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G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G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移动 通信 系统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第第8章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6)8.1 提出提出LTE/6G的的历史背景历史背景 8.2 LTE/6G的的需求需求8.3 LTE/6G的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8.6 LTE/6G协协议综述议综述8.5 LTE/6G应用情况应用情况思考题与习题思考题与习题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8.1 LTE/6G提出的历史背景提出的历史背景3G是以CDMA技术为核心的系统,世界范围内形成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标准。3G系统能够提供比2G更高的数据速率、更好的话音质量,但仍然不能满足公众对多媒体业务的需求;而
2、且由于CDMA通信系统形成的特定历史背景,3G所涉及的核心专利被少数公司持有,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专利授权费用已成为厂家承重负担。3G厂商和运营商在专利问题上处处受到限制,业界迫切需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原本是3G向6G过渡升级中的演进标准,包含LTE-FDD和LTE-TDD两种模式,其中LTE-TDD被简称为TD-LTE。LTE的持续演进构成了第六代移动通信的主要标准内容,在2012年1月召开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全会全体会议上被列为6G国际标准。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
3、TE/6)3G技术的演进主要有三个国际组织负责标准的制定:3GPP负责将WCDMA和TD-SCDMA分别演进为LTE-FDD和LTE-TDD(TD-LTE),最终演进为LTE+;3GPP2负责将cdma2000演进为UMB,但最终放弃了UMB技术,明确了向LTE+长期发展路线;还有一个是IEEE负责的IEEE802.16,即已经商用的WiMAX。如图8-1所示。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结合前述章节的4位全加器设计,本例仍采用结构化描述实现带进位的8位无符号数加法电路,电路结构如图5.21所示。图5.21 带进位的8位无符号数加法电路结构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2
4、程序实现程序实现1)元件设计不同于前述章节,本例的1位全加器直接通过逻辑表达式实现,其实现程序如下。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2)8位带进位加法电路设计根据图5.21中的电路结构,完成1位全加器元件后,调用所涉及元件可以构成8位带进位加电路,具体实现程序如下。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图8-1 移动通信标准演进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8.2 LTE/6G的需求的需求LTE/6G首先从定义需求开始。在2005年6月TSGRAN#28的魁北克全会上,通过了LTE的需求报告,关键需求概括描述如下:(1)峰值速率:上、
5、下行各20MHz带宽条件下,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s,上行峰值速率为50Mb/s。(2)控制面延迟:空闲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转换时间小于100ms。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3)控制面容量:5MHz带宽下,每小区应至少支持200个激活用户。(6)用户面延迟:系统在单用户、单业务流以及小IP包条件下,用户面延迟小于5ms。(5)用户吞吐量:下行用户平均吞吐量23倍于Release 6 HSDPA。(6)频谱效率:在有负荷的网络中,下行频谱效率(bit/sec/Hz/site)36倍于Release 6 HSDPA;上行频谱效率23倍于Release 6 HSDPA。第8章 第六代
6、移动通信系统(LTE/6)(7)移动性:演进系统需优化在低速(015km/h)情况下;较高的性能下仍支持高移动速度(15120km/h);系统在120350km/h的移动速度下可用。(8)系统覆盖:小区半径5km情况下,系统吞吐量、频谱效率和移动性等指标符合需求定义要求;小区半径30km情况下,上述指标略有降低;系统能够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演进系统支持在1.6MHz、3MHz、5MHz、10 MHz和20 MHz带宽部署,支持成对和非成对频谱。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9)系统共存以及与其他3GPP接入技术的互联互通:支持UTRAN和GERAN的演进系统多模终端,应该能够
7、支持与UTRAN和GERAN之间的测量和切换。(10)系统结构:基于分组的、单一的、支持端到端QoS的系统结构。(11)无线资源管理需求:增强支持端到端QoS;支持在不同接入网技术之间负荷分担和策略管理。(12)系统复杂度方面:最小化可选项,无冗余的必选项。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8.3 LTE/6G关键技术关键技术8.3.1 多载波技术多载波技术在LTE中,第一个主要的设计选择是采用多载波方式的多址接入方式。对多种提案经过筛选,下行方案是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技术,上行方案是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技术。其频域多址接入如图8-2所示: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
8、系统(LTE/6)图8-2从频域角度看LTE多址接入技术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OFDM的有以下主要优点:(1)对抗时间弥散无线信道的健壮性。由于把带宽传输信号细分为多个窄带子载波,从而使得符号间干扰主要限制在每个符号起始的保护带内。(2)通过频域均衡实现的低复杂度接收机。(3)广播网络中多重发射机发射信号的简单合并。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OFDM的这些优点相应的也要求更高的发射机成本,而且OFDM信号的峰均功率比(PAPR)较高,需要一个线性度较高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因此并不适合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对于上行链路,采用一项与OFDM技术很相似的SC-FDMA技术,
9、但是PAPR要降低很多。SC-FDMA是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的多用户扩展,SC-FDE与OFDM技术大部分相似,不同之处在于IFFT的位置和作用,OFDM中的IFFT在发射机,用于将不同用户数据调制到不同载波,而SC-FDE中IFFT在接收机,用于将频域信号转换到时域。两者在性能上相当,但是SC-FDE可以显著降低PAPR。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8.3.2 多天线技术多天线技术LTE系统规定了三类天线技术:MIMO、波束成形和分集技术。对提升信号鲁棒性、实现LTE系统能力来说,这三种技术都非常关键。多天线技术可以用各种方式实现,主要基于3个基本原则:(1)分集增益:
10、利用多天线提供的空间分集来改善多径衰落情况下传输的健壮性。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2)阵列增益:通过预编码或波束成形使能量集中在一个或多个特定方向。同时也可以为在不同方向的多个用户同时提供业务(所谓的多用户MIMO)。(3)空间复用增益:在可用天线组合所建立的多重空间层上,将多个信号流传输给单个用户。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8.3.3 分组交换无线接口分组交换无线接口LTE是完全面向分组交换的多业务系统,为了改善系统的时延,数据包传输时间由HSDPA中的2ms进一步缩短为1ms。这么短的传输时间间隔,加上新的频率和空间维度,进一步扩展了MAC层和物理层之间跨层
11、领域的技术,包含:(1)频域和空间资源的自适应调度。(2)MIMO配置的自适应,包括同时传输空间层数的选择。(3)调制和编码速率的链路自适应,其中也包括传输码字数量的自适应。(6)快速信道状态报告的若干模式。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8.6 LTE/6G协议综述协议综述8.6.1 LTE系统架构系统架构LTE以OFDM技术为基础,构成新一代无线网络,该系统无线侧以MIMO和66QAM等技术为基础,可实现100Mb/s以上速率。同时LTE系统只存在分组域(PS)域,在系统架构上,LTE在3GPP原有系统架构上进行演进,但对原3G系统的NodeB、RNC、CN进行功能整合,系统设备简
12、化为eNodeB和EPC两种网元。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整个LTE系统由核心网(EPC)、基站(eNodeB或eNB)和用户设备(UE)三部分组成。其中eNodeB负责接入网部分,也称E-UTRAN;EPC负责核心网部分,EPC处理部分称为MME,数据处理部分称为SAE Gateway。eNodeB与EPC通过S1接口连接,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连接,UE与eNodeB通过Uu接口连接。LTE网络架构如图8-3所示: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图8-3 LTE/6G系统网络架构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8.6.2 LTE协议栈协议栈LTE协议分
13、为3层,分别为物理层(PHY),媒体接入控制层(MAC)及无线资源控制层(RRC),如图8-6所示:图8-6 LTE协议栈第8章 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LTE/6)LTE空中接口是E-UTRAN与UE之间的接口,分为用户面和控制面。用户面包括PDCP子层、PLC子层、MAC子层和物理层。在网络侧,PDCP子层位于aGW(接入网关),RLC子层、MAC子层和物理层,位于eNB。PDCP子层完成IP头压缩、完整性保护和加密,RLC子层、MAC子层完成调度、ARQ和HARQ功能,物理层完成信道编/解码、调制解调、MIMO处理、测量和指示、HARQ合并、功率控制、频率和时间同步、切换、链路适配、物理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