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DOC 28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DOC 28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DOC 28页 浙教版七 年级 上册 压轴 数学模拟 试卷 DOC 28 下载 _考试试卷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浙教版七年级上册压轴题数学模拟试卷一、压轴题1在数轴上,图中点A表示36,点B表示44,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动点P、Q的运动速度比之是32(速度单位:1个单位长度/秒)12秒后,动点P到达原点O,动点Q到达点C,设运动的时间为t(t0)秒(1)求OC的长;(2)经过t秒钟,P、Q两点之间相距5个单位长度,求t的值;(3)若动点P到达B点后,以原速度立即返回,当P点运动至原点时,动点Q是否到达A点,若到达,求提前到达了多少时间,若未能到达,说明理由2已知:如图,点A、B分别是MON的边OM、ON上两点,OC平分MON,在CON的内部取一点P(点A、P、B三点不在同一直线
2、上),连接PA、PB(1)探索APB与MON、PAO、PBO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设OAP=x,OBP=y,若APB的平分线PQ交OC于点Q,求OQP的度数(用含有x、y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AB表示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且a,b满足|a+2|+(b+3a)2=0.(1)求A,B两点之间的距离;(2)若在线段AB上存在一点C,且AC=2BC,求C点表示的数;(3)若在原点O处放一个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个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小球的大小,可看做一个点)以原来的
3、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甲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乙球到原点的距离为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求甲乙两小球到原点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4问题一:如图1,已知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6 cm,甲,乙两点分别从相距3cm的A,B两点同时出发到C点,若甲的速度为8 cm/s,乙的速度为6 cm/s,设乙运动时间为x(s), 甲乙两点之间距离为y(cm) (1)当甲追上乙时,x = (2)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当甲追上乙前,y= ;当甲追上乙后,甲到达C之前,y= ;当甲到达C之后,乙到达C之前,y= 问题二:如图2,若将上述线段AC弯曲后视作钟表外围的一部分,线段AB正好对应钟表上的弧A
4、B(1小时的间隔),易知AOB=30 (1)分针OD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时针OE指向圆周上的点的速度为每分钟转动 cm (2)若从4:00起计时,求几分钟后分针与时针第一次重合5已知:AOB是一个直角,作射线OC,再分别作AOC和BOC的平分线OD、OE(1)如图,当BOC=70时,求DOE的度数;(2)如图,若射线OC在AOB内部绕O点旋转,当BOC=时,求DOE的度数.(3)如图,当射线OC在AOB外绕O点旋转时,画出图形,直接写出DOE的度数6如图,数轴上有A、B、C三个点,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 (1)填空:AB ,BC ;(2)现有动点M、N都从A点出发,点M以每秒
5、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当点M移动到B点时,点N才从A点出发,并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移动,求点N移动多少时间,点N追上点M?(3)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和7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试探索: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请说明理由7已知:A、O、B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过O点作射线OC,使AOC:BOC1:2,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2的位置,使得ON落在射线OB上,此时三角板旋转的角度为 度;(2)继续将图2中的三
6、角板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至图3的位置,使得ON在AOC的内部试探究AOM与NOC之间满足什么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按5每秒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当直角三角板的直角边OM所在直线恰好平分BOC时,时间t的值为 (直接写结果)8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使AOC=120,将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M在射线OB上,另一边ON在直线AB的下方(1)将图中的三角板OMN摆放成如图所示的位置,使一边OM在BOC的内部,当OM平分BOC时,BON= ;(直接写出结果)(2)在(1)的条件下,作线段NO的延长线OP(如图所示),试
7、说明射线OP是AOC的平分线;(3)将图中的三角板OMN摆放成如图所示的位置,请探究NOC与AOM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不须说明理由)9从特殊到一般,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经常用到,如下是一个具体案例,请完善整个探究过程。已知:点在直线上,且,点是的中点,请按照下面步骤探究线段的长度。(1)特值尝试 若,且点在线段上,求线段的长度. (2)周密思考:若,则线段的长度只能是(1)中的结果吗?请说明理由. (3)问题解决 类比(1)、(2)的解答思路,试探究线段的长度(用含、的代数式表示).10如图,P是定长线段AB上一点,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
8、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1)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说明P点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在(1)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的值(3)在(1)的条件下,若C、D运动5秒后,恰好有,此时C点停止运动,D点继续运动(D点在线段PB上),M、N分别是CD、PD的中点,下列结论:PMPN的值不变;的值不变,可以说明,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你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值11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16,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设运
9、动时间为t秒,B两点间的距离等于_,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_,点Q表示的数为_;求当t为何值时,?若点M为PA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直接写出线段MN的长12已知:平分,以为端点作射线,平分.(1)如图1,射线在内部,求的度数.(2)若射线绕点旋转,(为大于的钝角),其他条件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请补全图形并加以说明.13已知数轴上两点A、B,其中A表示的数为-2,B表示的数为2,若在数轴上存在一点C,使得AC+BC=n,则称点C叫做点A、
10、B的“n节点”例如图1所示:若点C表示的数为0,有AC+BC=2+2=4,则称点C为点A、B的“4节点”请根据上述规定回答下列问题:(1)若点C为点A、B的“n节点”,且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4,求n的值;(2)若点D是数轴上点A、B的“5节点”,请你直接写出点D表示的数为_;(3)若点E在数轴上(不与A、B重合),满足BE=AE,且此时点E为点A、B的“n节点”,求n的值14如图,从左到右依次在每个小方格中填入一个数,使得其中任意三个相邻方格中所填数之和都相等 6abx-1-2.(1)可求得 x =_,第 2021 个格子中的数为_; (2)若前 k 个格子中所填数之和为 2019,求 k
11、 的值; (3)如果m ,n为前三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那么所有的|m-n | 的和可以通过计算|6-a|+|6-b|+|a-b|+|a-6| +|b-6|+|b-a| 得到若m ,n为前8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求所有的|m-n|的和.15综合试一试(1)下列整数可写成三个非0整数的立方和:_;_(2)对于有理数a,b,规定一种运算:如,则计算_(3)a是不为1的有理数,我们把称为a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的差倒数是已知,是的差倒数,是的差倒数,是的差倒数,以此类推,_(4)10位裁判给一位运动员打分,每个人给的分数都是整数,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其余得分的平均数为该运动员的得分
12、若用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精确到十分位,该运动员得9.4分,如果精确到百分位,该运动员得分应当是_分(5)在数前添加“”,“”并依次计算,所得结果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_(6)早上8点钟,甲、乙、丙三人从东往西直行,乙在甲前400米,丙在乙前400米,甲、乙、丙三人速度分别为120米/分钟、100米/分钟、90米/分钟,问:_分钟后甲和乙、丙的距离相等.16借助一副三角板,可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1)如图1,AOC 度由射线OA,OB,OC组成的所有小于平角的和是多少度?(2)如图2,1的度数比2度数的3倍还多30,求2的度数;(3)利用图3,反向延长射线OA到M,OE平分BOM,OF平分COM,请
13、按题意补全图(3),并求出EOF的度数17已知数轴上,点A和点B分别位于原点O两侧,AB=14,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1) 若b4,则a的值为_.(2) 若OA3OB,求a的值.(3) 点C为数轴上一点,对应的数为c若O为AC的中点,OB3BC,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的值.18如图,点C在线段AB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AB、AC和BC,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段AB的“2倍点”(1)线段的中点_这条线段的“2倍点”;(填“是”或“不是”)(2)若AB15cm,点C是线段AB的“2倍点”求AC的长;(3)如图,已知AB20cm动点P从点A出发,以
14、2cms的速度沿AB向点B匀速移动点Q从点B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A向点A匀速移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移动的时间为t(s),当t_s时,点Q恰好是线段AP的“2倍点”(请直接写出各案)19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4、12,线段CE在数轴上运动,点C在点E的左边,且CE8,点F是AE的中点(1)如图1,当线段CE运动到点C、E均在A、B之间时,若CF1,则AB ,AC ,BE ;(2)当线段CE运动到点A在C、E之间时,设AF长为,用含的代数式表示BE (结果需化简);求BE与CF的数量关系;(3)当点C运动到数轴上表示数14的位置时,动点P从点E出发
15、,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抵达B后,立即以原来一半速度返回,同时点Q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运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t8),求t为何值时,P、Q两点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20如图,数轴上有A、B两点,且AB=12,点P从B点出发沿数轴以3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向左运动,到达A点后立即按原速折返,回到B点后点P停止运动,点M始终为线段BP的中点(1)若AP=2时,PM=_;(2)若点A表示的数是-5,点P运动3秒时,在数轴上有一点F满足FM=2PM,请求出点F表示的数;(3)若点P从B点出发时,点Q同时从A点出发沿数轴以2.5个单位长度/s的速度一直向右运动,当点
16、Q的运动时间为多少时,满足QM=2PM.【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压轴题1(1)20;(2)t=15s或17s (3)s. 【解析】【分析】(1)设P、Q速度分别为3m、2m,根据12秒后,动点P到达原点O列方程,求出P、Q的速度,由此即可得到结论(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A、B在相遇前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当A、B在相遇后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列方程,求解即可(3)算出P运动到B再到原点时,所用的时间,再算出Q从B到A所需的时间,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P、Q速度分别为3m、2m,根据题意得:123m=36,解得:m=1,P、Q速度分别为3、2,BC=122=24,OC
17、=OBBC=4424=20(2)当A、B在相遇前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3t2t5=4436,5t=75, t=15(s);当A、B在相遇后且相距5个单位长度时:3t2t5=4436,5t=85, t=17(s)综上所述:t=15s或17s(3)P运动到原点时,t=s,此时QB=2=44+38=80,Q点已到达A点,Q点已到达A点的时间为:(s),故提前的时间为:40=(s)【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以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2(1)见解析;(2)OQP=180+xy或OQP=xy【解析】【试题分析】(1)分下面两种情况进行说明;如图1,点P在
18、直线AB的右侧,APB+MON+PAO+PBO=360,如图2,点P在直线AB的左侧,APB=MON+PAO+PBO,(2)分两种情况讨论,如图3和图4.【试题解析】(1)分两种情况:如图1,点P在直线AB的右侧,APB+MON+PAO+PBO=360,证明:四边形AOBP的内角和为(42)180=360,APB=360MONPAOPBO;如图2,点P在直线AB的左侧,APB=MON+PAO+PBO,证明:延长AP交ON于点D,ADB是AOD的外角,ADB=PAO+AOD,APB是PDB的外角,APB=PDB+PBO,APB=MON+PAO+PBO;(2)设MON=2m,APB=2n,OC平分
19、MON,AOC=MON=m,PQ平分APB,APQ=APB=n,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如图3,OQP=MOC+PAO+APQ,即OQP=m+x+nOQP+CON+OBP+BPQ=360,OQP=360CONOBPBPQ,即OQP=360myn,+得2OQP=360+xy,OQP=180+xy;第二种情况:如图4,OQP+APQ=MOC+PAO,即OQP+n=m+x,2OQP+2n=2m+2x,APB=MON+PAO+PBO,2n=2m+x+y,得2OQP=xy,OQP=xy,综上所述,OQP=180+xy或OQP=xy32+t 6-2t或2t-6 【解析】分析:(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出
20、a、b的值,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得A、B两点之间的距离;(2)、设BC的长为x,则AC=2x,根据AB的长度得出x的值,从而得出点C所表示的数;(3)甲球到原点的距离=甲球运动的路程+OA的长,乙球到原点的距离分两种情况:()当0t3时,乙球从点B处开始向左运动,一直到原点O,此时OB的长度-乙球运动的路程即为乙球到原点的距离;()当t3时,乙球从原点O处开始向右运动,此时乙球运动的路程-OB的长度即为乙球到原点的距离;分两种情况:()0t3,()t3,根据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1)、由题意知a=-2,b=6,故AB=8.(2)、设BC的长为x
21、,则AC=2x, BC+AC=AB,x+2x=8,解得x=, C点表示的数为6-=(3)2+t;6-2t或2t-6.当2+t=6-2t时,解得t=, 当2+t=2t-6时, 解得t=8. t=或8. 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方程的解法,数轴,两点间的距离,有一定难度,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4问题一、(1);(2)3-2x;2x-3;13-6x;问题一、(1);.【解析】【分析】问题一根据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路程差=路程1-路程2,即可列出方程求解。【详解】问题一:(1)当甲追上乙时,甲的路程=乙的路程+3所以,故答案为. (2) 当甲追上乙前,路程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