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宁夏历史和文化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600053
  • 上传时间:2023-04-26
  • 格式:PPTX
  • 页数:44
  • 大小:306.2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宁夏历史和文化课件.pptx》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宁夏 历史 文化 课件
    资源描述:

    1、宁夏历史和文化宁夏自然地理格局1、山 六盘山 贺兰山 关中外围屏障京畿之地2、水 黄河 几字形成就的河套平原(西面腾格里沙漠、北面乌兰布和沙漠、吉林巴丹沙漠、东面毛乌素沙漠)沙漠与黄河水形成的自然屏障 泾水六盘山渭水 清水河六盘山黄河3、关 萧关关址与关中四关秦汉萧关与军事丝绸之路 南三关瓦亭关、六盘山、制胜关 北三关贺兰山明代长城三关口突厥、蒙元军队入口4、地理位置 北方草原游牧文化 西域中亚文化 中原农耕文化 宁夏就在这个碰撞、交融的过渡带上,是历史上多民族南下北上的大舞台。了解了地理意义上的方位及其格局,便于理解人文意义上宁夏历史变迁。宁夏就是在这个地理格局中走过来的。宁夏历代地方政权与

    2、军事政权建制先秦时期:进入西周版图的先秦时期:进入西周版图的“大原大原”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历史上最早县级建制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历史上最早县级建制安定郡:宁夏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安定郡:宁夏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建立的两个地域性政权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建立的两个地域性政权4123一、历史悠久的南部重镇固原一、历史悠久的南部重镇固原一、先秦时期:进入西周版图的“大原”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固原地区的文明史,也是伴随着华夏民族的历史进程而发展的。固原开发较早,文化多融,自周、秦以来,固原地名不绝于史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大量地下考古表明,原始社会早期,我们的

    3、先民就活动在这里。在固原境内的属县中,已发现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文化”等遗址100多处,这些繁衍生息于泾水流域的西戎各游牧民族,曾活动在固原境内。周朝,固原已进入周的势力范围。周穆王时,就与固原周边的戎族不断发生战争,直到周宣王时期在固原(时称大原)境内仍进行着反击戎族(猃狁)的战争。诗经小雅六月作过详细述。这是宁夏历史上第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古诗。周宣王战败后曾“料民于大原”,以补充兵员,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进行人口普查的文字记载。20世纪80年代初,在宁夏固原中河乡孙家庄发掘出土的西周时期的墓葬车马坑,出土的重要文物有:兽面纹车轴饰、鼎、簋、戈、戟、车轴、銮铃、马镳等230余件

    4、,此外,还有陶器、玉器、穿孔贝壳等。青铜器鼎、簋的出土,在宁夏也是首次发现。这些青铜器的文化意义更是超出了自身的价值,展示的是西周统治势力早已进入宁夏南部,西周文化同时也逾越宁夏南部的六盘山。二、春秋战国时期:宁夏历史上最早县级建制 春秋战国时期,固原是义渠、乌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为义渠戎国所辖,境内筑城建县,延续时间近千年。秦穆公时曾攻灭十二国,称霸西戎。此后,秦国与义渠戎国之间发生长期征战,固原一直属义渠戎国的辖境。公元前324年,秦惠文王出兵攻取乌氏戎地,置“乌氏县”,为固原历史上自义渠戎国之后最早的县级建制。“朝那县”也是较早的县级建制。秦国与义渠戎国之间相处是以和平与战争的双重形式交

    5、替进行的。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年),宣太后用计诱杀义渠戎国王于秦王甘泉宫。与此同时,秦国起大军灭掉了存在近千年的义渠戎国。秦国攻占义渠戎之地后,在新获得的土地上设置了陇西、北地二郡,固原大片土地纳入秦国版图,属北地郡管辖,固原的历史进入了新的一页。同时,秦国为加强西北边境的军事防御,在陇西至北地间修筑了一条长城,即固原城以北5公里处的战国秦长城。战国秦长城,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安定郡:宁夏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当时西北郡州建制,只有北地与陇西二郡,固原又介于陇西、北地二郡之间。秦朝在固原置高平县,隶属于北地郡。秦始皇一面发兵拓边,一面移

    6、民开垦。北地郡辖境六盘山腹地的乌氏县、高平县境已有移民开垦,同时,仍有不少戎族生息繁衍在这里。乌氏县人倮(赢),他不仅是从事畜牧业的代表者,而且是早期商人的象征。史记货殖列传里记载的“乌氏倮”,就是一个以繁殖畜牧,与诸夏交易商贸而富甲一方的乌氏人,大受秦始皇的恩宠,“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秦朝给他的政治待遇已经很高。一、秦始皇与宁夏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秦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21年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前220年),首次出巡西北边地,途经固原,并登上六盘山。秦始皇与六盘山的关系,是出于敬山和祭祀。六盘山,是秦汉时期统治中心关中西北的天

    7、然屏障。六盘山下的朝那湫,大而壮阔,属黄土高原上的著名湖泊,在当时有关西“神泉”之称,是古代帝王们向往和祭祀的地方。秦始皇第一次出巡西北,取道陇西过六盘山,除了军事上的震慑和对边地少数民族的炫耀外,就是祭祀活动。泾源县城西台地上筑就的回中宫,可能就是秦始皇当年崇拜山岳、祭祀朝那湫的遗迹。秦始皇西巡在固原的经历,是第一位巡视的帝王,也是宁夏历史文化进程中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二、汉武帝与宁夏 汉武帝(前156前87年),历史上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他是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将西汉社会经济文化推向高峰的帝王。汉代宁夏的地理归属,早期皆隶属于北地郡,汉武帝时期在南部固原析置安定郡。西汉初年,固原仍属北地

    8、郡。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经常南下犯边,固原成为重要的通道。萧关,是历史上著名的古关隘,关址在今固原东南(青石咀至瓦亭峡谷地带)。当时,萧关介于北地郡与陇西郡之间。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14万铁骑侵入朝那萧关,杀死驻守在北地郡的最高军事武官北地都尉孙誇,兵锋直达关中,朝野震惊。汉武帝雄才大略,拓疆辟地,为加强西北边备,有力反击匈奴南下侵扰,在“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北方匈奴民族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同时,为了加强管理和有效防御,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置安定郡,辖21县,郡治在高平县(今固原城),其中高平、乌氏、朝那、月(古音肉)支道等县,均在今固原

    9、境内。在两汉统治的400多年间,高平县是整个清水河流域唯一延续的一个县制。清水河流域地理环境优越,高平川向北沿岸地形开阔平坦,宜于农牧业发展。同时,颇具交通和军事地理条件。安定郡的设置,成为关中通往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安定郡,是固原历史上第一个州郡级政权建制,它由此奠定了固原的历史地位和政治格局。汉武帝对西北沿边诸军事要地尤其重视,对固原所在的安定郡多次巡幸:分别于元鼎五年(前112年)十月、元封四年(前107年)十月、太初元年(前104年)八月、太始四年(前93年)十二月、征和三年(前90年)、后元元年(前88年)正月,先后6次亲自出巡安定郡固原。这期间,汉武帝下令修通“回中道”,对固原、尤

    10、其是西北地区交通道路建设和开发是一次历史性的定位。在当时为世人所瞻目,古乐府诗铙歌十八曲之一的上之回,描述和颂扬的就是回中道开通这桩盛事。西汉末年,王莽执政期间,政治动荡,天下洵洵。王莽大改郡县旧名,固原所在的安定郡也在所改之例。高平改为“铺睦”,乌氏改为“乌亭”,月氏道改为“月顺”。西汉时期,安定郡治辖境内,还有一种区域自治性的地方管理机构“属国”。这是当时中央政府对于归顺西汉的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特殊安置和管理形式,是在专门指定的地域之内,实行区域自治,保留其部族及其本民族的内部管理体系,也不改变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直接由中央政府设置的属国都尉管理。在安定郡辖境内的是五大属国之一安定属

    11、国,属国都尉驻三水县(今同心县境)。这里是匈奴与羌族交往的必经之地,也是安定郡首府高平县交通的必经之地。百余年后,泱泱西汉大国土崩瓦解,全国呈现诸侯割据之势。当时隗嚣控制西北,他看准了高平城所处的军事地理位置,派大将高峻拥重兵踞守,遂演出了一幕东汉初年刘秀亲征高平的历史剧。在古人看来,因高平城“西遮陇道”,才成为刘秀攻取陇右前必须夺据的重镇和战略要地。此前,刘秀部将耿覫围高平第一城,一年未能攻开。其实,刘秀率大军亲征高平,是从马援之计,以智取而不是强攻,足见高平城的险峻和坚固。公元23年4月,高平城门敞开,迎接刘秀大军入城。同时,河西大将军窦融也率河西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少数民族步骑数万人,

    12、辎重五千余辆,浩浩荡荡进入高平城,与刘秀大军相会。在高平期间,刘秀大宴群臣,“置酒高会”,召告百官,为有功之臣嘉封爵级。这是东汉初年高平城最具辉煌的时期,也是固原历史上最有影响的重大事件之一。东汉时,固原仍属安定郡所辖,郡治在高平,但辖境变小,只有7县。三水县境内仍设属国都尉。同时,已设有牧师苑,管理官马牧养。东汉政府与羌族间的关系一直紧张,双方在陇山西侧发生过多次战斗。此后,羌民族不断向东渗透,汉安帝时,固原一带爆发了规模较大的羌族起义。之后,边地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几次迫使东汉政府在无可奈何中将安定郡治向东迁徙。四、赫连勃勃与大夏国 三国对峙时,安定郡内迁,固原地属曹魏雍州。这一时期军阀割据

    13、,战乱频仍,安定郡所辖县制随着政权的变更而变化,隶属关系也不断变化。西晋时期,出现了短暂的统一。安定郡仍属雍州所辖。在今天的隆德县境,还增置都庐县。永嘉以后,北方再度掀起战乱,固原不断陷入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势力范围。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集团南迁于江南,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并建立各自区域性的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和隶属关系,更是朝秦暮楚,变化频繁。前后赵时期(304350年),在固原置朔州牧官都尉,仍以高平(固原城)为朔州治所,刘曜曾以朔州牧镇守高平。五、万俟丑奴与高平起义 万俟丑奴(?530年),北魏末年关陇人民起义军领袖,鲜卑族。本为高平王胡琛部将,胡琛

    14、被杀害后,尽率其众,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事业。高平起义后,很快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的陇东起义。正光五年(525年),受命在陇东大败北魏军队,阵斩岐州刺史崔延伯。527年七月,万俟丑奴在高平(固原)称帝,设置百官,建年号神兽,创建了陇东起义政权。这期间,北魏调大军围剿万俟丑奴,兵败被俘,轰轰烈烈的关陇大起义失败。这是宁夏历史上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性割据政权。六、隋唐时期:繁荣与衰落的平凉郡 一、隋代 隋朝初年,突厥可汗他钵死后,他的侄子沙钵略继任为可汗,便放弃前已结好的“和亲”政策,率40万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隋朝的外围防线一溃再溃,陇右河西皆遭侵掠,兵锋直抵固原。沙钵略兵分两路,从木峡关(

    15、固原西南红庄乡境内)、石门关(固原西北黄铎堡乡境内)两道纵兵南下。隋文帝急忙下诏讨伐,以河间王杨弘等人为元帅,出兵迎击沙体略大军。隋朝大将韩僧寿部在鸡头山(六盘山)大破突厥;杨部在原州道与突厥相逢,也大败突厥。二、唐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对外空前开放的辉煌灿烂的时代。穿越固原境内的丝绸之路,犹如一条轻柔、飘逸而又壮阔宏大的通道,负载着中西文化的巨舟往返途经于固原,固原也迎来了它兴盛繁荣的历史时期。唐朝建立后,固原仍为平凉郡治。到了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唐政府再改平凉郡为原州。这一改,“原州”便一气走过了百余年的里程,直到唐代走下坡路的天宝年间。原州先后所辖县有:平高、平

    16、凉、萧关、百泉、他楼等县。这百余年间,是唐代历史上最为昌盛的年代,也是固原历史上最精华的时期。同时,在边地设置总管府,以统军事。七、宋代镇戎军:宋夏对峙的前沿 北宋立国之初,固原并没有立即恢复唐代的建制,宋朝政府也没有来得及对固原这样的边地归属治理,但战争的阴霾已一步步逼近。大约30年之后,西夏南下攻宋的战争频率加快。宋朝为巩固边防、对抗西夏,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唐代故原州(治所仍在今宁夏固原城)设立军事性质的州郡级军政机构镇戎军,是宋代固原的最高军事指挥中枢。镇戎军辖境较唐代大为缩小,但军事意义上的建制格局并没有降低。至此,历史又将固原推向战争的边缘,与西夏临边,是防御西夏的第一

    17、道屏障,固原的军事地理位置再次得到显现,成为北宋王朝在西北地区的重镇,属陕西秦凤路所辖。当时朝廷选择任命守将时十分慎重。宋代原本是重文治,州郡多派文臣守土,而镇戎军却破例,任命的守臣则为武官,而且其中不乏当时的名将。如曹彬之子曹玮、杨业之孙杨文广、河西大将姚麟、曲端等。他们驻防镇戎军,有效的防御和巩固了宋朝西北边境。八、元代安西王府:成吉思汗奠定的政治格局 成吉思、汗忽必烈与六盘山 元代六盘山的政治格局是在成吉思汗时期奠定的。公元1227年闰五月,成吉思汗在攻灭西夏的前夜避暑六盘山。因为早在11年前的1216年冬天,成吉思汗曾诏见金朝降将郭宝玉,问攻取中原之策。成吉思汗在避暑六盘山的同时,关注

    18、着六盘山未来的军事地位,灭金取宋,是经营六盘山的根本目的。他准备凭借六盘山的战略位置来实现自己攻金伐宋的战略思想,从而奠定了六盘山在统一南宋过程中的地位。宁夏固原城南15公里处的开城镇,在元代初年颇为重要,曾在此封分王子,建立府治,其地位和当时的上都相等元史卷60地理志。成吉思汗避暑时建立的斡耳朵(警卫部队的营帐)就在开城,遗址在清代初年仍有保留甘肃新通志卷13舆地志。当时设置的斡耳朵,就是为维护成吉思汗避暑之地而建立的。也就是说,成吉思汗避暑在泾河源腹地凉殿峡,护卫军队驻扎在开城。设在开城的斡耳朵,后来演变成了安西王府。成吉思汗之后,宪宗蒙哥、太祖忽必烈都先后驻跸六盘山,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六

    19、盘山已成为当时政治、军事的中枢,在客观上体现了“行宫”的地位,不少重大事件都是在六盘山议定的。九、明代固原镇:明代陕西三边制府 一、明代固原军镇建制 明代陆续设置“九边”重镇,固原镇作为九边重镇之一,是最后设置的,但其地理位置却显得极为重要,朝廷设总制府于固原,为陕西三边重镇的指挥中枢,总揽延绥、宁夏、甘州诸镇;总制大臣踞固原镇守西北,甘肃、延绥、宁夏诸镇总兵、巡抚皆听三边总督节制。自弘治十五年起,三边总制始为定制;及嘉靖十九年(1540年),因避“制”字而改“总制”为“总督”,直至明朝灭亡。陕西三边总制由不定制变为定制,足见当时西北边患对明朝中央政府的严重威胁,也可见固原陕西三边总制军事地位

    20、的重要。二、满俊起义 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夏四月,固原土达满俊背叛朝廷,聚众起义,结束了自其祖父巴=丹以来归顺大明王朝的历史。从此,满俊凭藉险要石城与明朝廷抗衡,明朝政府先后调集近10万大军,与满俊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战争攻伐,前后围剿战持续近一年时间,满俊与石城皆因此而闻名于史籍。明史纪事本末平固原盗专章记载这一事件的原委和过程。而今,石城依旧,高耸奇险,与周围的山峦共同构成了一道景观,吸引人们去追溯和游览。满俊起义在固原发生之后,明朝政府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地方实力,陆续设置的军事机构还有:成化四年(1468年),于今海原县地设置海喇都城;成化五年(1469年),在原西安州(海原)置西安

    21、守御千户所;成化十二年(1476年),在今海原县李旺乡置镇戎守御千户所;弘治十四年(1501年),在同心预望城置平虏守御千户所。原属静宁州的隆德县,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改隶平凉府,归固原所辖;今泾源县地仍属平凉府华亭县辖。三、杨一清与固原 杨一清(14541530年),是出任陕西固原三边总督的代表人物。他曾于明正德元年(15 06年)、正德五年(1510年)、嘉靖三年(1524年)三次总制陕西三边军务。他“出将入相”,“晓畅边事”,在陕西前后约15年时间,尤其是署理固原陕西三边总督期间,为加强明代西北边备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是明代署理西北边备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位总督。同时,也留下

    22、了不少描写固原历史风貌、山川景色、战争场面的诗作。杨一清著有西征日录一卷,车驾幸第录二卷并传世。西征日录写的就是总制陕西三边时的见闻,除了记载和描写固原乃至西北的风光和景观外,就是他的强国之策,富民之道。诸如他奏准实施的吸引商人运粮至边地、以粮食易盐引的“开中盐法”;为解决边军粮饷而实行的商屯和民屯等。尤其是移民招商屯田、草埸的保护与马政建设等,不但为西北的开发做出过一定贡献,而且对于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仍有借鉴意义。十、清代固原州:州县变迁 一、清代初年军事建制变迁 清代初年陕甘总督驻节固原,仍设固原州,是明代固原陕西三边总制的延续。清初西北仍在用兵,固原的军事地位继如明代。陕西总督仍驻节固原

    23、,下辖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四巡抚,节制陕、甘两省;旋即兼辖四川,改川陕总督。西北战事渐趋平息,四川与陕甘分离,仍节制陕、甘两省,总兵力近10万人。陕西总督府设置固原13年后,于顺治十四年(1657 年)移总督府于汉中,但陕西提督却移驻固原,直到清末。顺治初年,置固原道,属陕西省平凉府辖。与前代相比,政区设置没有变动,但客观形势却发生了历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蒙古各部成了清朝的藩属,也由于高层的政治联姻,从而结束了历史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统治者的冲突,使固原获得了近200年的和平与稳定期,发展较快。二、州、县变迁 清代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后,左宗棠上奏清廷,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固原州为固

    24、原直隶州,隶属平庆泾固化道,为清政府直辖。海剌都城,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为海城;乾隆十四年改设盐茶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今同心县地置平远县;在今海原县地置海城县;在今西吉县硝河乡置硝河城分州,均隶属于固原直隶州。同治十年(1871年),在原化平县地置化平厅;同治十一年(1872年)析平凉、固原、隆德、华亭四州县地,置化平直隶厅。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布政司为陕西左、右布政司,宁夏全境则属于右布政司(治所在巩昌府,今甘肃陇西县),康熙六年七月(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司为甘肃布政司,从此有甘肃省之称,固原州改隶甘肃省平凉府。十一、民国时期:州县变迁 辛亥革命初,改平凉府

    25、为泾原道,固原州归其所辖。民国时期固原地方政权的变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大约以1924年为前后界。民国二年(1913年),陕西固原提督府裁撤,明、清以来横跨陕、甘两省的陕西固原提督成为历史。同年,固原直隶州也随之裁撤,改为固原县,并将清末设置的固原直隶州硝河城州判裁撤,一并归入固原县管辖。也就是在这一年,甘肃省重新划分各道的管辖范围,固原属陇东道;改化平直隶厅为化平县。隆德县所属的庄浪分县正式分离出去。同时,又将打拉池分县并入海城县。因海城与奉天(辽宁)海城县名重复,1941年改名为海原县。1941年,原陇东道又改名为泾源道。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泾原道为陇东专员行署,固原仍属陇东专

    26、区。海固三次农民暴动之后,划割固原、海原、隆德、庄浪、静宁五县地,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在沐家营新置西吉县。唐代以前宁夏北部军事政治文化中枢:灵州 灵州,位于九曲黄河段银川平原之东岸,是界于贺兰山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的一块天然绿洲。考古发现,灵武东北大约30公里处的水洞沟遗址,是公元前2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说明宁夏北部远古时期已有先民生存在这里。史书记载,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始有灵州县建制。作为一种县级建制的命名,灵州的出现已经很早;能以“灵州”冠以县名,说明早在西汉以前灵州的称谓已约定俗成。灵州之称因何而来?与黄河在宁夏平原段的走势有关。黄河宁夏段自青铜峡至石嘴山,沿岸为狭长

    27、的银川平原,这里是贺兰山与鄂尔多斯台地之间的凹陷地带。历史上,黄河在流经银川平原的过程中分成主流和支流两支。主流在西,支流在东;主流与支流之间形成南北长90余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的洲岛。西汉时期设置的灵州县,就在这黄河流经过程中形成的洲岛上。怀远郡:银川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创者 一、怀远郡设置 宁夏的历史与开发,由南至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银川平原的开发,同样是有先后的。最早是在黄河东岸,以灵州为中枢。北魏以后,才逐渐向黄河以西发展。作为银川平原的肥沃富绕之地,早在赫连勃勃时期就在这里开发,并在此修筑城池,名饮汗城。史书记载,赫连勃勃以此为丽子园,实质上是赫连勃勃的行宫。只是由于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

    28、国存在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很好地经营他的饮汗城。北魏时向这里移民增户,置怀远县制。西魏时有过废弃,北周建德三年(574)大规模移民2万户,置怀远郡,辖黄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隶属于灵州。怀远郡的设置,开宁夏平原黄河以西政权建制之先,是后世开发银川的历史契机。二、“塞北江南”称谓的蕴含 秦汉以来,对宁夏平原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东汉以后至北魏以前,在经历了数百年的战乱之后,秦汉以来在银川平原的农业开发所取得的成就,大多为入注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经济所取代,但秦汉开发的遗迹尚存,一但条件具备,便会被充分利用。北魏时期薄骨律镇将刁雍在主政灵州期间,就是修筑和利用前代留下来的水利设施,开发农业灌溉,发展农

    29、业经济的。经过北魏的发展,到了北周,宁夏平原已经是阡陌纵横,水网遍布的江南景象。这种景观,是宁夏平原冠以“塞北江南”的地理基础与多方面文化融合的多元体现。怀远郡:银川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创者“塞北江南”的称谓,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成了宁夏的品牌,蕴藏在它身上的文化内涵非 常丰富。古人早已发现并作了界定。在后人的眼里,“塞北江南”早已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所指,更不是景观意义上的涵盖,而是宁夏历史文化地理繁荣的象征。唐代诗人韦蟾送卢潘之朔方诗曰:“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更是将这种历史文化信息传递给了后人,而且那样浓烈,影响着一代一代宁夏人。朔方节度使:灵州与唐王朝的兴衰 一、唐代宁夏建制 公元61

    30、8年,唐国公李渊于长安即皇帝位,建立大唐帝国,分全国为10道。宁夏属关内道,改隋代盐川郡为盐州(今陕西定边),领五原、宁兴2县。当时盐州为梁师都所割据,盐州侨治于灵州。同时,改灵武郡为灵州总管府,领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弘静、怀远、灵武、鸣沙等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在灵州设大都督府以备突厥不断犯边。这一年废盐州,并入灵州。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大败突厥,颉利可汗率10万余口归降唐朝,灵州分别 接受并安置了突厥降户,按部落由其酋长统领。析灵州总管府所辖的回乐县设回、环两州,并于回乐县境内另设丰安县。公元705年,改灵州弘静县为安静县,又置温池县,属灵州所 辖。唐玄宗开元九年

    31、(721年),突厥降户康待宾反唐之后,改朔方道大总管为朔方节度使,管辖单于都护府、夏、盐等州,包括定远、丰安两军以及灵州以北的中、西受降城,进一步加强了灵州的军事实力。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全国为15道,宁夏仍属关内道。在边境地区设专管军事的节度使和经略使,朔方节度使仍治灵州,经略军同时驻灵州城。二、唐太宗与灵州 唐朝与回纥民族的关系较为特殊,它是在同突厥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强大起来的,而且配合唐朝军队攻灭薛延陀部。贞观三年(629年)突厥遗使赴唐,声称“愿归命天子,请置唐官”,要求归附。唐太宗幸灵州,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成行的。旧唐书太祖下载,贞观“二十年(646年)秋八月己巳,幸灵州。庚午,

    32、次泾阳顿。铁勒、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多滥葛、思结、阿跌、契癱、跌结、浑、斛薛等十一姓各遣使朝贡归命天子,乞置汉官”。“诏遣会灵州”,才有太宗灵武大会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事。“九月甲辰,铁勒诸部落俟斤、颉利发等遣使相继而至灵州者数千人,来贡方物,因请置吏,咸请至尊为可汗。于是北荒悉平,为五言诗勒石以序其事十月丙戌至自灵州”。(旧唐书卷三太祖下第59页)三、唐肃宗与灵州 唐开元元年(713年),建立朔方节度使ZW(新唐书卷67ZW),灵州即为朔方节度使治所。肃宗即位灵武,自有渊源,并非偶然。天宝之乱那一年,肃宗已45岁。开元十五年(727年),肃宗徙封为忠王时,“为朔方节度大使、单于大都护。”

    33、(新唐书卷6)当时诸王领使者不出阁,但肃宗与朔方军界多有来往。事实上,自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被立为太子,其势力范围就在河西、陇右和朔方;河西、陇右、朔方节度使,先后为皇甫惟明、王忠嗣和哥舒翰,显示的是朔方军与肃宗的关系。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范阳起兵,10天之后,唐朝政府以郭子仪代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河西旧将李光弼为其左兵马使。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唐玄宗命郭子仪罢围云中,还军朔方。马嵬事件后,唐玄宗取道入蜀,太子向灵武进发。唐玄宗与太子分手时,“乃分后军两千人及飞龙厩马从太子”。资治通鉴卷218其实,马嵬驿处置杨国忠、杨玉环之后,太子究竟往何处去?有数种进言,其中一种想法

    34、就是前往灵武(旧唐书玄宗下卷九),这已为太子往灵武张本,即在马嵬驿留太子收复京城。由此,有了太子北上灵武的故事。肃宗沿古丝绸之路抵达平凉郡治原州时,武灵武节度使署的官员已在原州(固原)迎接太子。同时,向以畜牧战马闻名的原州,为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提供了数量不小的马匹,也算是天时地利所致。西夏立国与宁夏政权建制的北移 西夏立国的历史虽然在宋代,但它的发展时空却在唐代。唐代中期的“安史之乱”,结束了大唐帝国的开元盛世;黄巢大起义,使唐朝的统治走到了尽头,但却为党项人提供了开拓西夏二百年业绩的历史机遇。从唐末、历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都是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份,经营着支撑他们发迹的以夏州为中心的五州之

    35、地。在这个过程中,党项人一面接受中原王朝的羁縻统治,一面在不断地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实力。同时,在经历了百年以上的汉文化的熏染之后,割据一方的夏州政权逐渐在中国北方的地理空间里显现,为建立西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项人终于走进了贺兰山下、黄河岸边的宁夏平原。党项的兴起与西夏立国 一、西夏立国 从地域上说,西夏立国前的历史活动过程和西夏立国后的势力范围,有的不在今天的宁夏境内,但为便于了解西夏历史和文化的来龙去脉,我们对本章的叙述打破了地域的界限。此外,今天宁夏南部,在宋夏对峙期间,南部以固原为中枢的广大地域为北宋所辖,前文已有交待。党项族原属西羌的一支,在著名的党项八部中,以拓跋部最为强盛。隋末唐

    36、初,党项部落先后归附隋、唐王朝。唐朝政府为了有效管理归附的党项民族,在党项民族的聚居地设置羁縻州,实行民族自治,由归附的党项部首领出任刺史。公元631年(唐贞观五年),拓跋部首领拓跋赤辞内附,封为西戎州都督,并赐姓李。早在唐代初年,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民族已经开始向外扩张。到了8世纪初,吐蕃更为强盛,不断攻占党项人的居住地,党项被迫向今天的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迁徙。这种大迁徙,先后持续了百年之久才逐渐稳定下来。当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之后,宥州(今陕西靖边县)刺史拓跋思恭协助唐王朝镇压黄巢农民起义有功,唐僖宗封他为夏州节度使(治夏州),赐“定难军”称号,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再赐姓李。

    37、至此,一个割据性的夏州地方政权出现在大唐的北境。大唐渗淡的余辉,却为党项人的历史舞台投射了一束美丽的光环。成吉思汗征灭西夏的战争 一、围剿西夏第一次战争 第一次对西夏的战争,在公元1205年的春天。这一年是西夏恒宗天庆十二年。1204年秋冬之际,成吉思汗率军追击蔑儿乞部脱黑脱阿的残部之后,驻军于现在的阿尔泰山。于次年春三月大军回师途中,以西夏接纳王汗之子桑昆为由,绕道南行侵入西夏境内(现在的敦煌、酒泉一带),毁坏了不少寨墙和建筑物,抢掠无数的骆驼、羊、马之后返回漠北。这是蒙古对西夏的一次掠夺性、试探性的军事入侵。对于西夏来说,蒙古军队的入侵扰乱了西夏数十年来国无兵患的平静与安宁。当蒙古大军撤退

    38、之后,西夏朝野为之庆幸。恒宗纯右下令大赦境内,修复了被毁坏的边墙。同时,将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但没有对蒙古这个新崛起的西夏北方的劲敌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此,成吉思汗征灭西夏的战争序幕就这样拉开了。二、围剿西夏第二次战争 公元1207年九月,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纳贡称臣为由,率大军再次侵入 西夏,攻克西夏北部军事重镇兀剌海城(在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内)。之后,占据城池数月,分遣骑兵到处掳掠,西夏襄宗急调右厢诸部兵马分头抵御。直到1208年春,蒙古军队才退回漠北。三、第三次西征西夏 蒙古军队与西夏军队数次交锋和攻掠之后,逐渐摸清了西夏军事实力,也接触和具备了一些攻城的实战演练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渐向西

    39、域复地推进。1209年(西夏襄宗应天四年)春三月,成吉思汗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三次军事进攻,蒙古军队兵锋直抵西夏的军事重镇黑水城,即西夏黑水镇燕监军司所在地(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同时进兵的还有兀剌海城。襄宗派太子承祯为主帅统大军迎击蒙古军队的进攻,西夏战败。四月,蒙古军队攻陷兀剌海城;五月,蒙古军队逆黄河长驱直入,进叩贺兰山关口要冲克夷门。克夷门,是宁夏平原北出塞外的要隘,是西夏右厢朝顺军司治所,是西夏都城的北大门,原本就驻守着数万军队。当蒙古军队入侵之际,西夏帝襄宗再派大军增援,试图凭藉贺兰山险隘以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在这里,蒙古与西夏的军队攻守数月不能下,成吉思汗改变战术,不

    40、再以强攻取胜,而是采取游骑袭扰、引诱西夏守军出城,以伏兵攻击,遂于七月一举攻克这座坚守了两月有余的坚城。四征西夏的战争 西夏投降蒙古之后的七八年间,成吉思汗在周边不断地发动战争;同时,又不 断地向西夏征取兵源、索取贡赋,使得西夏疲于奔命,朝野上下极为不满。公元1217年,成吉思汗要进军西域时,又命西夏出兵随征,夏主拒绝出兵参战。这一拒绝,西夏等待的又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1218年(西夏神宗光定八年)正月,成吉思汗派遣木华黎率军队四征西夏,突入直插,包围中兴府。神宗遵顼措手不及,只好命太子留城拒守,自己逃往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市)后,再遣使求降。因此时成吉思汗在西域用兵,才接受了西夏的请降,蒙古

    41、军队撤离中兴府。五征西夏的战争 公元1223年(西夏献宗乾定元年),神宗遵顼派遣骑兵10万往陕西凤翔助蒙古 木华黎攻金。因金兵坚守,再加上西夏官兵的厌战情绪,不告诉木华黎即撤兵退回,又成为蒙古兴兵问罪的口实。为此,西夏神遵顼告退,次子德旺即位,同金朝达成和约,试图共抗蒙古。同时,蒙古伺机攻夏的策略未变。1224年秋九月,木华黎子孛鲁继承父位统兵攻破西夏的银州(今陕西榆林鱼河镇),杀西夏军队,掳掠西夏牲畜,夺据西夏边地要隘,给西夏以沉重打击。六征西夏的战争 西夏的灭亡始于成吉思汗的第六次亲征。1226年(西夏献宗乾定四年)春,西 征返回的成吉思汗以西夏叛离蒙古,密与金朝议和,不服从征调,不遣质子

    42、等为由,亲统大军10万,第6次大举进攻西夏。成吉思汗攻灭西夏,是由西向东推进的。1226年二月,蒙古军队分两路攻破西夏边境重镇黑水城和兀剌海城。夏季先后攻取沙州、肃州、甘州等河西走廊,甘州、沙州守城的西夏军队被全歼。到了七月,蒙古灭夏战争的快速推进,使得西夏献宗忧悸而死,南平王李睍即位。此时,成吉思汗的兵锋已抵西夏在河西的重镇西凉府。八月,蒙古军队在扫平整个河西之后,前锋直指应理(宁夏中卫县)。攻占应理,蒙古军队已经进入西夏的腹里,马不停蹄,沿黄河直接攻取西平府灵州(宁夏灵武市西南)。此时,蒙古东路军在攻取银、夏州之后,也向灵州运兵,西平府灵州是在蒙古东西两路大军的合围下攻克的。灵州西平府是西

    43、夏发迹的地方,也是西夏的南大门。因此,当蒙古军队围攻灵州城之际,夏主李睍派10万大军前往救援。成吉思汗看到蒙、夏决战的时机已经来临,便亲率大军迎击,关呼西夏国命运的一场恶战就在古老的黄河平原上展开。西夏军队败了,而且败得很惨,西夏军队的主力消耗殆尽,从此已再无力抗击蒙古军队的进攻。西夏的领土尽失,只存有孤城中兴府。这时已是1226年的冬季。成吉思汗看到西夏已是日暮途穷,便命一部分军队继续围困中兴府,自己于1227年春率大军南下攻金。宁夏的得名与称谓的寓意 蒙古军队攻灭西夏政权之后,采取的是很残酷的屠城政策。从西夏都城中兴府被围到蒙古军队摧毁中兴府城,历时半年之久。破城之后,人为的毁灭和战火的吞

    44、噬,中兴府已成为一片废墟;西夏的气数已尽,190年的业绩毁于一旦。但中兴府毕竟是西夏经营过近二百年的都城,是曾统辖过“方二万里”的政治中枢。因此,元代立国后西夏古地的隶属仍显得十分重要。起初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之后又设立中兴行中书省,管理范围实际上仍是西夏时期的地域。安西王府的设立,统一南宋战争的推进,与中兴行中书省的变迁有着必然的联系。1286年中兴行中书省迁往甘州之后,中兴府就成了管理宁夏北部军事、政治的权力机构;原甘州、中兴府意义上的行中书省再没有迁回来过,但却诞生了一个已经走过了700多年历史的名字宁夏。宁夏的得名寓意 公元1288年二月,元朝政府改中兴府为宁夏路总管府,“宁夏”的名字

    45、正式载入史册。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看,“宁夏”是有着深层寓意的。“宁夏,安宁的西夏”,是西夏近200年历史的折射,元代人希望西夏故土从此安安宁宁。广西南宁的得名,也是在元代,寓意,南方安宁。宁夏与南宁的文化内涵是一样的。直到1294年,元朝政府“分省按治宁夏”,实行甘、宁分治,曾一度将甘州行省管辖的宁夏分离出来,设立宁夏行中书省;但次年又撤销宁夏路行中书省,长时间仍隶属于甘肃行省。从“宁夏”的称谓看,这是宁夏历史上第一次用“宁夏”的名字设立的行省。宁夏镇的建立 一、宁夏建镇之前的宁夏卫 明王朝建立伊始,就在全国推行卫所制度。“度要害地,系一郡 者设所,连郡者设卫”。明初改元代宁夏府路建制,置宁

    46、夏府,同时废除元代应理州(今宁夏中卫)和灵州(今宁夏灵武),除改置宁夏府外,元代在宁夏北部设置的地方州级建制全部废弃,当地居民向关内迁徙。即是宁夏府,存在的时间也不长。洪武九年(1376年),创设宁夏卫,中间有过撤罢。明成祖即位的当年,就恢复了宁夏城内设置的左、右屯卫;第二年又复置宁夏卫,领灵武、兴武、平虏(今宁夏平罗县)、韦州四千户所;又以元代应理州置宁夏中屯卫,接着增设宁夏前、中、后三卫。明代卫所的设置,侧重于京师和边地。由宁夏北部卫、所的设置看,直接由军事系统的建制取代了地方州、县行政建制。宁夏平原农业区由军队来屯田耕种,是一种军事性质的管理。明代的军事防御政策就是在边疆地区一些元代旧行

    47、省的地方不设行政建制,由军事机构系统管辖。终明朝之世,宁夏北部地区始终是在军事建制体制下运转的,而南部固原却不同,它既有地方行政建制路、府、州、县,也有军事建制卫、所,更有统理陕西三边军事的“三边制府”。这种体制,在宁夏历史上是空前的。无论从军事的意义上还是从地理环境看,宁夏南北是一体的,北部的宁夏镇,南部的固原镇,皆隶属于驻节固原的陕西三边总督统辖。地方政权重建:宁夏府 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改西安提督为固原提督驻守固原。1670年,清政府擢升王辅臣为陕西提督,驻防固原。之后,因参与吴三桂反清而失败。王辅臣反清平息之后,宁夏地区基本趋于平稳。尤其是攻灭蒙古噶尔丹的战役结束之后,标

    48、志着清代前期统一战争结束的西北战局最后划上了一个圈。在这个大背景下,宁夏以军事为主的建制完成了它的使命,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权建制的设置。康熙三年(1664年)析置陕西省另设立甘肃省,此后,宁夏地区属于甘肃省。宁夏地方政权建制的设立,实际上是在陕甘分省以后。八旗与宁夏 清代八旗在宁夏的建制,与地方政权建制没有必然联系。但作为一种曾经存在过的实体,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也有必要作简要论述。清代前期,外来侵略的威胁主要来自北面的沙俄。在对外防御方面,主要是防止沙俄的入侵。清代军队由八旗和绿营组成,其驻防完全适应了这一需要。驻防全国的八旗网络,形成了完整而严密的防备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畿辅驻防

    49、”,驻防点25处,14万多人。二是各省驻防,驻防点24处,5万多人。宁夏八旗,就是这24个驻防点之一。民国时期:宁夏建省与县域政权的变迁 宁夏建省 民国二年(1913年),朔方道再改为宁夏道,同时又在宁夏设护军使。当时宁夏所隶属于甘肃省者有六镇,独宁夏设护军使(在平凉曾设陇东护军使,南部固原隶属于此。存在一年即撤)。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冯玉祥部西北军(即国民军)入甘以后,开始酝酿宁夏改省。冯玉祥之所以准备改建宁夏为省的建制,目的是为了扩大西北地区省的建制。民国十七年(1928年),甘肃代表定养吾赴京请愿,请以甘肃省宁夏道等处,合并阿拉善、额济纳二旗地方设立宁夏省。随着冯玉祥的势力在西北

    50、的增长和全国形势与之有利的变化,经积极活动,后经国民党内政部长薛笃弼将宁夏建省方案正式提交中央政治会议。县制增设变化 宁夏建省后,县制又进行过数次调整。从民国三年(1914年)起,各省先后裁撤府、州、厅建制,保留县的建制,或者裁府、州、厅并县。宁夏县制的变化,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一、贺兰县 贺兰县,旧宁夏县。民国三十年春,因宁夏、宁朔、平罗3县土地面积辽阔,人口多,遂将3县划分为5县,增设永宁、惠农两县。这年5月,将原宁夏县改名为贺兰县,县治 移至谢岗堡。银川的得名与银川市的建立 银川市,即宁夏省城所在地。按宁夏银川城的兴建,始于西夏李德明修筑的兴州城,后建立国都近二百年。历元、明数百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宁夏历史和文化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60005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