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考语文答题方法总结.pdf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560343
  • 上传时间:2020-06-04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155.38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语文答题方法总结.pdf》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语文 答题 方法 总结 下载 _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答题方法总结中考语文答题方法总结 记叙文部分记叙文部分 一、表达方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注:记叙文中贯穿全文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中间段多出现描写,结尾段多为议论抒情。说明 基本不出现。抒情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二、修辞方法二、修辞方法: 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拟人:生动形象,富有人格化的写出了 排比:增强语势 注:初中阶段涉及到的修辞方法不少,而这里只列出了考试中会考的几种,要注意这并不是 全部。 修辞方法不会单独出一道题比如在考试中问你某一句话的修辞方法是什么作用, 不会 这么考的,而是渗透在各种各样的题中,作为某题的一部分。在答题的时候注意要先

    2、答上这 段运用了的修辞方法,然后再把作用答上。 三、线索三、线索 线索的含义: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个东西(线索)写的,这个东西(线索)贯穿全文。 1、题目做线索:一个东西 2、感情变化做线索:通常是先抑后扬 3、某人的见闻经历做线索 4、时间和地点的变化做线索 注:文章有的时候会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不常考, 以上四种为通常会出现的情况。找线索请 首先看题目,如果题目没有就请用心把握全文然后再找了。 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四、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1、标题的含义(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答题的时候两层都要写) 表面上是指(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标题,可以套换几个近义词什么的) 实际上是指(联系文章中心把深

    3、层含义解释一下) 2、标题的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概括主要事件/交代主要人物(暗示文章中心)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吸引读者 运用诗词做题目,增加文采,吸引读者 (充当本文线索) (暗示文章中心) 注: 标题的作用部分, 第二点中的暗示文章中心, 不常出现。 第三点和第四点不能同时存在, 通常是二者中选一种考,当然在少数情况下也有可能两者都没有,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在 第三点和第四点都没有的情况下,请答上一句:吸引读者。 第五点有些时候会出现,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五、文中某段(开头 结尾 中间)的作用五、文中某段(开头 结尾 中间)的作用 1、开头: 先答段意(交代了一

    4、件什么什么样的事) 结构: 总领全文 引出下文 吸引读者 设下悬念) 内容: 为下文做铺垫 开篇点题/点明文章中心 (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2、结尾 结构: 总结全文 照应标题/开头/上文 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 深化主题 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人思考) ) 3、中间某段(某句话)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为下文做铺垫) 注:第一段的作用大概就是这样,不多说,注意要把内容答上。结尾段的作用中的第二点, 答题的时候先看结尾段有没有篇末点题, 有的话就答照应标题, 没有的话再看是否有照应第 一段,有的话答照应开头,再没有的话,就答照应上文。 六、描写六、描写 1、人物描写:外貌,

    5、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作用: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处境,性格,心理,思想品质等等 (突出中心 为下文做铺垫。 ) 注:五种人物描写,简称“外语动心神” 。答题的时候给分点中有一个是必须要答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什么什么东西。至于这个什么什么东西,也就是圈二中提到的,我列出的是通常情 况下要体现的东西,一般为其中的一种,少数情况能体现两种。圈三和圈四两点要根据文章 具体分析选段是否有这个作用,如果没有就不要答。另注意,题里如果问你这段是什么描写, 那么答案不是人物描写就是环境描写, 切记不要答细节描写, 考试从来不考细节描写这一说。 2、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本段/本句

    6、运用了环境描写 (交待时间地点)渲染气氛(悲凉/喜悦) 烘托人物心情 为下文做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间背景 突出中心 注:环境描写分两类,其中社会环境描写基本没考过,反之,自然环境描写却是常在考题中 出现。其中得分点的圈一要根据文章分析,不一定每次都要答这一点。圈二的渲染气氛一定 要答, 而渲染的气氛也只有两种, 不是悲凉的就是喜悦的。 圈三和圈四要把涉及的内容答上, 如: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七、记叙的顺序七、记叙的顺序 1、顺序(事情发展顺序) :使文章条理清晰 结构完整 2、倒叙(先写结果,再按时间顺序记叙) :设下悬念 吸引读者 突出中心 3、插叙(在记叙

    7、中暂时中断线索,插入一件与主题相关的事) :交代了一件的事 使情节更丰富/人物形象更丰满 为后文做铺垫 突出中心 注:顺序从来未考,倒叙基本不考,插叙经常考。注意插叙作用的第三点和第四点,要把 内容答上。 八、人称八、人称 第一人称:使内容更真实,亲切自然,便于突出人物心理。 第二人称: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有利于表现主题。 第三人称:便于叙述故事情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抒发感情和引起读者共鸣, 有利于表现主题。 注:人称的题在考试中极少出现,但是不排除出现的可能性,所以还是总结一下,不过没有 界定得分点。 其实仔细看看的话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作用中有很相似的部分, 我也区分

    8、不 清,也许这就是它不常考的原因吧 中途换人称的作用:是文章波澜起伏 有利于突出主题 九、写作方法及其作用九、写作方法及其作用 1、对比: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3、欲扬先抑: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4、小中见大:吸引读者,引人深思,突出中心 5、详略得当:使内容安排更合理,有利于揭示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注: 考试中极少数情况会出考你文章写作方法的题, 如果出现了就是作为考试中的难题出现 的,所以就不界定得分点了。上面列出的是常见的写作方法,仔细看过以后你会发现其实作 用都差不多- - 十、表达效果(赏析某句话)十、表达效果(赏析

    9、某句话) 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运用了几个动词/形容词,(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体现出作者(人物)的感情) 体现出了的事/体现了的感情/体现了本文的中心 注:本题常考,而划线的句子则通常是修辞句(句中运用了某种修辞) ,动词句(句中运用 了特殊的动词) ,形容词句(句中运用了特殊的形容词)三种中的一种。所以在答题的时候 得分点圈一和圈二中是二选一出现的,不能全答。圈三要注意分析答不答这点,一般如果题 里给的句子和人物有关的话都要答上。圈四注意要往中心上靠。 说明文部分说明文部分 一、说明文分类一、说明文分类 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其判断依据是根据文章

    10、的科技含量。对于稍有技 术含量的和稍复杂一些的东西,就可以叫事理说明文了。 中考只会出事理性说明文,这点 100%确定。 另外按照语言分可以分为语言平实的和语言生动的。 二、说明对象是什么?二、说明对象是什么? 本文要说明的具体事物。 如何找? 1、标题(名词短语) 2、第一段对某词作解释 3、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名词短语) 说明对象特征:每段中心句(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 注:说明对象只在事物说明文中存在,事理性说明文中其实是没有说明对象的。所以在上了 九年级以后根本不会看到跟说明对象有关的题。 但是为了防止大家跟别的题混淆, 所以我还 是讲一下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很多老师也弄不清楚这个问题

    11、,总是含含糊糊的,所以考 试也会回避。如果大家在练习题中看见了这种问题请忽略掉。 三、说明顺序三、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都有明确的指示词,比如早上中午晚上,向前向左向右等的。考试 中 99%出现的是逻辑顺序(事理性说明文全是逻辑顺序) ,而且此题出现的频率很高。注意 逻辑两字不要写错就好。 四、说明方法四、说明方法(六种六种) 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征 列数字:准确直观严密地说明了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简明周密科学地说明了 注: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类似于记叙文的修辞和议论

    12、文的论证方法的存在。此题考试中出现 频率极高,回答问题时须先指明用了哪种说明方法,然后结合语境把其作用带入的说一遍。 后面最好再加上一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四、说明内容四、说明内容 先找到本文主要是围绕哪个东西说明的(一个词语) ,然后根据文章各段的意思分块整 理能概括其各部分内容的词。 举个例子,看看格式: 如果本文是介绍台风相关的东西的,那么回答的内容就(可能)是“台风的成因,危害, 预防措施。 ” 如果是介绍航空母舰相关的东西的,那么回答的内容就(可能)是“航空母舰的 背景,作用,发展前景”如此如此。 注:本题出现的频率也极高。说明内容的回答方法貌似还有其他几种,但是这个办法是万能 的

    13、。也就是说中考题就是这么答的。本题的重点是中心词(台风)要找准,概括各部分的词 (成因,危害,预防措施)要学会归纳段意(可以找文章中的关键词寻找提示) ,用词要准 确。后面的“成因,危害,预防措施”这些词的个数要根据这道题的分数来确定。本题不难 做的多了也就得心应手了。 五、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作用五、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作用 1、第一段作用、第一段作用(四点四点): 引出(的)说明对象提出(的)说明中心内容 用方法,说明了(段意),有作用(就是要把第一段讲解一下 吸引读者 引出下文的说明 2、说明文结尾作用:、说明文结尾作用: 总结全文 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再次点明本文的中心内容 (提出展望

    14、) 注:本题一般只有三点,最后的提出展望那一点请慎重判断,除非很明显否则不要瞎猜。出 现几率极低。 六、说明文题目作用六、说明文题目作用 交代说明对象提出说明的具体内容 用方法,交代说明对象的特点 吸引读者 引出下文的说明 注:仔细看看,这道题和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几乎一样啊! 所以这两道题都按说明文第一段作 用那么记就好了,没问题的。 七、下定义七、下定义 公式:小概念是的+大概念 例:请给人下个定义: 答:人是能使用和制造工具的动物 八、本文语言特色八、本文语言特色 提问:本文语言特色是什么? 答:生动活泼,准确严密。比如文中句话,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更有说服力。 注

    15、: 本题出现频率不高。 回答时前八个字必须一字不差, 后面就是挑文中的句子举例说明了。 一般都挑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 九、说明文语言能否去掉九、说明文语言能否去掉 不能 【这个词】是指(解释词义),起限定作用,文中指(结合语境解释一下) 去掉后的意思为与文章原意不符 不能体现说明文的准确严密性。 例: “夏天沈阳中午温度一般为 30 度”中的加点字能否去掉? 答:不能,一般指通常情况下,即还有特殊情况,起限定作用。本文中指通常情况下沈阳中 午的温度为 30 度。去掉后则变成沈阳夏天中午温度一定为 30 度,不符合本文原意,且不符 合说明文的准确严密性。 注:我这么答的话就是非常全的答法

    16、了,肯定不会扣分。考试中如果出现字数写不下的话在 步可适当删减一些。当然了,正常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 十、说明文语段能否互换?十、说明文语段能否互换? 不能 因为它是按照(1)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2)由先到后的时间顺序写的 使说明文条理清晰,准确严密。 注:不能丢,根据文章内容二选一。本题不常出现。 议论文部分议论文部分 一、论题和论点一、论题和论点 要学议论文,首先把论题和论点搞清楚。 关系-论题:文章要论述的问题。论点:作者(对论题)的观点。 先说论题: 论题是名词或短语,类似于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存在。通常可能出现在标题中或第一段中, 有明显的提示的是:并列短语(例:最苦与最乐)

    17、和偏正短语(例:懒惰的智慧) 。还有就 是比如标题叫“谈”或“论” (例:论健康) 。如果标题或第一段没出现,通读完文章后就 能总结出来,很简单不用担心。 再说论点: 论点分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统领全文的,分论点是支持中心论点的。中心论点 是表示作者观点的一句话,精简而有内涵,所以找论点的时候切忌冗长。考试中会出的题只 有“概括本文中心论点”这一题。注意,有 90%以上的情况论点都是可以在文中找到的,除 非实在找不到合适的, 否则尽可能用原文回答。 有些时候文中有很多类似的语句差不多都是 一个意思,要找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一句。 注:下面是关于中心论点的秘诀(重点来了) ,中心论点一般

    18、是第一段的结尾一句话,或者 文章末尾一句话,当然,如果你运气十分的好的话都可能出现在标题里。以前一直都是这样 的。但是近两年以来出题人越来越坏,通常把中心论点放在第二段中(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 话) (因为第一段通常都用来举例了) ,或者放在第三段最开头一句话。这两个地方出现的几 率极高。 二、论证方法二、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具体准确地论证了(分论点内容)进而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道理论证:有针对性有说服力,鲜明地论证了(分论点内容) 进而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分论点内容)进而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对比论证:突出地论证了(分论点内容)进而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注: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是类

    19、似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记叙文的修辞的存在。经常有题出现。 我这种答法是非常完整的,这么答绝对不扣分。如果想再漂亮一点,请在后面加上:使文章 更周密,更有说服力。 三、论据三、论据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可能出现的题有四道: (论据题近年来遇到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1、补论据: 根据文章内容,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分析:这种题很简单,虽然有时候可能稍微有点头疼,但仔细想都能想出来的。这种题的命 题范围不会太窄的。注意三点:第一,在所有可选的论据里,选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论据; 第二,补充名人名言的时候尽可能不编。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补充名人名言的时候实在 没有招了,可以编

    20、;第三,补充事实论据的时候要有头有尾。 2、识别论据: 题里给出一个或几个论据,让你判断该论据是否能做本文的事实或道理论据。 分析:这道题要注意区分,我给出两个角度:第一,按论点判断,读这句话,看这句话是否 能支持指定的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如果出题人从这个角度命题的话, 给出的论据会很含糊不 清,不好把握脉络,所以要认真读;第二,从“古今中外”的角度。即是论据要古代的,现 代的,中国的,外国的都有。如果文中已经有古今中了,那么就只有外国的论据符合了,再 有古今中的论据就是不行了的。 3、论据作用: 例:文中画线段为什么使用这个论据? 答案:(论据)的意思是(概括一下), 能证明的中心论点。 这

    21、种论证是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论证的,使文章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4、论据特点: 例:本文使用的论据具有什么特点? 答:列举了的事例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论证,使文章更权威更有说服力。 四、议论文两段能否互换四、议论文两段能否互换 本题有三个角度,须分析使用哪一个角度 1、不能,因为这两段与前文相呼应。 2、不能,因为这两段关系为递进。 3、不能:因为这两段是时间关系。 注:我给第一点补充个例子。 例:段 3:我们要活得健康。健康表现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段 4:身体健康,就是段 5:心理健康,就是 此时四段和五段就不能互换,因为与前文相呼应。 关于第二点, 这个不太好判断, 真正出题的时候应该是能看出

    22、明显递进关系的时候再选这条, 不要轻易用。 第三点太简单我就不解释了。 本题虽说出现的不多,但是大家还是要会。如果真的出现了,请在以上的三选一的内容的基 础上再加上一句“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更有说服力。 ” (这是我的习惯)这样题目回答 得就更周密了,嘛,其实这也是答语文题的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么。 五、论证思路五、论证思路 三步走: 本段首先提出了的观点 然后运用的方法,举出的例子,具体论证 最后得出了的结论。 注:圈一中的观点一般是该段第一句话,而圈三中的结论一般是该段的最后一句话。有时候 你会发现最开始的观点和最后的结论都是一个意思,不要在意,就这么答就好了。本来这题 就是一道暧昧不清

    23、的题。 六、议论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作用六、议论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作用 第一段作用: (四点) 引出本文的论题的论点 用方法,具体论证了(简单的概括一下第一段) 吸引读者 引出下文的论证 最后一段作用: 总结全文 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再次强调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注:看完以后我们发现。议论文和说明文真是好像啊! 七、议论文中间某一句话或某一段的作用七、议论文中间某一句话或某一段的作用 对上文总结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议论 有利地论证了的分论点。 注:圈一属于结构上的作用,圈二属于内容上的作用,所以如果单独问“本句话结构上的作 用是什么的时候”也要会答哦! 而另外, 圈一中的内容属于三选一。 不能明确判断

    24、是第一种或第三种的话, 请写 “承上启下” 。 因为它比其他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高得多。 八、议论文语言特色八、议论文语言特色 生动活泼,准确严密 然后具体举例说明 注:这里不多说,祥参说明文第八题。读到这里我们再次感慨一下,议论文和说明文真的好 像啊! 后记: 现在是 11 年 7 月 15 日, 我已经领到实验的录取通知书了。 本提纲从五月份开始整理, 断断续续道现在,语文知识点的答题方法总结也就完了。 从中考的考场上下来,体验过一把之后就有很多话想对后辈们说。中考题语文从来不难, 但是请务必重视,因为语文才是拉分项。我之所以拿到了全校第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文 是全校第一的原因。我的 1

    25、43 分相对于 130 多分和 120 多分的同学们就是绝对性的优势了。 至于说怎么个重视法, 我不是要求大家花很多时间去钻研语文, 而是我希望大家对待语文这 一科,上课要认真听讲,回家要认真对待作业,考前要花大精力复习。这就算非常重视了, 如果你这么学中考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 文末再分享点个人经验。我感觉对于阅读题,总体感知全文是很重要的。记叙文的中心 思想,说明文的说明内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是文章的灵魂。比如考试中从来没考过让 你直接说出记叙文中心思想的题, 但是如果读完文章对这点不明白的话根本没办法答题。 其 实说明文,议论文的中心都会在文中直接给出,会找即可,而记叙文的中心,我们在

    26、初中三 年做了无数的文章之后发现无非也就那几种, 不是讲老师对学生的奉献的爱的, 就是讲父母 对儿女无私的爱的,要不就是儿女对父母感恩的心的,基本也就是这几种,总的来说都是讲 人与人之间的爱的。 还请大家在平时注意积累, 看答案的时候对中心思想总结的好的句子多 记一记,稍加修改就可以移植到其他文章里去,这样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把握到了中心就像把握到了钥匙, 你不会有明显感觉, 但绝对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你的分数。 还有一点,我这里总结的提问方法都是很直白的,实际考试中出题人不一定会这么出题。 比如说记叙文部分的“第一段作用”这道题,在考试中就很有可能被换成“选文第一段能否 去掉,为什么?” 。而且在考题中也有时候会出现把前三段加在一块,问你有什么作用的,其 实都是这一道题, 千变万化只是为了迷惑各类禁不住迷惑的同学而已。 而我们只要相信万变 不离其宗就好了。 语文的中考试题现在越来越灵活是大趋势, 所以这类情况还请大家认真思 考思考,把握把握。 嗯 最后一句话,答阅读题不要怕多写字,多写点总是好的。这里我们提出一句口号:能 写多少就写多少,但是不能瞎写。 那么在这里,祝愿所有认真学习的同学们在使用本提纲后语文阅读能力有显著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语文答题方法总结.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0343.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