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616847
  • 上传时间:2023-04-27
  • 格式:PPT
  • 页数:85
  • 大小:4.0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四 单元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政治经济 思想 文化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标、考纲要求:课标、考纲要求:1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了解政权的更替和政局的动了解政权的更替和政局的动荡、民族的融合;掌握选官制度、土地与赋税制度;列举孝文帝改荡、民族的融合;掌握选官制度、土地与赋税制度;列举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政治政治)2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南方农业的开发;灌溉工方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北方农业的恢

    2、复和南方农业的开发;灌溉工具的改进);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成就(冶铁业、造纸业、具的改进);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成就(冶铁业、造纸业、制瓷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政策。制瓷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政策。(经济经济)3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儒学的危机和三教合一趋势;儒学的危机和三教合一趋势;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数学、农学、地理学、造纸);汉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数学、农学、地理学、造纸);汉字,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因、杰出代表;文人画的出现及其代表字,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成因、杰出代表;文人画的出现及其代表 (文化文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3、特点是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1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2 2、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3 3、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4 4、士族制度及其庄园经济发展。、士族制度及其庄园经济发展。5 5、科技发展,佛教盛行。、科技发展,佛教盛行。文明史范式下的时代特征:文明史范式下的时代特征:阶级斗争史范式下的时代特征:阶级斗争史范式下的时代特征:农耕文明的初步发展农耕文明的初步发展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加强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加强一、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

    4、期的政治:的政治:(一一)政权的更替政权的更替:东汉东汉蜀蜀魏魏吴吴西西晋晋东东晋晋十十六六国国宋宋齐齐梁梁陈北北魏魏东魏东魏北齐北齐西魏西魏北周北周隋朝隋朝南朝南朝北朝北朝(220265220265)(221263221263)(222280222280)建立(建立(266316266316)统一(统一(280316280316)(304439304439)(317420317420)建立:建立:386386统一:统一:439439统一:统一:589实现过北方黄河流域统一的有哪些政权?实现过北方黄河流域统一的有哪些政权?建立:建立:581581魏晋南魏晋南北朝时北朝时期的期的政政治治特点特点

    5、长期分裂对峙,战乱频繁,社会动长期分裂对峙,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中华民族更出现民族融合的高潮,中华民族更加发展壮大加发展壮大一、从魏晋南北朝看国家的统一与分裂:一、从魏晋南北朝看国家的统一与分裂:1、概括:、概括:三大分裂时期三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蒙古五代辽宋夏金蒙古 并立时期并立时期;四大统一时期四大统一时期: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秦汉时期、西晋时期、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九大统一王朝:九大统一王朝: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秦、西汉、东汉、西晋、

    6、隋、唐、元、明、清 四次局部统一:四次局部统一: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统一北方 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统一北方南北朝时期,北魏、北周统一北方 979979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年,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2、国家统一是主要趋势:、国家统一是主要趋势:A、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纵观我国封建社会长达2300多年的历史,统一是主流,多年的历史,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分裂是支流。从时间上看从时间上看,2300多年的封建社会,国家统一时间长达多年的封建社会,国家统一时间长达1600多年,处于分裂状态的只有多年,处于分

    7、裂状态的只有700余年。余年。从朝代来看从朝代来看,秦、汉、隋、唐、元、明、清都是统一王朝,汉,秦、汉、隋、唐、元、明、清都是统一王朝,汉唐明清的统治均在唐明清的统治均在200年以上,影响巨大而深远。分裂只局限于战年以上,影响巨大而深远。分裂只局限于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三个时期。国、魏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三个时期。从分裂时期看从分裂时期看,即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孕育着统一的,即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许多统治者致力于因素:如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人民渴望统一,许多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的统一等。国家的统一等。从空间上看从空间上看

    8、,全国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全国的范围不断扩大,由中原地区不断向边疆地区扩展。区扩展。从地位和作用看从地位和作用看,统一的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大,超过,统一的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作用大,超过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如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隋唐宋华文化圈的形任何一个分裂时期,如秦汉文化的世界影响,隋唐宋华文化圈的形成等。统一王朝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成等。统一王朝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秦汉、隋唐远的影响,如秦汉、隋唐(统一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民族融统一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民族融合、文化进步、边疆开发

    9、、赈济灾荒、抵御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合、文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抵御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B B、中国古代,统一能成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中国古代,统一能成为历史发展主流的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及时调整是封建国家统一是封建国家统一的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秦汉以来建立的秦汉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对后世影响影响深远;深远;儒家的儒家的“大一统大一统”思想思想封建社会占统治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地位,对后世,对后世影响影响深远;深远;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股强大

    10、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和向心力;一批一批杰出人物杰出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等为国家的统一、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贡献。促成国家统一的因素:促成国家统一的因素:政治因素: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统一提供制度保障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统一提供制度保障 局部统一出现、力量对比变化为全国性统一奠定基础。局部统一出现、力量对比变化为全国性统一奠定基础。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间联系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间联系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因素:民族因素:民族频繁交往,民

    11、族融合增强,有利于统一。民族频繁交往,民族融合增强,有利于统一。民心因素:民心因素: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意识因素:意识因素:儒家大一统思想所起的积极作用。儒家大一统思想所起的积极作用。个人因素:个人因素:杰出历史人物在统一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杰出历史人物在统一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有利的外部环境有利的外部环境3、分裂的出现:、分裂的出现:A A、原因:、原因:内部因素:内部因素:经济根源经济根源是自然经济的自给性、分散性和封闭性;商品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自给性、分散性和封闭性;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充分(社会经济不够发达社会经济不够发达)。)。政治根源

    12、政治根源是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地方割据势力的恶性膨胀;社会矛盾的激化(封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引发的矛盾、阶级矛盾和各族统治阶级之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引发的矛盾、阶级矛盾和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引发的民族矛盾间的矛盾和斗争引发的民族矛盾);民族融洽不够稳固;社会不够);民族融洽不够稳固;社会不够进步。进步。直接原因直接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削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削弱。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外国外国列强强占中国领土列强强占中国领土。如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如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5531553年葡萄牙殖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3、后来强行租借澳门:民者骗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强行租借澳门:1841184118981898年英国侵占香港地区;年英国侵占香港地区;1895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年,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等。B、影响:、影响: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国家分裂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迟滞,人民生活贫困等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也在客观发展,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国家分裂过程中,历史也在客观发展,分裂之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的因素(政权数目不断减少、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统一、政权数目不断减少、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

    14、统一、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统一、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思想上出现了要求统一的理论或言论民族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思想上出现了要求统一的理论或言论)C、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分裂的规律、如何正确认识国家分裂的规律?从原因来看从原因来看,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统治政策的失误、统治阶级内,封建经济的分散性、统治政策的失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专制主义中央政权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专制主义中央政权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民族矛盾的激化:民族融合不稳固和社会生产力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民族矛盾的激化:民族融合不稳固和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外国势力的策动等,都是导致国家

    15、分裂的重要因素。水平较低:外国势力的策动等,都是导致国家分裂的重要因素。从过程来看从过程来看,每次分裂时期都充满了战争,其中有民族间的战争,每次分裂时期都充满了战争,其中有民族间的战争,也有统治阶级的内战。在分裂后期都崛起一个强大的王朝。分裂中都孕也有统治阶级的内战。在分裂后期都崛起一个强大的王朝。分裂中都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许多统治者致力于国家育着统一的因素,如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许多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局部统一政权的出现,人民渴望统一等。的统一,局部统一政权的出现,人民渴望统一等。从影响来看从影响来看,长期的分裂割据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影响到各,长期的分裂割据

    16、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如影响到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社会生活,阻碍社会生产力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社会生活,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动荡、国弱民穷等。但分裂时期历史也在发展着,如的发展导致社会动荡、国弱民穷等。但分裂时期历史也在发展着,如各民族不断融合、生活范围扩展等。各民族不断融合、生活范围扩展等。认识:认识:1、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统一是长久的,是历史发展的主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统一是长久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是短暂的,是历史发展的次流。流,分裂是短暂的,是历史发展的次流。2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

    17、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客观要求,这是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合则利,分则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任何分合则利,分则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进步潮流,任何分裂势力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裂势力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4统一需要实力和政策,实力是基础。政策是关键。历史统一需要实力和政策,实力是基础。政策是关键。历史上的统一措施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发展经济实力,上的统一措施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发展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坚实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一创造有利的为统一奠定坚实基础:争取政治优势,为统一创造有

    18、利的社会条件;增强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社会条件;增强军事实力,为统一提供可靠的保证。5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对于历史上的分裂应持全面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既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要看到其危害,又不能忽视分裂时期客观上存在的有利于统一的积极因素。统一的积极因素。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中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中孕育着哪些统一的因素?1、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北方大融合,产生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出现过局部统一的局面,如

    19、:三国、前秦、出现过局部统一的局面,如:三国、前秦、北魏、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北魏、北周、东晋南朝各政权。3、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为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定了物质基础。民族和民族融合的概念民族和民族融合的概念民族:民族:指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点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的稳定的共同体。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指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

    20、及生活习惯密切联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系的结果。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和经常的现象,进步和经常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二、从魏晋南北朝看民族融合现象:二、从魏晋南北朝看民族融合现象:1、少数民族的内迁:、少数民族的内迁:内迁时间内迁时间:(1 1)内迁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3)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混战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混战东汉、魏、晋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分分 布:布:“五胡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匈奴、鲜卑、羯、氐、羌甘、陕、晋、冀、辽甘、陕、晋、冀、辽 彼此攻战使北方经济、

    21、文化遭到破坏,但彼此彼此攻战使北方经济、文化遭到破坏,但彼此攻战中各族贵族势力被削弱,民族布局被打乱,民攻战中各族贵族势力被削弱,民族布局被打乱,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族融合的趋势加强。(2)概况:)概况:2 2、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出现(1 1)北方民族大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2 2)南方的民族融合)南方的民族融合途径:途径: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迁徙:民族迁徙:五胡内迁五胡内迁和和北民南迁北民南迁)频繁战)频繁战争(争(各族间的征战各族间的征战)改革()改革(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友好交往()友好交往(联姻、联姻、通婚、贸易、杂居、交流通婚、贸易、杂

    22、居、交流)其他()其他(联合斗争、边疆地区的开发联合斗争、边疆地区的开发)实质:实质:从社会发展角度从社会发展角度封建化;封建化;从社会生产角度从社会生产角度农业化。农业化。影响:影响:促进各族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各族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为隋唐的统一繁为隋唐的统一繁荣准备了条件荣准备了条件北朝末年北朝末年西南:西南: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加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少数民族封建化速西南少数民族封建化越族:越族:吴国征服、招降、笼络越族,越族同汉族吴国征服、招降、笼络越族,越族同汉族生活方式差别不大生活方式差别不大 民族融合的民族融合的:三国:三国:诸葛亮对西南少

    23、数民族的和睦政策诸葛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和睦政策 西晋:西晋:五族内迁五族内迁 十六国十六国:北方各族互相攻杀,建立政权:北方各族互相攻杀,建立政权 东晋南朝东晋南朝:共同开发江南:共同开发江南 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改革加速了民族大融合(例)(例)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是的客观积极作用是 A A、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 B B、加速各国封建化的进程、加速各国封建化的进程 C C、有利于经济恢复、有利于经济恢复 D D、加速民族间的融合、加速民族间的融合(A、D)(例(例)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是)中国古代民族

    24、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A A、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统治阶级的汉化政策 B B、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各族人民的团结斗争 C C、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 D D、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战争、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战争(C)魏晋南北朝的战争表现在哪里?导致什么结果?魏晋南北朝的战争表现在哪里?导致什么结果?各政权之间的战争各政权之间的战争淝水之战淝水之战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权夺利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权夺利西晋八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斗争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斗争流民起义和内迁少数民族的斗争流民起义和内迁少数民族的斗争 战争给各族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严重破坏黄河流域的农业战争给各族

    25、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严重破坏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和中原文化;同时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民南迁;生产和中原文化;同时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民南迁;战争打破了少数民族部落组织的界限,民族布局被打乱,战争打破了少数民族部落组织的界限,民族布局被打乱,单个民族间的差距消失;单个民族间的差距消失;(二二)政治改革政治改革:南方南方北方北方知识之窗知识之窗1.1.改革的改革的背景:背景:其一其一,严峻的形势严峻的形势:吏治混乱、政府财政困难、游牧民族威吏治混乱、政府财政困难、游牧民族威胁;胁;民族歧视政策、宗主督护制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民族歧视政策、宗主督护制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其二其二,鲜卑

    26、族拓跋部鲜卑族拓跋部北魏的崛起与强大北魏的崛起与强大(由游牧到定居农耕由游牧到定居农耕;建立政建立政权定都平城权定都平城);其三其三,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局面,创黄河流域,结束了多年分裂混乱局面,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439年年)其四,其四,黄河流域黄河流域各各民族相互融合民族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出现的历史趋势出现;其五,其五,西晋后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来兵革不息,土地大量西晋后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以

    27、来兵革不息,土地大量抛荒,这使均田制的推行既有必要又具可能;抛荒,这使均田制的推行既有必要又具可能;其六,其六,冯太后与孝文帝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的坚定态度。坚定态度。必然性必然性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可能性可能性2.2.改革的主要内容改革的主要内容什么是均田制?什么是均田制?北魏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目的是什么?北魏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目的是什么?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政府分配给农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政府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均田制的实施对社

    28、会产生什么影响?(1)(1)均田制均田制国家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的徭役和兵役。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前提:前提:主观目的:主观目的:内容:内容: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性质: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影响:影响: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一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生产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了社会

    29、经济的发展。合作与探究合作与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

    30、妇人五亩。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所不足。”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田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后代谓此后代谓此“公田公田”为为“职分田职分

    31、田”或或“职公田职公田”。桑田桑田露田露田麻田麻田国家所有国家所有农民所有农民所有思考: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思考: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归农民所有?禁禁禁禁限限 目的:目的:A、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制。内容:内容:邻长邻长里长里长党长党长职能:职能: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征发 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2)(2)三长制三长制 三长制以

    32、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三长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认识由认识由“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到到“三长制三长制”的变的变化化农民农民宗主宗主北魏政府北魏政府农民农民邻长里长党长邻长里长党长北魏政府北魏政府州郡州郡影响:影响:许多农户成为国家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直接掌握的编户,掌握的编户,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地方政权掌握在国家手中,有利于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征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赋税和徭役。(3)(3)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吏治 内容:内容:影响:影响:吏治混乱、贪污

    33、现象严重,因而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激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化了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俸禄制、任期考核制俸禄制、任期考核制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原因:原因:颁行俸禄制度颁行俸禄制度:不一定就能达到防止官吏贪污的目的。还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配合,使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结合才可能有效地防止官吏的贪污受贿。归纳: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主要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主要措施?分别有哪些主要作用?分别有哪些主要作用?推行均田推行均田令

    34、与租调制令与租调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产量不断增加,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进,它缓和社会矛盾,便于赋税和徭役的发展。同进,它缓和社会矛盾,便于赋税和徭役的执行执行改改“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为为“三长制三长制”。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行政组织,使国家到基层的健全了县以下的地方行政组织,使国家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迁都洛

    35、阳。迁都洛阳。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胡汉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胡汉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强了对中原的控制。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加强了对中原的控制。实行汉制与移民易俗实行汉制与移民易俗: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促进了鲜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北魏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政权向汉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的转化。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制定官吏

    36、俸禄制,整顿吏治。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负担减轻,北方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产得到迅速发展洛阳城的规划布局洛阳城的规划布局3.3.改革的历史作用改革的历史作用(1)、)、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缓和了民族矛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盾,巩固了封建统治。(2)、)、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鲜卑族逐渐汉化,

    37、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5)、)、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运动认识:认识:先进必然战胜落后;先进必然战胜落后;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同时要讲究改革的策略。要讲究改革的策略。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都具有曲折性。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改革者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争取胜利的信心。从

    38、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1.1.背景:背景:“商商”是是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生产力显著著提高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孝孝”由于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2.2.内容:内容:“商商”废井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孝孝”推行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均田制

    39、,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3.实质:实质:“商商”实质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是推行土地私有制;“孝孝”实质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是推行土地国有制。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比较:1 1、中央官职:、中央官职:三三省体制开始实行省体制开始实行 2 2、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 仕途仕途 3 3、赋税制度:、赋税制度:租调制租调制 4 4、军事制度:府兵制、军事制度:府兵制(三三)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第三课时第三课时一、一、魏晋魏晋

    40、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的主要特点主要特点:第一第一、江南、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经济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三国两晋南北朝秦汉时期,南方经济明显落后于黄河流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时期,规模较大、破坏性较大的动乱多发生在北方,而且战乱局面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持续时间很长,南方则相对较安定。江南经济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经济的突出特点。经济的突出特点。第二第二、士、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士

    41、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由于士族享有特权,佛教盛行,地主庄园经济、寺院庄园经济膨胀。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社会精壮劳动力的损失极大。庄园济膨胀。这一时期,战乱频仍,社会精壮劳动力的损失极大。庄园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经济恶性膨胀,大量隐匿农户,封建国家与地主、寺院争夺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也就非常剧烈。和劳动力的控制也就非常剧烈。第三第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水平较低。水平较低。战乱、分裂、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战乱、分裂、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第四第四、各、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经济交流加强。民族大融合的加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各民族

    42、民族大融合的加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并逐渐融合为一体。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民族融合中汲入了新的发展能量,又为下一时期,即隋唐的繁盛提供了融合中汲入了新的发展能量,又为下一时期,即隋唐的繁盛提供了新的台阶。新的台阶。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江南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不待贾而足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引自引自史记货殖列传史记货殖列传 回答:回答:2 2、材料二中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江南发生了怎

    43、样的变化?原因何在原因何在?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能力提升能力提升材料二材料二 南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引自引自宋书宋书1 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二、江南农业的开发:二、江南农业的开发:二、江南农业的开发:二、江南农业的开发:1 1、表现:、表现:开发范围明显扩大,从开发范围明显扩大,从江东江东扩展到扩展到整个长江整个长江流域流域,进而波及到,进而

    44、波及到岭南和闽江流域岭南和闽江流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提高。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三吴地区三吴地区最发达,最发达,洞洞庭湖、鄱阳湖流域庭湖、鄱阳湖流域和和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重要产粮区。是重要产粮区。江南:江南: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吴:三吴:晋时期指吴兴、吴郡、会稽,今太湖流域一带晋时期指吴兴、吴郡、会稽,今太湖流域一带。耕作面积、技术、水利兴修、耕作面积、技术、水利兴修、农作物品种、产量等。农作物品种、产量等。北

    45、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带去了先进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的生产技术;北方旱田作物南移北方旱田作物南移.南方民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南方民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江南地区的气候、日照、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宜于发展江南地区的气候、日照、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宜于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南方比北方政局相对安定;南方比北方政局相对安定;2 2、江南农业发展、江南农业发展原因:原因:3 3、影响、影响:为隋朝的统一提供经济条件。也是隋朝开凿大运为隋朝的统一提供经济条件。也是隋朝开凿大

    46、运河的主要原因;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后来我国经济重心河的主要原因;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后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的南移打下了基础。(经济发展格局经济发展格局)人心所向人心所向劳动力与技术条件劳动力与技术条件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政府政府政策政策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联系联系: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也是中华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但直到秦汉时期,中原地区仍族文明的摇篮,但直到秦汉时期,中原地区仍是经济重心。是经济重心。六朝江南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六朝江南发展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正因为落正因为落后的江南经济赶上了中原地区,所以后来隋朝后的江

    47、南经济赶上了中原地区,所以后来隋朝统一全国后,才有必要开凿大运河,把南北经统一全国后,才有必要开凿大运河,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济联系起来。六朝时期六朝时期江南开发,江南开发,为经济重心为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直接条件。南移提供了直接条件。三三、北方、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北方农业的发展几经起伏北方农业的发展几经起伏 1 1、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发展特点: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有所扩展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有所扩展过度开垦得到遏制,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过度开垦得到遏制,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北方农业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虽屡遭破坏,破坏与恢复发展交替,破坏与恢复发展交替进行,进行,但

    48、总体上但总体上还是还是在恢复和发展在恢复和发展。成成 因因 北方战乱较多北方战乱较多 少数民族内迁少数民族内迁 统治者采取了发展农业的政策统治者采取了发展农业的政策2 2、表现:、表现:研制了研制了新农具、推广了新技术新农具、推广了新技术:(曹魏曹魏)马钧:改进了翻车马钧:改进了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耕耱耙技术。谷物加工,耕耱耙技术。西北嘉峪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犁耕法;西北嘉峪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的犁耕法;深耕细作、深耕细作、积粪肥田,后来传到南方;积粪肥田,后来传到南方;兴修了水利兴修了水利:曹魏、北魏重视水利的兴修曹魏、北魏重视水利的兴修;开

    49、发了边疆地区开发了边疆地区十六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十六国时期的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的开发的开发。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以外的地主称为庶族。士族形成于汉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以外的地主称为庶族。士族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士族的社会地位,不因政治地位的升降受到影响。他们落。士族的社会地位,不因政治地位的升降受到影响。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享有特权。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0、都享有特权。东晋末年以后,士族在奢侈腐化中开始走向衰落,庶族代东晋末年以后,士族在奢侈腐化中开始走向衰落,庶族代之而起。之而起。士族:士族:士族庄园经济士族庄园经济:庄园主占据许多山、田,河流等,雇佣大量农民从事生产,农民需交地租等沉重的赋税负担。该经济是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经济形式之一。特征: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特征: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背景知识背景知识二、社会经济的特点二、社会经济的特点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位3、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商品经济水平较低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各民族经济交流加1、导致中国经济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1684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