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疟原虫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寄生虫-疟原虫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寄生虫 疟原虫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疟原虫疟原虫(plasmodium)人类对疟疾的认识过程人类对疟疾的认识过程疟原虫疟原虫-是是疟疾(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的病原体 疟疾疟疾-“疾病之王疾病之王”疟疾是由于在炎热、多沼泽疟疾是由于在炎热、多沼泽的国家里吸入了败坏的空气的国家里吸入了败坏的空气“瘴瘴气气”引起的引起的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n直至1880年法国学者Laveran才发现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为此获得1907年诺贝尔医学奖;n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7Ronald RossnRoss证实蚊子是疟疾的传播媒介,
2、为此获得1902年诺贝尔医学奖n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02 Julius Wagner-JaureggnJulius 发现用疟疾病人的血液治疗神经梅毒取得成功,为此获得1927年诺贝尔医学奖;n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27 人体寄生的疟原虫人体寄生的疟原虫v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分布最广分布最广 v恶性疟原虫(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次之次之v三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
3、ae)少见少见 v卵形疟原虫(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罕见罕见 一、形态v疟原虫的基本构造为核、胞质和胞膜疟原虫的基本构造为核、胞质和胞膜 疟色素疟色素v用瑞氏或姬氏染液染色后用瑞氏或姬氏染液染色后 核呈核呈紫红色紫红色 胞质为胞质为天蓝天蓝至深蓝色至深蓝色 疟色素呈疟色素呈棕黄色棕黄色、棕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或黑褐色间日疟原虫在间日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红细胞内的形态的形态 一、形态胞核小胞核小胞质少胞质少 中间有空泡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虫体多呈环状 1、环状体(早期滋养体)、环状体(早期滋养体)2、大滋养体(晚期滋养体)、大滋养体(晚期滋养体)一、形态胞核增大胞核增大 胞质
4、增多胞质增多 有时伸出伪足有时伸出伪足开始出现疟色素开始出现疟色素红细胞红细胞 体积胀大体积胀大 颜色变浅颜色变浅 出现薛氏小点出现薛氏小点v间日疟间日疟:胀大胀大,滋养体期开始出现滋养体期开始出现 细小细小薛氏小点薛氏小点v恶性疟恶性疟:正常正常,茂氏点茂氏点v三日疟三日疟:正常正常,齐氏点齐氏点v卵形疟卵形疟:胀大胀大,环状体期开始出现环状体期开始出现 粗大薛氏小点粗大薛氏小点疟原虫所寄生的疟原虫所寄生的红细胞红细胞在形态上发生变化在形态上发生变化3、裂殖体(成熟)、裂殖体(成熟)核反复分裂(核反复分裂(12-24个)个)胞质随之分裂胞质随之分裂核被胞质包裹成为裂殖子核被胞质包裹成为裂殖子
5、4、配子体、配子体一、形态部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部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后核增大核增大 不再分裂不再分裂 胞质增多胞质增多 无伪足无伪足发育为圆形、卵圆形或新月形的个体发育为圆形、卵圆形或新月形的个体4、配子体、配子体一、形态雄配子体雄配子体虫体较小虫体较小 胞质稀薄胞质稀薄核疏松而位于虫体中央核疏松而位于虫体中央疟色素少而细小疟色素少而细小4、配子体、配子体一、形态雌配子体雌配子体虫体较大虫体较大 胞质致密胞质致密核致密而偏于虫体一侧核致密而偏于虫体一侧 疟色素多而粗大疟色素多而粗大在蚊体内的形态在蚊体内的形态雄配子雄配子动合子动合子子孢子子孢子卵卵 囊囊二、生活史二、生活史在肝细胞内在肝细胞内
6、在红细胞内在红细胞内人体内人体内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子孢子子孢子红外期裂殖子红外期裂殖子红细胞内的发育红细胞内的发育人体内人体内红外期裂殖子红外期裂殖子红内期裂殖子红内期裂殖子在蚊体内的发育在蚊体内的发育配子生殖配子生殖子孢子子孢子孢子增殖孢子增殖1.疟原虫生活史需要两个宿主:人和按蚊疟原虫生活史需要两个宿主:人和按蚊 中间宿主:人(肝细胞、红细胞)中间宿主:人(肝细胞、红细胞)终末宿主:按蚊终末宿主:按蚊2.感染期:子孢子感染期:子孢子3.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感染方式:蚊虫叮咬、输血生活史要点生活史要点4.潜伏期:红外期(肝细胞)潜伏期:红外期(肝细胞)致病期:红内期致病期:
7、红内期 传播期:配子体期传播期:配子体期 诊断期:红内期诊断期:红内期5.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红内期裂体增殖周期 间日疟间日疟(48h););恶性疟恶性疟(3648h););三日疟三日疟(72h)4.潜伏期:红外期(肝细胞)潜伏期:红外期(肝细胞)致病期:红内期致病期:红内期 传播期:配子体期传播期:配子体期 诊断期:红内期诊断期:红内期1潜伏期潜伏期三、致病-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 红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红外期原虫发育的时间 红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红内期原虫经几代裂体增殖达到一定数 量所需的时间量所需的时间-潜伏期的长短潜伏期的长
8、短 种株种株、子孢子数量、机体的免疫力、子孢子数量、机体的免疫力v间日疟间日疟 短潜伏期株为短潜伏期株为1125天天 长潜伏期株为长潜伏期株为612个月或更长个月或更长v恶性疟的潜伏期为恶性疟的潜伏期为727天天v三日疟的潜伏期为三日疟的潜伏期为1835天天v卵形疟的潜伏期为卵形疟的潜伏期为1116天天由输血感染诱发的疟疾由输血感染诱发的疟疾 潜伏期一般较短潜伏期一般较短 服用抗疟药能延长潜伏期服用抗疟药能延长潜伏期三、致病发热阈值:发热阈值:间日疟原虫为间日疟原虫为10500个个/l血血 恶性疟原虫为恶性疟原虫为5001300个个/l血血1潜伏期潜伏期2疟疾发作疟疾发作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寒
9、战、高热和出汗退热n怕冷,寒战,全身发抖,常发作到寒冷难耐,怕冷,寒战,全身发抖,常发作到寒冷难耐,夏天盖几条棉被仍觉寒战不止夏天盖几条棉被仍觉寒战不止n持续持续10分钟至分钟至12个小时不等个小时不等n面色苍白,口唇及指甲青紫,全身酸痛,脉面色苍白,口唇及指甲青紫,全身酸痛,脉搏加快,体温上升搏加快,体温上升寒战期寒战期n寒冷感消失,全身发热,体温寒冷感消失,全身发热,体温40n持续持续23小时或更长小时或更长n面色转红,口唇和指甲青紫消失,头痛,面色转红,口唇和指甲青紫消失,头痛,口渴,脉搏快速有力,呼吸急促口渴,脉搏快速有力,呼吸急促n个别患者烦躁不安,抽搐,谵语个别患者烦躁不安,抽搐,
10、谵语发热期发热期n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可至正常以下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可至正常以下n各种症状消失各种症状消失n患者疲乏,欲睡,经休息可恢复常态患者疲乏,欲睡,经休息可恢复常态出汗退热期出汗退热期大量的裂殖子大量的裂殖子 原虫代谢产物原虫代谢产物 红细胞碎片红细胞碎片 致病机制血流血流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内源性热原质内源性热原质原虫代谢产物原虫代谢产物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发热发热退热退热出汗出汗-典型的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一次典型的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一次-三日疟为隔三日疟为隔2天发作一次天发作一次-恶性疟隔恶性疟隔3648小时发作一次小时发作一
11、次疟原虫增殖不同步,发作间隔无规律疟原虫增殖不同步,发作间隔无规律初发患者,发作多不典型初发患者,发作多不典型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时,不同种疟原虫混合感染时,发作多不典型发作多不典型不同批次的同种疟原虫重复感染,发作多不典型不同批次的同种疟原虫重复感染,发作多不典型 发作具有发作具有周期性周期性 三、致病1)再燃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染,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称为疟疾的再燃作,称为疟疾的再燃 (recrudescence)宿主抵抗力
12、下降宿主抵抗力下降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特异性免疫力的下降疟原虫的抗原变异疟原虫的抗原变异1潜伏期潜伏期2疟疾发作疟疾发作3疟疾的再燃和复发疟疾的再燃和复发2)复发复发:指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指疟疾初发患者红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数周至年余,又 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出现疟疾发作,称复发(relapse)复发机理:复发机理:子孢子休眠学说子孢子休眠学说 认为由于肝细胞内的休眠子复苏,发育认为由于肝细胞内的休眠子复苏,发育释放的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释放的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引起的疟疾发作。发作。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