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24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621491
  • 上传时间:2023-04-27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8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24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24页 初中 年级 下册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试题 答案 DOC 24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

    2、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趋:快步走向。捐:抛弃。亡:通“无”,不足。懿:美好。(1)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妻 跪 问 其 故 羊 子 曰 久 行 怀 思 无 它 异 也。(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见往事耳_及鲁肃过寻阳_当日知其所亡_遂七年不返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的句子意思。蒙辞以军中多务。何异断斯织乎?(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C.甲乙两文段

    3、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答案】 (1)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2)了解;到了的时候;每天;于是(3)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4)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

    4、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译为: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2)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见”:了解。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3)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辞”“异”“斯”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

    5、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蒙辞以军中多务”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4)A项“而且要钻研经书”说法有误。可分析“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这句话的意思。故答案为:(1)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2)了解;到了的时候;每天;于是(3)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4)A【点评】(1)断句首先要注意句子停顿的技巧,其次要理解清楚句子的含义,根据这两点做起来就比较容易。(2)理解文言文的重点词的关键是能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含义来推断词的含义。平时学生要多积累书本中文言词语。(3)文言翻译是固定题型,做题时要注意翻译的原则,其次是

    6、能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并翻译出来。(4)读懂文言文是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在阅读文言文时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去推断文章的意思,如遇读不通的内容可暂且放过。【附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

    7、:“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一年后乐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的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会丢弃成功的机会,迟延荒废时光。您要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用来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

    8、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2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有仙则名_谈笑有鸿儒_可以调素琴_何陋之有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

    9、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4)本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_、_、_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_的情趣。 【答案】 (1)出名,著名;学者;弹奏;简陋(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C(4)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安贫乐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陋室铭的阅读理解能力。(1)句意分别为:有了神仙就出名。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有什么简陋的呢?据此提取字词意思即可。(2)斯:这;惟:只

    10、。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乱耳:扰乱双耳。据此整理句意即可。(3)A项“龙”和“仙”是吉祥、高尚的象征,符合情理;B项属于环境描写,符合情理;C项并没有刻意贬低无学问的人,说法错误;D项是作者内心的独白,符合情理。(4)从环境、交往、日常三方面分析即可总结出“陋室不陋”所表达的生活情调。故答案为:(1)出名,著名;学者;弹奏;简陋;(2)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3)C;(4)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安贫乐道。【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作品的中心意思。(1

    1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名:今为名词,文中用作动词。(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注意:“无丝竹之乱耳”的“之”是语气助词,不译。(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关键词句的理解能力。注意:作者重在言论自己的陋室,无闲谈他人的意思。(4)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归纳、整理能力。作品包括环境、交往等方面的描写,内容充实。立意明了。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

    12、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陈康肃公尧咨善射_久而不去_乃取一葫芦置于地_ _以钱覆其口_(2)翻译下列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3)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4)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的原因是什么?(5)“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答案】(1)善于,擅长;离开;就,于是;放;盖(2)(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点头。卖油翁接着说:“

    13、我也没有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3)一方面表现了陈尧咨对卖油翁的高超技艺以及其所说的道理的肯定,另一方面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4)突出卖油翁是以理服人,以“酌油”的技艺说服对方的。(5)点明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后文埋下伏笔。(6)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即使自己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大。【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注意句意: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置:放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

    14、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颔:点头句意:(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重点词有:尔:罢了句意: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情节来分析。(4)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从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摘抄时注意书写正确。文中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是

    15、刻画人物和表达中心的需要,突出他以理服人,以“酌油”的技艺制胜对方的形象。(5)结合句意“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理解分析。(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解答时,需要结合人物的事迹、人物形象、故事主旨和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点评】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

    16、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4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对“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B.我也没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罢了。

    17、C.我也不说别的,只有手熟练。D.我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2)这段横线上最恰当的标点是哪一种?为什么?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_”A.句号。因为一句话已经说完了,要稍作停顿。B.问号。因为这是一疑问句,句中含有疑问词“安”(怎么)。C.逗号。因为一句话尚未说完。D.感叹号。因为它深刻地表现陈尧咨盛气凌人,怒不可遏的骄傲态度。(3)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 A.睨之,久而不去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D.无他,但手熟尔(4)陈尧咨的神态是怎样变化的?根据文段内容,填写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 矜_【

    18、答案】 (1)A(2)D(3)B(4)忿;笑 【解析】【分析】(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意思是“没有别的(奥秘)”,“惟”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故选A。 (2)“尔安敢轻吾射”的意思是“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文中陈尧咨自认为射技很好,但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时,于是质问,没想到老翁对他的评价是“无他,但手熟尔。”,此时陈尧咨表现出的应该是盛气凌人的气势,所以“尔安敢轻吾射”句末应为感叹号。故选D。 (3)文中老翁释担而立,看陈尧咨射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首先总结了上文

    19、陈尧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的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的质问,所以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B。 (4)陈尧咨由于擅长射箭,“以此自矜”;没想到卖油翁对他的射技却是“但微颔之”,并且评价他“无他,但手熟尔”,这让陈尧咨“忿然”;但当卖油翁表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咨意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笑而遣之”。据此作答。 故答案为:A;D;B; 忿 ; 笑【点评】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句中“亦”意思是“也”,“无他”

    20、意思是“没有别的(奥秘)”,“惟”意思是“只”,“尔”意思是“罢了”。所以应该翻译为:我也没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理解文本内容,可根据语气来确定标点符号。“尔安敢轻吾射”表现出陈尧咨盛气凌人的气势,句末应为感叹号。 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一句首先总结了上文陈尧咨的射技,同时“但微颔之”表现了老翁对他的态度,引出下文陈尧咨的质问,所以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陈尧咨因为卖油翁的“但微颔之”而“忿然”;但当卖油翁表演了倒油的技艺之后,陈尧咨意识到了天外有天的道理,所以“笑而遣之”。【附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

    21、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

    22、送走了。5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 , 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注】谴:谴责,责备。任:承担责任。任:职位。(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写字用的木片)B.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就)C.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D.或阻之(或:有的人)(2)翻译句子。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3)从

    23、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A(2)(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路送他。(3)郑板桥是一个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 【解析】【分析】(1)“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翻译为“不受贿赂,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牍”指的是“公文,案卷”。故选A。 (2)“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句中“去”意思是“离开”。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从文中“爱民如子”“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可见他爱护百姓;“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可见他清廉,勤政;“以画竹,兰为长”“与文士畅饮咏诗”可见他有才华。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A; (郑板桥)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沿路送他。 郑板桥是一个

    24、有才、清廉、勤政、爱民的好官。【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累,根据句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牍”指的是“公文,案卷”。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句中“去”是赋分点意思是“离开”。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性格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对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依据文本和具体的事例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附参考译文】 郑燮(xi),号板桥,是清朝乾隆元年的进士,画竹和兰是他的

    25、长处。他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百姓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不受贿赂,案件处理的很快,没有积压。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甚至有时都忘了他是当官的人。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如果向上申报,百姓怎能活命?皇上怪罪下来,所有罪名,我一人承担。”于是立即把粮食发放给百姓,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期到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为他送行。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示儿燕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26、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 , 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选自溉堂文集)【注释】未遑:来不及。遑,闲暇。旧窑:年深日久的陶瓷。窑,陶瓷器代称。(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_)然贫家止有此器(_)(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怕弄坏书,在书上加圈加点才是读书的好办法。B.珍惜书籍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人的做法,穷人学不了。C.就算忍渴忍饥,穷人也不要把唯一的古瓷拿来做饭碗。D.书是拿来读的,别为了珍惜书籍而不充分使用它。【答案】 (1)的;仅仅,只(2)C 【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止”是通假字,同“只”

    27、,是一个副词,表仅限于某一范围,解释为“只”“仅仅”。 (2)本题从原文“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这句话可知,作者认为茶杯饭碗这类东西,明明知道是古瓷,但家贫只有这点器物,不能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所以选项C的表述错误。故答案选C。 故答案为:的;仅仅,只;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

    28、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附参考译文】 你在初读古书时,对于书本不要过于爱惜。因为过分爱惜书本,必然会束之高阁。要对书本加以圈点,看坏一本,不妨再买一本。爱惜书本是那些有财力的藏书家们的事情,我们这些贫穷的读书人来不及效仿这种做法。譬如茶杯饭碗,明明知道是古瓷,应当珍惜,但家贫只有这点器物,难道不吃不喝去把它们珍藏起来吗?你应当懂得这个道理。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

    29、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千,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30、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丙)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斯是陋室 是非木柿C.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D.从今若许闲乘月 卿言多务,孰若孤(2)解释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惟吾德馨 _啮沙为坎穴_可据理臆断欤臆断_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31、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尔辈不能究物理。(4)陋室铭结尾写诸葛庐和子云亭有什么作用?请你作简要分析。 (5)老河兵最终找到石兽的故事,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什么哲理? 【答案】 (1)C(2)德行美好;冲刷;主观地判断;随时(3)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4)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作者还自比古贤,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敬仰的君子。(5)遇到问题,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臆断,要从实践出发,具体全面地考虑探究,才能得出

    32、正确的结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对即可) 【解析】【分析】(1)A. 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指学问和事业;B. 判断动词,是/ 代词,这;C. 都译为“只”;D. 如果/像 。故选C。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馨”:美好。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臆断”在现代汉语中也有“主观地判断”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丝竹”:音乐,乐曲。“案牍”:官府公文。“尔辈”:你们。“物理”:事物的道理。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这南阳的

    33、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来类比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突出自己品德高尚。实际上刘禹锡这样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扬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他对于官职的起起落落与金钱的淡泊,却是后世的典范。刘禹锡引用此二人之意,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处变不惊、处危不屈、坚守节操、荣辱从容的意思。既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又想逢明主一展抱负,若无明主,也甘于平淡的那种志向。这结合刘禹锡官场的起起落落,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 (5)一问,可抓住重点语句分析。如

    3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做出判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认识对象也不会“自言其明,”只有社会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二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

    35、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在遇到困难一种办法不行时,可以用另一种办法去解决吗,通过探索去发现答案。 故答案为: C; 德行美好 ; 冲刷 ; 主观地判断 ; 随时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历史

    36、名人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作者还自比古贤,表明自己要做一个品德高尚、受人敬仰的君子。 遇到问题,不能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主观臆断,要从实践出发,具体全面地考虑探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意对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要梳理归纳教材中常见虚词含义、用法,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37、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注意类比方法的赏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 【参考译文】 (一)译文: 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

    38、,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

    39、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8阅读文言

    40、文,回答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顾爱莲说)【乙】 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间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植此宜生怜之心。予新授一名曰“知命树”。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因于天而能自全于天,非知命君子能若是哉?最可者,岁长一寸是已。至间年反缩一寸,其义何居?岁闰而我

    41、不闰,人间而己不,已见天地之私;乃非止不闰,又复从而刻 之。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乃黄杨不憾天地,枝叶较他木加荣,反似德之者,是知命之中又知命焉。莲为花之君子,此树当为木之君子。为花之君子,茂叔知之;黄杨为木之君子,非稍能格物之笠翁,敦知之哉?(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格物:穷究事物的道理。笠翁:李渔,字谪凡,号笠翁(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天 不 使 高 强 争 无 益 故 守 困 厄 为 当 然。(2)根据语境,为下面句中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冬不改柯,夏不易叶,其素行原如是也。易_A容易 B改变素_A朴素,质朴 B向来,平素(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

    42、列句子的意思。 莲之爱,同子者何人?丹之爱,宜平众矣。是天地之待黄杨,可谓不仁之至,不义之甚者矣(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但各有所侧重。请结合两文内容,写出你对“君子”品质的理解。 【答案】 (1)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2)B;B(3)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4)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

    43、的枝叶却比別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品质。 【解析】【分析】文言文断句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是否弄懂该句的大意,是否能根据句式、词性、语感将句子断开,考查的知识点多样,需要考生加以重视。句意是:老天不让他长高,强争也没用,在艰苦环境下坚守是根本。据此断句为: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易:动词,改变。素,副词, 向来,平素 。 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

    44、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应该)。宜:当。众:众多。 句意是: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是:这样。待:对待。谓:说。至:极点。句意是: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君子”一般指品德高尚的人。甲文的莲花: 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令德,特别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 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乙文的黄杨: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別的树更茂盛,可见君子不争不显不露、安守困境、低调知命、宽容大度的美好品质。 以黄杨的“知命”劝喻世人当知“艰苦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奋发有为,摆脱困厄以求成功。 故答案为: 天不使高/强争无益/故守困厄为当然。 B;B。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这样(看来)天地对待黄杨,可以说是不仁不义到了极点。 莲花虽生长在淤泥中却不沾染污秽,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远播,洁净挺立,可见君子洁身自好、正直不阿、庄重质朴的坚贞品质;黄杨虽每年能生长一寸,年不长反缩,是受到天命限制的树,但它的枝叶却比別的树更茂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24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21491.html
    2023DOC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