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章-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学校 教育 学生 生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八章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一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第一节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第二节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涯第二节学校生活与学生生涯 第三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第三节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 第四节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第四节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人性的学校 1、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相关理论有所认识和了解,进而从宏观上进一步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2、教学重点、难点(1)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是失范行为的各种理论解释并能具体加以应用。(2)本章难点是认识“重要他人”。(3)本章了解内容是家庭生活、社会文
2、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异同。3、教学时数:2学时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关系首先是教育学中一个经典的理论问题,它集中表现在两个经典的命题中:“教育为生活做准备”(斯宾塞)还是“教育即生活”(杜威)。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第一节第一节 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
3、主要可以分解为两类: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主要可以分解为两类:第一类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同辈群体生活。第一类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同辈群体生活。第二类是邻里、社区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第二类是邻里、社区以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环境。学校生活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学校生活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其他的社会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绝他的社会生活也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都可以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都可以从学生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学生现实生活环境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中找到原因。原因。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一、学生生活环境
4、的差异 学校生活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对学习者进行培养教育的一种专门化的社会生活。但学校生活并非他们唯一的生活世界。(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一)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家庭生活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生活。(1)其特点是:具有亲情权威、深厚情感的特殊个别化的生活,基础性、持久性。偏重于“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等方面。(2)“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最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
5、的教育。”(3)家庭生活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过分重视,使孩子承受着期望的重压,心里负荷极其沉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又容易造成孩子的人性,不利于他们个性的正常发展;破裂家庭中,父母的紧张关系往往会给孩子以感情上的沉重打击,使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中断,导致他们个性的畸形发展;家长缺乏教育子女的能力、父母教育子女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家庭生活气氛不好、家庭环境比较复杂、家长使用对孩子影响不良的言行。2.学校生活突出了“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等方面。学校生活的特点:一是强制与同龄学生共同生活;二是强制遵守家庭中所没有的行为规则;三是强制把学习活动与游戏机娱乐活动截然区分
6、,在学校中,学生不感兴趣的要学习,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却不能自由地学习;四是学生不断地受教师和学校的各种评价,这种不断进行的评价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3.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差异性(1)要求学校生活必需建立在学生对教师尊敬和信赖的基础上。(2)在制度化的学校管理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个体生活得到积极的关注。(3)学校生活必需和家庭生活紧密联系,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优势(二)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二)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同辈群体同辈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而较自发地形成的群体。同辈群体主要指学生的非
7、正式群体。学生同辈群体生活的主要特征是有相同的心理需要、明显的情感色彩、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及其自然形成的权威人物。因此,同辈群体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同辈群体对学生具有“保护功能”和“发展功能”。保护功能指同辈群体可以使学生个体少受或免受成人世界的伤害,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平等互助的社会环境。发展功能指同辈群体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同辈群体有利于发展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相互沟通的能力、竞争与合作的能力。(三)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1.社会文化活动的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以及其社会文化活动的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以及其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
8、煽情等特点。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所以学生很容易受校外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所吸引。美国利兹大学的传播学者布朗等人就把电视及其它大众传播媒介看作是使儿童社会化的一种独立因素,一种同家庭、学校等诸因素共同其作用的因素。尤其是散布于学校附近的各种地摊、游戏机房、网站网吧,以及各种影视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呼吁“别让因特网伤了儿童”2.2.学校生活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学校生活偏于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四)学生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1.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得学生经常面对生活适应问题(1)学生直接面对三重社会生活环境,而这三种生活环境之间各有一套价值、规范、期待、行为方式
9、。(2)由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所遭遇的常常会与学校生活中所经历的发生矛盾、冲突甚至对立,这就使学生的心灵成长与自我发展面对各种适应的困难。2.两种认识的差异(1)一种认识是把学校生活理想化(2)另一种认识则是看到了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认为学校生活单调演绎、封闭刻板,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总相信外面的生活很精彩,却不知不觉中放任学生自我发展,使儿童迷失在社会生活的负面影响中。有一首歌曲提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美国学者伊利奇就主张“非学校化生活”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是压抑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生活,提出学校生活应由教育媒体咨询服务、技艺交流、同伴切磋非专职教育家咨询服务所组
10、成的教育网络生活所取代。3.学生对各种生活环境的适应存在两大类型:(1)良好的适应(2)不良的适应 心理表现为烦躁、焦虑、压抑、挫败感等多种心理问题。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学生心理障碍学生心理障碍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其它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下,不能很好地适应差异,产生了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一)攻击(二)退缩(三)焦虑(四)恐怖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各种表现 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具体包括不诚实行为、逃学行为、欺骗行为、违纪行为等。学
11、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它法律、法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一)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1.日本法学家对校园暴力的解释:一是对教师的暴力事件(殴打教师);二是以集团或集团的威力为背景而发生的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如学生之间大群架、欺辱弱小同学);三是毁坏学校设备等事件。2.校园暴力早已是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70、80年代就有突出的表现。案例:2000年美国就有约7万名教师受到学生暴力的上海,学校造成的损失达6亿美元。2001年3月5日,美国加里福尼亚桑塔纳中学一名年仅15岁的高中生拔枪向同学射击,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德国的校园暴力主要
12、表现在一些破坏活动上,破坏校舍、设备及技术设施,而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屡见不鲜。英国一些学校里的暴力行为达到了新的高点,刀子成为操场上常见的武器。日本的校园暴力尤以年长学生欺负年幼学生最为严重,1995年11月27日,东京附近一名叫伊藤久志的中学生因不堪忍受同学欺负,在家中上吊自杀;12月6日,千叶市一名13岁的女中学生也因相同原因自杀于家中。这是两星期内连续两起因遭受欺凌而发生的学生自杀事件。2004年云南大学“马家爵事件”,如何理解这件事情?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
13、0以上,14岁至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3.3.校园暴力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校园暴力现象日趋严重的原因(1)青春期本身的暴力倾向。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在生理、心理上尚不完全成熟,社会经验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鉴别能力,尤其在心理和情绪上变化复杂,极不稳定。他们精力旺盛,天性好动,但理性认识薄弱,逞强好胜,偏激任性。他们生理上早熟,心理上滞后,极易造成心理上,感情上逆反。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有的不学法、不懂法,在各种因素的“夹击”下,形成了许多错误的价值观,表现为混乱,颠倒的“是非观”、贪婪的“幸福观”、称王称霸的“英雄观”、低级庸俗的“趣味观”等等,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14、(2)家庭教育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不合,父母离异,在得不到父爱、母爱基本温暖的情况下,幼小的心灵被人为地扭曲,报复社会,而走上犯罪道路;有的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还过分溺爱,平日里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形成孩子任性、霸道的坏性格,一旦受挫折或受批评就难以接受;有的家长以打骂代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孩子犯一点小错,或学习成绩不好,就不敢回家,在外流浪,甚至离家出走,碰上坏人教唆,极易走上犯罪道路;一些个体工商户,从早到晚一心赚钱,忙于商场,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孩子在外结交狐朋狗友,小偷小摸,滋事斗殴,沾上恶习,走
15、上违法犯罪道路;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值太高,平时成绩不是前三名不能过关,升学非上重点不可,逼得太紧,压力过大,负担过重,当孩子力不从心,“达标”无望时,极易走向反面,做出丧失理智或意外的犯罪行为。(3)学校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失误。一方面由于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严重抵消了学校正面教育的效果。学校正面教育十次不及家庭和社会负面教育一次,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本身仍需要改进和加强。主要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还没有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真正过渡。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高考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各个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无法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少数教师对后进
16、学生缺乏爱心,教育方法简单,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有时造成后进学生校门、家门两难进的局面。“破罐子破摔”,他们在校外寻找“知己”,极易走上犯罪道路。(4)不良大众媒体的毒害。电视不良影片的影响(5)其他社会问题。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对涉世不深、抗诱惑力不强的青少年的危害是很深的。一些影视中播放的犯罪过程和人物语言的腐朽观点,不健康的书刊杂志、电子游戏中的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东西,强烈刺激着缺乏辨别判断能力,充满好奇、处于发育期青少年的感官,吞噬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加之到处可见的美发厅、按摩院,疏于管理的网吧、录像厅不按照规定,随意让青少年进入,严重毒害、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诱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