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编写说明及论证:(DOC 25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编写说明及论证:(DOC 25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编写说明及论证:DOC 25页 小学 六年级 下学 语文期末 试卷 编写 说明 论证 DOC 25 下载 _其它版本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编写说明及论证: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编写说明及论证: 一、 命题的指导思想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是考查小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是否达到合格标准的一次水平测试。 因此, 本次测试的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 的精神为指导, 以现学生使用的现行教材为主要依据, 并结合我镇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重在了解小学毕业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和新课程的实施情况。 同时我们意图通过测试进一步发挥其导向功能, 使一线教师了解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动态, 不断反思、 调整自己的教学, 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 命题的原则 基础性命题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规
2、定的内容和要求, 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学段规定的学习水平。 切实考虑不同层次、 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 客观、 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着力加强基础知识、 基本能力、 基本方法、 基本态度的考查, 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综合性命题将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对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考查将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的情境中。 人文性命题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 力求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 既重视语文积累和运
3、用的考查, 也注重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人文价值导向, 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体验和审美活动, 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 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实践性命题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 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 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阅读测试材料, 所选材料将注意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的有机统一, 恰当控制难度及篇幅。 阅读的测试材料将从教材以外选择, 所选材料的水平应相当于或略低于教科书文本水平。 生活性作文命题力求富有生活气息与儿童趣味, 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于自然、 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
4、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作文的命题不设置审题障碍, 确保没位学生有有述而作 。 三、 考试的内容、 范围及要求 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及现行教材(第十二册)教学内容为依据。 本次考试考查的内容与范围如下: 总体要求: 继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运用的考查, 继续加强课文名篇、 名句及古诗文的记诵考查,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切实打好基础; 继续加强对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阅读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 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 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 写作不设审题障碍, 以便于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一)
5、识字和写字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字能力与书写习惯。 学生是否能读准声母韵母、 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准确拼读音节; 是否能正确书写声母、 韵母和音节; 是否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重在考察学生的认读和拼读能力, 学生是否能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小学阶段要求掌握的 2500 个常用汉字是否会认、 会读、 会写、会用; 学生是否能正确辨析学会的形近字、 同音字、多音字; 是否能运用音序、 部首查字典的方法识字,能否据词定义; 是否能正确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 用偏旁部首, 能用钢笔写字, 做到正确、 工整、 规范、纸面干净。 (二) 口语交际 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的交际能力与表达能力。
6、学生是否能乐于交际、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是否能准确、 得体、 有条理地表达。 (三) 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对要求背诵内容的积累与运用能力。 十二册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句段和课文, 读读背背 的有关内容; 第十一、 十二册中的古诗; 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谚语、 名人名言、 对联等; 语文课程标准 中要求学生掌握的 70 首优秀诗文。 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的能力。 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达作用的能力。 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 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含义, 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考查学
7、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能够熟练地造句; 语句的有效组合与排列; 掌握常用句式的类型, 并能进行简单的句式互换。 考查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 能识别与运用常见修辞方法(包括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问) 能正确使用关联词语。 能识别、 修改常见的病句。 能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和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 (四、 ) 综合性学习 考查学生的参与、 探究与创新能力。 学生是否能积极地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是否能根据提供的问题情境去搜集信息、 整理资料解决语文问题; 是否能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阅读理解 重点主要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记叙文、 说明文或极浅显的古诗文) 的综合理解能
8、力。 阅读叙事性作品考查学生熟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 阅读说明性文章, 能抓住要点, 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古诗文主要考查积累背诵、 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字词的含义、 读准诗词的节奏和音韵、 体会情感、 想象意境) 了解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 六) 习作表达 重点考查学生的习作基本功。 学生是否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是否养成了留心观察的习惯,能表达在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人、 事、 景、 物, 并 能根据某一个话题自己拟题写作, 做到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是否能根据习作内容的表达需要, 分段表述,能根据表
9、达的需要, 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能否主动修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 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 整洁。 能写常见应用文和读书笔记。 会写通知、 留言条、 书信、 建议书等。 四、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题型、 难度等 小学语文考试的内容将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 所提出的学习目标要求, 力求识字与写字、 阅读、写作、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方面的有机联系, 力求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以第三学段的目标为依据, 抓住关键, 突出重点, 有效地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 在试卷的版块设计上, 设计三
10、大板块, 包含书写、口语交际、 语言积累、 阅读实践和习作表达等, 力求能比较全面地对学生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学力进行检测。 试题的设计实现从知识立意 、 能力立意 向素养立意 的转变。 (一) 答卷方式: 闭卷、 笔试 (二) 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00 分, 考试限定时间为 100 分钟。 (三) 试卷版块及各部分大致分值: 1、 书写 4 分 2、 基础知识 50 分 3、 阅读理解 16 分 4、 习作表达 约 30 分 (四) 试题难度 整卷难度控制在 0. 80. 85 之间。 试卷设计目的: 期末测试, 为学校测试提供方法和依据, 对教师教学给予正确的引领,
11、 并检测学生对本册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考试类型: 闭卷考试 【试题编写说明】 一、 施测的目 的及测查的内容 本次施测的主要目 的是为了 了 解五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 一般来说, 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包括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 对数学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等方面。 但是, 由于本设计着眼于纸笔测验, 因此本设计中的学业 成绩仅限于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这三方面。 围绕着上述目 的, 本次测查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 1 数学知识与技能。 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 而不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过分技巧性地使用。 2 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 主要关
12、注对学生的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的评价。 二、 编制双向细目 表的总体思路 编制双向细目 表的总体思路是: 以能力立意 作为编制命题的基本指导原则, 即以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为核心考察内容, 同时以具体的学科内容(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作为载体编制试题对学生进行考察。 三、 双向细目 表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各出 7, 11, 2 道题; 共 20 题, 其中有6 道选择题, 4 道填空题, 10 道解答题; 考试时间是 100 分; 各内容领域的题混合排列。 数
13、学测试评价双向细目表 (主要涉及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的内容) 数 学思考及解决问题 测查内容 题 内容领域与知识要点 号 知识技能的理解运用数感 符号感空 间 观 念 统 计 观 念 应 用 意 识 推 理 能 力 数与式 实 数 2 1 2 方 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8, 1 7 8, 17 数 与 代 数 函 数 一 次 函 数 4 20 16, 20 1 6, 20 三角形 15 1 0, 1 5,1 9 图形的 认 识 四边形 5, 6, 7 1 8 5, 18 1 8 图形的轴对称 13 图形与 变 换 图形的平移与旋 转 1 3, 15 1 5 空 间 与 图 形 图形与 坐 标
14、 位置的确 定 1, 9 1, 9,11 11 1 1 统计与 概 率 统 计 平均数、中位数、 众 数 3 3, 1414 题量合计 20 9 2 5 7 2 6 6 四、 试题及评价要点介绍: 试题编写说明 1、 这套试卷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 三维目 标落实到位。 立足于教材, 扎根于生活。 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 在教学中, 我们既 要以教材为本, 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 难点, 不忽视有些自 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 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 紧密联系生活, 让学生多 了 解生活中的数学, 用 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 试题所涉及的具体内 容都是二年级数学的重点内 容, 要求层次恰
15、当, 试题淡化特殊的技巧, 大多 数试题既有常规解法, 同时在知识的应用 上又有一定的灵活性。 一些试题在考查的题型、 情景设置、设问方式等方面也体现了 稳中有变的设计思路。 3、 考试具有诊断的功能, 考试内 容应关注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 思想方法、 基本知识和常用 技能, 因此本次检测我安排的基础性知识占 80%左右, 其中包括一些基本概念、 基本计算、 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一些图形的基本特征等。 当然, 在关注基础性的同时,我觉得考试也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学习 , 展现自 我的过程, 所以也将安排 20%左右的发展性知识, 主要包括一些需深入思考的题目 和一些需借助以往的知识、 经验才
16、能解决的问题, 力求使试卷保持基础性与发展性相融合。 三、 命题说明: 本次试题分 AB 两卷, 目的是便于真实反映每个学生的学情。 从整体上看, 本次试题难度适中, 内容不偏不超标,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试题注重基础, 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了基础性、 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突出了学科特点, 以能力立意命题, 体现了数学课 程标准 精神。 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试题命制前, 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 根据教学内容情况, 确定了考查题型和分值的比例, 并依据每个知识点和每个题目,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目标, 对试卷命制有
17、一个细致的、 具体的规划结构和内容确定, 保证了知识点的覆盖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查。 分数分配合理, 时间估算合适, 难易适中。 收集考试信息工具及有效性论证: 通过对每个题目、 学生典型问题的统计, 发现学期教学中的典型问题, 积极制定措施, 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统计汇总, 发现试卷命制中的问题, 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检测。 由于统计涉及到每个题目, 绝大部分学生答题情况, 因此,这个信息收集工具是可靠的。 小学数学第九册 基于课程标准的五年级数学试卷及编制说明 设计人: 茌平县乐平联合校 张维红 一、 命题的指导思想 小学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是考查小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是
18、否达到合格标准的一次水平测试。 因此, 本次测试的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 的精神为指导, 以现学生使用的现行教材为主要依据, 并结合我镇小学生的实际情况, 重在了解小学毕业生的语文实际水平和新课程的实施情况。 同时我们意图通过测试进一步发挥其导向功能, 使一线教师了解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动态, 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 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 命题的原则 基础性命题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规定的内容和要求, 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第三学段规定的学习水平。 切实考虑不同层次、 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 客观、 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 着力加强基础知识、 基本能力、 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