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统编版)-三套试题(DOC 18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统编版)-三套试题(DOC 18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统编版-三套试题DOC 18页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上册 期末试卷 答案 统编 试题 DOC 18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时间:90分 满分:100分)一、看拼音,写词语。(6分) wi cu lng yu b ( )弱 ( )促 ( )重 ( )泳 传( ) hun zu tn j jng mng l( )想 ( )证 煤( ) ( ) ( ) 二、查字典填空。(4分)(1)“蔽”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可以组词为( )、( )。(2)“暇”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可以组词为( )、( )。三、用“然”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4分)昨天天气预报说,有一股强冷空气南下。今天早晨,气温( )降了下来。我哆嗦着走在上学的路上,( )看见一
2、道红光从我眼前闪过,哇,一位中年人( )穿着红色短袖衬衫在跑步,一股敬佩之情( )而生。我不禁振作精神,大踏步向学校走去。 四、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选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举世( )名 路不拾( ) ( )计多端 金( )辉煌( )心沥血 兴高( )烈 处心积( ) ( )鸿遍野_五、 照样子,写成语。(4分)例:生龙活虎(含动物)_ 、 _ 千军万马(含数字)_ 、 _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 纳兰性德身在万里之遥的边关,怎能不思念故乡?(改为陈述句)_(2) 冬天到了,梅花又开放了。(改为拟人句) _(3) 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至少两处) _(4) 黄继光不
3、但壮烈牺牲了,而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修改病句)_七、生活语文。(3分)写一则通知。今天5月22日,少先队大队部决定明天下午三点到敬老院帮老人打扫卫生,希望各中队派两名少年队员准时参加活动。请你以少先队员大队部的名义写一则通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简洁,格式正确。_ _八、根据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0分)1.示儿这首诗中表达诗人遗愿的诗句是:“_,_。”2.山居秋暝这首诗中描写月亮和清泉的诗句是:“_,_。”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十吨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这句话主要写 _,作者使用了 _说明方法。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_,而对别人_的人。5.将相和这一课让我
4、们学会了两个历史成语_和_。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14分)(一)课内阅读圆明园的毁灭(片段)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侵略( ) 销毁( ) 笼罩( )2.用“ ”线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1分)3.细读短文二三句,你从“凡是”“统统”“任意”这三个词语中体
5、会到_。(2分) 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 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_的语气。(2分) 5.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赞成。你的观点:_ 理由是:_ 。(3分) (二) 课外阅读永不凋谢的玫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
6、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 。”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7、(4分)赞不绝口:_ 径直:_ 2用一二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2分)_ 3 读中品味。(4分)(1)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 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我对 _感到惊讶,因为_。 (2)认真品读第5第6自然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 ”上。 4 深层探究。(4分) (1)你认为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_ (2)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_十、作文。(30分)题目:2018,_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提示与要求:2018年已远离我们而去。这一年中在你身边有许多事、人让你久久难忘而留在记忆
8、的深处。选择你最想写的一件事或一个人,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表达好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 100 200 300400 500 600参考答案一、微 催 隆 游 播 幻 罪 炭 机警 忙碌二、 (1)B b 隐蔽 遮蔽 (2)日 九/9 空暇 闲暇三、 果然/骤然 忽然/突然 居然/竟然 油然四、 闻 遗 诡 碧 呕 采 虑 哀 (造句略)五、 答案略。只要是含有动物或数字的成语即可。六、 (1)纳兰性德身在万里之遥的边关,非常思念故乡。(句末不是句号,扣0.5分。) (2)具有拟人句的特征即可。 (3)其中,至少扩两处1分,扩句正确1分。 (4)“
9、不但而且”改成“虽然但是” 七、 通知我校定于5月23日三点,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和一些孤独的老人聊一聊有趣的事,帮这些老人解解闷,希望各中队派两名少先队员准时参加活动。 少先队大队部2019年5月22日八、1.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2.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3.鲸很重很大 列数字、作比较 4.只讲体面 没有好处5.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九、(一)1. 侵犯 烧毁 弥漫 (答案不唯一)2.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3. 侵略者的贪婪、野蛮和残暴(2分)(言之有理即可)4. 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悲愤(痛惜)5. 学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1
10、分,理由2分) (二)(14分) 1.赞不绝口:不住口地称赞。 径直:直接(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各2分)只要意思符合即可。 2.一个小女孩摘下校园花房里一朵最大的玫瑰花,苏霍姆林斯基得知孩子想把花送给病重的奶奶,又摘下两朵花,一朵奖给女孩,另一朵送给她妈妈。(能简洁概括,意思对,句子通,即可。主要是要概括出具体事实。)(2分) 3.(1)花又大又美小女孩摘下了这朵最大的花 苏霍姆林斯基 摘花送给小女孩(理解正确、表达流畅即可。)(各0.5分,共2分) (2)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意思对,句子通,即可。)(2分) 4.(1)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纯洁、善良、美好
11、的心灵。(2分) (2)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有同情心,有爱心,有很好的教育观,懂得孩子的心的人。(2分)(语句通顺,意思清楚即可。)十、作文一等2630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感情真实,基本没有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书写工整。 二等2125 符合题意,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比较连贯,有感情,错别字少,使用标点符号基本正确。三等1519 较符合题意,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内容较具体,语句较通顺,有错别字,会使用标点符号。 四等10分以下 有内容,语句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时间:90分 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35分)1请你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