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能源与经济发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618078
  • 上传时间:2023-04-27
  • 格式:PPT
  • 页数:68
  • 大小:3.8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能源与经济发展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能源 经济发展 课件
    资源描述:

    1、 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2 2.2 2.3 2.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能源是经济的命脉。人类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首先表现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能源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首先表现为促进经济的发展。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1 2.1.1 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人们开始关注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 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首先体现为对能源总量需求的增长,主要有三种情况:1、经济增长的速度低于其对能源总量需求的增长。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GDP

    2、所增加的能源需求量,大于原来每一单位GDP的平均能耗量。2、经济增长与其对能源总量需求的增长同步。即每增加一单位GDP所增加的能源需求量,等于原来单位GDP的平均能耗量。3、经济增长的速度高于其对能源总量需求的增长。即每增长单位GDP所增加的能源需求量,小于原来单位GDP的平均能耗量。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1 2.1.1 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这三种情况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而且在当今世界的不同国家也同时并存。一般情况下,能源消耗总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并且在大多数时期基本上存在一

    3、定的比例关系。最近,一些专家提出了“新能源经济”概念。所谓“新能源经济”是指在保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能保持较低能源消耗的一种经济类型。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1 2.1.1 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经济增长在对能源总量需求增长的同时,也日益扩展其对能源产品品种或结构的需求。首先,从一次能源中占主体地位的品种来划分,经济增长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经历了从薪柴到煤炭,又从煤炭到石油的发展,而且品种数量日益扩大。目前,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寻找替代石油的能源,也反映了经济增长对能源品种的需求。其次,即使对同一能源

    4、产品,也有不同的品种需求(如石油产品、煤基产品)。品种需求在某些方面也包含着质量需求。质量需求的直接动力来自于追求更高的效率。因此,获得高质量的能源产品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及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条件。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1 2.1.1 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限制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能源在经济增长中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能源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在投入的其他要素具备时,必须有能源为其提供动力才能运转,而且经济运转的规模和程度也受

    5、能源供应的制约。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要依赖能源为其提供动力,只是能源的存在形式发生了改变。从历史上看,煤炭取代木材,石油取代煤炭以及电力的利用,都促进生产发展走入一个更高的阶段,并使经济规模急剧扩大。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2 2.1.2 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能源推动技术进步 1)工业领域,几乎每一次重大技术进步都是在“能源革命”的推动下实现的。2)火车的发明和使用主要起因于煤炭的开发和利用;3)电动机更是直接依赖电力的利用;3)交通运输的进步与煤炭、石油、电力的利用直接相关。4)农业现代

    6、化或现代农业的进步,包括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电气化等同样依赖于能源利用的推动。5)此外,能源的开发利用所产生的技术进步需求,也对整个社会技术进步起着促进作用。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2 2.1.2 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2 2.1.2 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能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3)(3)能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能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1)1)生产离不开能

    7、源,生产离不开能源,生活同样离不开能源生活同样离不开能源,而且生活水平越高,而且生活水平越高,对能源的依赖性就越大。对能源的依赖性就越大。2)2)火的利用首先也是从生活利用开始的。从此,生活水平的提火的利用首先也是从生活利用开始的。从此,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与能源联系在一起了。高就与能源联系在一起了。3)3)能源促进生产发展,为生活的提高创造了日益增多的物质产能源促进生产发展,为生活的提高创造了日益增多的物质产品;而且品;而且生活水平的高低依赖于民用能源的数量增加和质量生活水平的高低依赖于民用能源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提高。能源与经济增长的一般关系是通过数量关系反映出来的。因此,对数量关系的评价在能

    8、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比较通用的评价方法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析方法是一种宏观的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该方法就是把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定量地表示出来,以考察二者关系的一般发展规律。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3 2.1.3 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 (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如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表示能源消费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为 (3-1)式中 e

    9、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E 前期能源消费量;dE本期能源消费增量;G 前期经济产量;dG本期经济产量的增量。/dE EdEGedG GdGE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3 2.1.3 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 (2)指标选择及其意义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标是可以根据研究问题需要而适当选择的,只要分子和分母为统一范围或对称即可。由于选择指标不同,表达含义也就不同。目前采用比较多的大体上有三类。1)总量或全局性指标。其意义在于完整地表示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分子的选择不同,又可分为一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电力消

    10、费弹性系数两种。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3 2.1.3 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 (2)(2)指标选择及其意义指标选择及其意义 1)1)总量或全局性指标。总量或全局性指标。一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通常是指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通常是指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次能源的范围仅限于商品能源。的关系。一次能源的范围仅限于商品能源。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一般都一般都采用发电量指标采用发电量指标。与其相对应的则可根据研究问题。与其相对应的

    11、则可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的需要灵活选择。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3 2.1.3 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 (2)指标选择及其意义 2)部门或地区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也适合于分析某一部门或行业或某一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如陕西地区、水泥行业等的指标 3)人均指标。目前,还常常采用人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指标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它的优点是把人口增长因素也考虑进去,特别是进行国际比较时。人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产值的比例关系,可用以下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3

    12、-5)式中,F和dF分别代表前期人均能源消费量和本期增量。N和dN分别代表前期人均产值和本期增量。其计算方法与式(3-4)相同。/cdF FedN N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3 2.1.3 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能源与经济增长评价 GDP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对比的重要指标之一,GDP国际对比不仅需要统计指标、项目的统一,而且需要在同一种货币(通用货币单位)基础上进行对比。二战结束后统一了各国GDP统计指标和项目,尝试使用通用货币来对比各国GDP。通用货币单位的换算十分复杂,通常有汇率(exchange rate)和购买

    13、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两种方法,通过确定价格换算因子(价格指数,price index)将各国货币换算为统一的货币(如美元、国际元等),实现统一价格基础上的GDP计算和国际对比。专栏31购买力平价(PPP)与盖凯美元(GearyKhamis)购买力指各国本国的一个货币单位在国内所能买到的货物和劳务的数量。购买力平价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货币在各自国家内购买力相等时的比率(PPP)。现有估算GDP的购买力平价法都源于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汇率理论。用购买力平价方法估算各国的实际GDP进行国际比较是二战后开始的,并发展派生出了多种购买力平价理论方法(如ad

    14、ditive system,EKS及派生方法,Gea ryKhamis法)。盖-凯法(GearyKhamis),R.S.Geary于1958年首创,S.H.Khamjsl970年及以后加以发展)是一种多指标购买力评价方法。A).始于1968年执行的联合国国际对比项目(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ICP)为了更广泛而有效地进行国际间对比,基于经济学家Geary(1958),Khamis(1972)和Kravis,Heston和Summe rs(1978)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设计并首次系统地形成了一种新的购买力平价法,亦称ICP法。ICP:主要用于双边比较,并据

    15、此计算出世界各国实际GDP。购买力平价指标计算的价格单位是国际美元(international dollar)。ICP的方法是利用各国2000多种代表规格品的价格资料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各国货币的国际比较资料。B).OECD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基于早期Geary-Khamis法理论改进了ICP法,提出了自己的购买力平价方法。这种购买力平价方法的盖凯价格因子具有传递性以及基准国家的不变性和可加性,比ICP早期采用的仅适用于双边比较的PPP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经这种换算得到统一货币称之为盖凯美元。OECD估算了世界主要国家千年发展历史的GDP,为研究世界经济提供了良好比较基础。OECD的成果主要

    16、发表在世界经济200年回顾(麦迪森,Angus Maddison,1995年著;李德伟,盖建玲译,1997)和The World Economy;A Millennial Perspective(Angus Maddsion,2001)。(1)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基本规律建立的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基本规律建立的数据基础数据基础经济发展、人口、能源等基础数据是能源消费基本规律建立的基本依据。讨论这些数据的来源,甄别它们的准确性,判定其可靠程度和即时性,对于科学地总结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基本规律至关重要。1)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 从全球角度分析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基本规律,需要有一个能够有效对比

    17、各个国家实际经济发展水平(GDP或GNP)的统一货币尺度。衡量各个国家的GDP水平既无法使用各国不变价格的本币,也不能沿用受控于政府的不变价格汇率。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4 2.1.4 本币对美元的汇率由各国政府视国内外经济情况而定,并非实际价值的体现。根据各个国家自行确定的汇率计算的GDP很难在全球的尺度上客观地评估不同国家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以下的分析将采用盖凯美元作为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指标,并利用世界经济200年回顾1995年版本和世界经济1000年回顾最新版本(2001年)提供的以盖凯

    18、美元表示的世界主要国家GDP和人均GDP数据,作为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对比的基础。注:以盖凯美元表示的中国GDP数据是按Maddison 1995年所著的世界经济200年回顾和2001年所著的世界经济1000年回顾两版中中国GDP数据的平均值。2)人口数据。选取具有权威性的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发展署人口局提供的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基础。3)能源数据。能源问题,包括一次能源总量、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产、消、贸和价格数据的甄别、选择和使用。全球和各国能源历史和现时数据来自于英国国家石油公司(BP)、联合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世界石油经济杂志最新发布或发表的数据资料。(2)(2)经济发展与能源

    19、消费的基本规律与模式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基本规律与模式 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费明显遵循着某些规律而发生变化。认识并揭示这些规律,对于有效把握全球能源消费趋势,客观评估全球能源形势,科学预测未来能源需求,合理制定全球能源战略意义深远。1)总量消费规律 能源总量消费规律是指以国家为消费单位,其能源总量消费的趋势及变化规则。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4 2.1.4 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总能源消费基本上呈线性模式增长。图3-2中两个呈线性分布的区域分别表示快速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日本、韩

    20、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和缓慢工业化国家(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总能源消费的个性化差异及其变化区间。其中,区缓慢工业化过程,较小斜率说明能耗增速较为缓慢;I区快速工业化过程,前半段较大斜率反映出能耗增速较快,后半段斜率变小则暗示工业化峰期之后,进人后工业化阶段总能耗增加速度的减缓。能耗与经济增长这种线性关系表明,无论是工业化社会还是后工业化社会,经济总量增长持续依赖总能耗的增长是一个基本规律。2)人均消费 人均能耗,是刻画国家能源消费水平的科学指标。人均能耗量,与人均GDP的动态分析对比研究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内在联系。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后工业化阶段,人均GDP

    21、与人均能耗二者之间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4 2.1.4 图3-3中处于不同高度的区域分别代表3个不同的人均耗能随着人均GDP增长演化趋势。每个区域的区间反映了相同耗能类型国家人均能耗的个性化差异。人均能耗与人均GDP的这种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GDP的增长要求人均能耗随之以较大的比例增加。在能源消费领域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质的变革之前,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很难超越这一规则。3)能源消费强度 广义的能源消费强度指单位经济指标中能源消费量。以每百万盖凯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表示。

    22、能源消费强度变化与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强度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当经济逐渐成熟进到后工业化阶段后,经济增长方式发生重大改变,能源消费强度开始下降(图3-4)。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4 2.1.4 图中曲线区间描述了不同国家能源消费强度的个性差异,工业化阶段相对离散的消费强度反映工业化早中期阶段,由于各个国家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导致不同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具有很大的差别,后工业化阶段伴随能源利用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各国能耗强度总体降低并趋于一致。4)消费速率。以GDP增长速度为标尺来衡量

    23、能源消费的相对增长速度被称之为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法,一般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用来标定能源的消费速率。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1 2.1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4 2.1.4 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速率呈现出三阶段模式(图3-5)。1)前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增率与GDP增长率之比(S)小于0.5,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增长速度。2)工业化过程。分缓慢工业化和快速工业化两个阶段。缓慢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率与GDP增率之比介于0.81.2之间,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接近于GDP增长速度;快速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增长速率与GDP增率之比介于1

    24、1.5之间,能源消费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GDP增长速度。3)后工业化过程。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开始变缓,其增率与GDP增率之比一般不超过0.8,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相对低于GDP增长速度。(1)循环经济的起源 循环经济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一种先进的模型选择,正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可持续发展要求:全球经济模式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向生态型循环经济的重组与转型。国际上90年代提出循环经济概念,到20世纪末,在经济发达国家逐步付诸实施,并形成为国家的法律、制度。全球经济目标增长对资源环境提出了深度挑战。过去50年中,全球经济总量递增了7倍,这使得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超出了可持

    25、续发展的极限。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2 2.2 2.2.1 2.2.1 循环循环 (2)循环经济的发展 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适时地建构一个高效有序的循环经济体系,需要在全球范围快速地实行经济转型。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依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成功构筑以重建碳循环平衡、稳定人口增长、防止地下水位下降、保护森林和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

    26、为目标的生态型循环经济。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2 2.2 2.2.1 2.2.1 循环循环 (2)循环经济的发展(续)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些国家正在某些领域进行产业重构,但有待于区域与全球范围内的进一步协作。1980s末至1990s初,北欧、北美等发达国家为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避免环境污染而以生态理念为基础,重新规划产业发展提出一种新型发展思路循环经济。丹麦是循环经济的先行者,它已经稳定了人口规模,取缔了燃煤能源工厂和一次性饮料包装生产线,并实现了风力发电占全国总电力的15。美国在循环经济立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976年首次制订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1990年加州通过了综合废弃

    27、物管理法令,要求通过源削减和再循环减少50废弃物。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2 2.2 2.2.1 2.2.1 循环循环 (2)循环经济的发展(续)德国1986年就实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规定对废物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 日本在2000年召开了一届“环保国会”,将零排放作为企业的新型经营观念,逐步实现以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为目标的新型产业结构。欧洲31国及日本,已经稳定了区域人口规模,实现了构建生态经济最重要的基本条件。韩国的重新造林工程已经持续了一代人,基本实现了绿树满山。循环经济不仅得到发达国家政府推动,也得到企业界积极响应。西方许多企业在微观层次上运用循环

    28、经济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良好的运行模式。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2 2.2 2.2.1 2.2.1 循环循环 (3)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续)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产业结构性污染日益严峻,通过创建生态产业园区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是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山东鲁北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企业循环经济模式打造新型环保企业,通过世界首创的石膏制酸联产水泥工艺技术,高效带动三大传统化工产品磷胺、硫酸、水泥的快速发展,被确认为我国独有的、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零排放”可持续发展技术,形成了“资源-废料-原料”资源多次利用的良性循环。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2 2.2 2.2

    29、.1 2.2.1 循环循环 循环经济是在战略上寻求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瓶颈突破的最佳选择。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维持环境容量,重新调整经济运行方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型转化。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2 2.2 2.2.2 2.2.2 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支持能力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增长阶段,环境支持系统的压力持续加大;第二阶段是大力补救阶段,环境负荷开始减速增长,一直达到区 域环境承载力的最大压力,其后逐步下降;第三阶段是环境质量逐渐变好。这就是世界公认的“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KC)。现在发达国家已经到达第三阶段。循环经济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

    30、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利用一清洁生产一资源再生”的接近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保持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1)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 循环经济本质是运用生态学规律为指导,通过生态经济综合规划,设计社会经济活动,使不同企业之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上游生产过程产生的废弃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实现废物综合利用,达到产业之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区域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永续利用,从而实现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环境和谐型经济模式。循环经济通过系统内部相互关联、彼此叠加的物质

    31、流转换和能量流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2 2.2 2.2.2 2.2.2 (2)循环经济评价原则 1)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原则(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投入主体。提高资源物质循环高效利用率和环境同化能力。2)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化”原则(R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

    32、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对制造商(生产者)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2 2.2 2.2.2 2.2.2 (2)循环经济评价原则 3)循环经济遵循“无害化”原则(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2.2 2 2.2.2.2.2 近年来,我国在三个层次上逐渐展开了循环经济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我国是国际上公认的清洁生产搞得最好的发展中国家。200

    33、2年我国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2)在工业集中区建立由共生企业群组成的生态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或开发区,建立了10个生态工业园区。这些园区都是根据生态学的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3)在城市和省区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目前已有辽宁和贵阳等省市开始在区域层次上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2 2.2 2.2.32.2.3 人类的经济活动一直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联系。人类面临的问题:四大生态系统(农田,林地,草地和荒漠)全面告急、物种大量消亡、温室效应加剧、地下水枯竭,面临土

    34、地沙化和海水入侵的两面夹击。为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推行生态革命,建立起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系统。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3 2.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3.1 2.3.1 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与生态的矛盾就在于二者的运行机制不同: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是“增长型”的,而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是“稳定型”的。矛盾:在生态经济系统中,不断增长的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对资源供给的局限性之间,就势必构成一个贯穿始终的矛盾。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3 2.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

    35、生态2.3.1 2.3.1 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类社会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生态化社会阶段。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低级阶段,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的局限,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十分微弱,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上,主要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依赖。在工业社会阶段,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类干预自然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虽然在经济增长方面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对生态环境破坏也是史无前例的,导致很多次生态灾难,经济发展已经不可持续,生态与经济的矛盾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对基本矛盾。2 2

    36、.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1.3.1 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 生态化社会:人类必须重新审察现行的经济增长模式,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寻找一种人类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生态经济,其基本特征是采用新的具有更高生产力水平的“绿色技术”。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1.3.1 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 生态经济的基本要求是:首先,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遵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37、规律,又要遵循社会经济的客观规律;其次,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生态平衡的自然规律与社会经济的客观规律的作用和影响是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存的和相互协调的关系;再次,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遵循“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这一生态经济规律,它是指导人们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基本规律;最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关注的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个阶段我们称之为生态化社会阶段。德国学者赫尔曼舍尔称其为阳光经济。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1.3.1 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当代社会生态与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

    38、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活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台在一起的总称。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生命支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地球上究竟存在多少物种?我们目前仍不知晓,可能达11 0都尚未掌握。在地球上大约1000万3000万的物种中,只有140万已经被命名或被简单地描述过。生物资源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进化的过程。在2.2亿年前的晚三叠纪和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纪,地球均有过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人

    39、类对物种灭绝速度的影响可追溯到几千年以前,但自上个世纪开始,人类的影响明显增加,目前,还没有准确的估计,到底有多少物种灭绝了,但毫无疑问,当今物种灭绝速度要比200年前快多了。照目前趋势继续下去,到2020年,非洲热带森林物种的消失可达614,亚洲达717,拉丁美洲49。如果毁林速度加倍,物种消失将增加225倍。这是用科学的种面曲线法预测出来的,目前已知濒危物种和渐危物种仅动物和高等植物就有近万种。由于食物链的作用,地球上每消失一种植物,往往有10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动物和微生物也随之消失。每一物种的丧失都减少了自然和人类适应变化条件的选择余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必将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

    40、生存发展机会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已与1992年签署加入了生物多样性公约,1995年,举行了该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实现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要求我们在生态经济实践中,应当确立以下基本理论和原则,以指导经济发展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进。(1)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论和原则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是生态经济学理论中一个具有根本性的理论。2.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3 2.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3.2 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

    41、理论和原则(续)人类从自然界诞生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蒙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依附,成为自然界的“附属”,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做法主要是“适应”,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为低层次的协调。2)第二阶段,对立的阶段。工业文明出现以来,人类干预和影响自然界能力空前地增强。人类摆脱了以往对自然界的依赖,从自然界中获得了独立。这一阶段人与自然关系主要表现为“对立”、“分离”,人对自然基本态度和做法是“征服”、“索取”、“掠夺”,从而导致大规模公害事件和生态灾难,人类也因此自食其果,遭到了自然界的惩罚。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

    42、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1)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论和原则(续)3)第三阶段,和谐共存阶段。严格地说,这个阶段尚未成为现实。这一阶段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和谐”,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做法是“协调”。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标志着生态化社会的到来。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人对自然的掠夺性的利用方式,掌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度,并实现从生化资源向可再生资源利用的转变,提高人们的生态经济意识,改变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43、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2)生态基础制约与经济主导的理论和原则 要求我们应当辩证地对待经济与生态两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在发展经济时,要切实保护发展经济的生态基础,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发展又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更是当务之急。所以,在保护好生态基础的前提下,应当注重发展经济这一主导原则。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2)生态基础制约与经济主导的理论和原则(续)生态经济系统理论认为,人是生态系统的

    44、组成要素,同时也是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人在生态系统中和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生态系统中,人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食物链”循环转换环节一个物质能量承担者。在生态经济系统中,人就是整个系统的主宰。人为了自身的发展来运行生态经济系统,人也从生态经济系统中取得生态经济效益来为自身谋求利益。从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来看,坚持生态基础制约与经济主导的理论和原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2)生态基础制约与经济主导的理论和原则(续)生态基础

    45、制约与经济发展主导的理论和原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当代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资源索取的无限性与生态系统资源供给的有限性之间的对立。片面强调保护经济发展的生态基础,会影响短期的、眼前的经济增长速度;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会削弱甚至严重损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又有统一的一面:生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就是保护生产力,这符合经济发展本身的要求;反之,破坏生态环境也就是破坏生产力。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3

    46、)生态安全性与经济有效性兼容的理论和原则 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当保护生态系统及其中的自然资源,使其能够继续存在和保持再生的能力。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最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3)生态安全性与经济有效性兼容的理论和原则(续)生态安全性原则要求我们:1)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存在,这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有效性原则的前提。2)其次,生态安全性原则意味着保护生产力发展。在生态经

    47、济系统中,自然在生产力中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重视生态安全性,保护生态系统,实际上也就是保护了生产力,这也是生态安全性的一个基本内涵。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3)生态安全性与经济有效性兼容的理论和原则(续)经济有效性原则要求我们:1)首先是在发展经济、利用资源方面,总的要求是“有效”,而非“最大”。2)其次,经济有效性原则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提倡节约,反对滥用;提倡集约经营,反对粗放经营;提倡利用可再生资源,反对消耗生化资源。经济有效性原则实际上也包含了在经济

    48、发展中对生态的保护。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理论和原则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经济系统实际上也包含了社会关系,形成了社会经济系统,从而与生态系统相并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之间也是密不可分的。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

    49、效益统一理论和原则(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表现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生态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还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克服“本位主义”和“短期行为”,坚持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的发展置于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坚实基础上。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4)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理论和原则(续)实现经济与生态相协调的发展,要求我们在生

    50、态经济实践中,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渔业,发展可持续的海洋经济,以及建设山区的生态经济,搞好森林公园建设和生态旅游业,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提倡生态化的消费。不仅需要从政治、财政、税收、文化、教育、伦理等诸多方面协同努力;而且,必须依靠相应的生态化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其有效实施。此外,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全球性的问题只有通过全球性的广泛合作才能有望得到妥善的解决。2 2.能源与经济发展能源与经济发展2 2.3.3 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建立可持续的生态2 2.3.2.3.2 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生态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1)从生化经济到阳光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能源与经济发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1807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