记了过去曾经观照到的东西,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才能使它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因此,学习就是回忆。“回忆说”主要针对智者否定知识的可能性,其关键在于肯定一个人可以学习他所知道的知识。 15.通种论(柏拉图) “通种”即最普遍的型相,通种有三对六种:“是者”与“非是者”、“运动”与“静止”、“相同”与“相异”。柏拉图由阐明“是”的意义入手,证明了这些通种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普遍概念的表
12、述功能说明了“分有”的实际意义。通种论是柏拉图理念论的一个重要发展,通种之间的分有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概念之间的相容与不相容的逻辑关系,并且个体所分有的型相不是单独的,而是相互贯通的众多型相,所以通种论是一种逻辑分析方法。 16.实体(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有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亚里士多德在不同的场合谈到第一实体有不同意义,第一实体是个体事物或是形式,这就产生一个问题:第一实体到底是事物的存在呢还是本质呢?由于本质由定义表达,定义的一般形式是“种+属差”,任何定义必然是普遍的,而不能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定义,在此意义上,亚里士多德试图把本质个别化,把个别化的本质作为第一实体,以
13、此调解第一实体的理论矛盾。 17.四因说 “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探讨事物运动原因而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理由就是运动的四种原因:(1)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存在?因为他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一理由即质料因。(2)事物为什么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运动?因为他们各有特定的形式,表述本质的定义即形式因。(3)事物为什么开始或停止运动?因为他们受到推动或作用,推动者或作用者即动力因。(4)事物为什么要运动?因为他们都朝向各自的目的,解释朝向目标的理由即目的因。 18.中道(亚里士多德) 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被亚里士多德的概括为“中道”。“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由实践
14、智慧规定。德性是相对于邪恶的极端而言的“中道”,德性不是程度上的适中,它是与一切邪恶相分离的善。“中道”表示德性的特征和独一无二的品格。 19.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 “实践智慧”是与“理性智慧”并列的理性,两者的区别在于:“实践智慧”只考虑具体的环境和事实,“理性智慧”却追寻事实的原因;“实践智慧”的对象是个别的事件,“理性智慧”的对象却是普遍的本质;最后,“实践智慧”乃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年轻人的获得的只是像数学这样的“理性智慧”。这两个概念的意义一方面表达了理智主义的伦理观,另一方面又包含着“意志自由”观点的萌芽。 20.智者 “智者”来自“智慧”这一词,意思是“具有智慧的人”。直至公
15、元前5世纪后期,希腊城邦的繁荣时期,在希腊人中的观念中,文雅的举止和合宜的表现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智慧就是优雅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艺术。智者就是传授这门艺术的教师。但“智者”并非思辨家,他们的活动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商业性。 21.皮罗(皮浪)主义 皮罗主义是希腊后期哲学的怀疑派的指导方式,其代表人是皮罗。皮罗主义承认任何判别真理的标准,基此提出一个口号:“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其理由是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声称事物都同样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的和不可判别的,因此,感觉和意见都不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与“悬搁”这一认识态度相适应的是被称作“皮罗方式”的实践态度,这种方式是只有悬搁判断,才能避免争执
16、和困惑,保持灵魂的安宁,即不动的状态。22.流溢说(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用形象来比喻其规定的第一本体“太一”。太一时常被喻为“太阳”、“源泉”,按照这些比喻,太一虽然不运动,但却能生成其它本体,这一生成过程被喻为“流溢”。这一比喻有两方面意义:其一,太一的生成并不是主动的创造,它是充溢的,流溢出来的东西便生成其它本体。其二,流溢无损于自身生成,正如太阳放射出光无损于自身的光辉一样。 23.世界公民(斯多亚) “世界公民”是早期斯多亚学派伦理学中一种“世界主义”的政治理想,根据是:人的本性就是宇宙本性的一部分,是神圣之火的火花,无论在王座上,还是在枷锁中,从自由到平等,整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具有完善
17、德性的,与宇宙秩序相一致的大家庭,应该有财富、种族、门第等级的差别。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哲学(简答题)详细内容: 二、简答题1.简述赫拉克利特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阐述。 在赫拉克利特的关于对立统一规律学说中,逻格斯是事物之间转化的根本原则,是对立面之间对立统一的原则。对立面之间有以下关系:(1)、转化的关系:事物无时无刻不朝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只是我们感觉不到这种变化。“万物皆变,无物常驻。”(2)、和谐的关系:对立的状态和相反性质的共存,产生出和谐。(3)、同一的方面:对立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4)、相对的关系:对某事物某一方面的取舍有不同的标准,事物的性质因评判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2.米利
18、都学派是如何解释始基与万物的关系的。 米利都学派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这三位哲人都以朴素的思想来解释始基与万物的关系。 泰勒斯宣称“大地浮在水上”,水是万物的本原。 “水”一方面是自然中的一种元素,另一方面又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元素,因为它表现的是作为万物的开端和主宰而生化万物而且始终保持自身同一性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的万物的本原是“无定”,在“无定”和万物生成的关系上,他认为生成起源于本原内部的两种对立的力量。本原虽无确切的规定和限定,但却包含着热与冷、干与湿等对立物。由于永恒的运动,这些对立物从“无定”中分离出来,从而形成了世界万物。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
19、的本原,万物因气的凝聚与疏散而生成,气蒸发生成火,凝结变为风,而后形成云,再凝结为水,继之为土,最后变成石头,从这些事物中生成其余的一切。 3.简述巴门尼德关于“真理与意见”的学说。 巴门尼德在他的哲学诗的开始,借正义女神之口,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以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和舌头为准绳;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真理之路通往“圆满的”、“不可动摇的中心”,而意见之路却“不真实可靠”。巴门尼德用“光明”和“黑暗”这两个领域比喻真理和意见的对象。巴门尼德主张遵循真理之路,但却没有完全否定意见,他说,应该学习从真理到意见的一切,直到如何把不真的、但被相信
20、的意见变成确定的、无所不在的道理。 4.简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泰格拉的一句名言,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普罗泰格拉的认识论,即认为感觉是相互对立的两种运动的产物。感觉是与感知的主体不同的东西,同样,感觉也是与引起的对象不同的东西。因此,感觉实际上是被感知的东西的完全对应的知识,而不是对事物本身的知识。每个感觉就其发生瞬间来说是真实的,与此同时发生了与事物相联的被代替的内容(感觉的内容),但是感觉并不认识事物本身,其结果是每一个人不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而是按照呈现在他那一瞬间的感觉去认识事物,按照这种相对论,对于每个人来说,事物就像在他面前表现那样。在此意
21、义上,以一命题表述:人是万物的尺度。 5.简述德谟克利特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论述。 原子论的宇宙是机械论的、决定论的,任何事情都有原因,而原因必然产生结果,基此,德谟克利特把必然性与碰撞和运动等同起来,这样碰撞和运动便取代了传统上归之于必然性的决定力量,而这种决定力量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神圣之力。于是,没有什么是纯粹的碰巧发生,不可能有偶然的事件。在偶然性上,德谟克利特把最初的一切宇宙漩涡的形成归因于偶然性。宇宙形成论的原子运动也是随意的。偶然性不是任何事物的原因,对特殊类型的事物和个别事件的解释是由如下原则支配的:不存在偶然的事件,但也无法给出对根本的宇宙过程本身的解释。 6.简述德谟克利
22、特的伦理观。 德谟克利特的伦理观与自然观向吻合。按照他的自然观,一切都遵循必然性而发生,遵照必然性的生活才是愉快的。这种愉快,他称之为幸福,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幸福,下面是他的一些建议:照顾好自己的灵魂,因为灵魂是人的善恶秉性所在,追求灵魂才是神圣的目标。追求智慧,因为哲学解除灵魂的烦恼,智慧使人善于思想,善于说活,善于行动。顺应自己的本性,不要做超越自己的事情,只关心力所能及的事情。过节制的生活,不要追求过多的财富,把精力放在幸福必须的事情上面。做正义和合法的事情,这样才能无所畏惧,无忧无虑,不要内心的谴责。不过,知错而改悔的人能重新获得愉快,这等于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7.简述苏格拉底“知识就是
23、美德”这一命题的意义。 苏格拉底认为,心灵的内在原则是德性。“德性”指过好生活或作善事的艺术,是一切技艺中最高的技艺。在此意义上,他把德性等同于知识。这条原则的意义有三:(1)知识的确定性。苏格拉底相信,只有通过定义表达的德性才是普遍的知识,反之,为不能够上升为定义的个人意见,“德性就是知识”为知识规定了一个可靠的标准,这就是善。(2)真理的实践性。指真正知识有这样的动能;有了知识,便有了德性;没有知识,便没有德性。知识是德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3)道德的可教性。“德性就是知识”的一个推论是:德性是可以传授的,因为任何知识都有可授性。获得关于德性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只是认识自己灵魂之内的已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