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DOC 25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DOC 25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三次押题试卷含解析DOC 25页 四川省 成都市 2021 新高 地理 第三次 押题 试卷 解析 DOC 25
- 资源描述:
-
1、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第三次押题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北两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高山灌丛草甸带相比较,图示带A生物生长量较大B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C土壤冻土层较厚D动物种类较少2影响该山南坡与北坡自然带差异的最小因素是A海拔的差异B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C坡向的差异D大气环流的差异3据观察,M处很多树种春季落叶较多,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A天气变冷B减少蒸腾C新陈代谢D降水稀少【答案】1A2A3C【解析】【分析】1根据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M带一般为亚热带常绿林。故与高山灌丛草甸带相比较,图示带生物生长量较大,动植物
2、种类较多,A对,D不对。高山草甸带生物有机质分解较慢,故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B不对。M带海拔低,温度高,故土壤没有冻土层,C不对。故答案为A。2一座山的南坡与北坡的海拔一样,没有差异,对自然带影响小。山地位于我国,南坡的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大于北坡,南坡的光照丰富,热量丰富,故影响两坡的自然带产生差异。该山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坡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故两坡大气环流的差异造成自然带的差异。故答案为A。3春季天气回暖,A不对。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故树木不会为减少蒸腾而落叶,B不对。该山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进入雨季较早,故春季不一定降水稀少,D不对。我国南方的常绿林每年春季气温回暖,会集中出现
3、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现象,因此在春季老叶凋落,落叶最主要的原因是新陈代谢,C对。故答案为C。【点睛】我国南方的常绿林每年春季气温回暖,会集中出现落老叶、出嫩芽、长新叶现象,这些树种在秋冬季可不通过落叶等凋落形式减少水热损耗。当春季气温回升,降水增多,树开始新芽换树叶,老叶生长周期结束而脱落,凋落量大。其落叶换季的时间较短,大约出现在每年的三四月。2 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晚上 21 点整,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上海和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等六地同步直播全球新闻发布会,共同宣布人类天文史上首张与超大质量黑洞照片有关的重大成果。下图为参与拍摄的 8 个射电望远镜分布示意图及黑
4、洞照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六地同步直播全球新闻发布会时,下列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西班牙正值中午B南极地区正处于极昼C智利的日期是 4 月 10 日D夏威夷是 4 月 11 日28 个射电望远镜分布在多个高海拔地区,原因是A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小B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好C晴天多,昼夜温差大D地质条件好,远离地震带【答案】1AC2A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区时计算1由材料可知直播时为北京时间 4 月 10 日晚上 21 点整,西班牙用的是东一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时间为14点,正值中午,A正确;4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极地区处于极夜;智利用的是西四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2
5、个小时,直播时为当地时间4月10日9点,C正确;夏威夷用的是西十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18个小时,直播时当地时间为4月10日3点。2海拔高的地区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水汽含量少,大气透明度好,AB正确;海拔高的地区昼夜温差小,高海拔地区与地质条件和地震带无直接因果关系。【点睛】时区确定和区时计算时区确定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区时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3 树干液流是植物体内由于叶片的蒸腾作用引起的植物体失水,从而引起水分通过植物木质部从根部运输到叶片的过程。正常情况下,植物一天的蒸腾耗水量与树干液流总量相等。
6、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额济纳绿洲49月胡杨(落叶中型天然乔木)各月夜间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的比重。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上图所示4-9月胡杨白天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波动增大D波动减小2夏季胡杨白天液流总量较大,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B气温较高C土壤含水少D蒸腾减弱3研究胡杨液流量变化规律可以A提高胡杨树的材质B有效提髙空气湿度C直接减缓荒漠化进程D利于精准节水灌溉【答案】1C2B3D【解析】1图中白天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比重计算方法是用整日液流总量减去夜间液流总量在除以整日液流总量。图中4月份的白天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比重小于9月,因此4-9月胡
7、杨白天液流总量占整日液流总量比重的变化趋势整体是增加的;但4-6月比重增加较快,6-8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8-9月比4-6月增加幅度减缓,因此是波动增大,C正确。故选C。2该地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夏季降水稀少,排除A项;夏季是一年中昼长最长的季节,白昼越长,白天液流比重越大,B项正确;夏季气温高,液流总量大,但对白天液流比重影响小,C项错误;夏季气温高,蒸腾加强,D项错误。故选B。3研究胡杨液流量变化规律对提高胡杨树的材质影响不大,A错误。胡杨树蒸腾水量小,不能有效提髙空气湿度,B错误。研究胡杨液流量变化规律采取合理治理措施,可以间接减缓荒漠化进程,C错误。研究胡杨液流量变化规律可掌握胡
8、杨水分的变化规律,可进行精准节水灌溉,D正确。故选D。4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该河流有结冰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B塔里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24月径流量较大且在全年径流量中所占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较大B地下水补给较多C融雪量较少D下渗量较小【答案】1C2D【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该地降水量200-20mm左右,降水集中在夏季,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3月上旬,河流有结冰期,4月河流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例大,说明4月是汛期,是因为冬季有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判断为内蒙古,故C正确,云贵高原地
9、处热秦岭-淮河以南,冬季气温大于0C,河流没有结冰期,故A错。塔里木盆地的河流以高山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华北平原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夏季,故B、D错。故选C。2考查影响河流径流量大小的因素,据图可知,4月平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小,说明降水量少,河流平均径流量占年径流量比例大,说明出现春汛,不是降水量导致的,故A错误;地下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故B错误;春汛主要是冬季季节性积雪随着春季气温回升而融化汇入补给到河流中,4月份季节性积雪融雪量大,故C错误;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此时地表融雪量大,冻土消融速度慢,阻隔地表水下渗,导致径流量增加,D正确。故选D。
10、5 近年来,河西走廊渐渐从我国商品粮基地名录中淡出,现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当地制种玉米生产苗期需水少,但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拔节抽穗阶段需水量大。下图为我国玉米制种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河西走廊淡出我国商品粮基地名录最可能的原因是()A年降水量少B水资源短缺C耕地面积减少D土壤污染加剧2河西走廊玉米制种基地与图中其他四区相比,叙述正确的是()A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多B较区夏季水源更为稳定C较区更适合机械化制种D较区昼长更长,光照足【答案】1B2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1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身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水资源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商品粮需水量大,不符合可持
11、续发展战略,因此逐渐淡出我国商品粮基地,答案选B项。2区位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河西走廊由于地表植被较少,土壤较贫瘠,A错;2为我国的华北地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但夏季风不稳定,降水不稳定;西北地区,夏季冰雪融化成为主要补给水源,谁来那个鱼温度呈相关性,水量较稳定,B对;地区为我国的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地形平坦,面积较大,更适合机械化作业,C错;区夏季纬度较高,昼长大于河西走廊,D错。考点:农业类型的转变、区域地理特征。6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A4月5日清明节B5月1日劳动节C6月1日儿童节
12、D10月1日国庆节【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同学观测的起始日为6:00日出,该日昼夜平分,而且是冬至前的昼夜平分日,所以起始日为秋分日,图中a点处于从秋分至冬至过程中,而且位于秋分后很短的一段时间,所以最有可能的是10月1日国庆节。故选D。7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 )A植物截留、陆面蒸发散发河川储蓄、地下水储蓄B陆面蒸发散发、植物截留、河川储蓄、地下水储蓄C地下水储蓄、陆面蒸发散发、河川储蓄、植物截留D陆面蒸发散发、植物截留、地下水储蓄、河川储蓄2与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关联性最强的是
13、( )A环节B环节C环节D环节【答案】1D2B【解析】1陆面蒸发散发应包括植物散发、土壤蒸发和地下水蒸发,为甲;乙接纳降水, 一部分通过下渗到土壤层,一部分植物散发,故乙为植物截留;丙为地下水储蓄,一部分蒸发掉,一部分通过地下径流流走,另一部分汇人海洋;丁为河川储蓄,以径流的形式入海。故选D。2近年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弱,主要是植被覆盖率提高,增加下渗,土壤中水分储蓄增多,通过地表进人河流的水分减少,从而降低了洪峰,水土流失减弱。故选B。8 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
14、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新疆北部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大巴山地2“背篼军”的出现可以( )A方便城市居民生活B解决农村增收问题C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D提高农村教育水平3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 )城市工资水平降低 城市服务行业兴起 国家户籍管理改革 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ABCD【答案】1D2A3B【解析】1材料信息表明,“背篼军”适合“爬坡上坎”。因此 “背篼军”最可能出现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新疆北部以盆地地形为主,盆地内部起伏较小,排除A。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为
15、平原地形,地势平坦,排除B、C。大巴山位于南方地区,编制“背篓”的竹条、藤、柳条等材料较多,地形起伏较大,其它交通线密度较小,因此对“背篼军”的需求较大,因此“背篼军”最可能出现在大巴山,D符合题意。故选D。2城市高楼较多,有许多交通通达度不高的小巷,因此“背篼军”的出现可以方便城市居民生活,A符合题意。“背篼军”靠体力赚钱,收入水平不高,可以增加农村收入,但不可能解决农村增收问题,B不符合题意。“背篼军”涌入城市,缺乏有效管理,不利于城市治安稳定,C不符合题意。“背篼军”靠体力赚钱,对文化知识要求不高,因此不会提高农村教育水平,D不符合题意。故选A。3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
16、军”正逐步走向消失。城市工资水平降低,不符合现实特征,不符合题意;城市服务行业兴起,会大量取代“背篼军”所从事的活动,导致“背篼军”走向消失,符合题意;国家户籍管理改革与“背篼军”走向消失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随经济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数量的减少,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从事“背篼军”的人员逐渐减少,直至消失,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9读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1四支洋流中,温度性质与其他洋流不同的是ABCD2艘海轮从甲处经德雷克海峡航行至乙处,沿途航行情况是A先顺流,后逆流,再顺流B路顺流C先逆流,后顺流,再逆流D路逆流【答案】1D2A【解析】1四支洋流中
17、,只有是暖流(巴西暖流),其他皆为寒流(是南极环流,是西风漂流,是秘鲁寒流),其温度性质与其他洋流不同。故本题选择D。2艘海轮从甲处经德雷克海峡航行至乙处。应该先向南,可以借助巴西暖流(由北向南),顺流航行;经过德雷克海峡遇到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是逆流航行;后再向北,可以借助秘鲁寒流(由南向北),顺流航行。故整体是先顺流,后逆流,再顺流。本题选择A。10 一地质调查组对某平原展开考察,发现该平原具有深厚的沉积岩层,并绘制出了其地表岩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沉积挤压隆起地壳下沉B沉积挤压隆起侵蚀C地壳下沉沉积挤压凹陷D挤压凹陷沉积侵蚀2若该地沉积岩都是
18、流水环境下形成的,则水量最大、水流速度最快时段最易形成的岩石是()A粉砂岩B页岩C砾岩D砂岩【答案】1B2C【解析】1材料表明该平原具有深厚的沉积岩层,故最开始该地地势低洼,经历长期沉积过程;从材料中可看出当地的岩层是弯曲变形的,说明受到了挤压,地层受到挤压隆起形成背斜(地层年龄中间老两侧新);从材料中的“平原”,说明地势较平坦,说明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后地势趋平。故选B。2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水量大、水流速度快时沉积下来的颗粒也较大,选项中四种岩石颗粒最大的砾岩,故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11 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不引起土壤严重积盐且不危害农作物生长的最小地下水埋藏深度。 自20世纪50
19、年代起,我国新疆干早的平原地区先后修筑大中小型水库有500多座,但很多水库在建成之后,在水库大坝下游地区,出现了地表土壤积盐现象。导致土地被迫弃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断该地区水库下游出现地表积盐的主要原因是( )A燕发旺盛B地形平坦C砂质土壤D库区水位高2为了解决该地区水库下游地表土壤积盐问题,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力植树造林B改良砂质土壤C拆除部分水库D降低地下水临界深度【答案】1D2C【解析】【分析】1水库大坝下游地带属于库区范围,当水库蓄水后,库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便会上升,地下盐分便会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而逐渐在地表集聚,因此可知该地区水库下游出现地表积盐的主要原因是库区水位高,
20、D正确,ABC错误。故选D项。2我国新疆地区的气候比较干旱,降水稀少,在该区域的库区大力植树造林会加剧该区域土地盐渍化且树木不易成活,A错误。改良该区域的土壤并不缓解该区域库区土地盐渍化的问题,B错误。拆除部分水库使得水坝下游地区库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恢复至正常状态,可以解决该地区水库下游地表土壤积盐问题,C正确。降低该区域的地下水的临界深度,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D错误。故选C项。【点睛】新疆一带深居大陆内部,该区域远离海洋,气候干旱,降水量比较少,在该区域盲目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有可能加剧该区域的荒漠化,且树木的成活率比较低。12 20世纪1年代之前,全国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较快,其绝对值较大的地区
21、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和新疆等北部省份。1年代之后,中国小麦种植总面积有所减少。下图是1950年以来中国小麦种植面积重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20世纪1年代之前,黑龙江、新疆等北部省份的小麦种植面积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B优选良种C开垦耕地D引水灌溉220世纪1年代之后,小麦种植面积重心向南偏移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B北方小麦种植面积减少C南方城市用地增加D北方耕地面积减少320世纪1年代之后,黑龙江最可能扩大种植面积的农作物是A水稻B黄麻C花生D甘蔗【答案】1A2B3A【解析】【分析】120世纪1年代之前,受国家政策影响,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往新
22、疆和黑龙江,这些地区增加了大量劳动力,为开垦荒地、引水灌溉、优选良种提供了可能,这些地区适合种植小麦,导致小麦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故人口迁入是最主要因素。故选A。2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适合水稻种植,而小麦以旱地种植为主,因此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的可能性小,即使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增幅不会太大;南方城市用地增加可能会减小南方小麦面积,AC错误。我国人多地少,国家有土地保护政策,北方耕地大量减少的可能性不大且不会大幅减少引起小麦重心转移,D错误。“1年代之后,中国小麦种植总面积有所减少”,由于20世纪1年代之前小麦种植面积重心在北方,北方地区小麦种植面积的绝对值大,因此北方小麦种植面积减少最可能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