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药与天然药物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588633
  • 上传时间:2023-04-26
  • 格式:PPT
  • 页数:72
  • 大小:562.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药与天然药物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药 天然 药物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二章第二章 中药与天然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 本章概况本章概况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第二节 药用资源药用资源第三节第三节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与现代中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与现代中药 第四节第四节 天然药物发展与现状天然药物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第一节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概念一、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概念二、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二、中药学的研究范围 三、中药学研究实例三、中药学研究实例 一、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概念一、中药与天然药物的概念药物药物(一)中药与西药(一)中药与西药西药西药中药中药西药以合成药物为主。西药以合成药物为主。中药以天然药物为主中药

    2、以天然药物为主 中药是在西方医药学全面传入以后,为中药是在西方医药学全面传入以后,为了与西药加以区别,而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了与西药加以区别,而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出现的。总称出现的。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不论是单味药还是复方药物,都有的药物。不论是单味药还是复方药物,都有与中医药学理论相适应的特征,即性味、归与中医药学理论相适应的特征,即性味、归经、升降沉浮、功效、配伍规律并按中医理经、升降沉浮、功效、配伍规律并按中医理论指导其应用。论指导其应用。中中药药 天然药物是由动物、植物、矿物天然药物是由动物、植物、矿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发展形

    3、成、微生物和海洋生物为原料发展形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产物的总称。的,具有生理活性的产物的总称。(二)(二)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与化学合成药物 化学合成药物是以一定化合物为化学合成药物是以一定化合物为原料经一系列合成反应在工厂中大规原料经一系列合成反应在工厂中大规模生产出来的药物。模生产出来的药物。天天然然药药物物民间药民间药 民族药民族药(中药)(中药)植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动物药菌类药菌类药 天然药物天然药物 中药中药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本纲拾遗本纲拾遗 中国药典中国药典 草药草药民间用药民间用药 在人类发展早期,最早应用的是在人类发展早期,最早应用的是天然药物,并且几乎是治疗疾病的惟天然

    4、药物,并且几乎是治疗疾病的惟一手段。随着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发展一手段。随着有机化学与药学的发展以及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结构的不断以及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结构的不断阐明,对有效成分结构的修饰、简化阐明,对有效成分结构的修饰、简化和合成,并伴随其他学科的发展逐步和合成,并伴随其他学科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合成药物。形成了合成药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可卡因得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可卡因得到普鲁卡因。普鲁卡因。合成药物合成药物(三)中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三)中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领域中药学中药学天然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采制、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

    5、、功效及临床应用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应用化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研究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结构鉴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科学。定的科学。二、中药学的研究范围二、中药学的研究范围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味、功各味中药的来源、采制、性味、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科学。(一)中药的药性(一)中药的药性 药性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药性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中药性能是用来认识和概括中药中药性能是用来认识和概括

    6、中药作用性质的理论,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作用性质的理论,是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发展形成的一套体现中医药特过程中发展形成的一套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脏腑、经色的理论体系,是以阴阳、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治则、治法络等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治则、治法为指导思想,并以药物的作用为依据为指导思想,并以药物的作用为依据加以认识、概括的药性理论。加以认识、概括的药性理论。内容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内容主要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沉浮、归经等。简单说,药性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简单说,药性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对对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和对疾病产生

    7、的疗效的总结。疾病产生的疗效的总结。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中药的四气五味(二)中药的四气五味 四气四气(四性)(四性)药物药物 机体机体 反应反应寒寒热热温温凉凉寒凉药物寒凉药物温热药物温热药物清热泻火清热泻火温里散寒温里散寒热性病热性病寒性病寒性病石膏石膏黄连黄连 附子附子干姜干姜辛辛甘甘酸酸苦苦咸咸五味五味药物的作用药物的作用辛辛甘甘酸酸苦苦咸咸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能行气行血麻黄、桂枝治风寒表证,木香、红花能行气行血 有补益、和中的作用有补益、和中的作用 人参、黄芪能补益元气,甘草

    8、、大枣能调和脾胃及调和药性人参、黄芪能补益元气,甘草、大枣能调和脾胃及调和药性 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五味子、山茱萸能敛汗涩精,五倍子能涩肠止泻五味子、山茱萸能敛汗涩精,五倍子能涩肠止泻 有燥湿、泻降的作用有燥湿、泻降的作用 黄连、黄柏能清热燥湿,大黄能泻下黄连、黄柏能清热燥湿,大黄能泻下 有软坚、泻下的作用有软坚、泻下的作用 海藻、瓦楞子能软坚散结,芒硝能泻下通便海藻、瓦楞子能软坚散结,芒硝能泻下通便 辛散辛散甘缓甘缓酸收酸收苦坚苦坚咸软咸软 气和味都是每个药物所固有的,并且各气和味都是每个药物所固有的,并且各有所偏,中医就是借助它的偏性来治疗阴阳有所偏,中医就是借助它的偏性

    9、来治疗阴阳偏胜偏衰的病变。偏胜偏衰的病变。气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气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归纳得到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反应归纳得到的,是从性质上对药物多种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疗作用的高度概括。味一般是通过口尝而得,(但有相当一味一般是通过口尝而得,(但有相当一部分药物其味并不明显)所以味也反映了药部分药物其味并不明显)所以味也反映了药物的实际性能。物的实际性能。气和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气和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性和味相配合,就造成了药物作用的差异,既能反映某些药物的共性,又能反映各药物既能反映某些药物的共性,

    10、又能反映各药物的个性。的个性。例如,麻黄与薄荷同为辛味药,辛能发散,例如,麻黄与薄荷同为辛味药,辛能发散,具有发汗解表的共性,但麻黄性温,适用于具有发汗解表的共性,但麻黄性温,适用于风寒表证;薄荷性凉,则适用于风热表证。风寒表证;薄荷性凉,则适用于风热表证。又如黄连与生地黄同为寒性药,具有清又如黄连与生地黄同为寒性药,具有清热共性,但黄连苦寒,苦能燥湿,而生地黄热共性,但黄连苦寒,苦能燥湿,而生地黄甘寒,甘能养阴生津,能治阴虚发热证。甘寒,甘能养阴生津,能治阴虚发热证。由此可见,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的药物,由此可见,气同味异或味同气异的药物,其作用也不相同,只有认识和掌握每一药物其作用也不相同,

    11、只有认识和掌握每一药物的全部性能,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使用药物。的全部性能,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使用药物。(三)中药的升降沉浮(三)中药的升降沉浮 升降沉浮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升降沉浮是指药物作用的趋向。升是升提,降是下降,升是升提,降是下降,沉有下行泄利之意,浮有上行发散之意。沉有下行泄利之意,浮有上行发散之意。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升浮属阳,沉降属阴。升与浮、沉与降的趋势类似,不易严格区分,升与浮、沉与降的趋势类似,不易严格区分,故常以故常以“升浮升浮”“”“沉降沉降”合称。合称。主上行而向外,主上行而向外,发汗、升阳、散寒、催吐发汗、升阳、散寒、催吐主下行而向内,主下行而向内,降逆、清热、泻下及收

    12、敛降逆、清热、泻下及收敛升升 浮浮沉沉 降降黄黄芪芪升升麻麻麻麻黄黄桂桂枝枝大大黄黄芒芒硝硝石石决决明明牡牡蛎蛎久泻脱肛久泻脱肛子宫下垂子宫下垂气虚下陷气虚下陷风寒风寒表证表证肠燥便秘肠燥便秘实证实证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头晕头痛头痛病变部位与病势病变部位与病势病变病变在上在表在上在表病变病变在下在里在下在里升升浮浮沉降沉降病势病势上逆上逆病势病势下降下降 药物作用的升降沉浮与药物的气味及质药物作用的升降沉浮与药物的气味及质地轻重有一定的关系。地轻重有一定的关系。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阳性的药物,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阳性的药物,大多升浮;大多升浮;味属苦酸咸、气属寒凉的阴性药物,大味属苦酸咸、

    13、气属寒凉的阴性药物,大多沉降。多沉降。花叶等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花叶等质轻的药物,大多升浮;种子及矿物等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种子及矿物等质重的药物,大多沉降。药性的升降沉浮还受配伍或炮制的影药性的升降沉浮还受配伍或炮制的影响。例如升浮药在众多沉降药中,便随之响。例如升浮药在众多沉降药中,便随之下降;沉降药在众多升浮药中,也能随之下降;沉降药在众多升浮药中,也能随之上升。上升。有些药,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有些药,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这都说明药物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这都说明药物的升降沉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制约的升降沉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制约,相互转化

    14、。,相互转化。(四)中药的炮制(四)中药的炮制 1 1、炮制、炮制: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依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依据医疗、制剂和调剂的不同要求,依照辨据医疗、制剂和调剂的不同要求,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对原药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对原药材所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的总称。材所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的总称。经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通称经加工炮制后的中药通称“中药饮片中药饮片”。多数中药需经过炮制,才能符合治疗。多数中药需经过炮制,才能符合治疗的需要,充分发挥药效。的需要,充分发挥药效。2 2、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

    15、艺、质量标准、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历史沿质量标准、炮制品的临床应用、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在临床用药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理论在临床用药上的具体表现,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上的具体表现,是世界上独特的制药技术,是保证饮片质量的关键,具有实践术,是保证饮片质量的关键,具有实践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是一门既传统性强、知识面广的特点,是一门既传统而又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而又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是遵循中医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和

    16、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和设备,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以制工艺和设备,制订饮片质量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逐步实现炮制学科的现全、有效,从而逐步实现炮制学科的现代化。代化。净制净制 加工切制加工切制 加热炮制加热炮制 炒制炒制 煅制煅制 辅料(包括药汁)制辅料(包括药汁)制 炮炮制制3.炮制的方法炮制的方法 净制净制去除原药材中混有的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去除原药材中混有的一些杂质或非药用部分 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根具有敛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根具

    17、有敛汗作用;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汗作用;巴戟天的木心为非药用部分,且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占的比例较大,若不除去,则用药剂量不准,降低疗效。准,降低疗效。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形相似的有的原药材中还可能混有外形相似的其他有毒药物,如八角茴香中混入莽草,其他有毒药物,如八角茴香中混入莽草,黄芪中混入狼毒等,这些异物若不拣出,黄芪中混入狼毒等,这些异物若不拣出,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轻则中毒,重则造成死亡。加工切制加工切制 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药材切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量,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量,利于进一步炮制和调配。药材切制前需经过润泡等软化操作,药

    18、材切制前需经过润泡等软化操作,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加热炮制加热炮制 用火加热是中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用火加热是中药最早的炮制方法,也是中药炮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炒制和煅中药炮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其中炒制和煅制应用最广泛。制应用最广泛。炒制的作用:炒制的作用:提高疗效、抑制偏性。提高疗效、抑制偏性。用炒法处理,可从多种途径改变药用炒法处理,可从多种途径改变药效。以满足临床用药的不同要求。效。以满足临床用药的不同要求。炒制炒制 许多中药经过炒制,可以产生不同程度许多中药经过炒制,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焦香气,收到醒脾开胃的作用,如炒麦芽的焦香气,收到醒脾开胃的作用,如炒麦

    19、芽、炒谷芽等。、炒谷芽等。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香气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香气,而且其皮壳膨胀破裂,易于捣碎和煎出有,而且其皮壳膨胀破裂,易于捣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如炒牛蒡子、炒王不留行等。效成分,如炒牛蒡子、炒王不留行等。作用较峻猛的药物炒后可缓和峻烈之性作用较峻猛的药物炒后可缓和峻烈之性,如炒牵牛子。,如炒牵牛子。有些药材具有毒性,炒后可减毒,如砂有些药材具有毒性,炒后可减毒,如砂炒马钱子、米炒斑蝥。炒马钱子、米炒斑蝥。苦寒药物易损脾阳,炒后可缓和苦寒之苦寒药物易损脾阳,炒后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如炒栀子、炒槐花。性,免伤脾阳,如炒栀子、炒槐花。温燥药物易耗气伤阴动火,炒

    20、后可缓和温燥药物易耗气伤阴动火,炒后可缓和其辛燥之性,以免助热伤阴,如炒芥子。其辛燥之性,以免助热伤阴,如炒芥子。有异味的药物炒后可矫臭矫味,利于服有异味的药物炒后可矫臭矫味,利于服用,如麸炒僵蚕、米炒斑蝥。用,如麸炒僵蚕、米炒斑蝥。有些药物炒炭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有些药物炒炭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如大蓟炭、小蓟炭。如大蓟炭、小蓟炭。煅制煅制 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物,煅后不但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物,煅后不但能使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和煎熬,而且作能使质地酥脆,利于粉碎和煎熬,而且作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用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或

    21、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药物,或者需要制炭的植物药。如白矶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石膏煅如白矶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石膏煅后有收敛生肌的功能;血余不生用,入药需后有收敛生肌的功能;血余不生用,入药需煅炭,煅炭后方具有止血作用。煅炭,煅炭后方具有止血作用。辅料(包括药汁)制辅料(包括药汁)制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方法炮制,可借中药加入辅料用不同方法炮制,可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助辅料发挥

    22、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以尽量符合治疗要求。有所损益,以尽量符合治疗要求。酒制:如苦寒药通常气薄味厚,通过酒制,酒制:如苦寒药通常气薄味厚,通过酒制,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既可缓和苦寒之利用酒的辛热行散作用,既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可使其寒而不滞,更好性,免伤脾胃,又可使其寒而不滞,更好地发挥清热泻火作用。活血药酒制可使作地发挥清热泻火作用。活血药酒制可使作用增强而力速,适于瘀阻脉络、肿痛较剧用增强而力速,适于瘀阻脉络、肿痛较剧或时间较短需速散者。滋腻药物气薄味厚,或时间较短需速散者。滋腻药物气薄味厚,易影响脾胃的运化,酒制能宣行药势,减易影响脾胃的运化,酒制能宣行药势,减弱

    23、黏滞之性,使其滋而不腻,更易发挥药弱黏滞之性,使其滋而不腻,更易发挥药力。力。醋制:活血药醋制能使作用缓和而持久,提醋制:活血药醋制能使作用缓和而持久,提高疗效,适用于血脉瘀滞引起的出血证,如高疗效,适用于血脉瘀滞引起的出血证,如醋五灵脂;或积聚日久,实中夹虚,需缓治醋五灵脂;或积聚日久,实中夹虚,需缓治者,如醋大黄。者,如醋大黄。蜜制:蜜制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蜜制:蜜制能增强止咳药或补气药的作用,如紫菀生用虽然化痰作用较强,但能泻肺气如紫菀生用虽然化痰作用较强,但能泻肺气,只适于肺气壅闭,痰多咳嗽的患者,若肺,只适于肺气壅闭,痰多咳嗽的患者,若肺气不足的病人,服用后,有的可出现小便失

    24、气不足的病人,服用后,有的可出现小便失禁,尤其是小儿,用甘温益气的蜜炼制后可禁,尤其是小儿,用甘温益气的蜜炼制后可纠此弊,并能增强润肺止咳之功。纠此弊,并能增强润肺止咳之功。盐制:温肾药以盐制是味的扶助,使气盐制:温肾药以盐制是味的扶助,使气厚之药得到味的配合,达到厚之药得到味的配合,达到“气味相扶气味相扶”的目的,增强其补肾作用,如盐补骨脂。的目的,增强其补肾作用,如盐补骨脂。姜制:姜制药物可增强其化痰止呕的作,姜制:姜制药物可增强其化痰止呕的作,如姜半夏、姜竹菇等。如姜半夏、姜竹菇等。药汁制:药汁制可发挥辅料与主药的综合疗药汁制:药汁制可发挥辅料与主药的综合疗效,如吴茱萸辛热,以气胜,黄连

    25、苦寒,以效,如吴茱萸辛热,以气胜,黄连苦寒,以味胜,用吴茱萸制黄连一冷一热、阴阳相济味胜,用吴茱萸制黄连一冷一热、阴阳相济、气味相得、相辅相成,故萸黄连长于泻肝、气味相得、相辅相成,故萸黄连长于泻肝火以和胃气。火以和胃气。总之,中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辅总之,中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辅料炮制后,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料炮制后,可以从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方式,趋利避害,提高疗效。方式,趋利避害,提高疗效。4 4、炮制的目的、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减毒)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减毒)2 2)转变药物的功能)转变药物的功能 3 3)增强疗效)增强疗效 4)4)

    26、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5)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 用用 6 6)易于粉碎,适应调剂、制剂的需要)易于粉碎,适应调剂、制剂的需要 7 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8 8)矫味矫臭、便于服用)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1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减毒)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减毒)解毒的方法解毒的方法浸渍,浸渍,漂洗,漂洗,清蒸,清蒸,单煮,单煮,加入辅料共同加入辅料共同蒸、煮、洗、漂蒸、煮、洗、漂 乌头乌头附子附子半夏半夏南星南星甘遂甘遂大戟大戟麻黄麻黄 厚朴厚朴 乌头中的乌头类生

    27、物碱及其降解产物具有乌头中的乌头类生物碱及其降解产物具有较强的强心、解热、镇痛、镇静等作用,炮制较强的强心、解热、镇痛、镇静等作用,炮制后既可保证其临床疗效,又可明显降低毒性。后既可保证其临床疗效,又可明显降低毒性。苍耳子、蓖麻子、相思子等一类含有毒性苍耳子、蓖麻子、相思子等一类含有毒性蛋白质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其中所含毒蛋白质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其中所含毒性蛋白因受热变性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性蛋白因受热变性而达到降低毒性的目的。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有些毒性药物炮制除降低毒性外,还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和药性,如甘遂、芫花醋炙,巴豆制霜均可缓和泻

    28、下作用和泻下作用 如半夏、天南星等含有强烈刺激性物质,如半夏、天南星等含有强烈刺激性物质,经洗、漂和白矾等辅料炮制后,可消除其刺激经洗、漂和白矾等辅料炮制后,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咽喉的副作用。炮制也可除去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炮制也可除去或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汉代张仲景在汉代张仲景在金匮玉函经金匮玉函经中明确指出:麻黄中明确指出:麻黄“生则令人烦,汗出不可止生则令人烦,汗出不可止”。说明麻黄生用有。说明麻黄生用有“烦烦”和和“出汗不止出汗不止”的副作用,用时的副作用,用时“皆先煮数沸皆先煮数沸”,便可除去其副作用;,便可除去其副作用;又如临床上遇到失眠、心神不安而又大便稀溏又如临床上遇到失眠、

    29、心神不安而又大便稀溏的病人,此时需用柏子仁宁心安神,但生柏子仁有的病人,此时需用柏子仁宁心安神,但生柏子仁有滑肠通便的副作用,服后可使病人发生腹泻,此时滑肠通便的副作用,服后可使病人发生腹泻,此时可将柏子仁压去油脂制成柏子仁霜应用,以消除其可将柏子仁压去油脂制成柏子仁霜应用,以消除其致泻的副作用;致泻的副作用;瓜蒌仁制霜、马兜铃蜜炙可消除令人呕吐的副作瓜蒌仁制霜、马兜铃蜜炙可消除令人呕吐的副作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用;厚朴姜炙、黄精蒸制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2 2)转变药物的功能)转变药物的功能 性味偏盛的药物,临床应用时往往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副性味偏盛的药物,临床应用时

    30、往往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辛耗气,过甘生湿,过酸作用。如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辛耗气,过甘生湿,过酸损齿,过苦伤胃,过咸生痰。药物经过炮制,可以改变或缓损齿,过苦伤胃,过咸生痰。药物经过炮制,可以改变或缓和药物偏盛的性味,以达到改变药物作用的目的。和药物偏盛的性味,以达到改变药物作用的目的。如生地黄,性寒,具清热、凉血、生津之功,常用于血如生地黄,性寒,具清热、凉血、生津之功,常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衄(女)、斑疹、热病口渴等症。经蒸制成热妄行引起的吐衄(女)、斑疹、热病口渴等症。经蒸制成熟地黄后,其药性变温,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凡血虚阴熟地黄后,其药性变温,能补血

    31、滋阴、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经蜜炙炮制后,其所含如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经蜜炙炮制后,其所含具辛散解表作用的挥发油含量减少,辛散作用缓和,且炼蜜具辛散解表作用的挥发油含量减少,辛散作用缓和,且炼蜜可润燥,能与麻黄起协同作用,故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可润燥,能与麻黄起协同作用,故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3)增强疗效)增强疗效 如蜜炙款冬花、紫菀等,由于炼蜜有甘缓如蜜炙款冬花、紫菀等,由于炼蜜有甘缓益脾、涧肺止咳之功,作为辅料被应用后与益脾、涧肺止咳之功,作为辅料被应用后与药物起协同作用,从而增强了疗效。药物

    32、起协同作用,从而增强了疗效。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例如,黄柏为清下焦湿热药,酒炙后借酒例如,黄柏为清下焦湿热药,酒炙后借酒力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若盐炙后,则引药力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热。若盐炙后,则引药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下行,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的作用 中医对药物作用部位常以脏腑经络来表示中医对药物作用部位常以脏腑经络来表示。所谓某药归某经,即表示该药对某些脏腑和。所谓某药归某经,即表示该药对某些脏腑和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如杏仁可以止咳平喘,经络有明显的选择性。如杏仁可以止咳平喘,故入肺

    33、经;可润肠通便,故入大肠经。由于一故入肺经;可润肠通便,故入大肠经。由于一药入多经,会使其作用分散,通过炮制调整,药入多经,会使其作用分散,通过炮制调整,可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可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6)易于粉碎,适应调剂、制剂的需要)易于粉碎,适应调剂、制剂的需要 植物类药材,经软化处理,切制成一定植物类药材,经软化处理,

    34、切制成一定规格的片、丝、段、块后,可便于调剂时分规格的片、丝、段、块后,可便于调剂时分剂量、配药方;而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剂量、配药方;而质地坚硬的矿物类、甲壳类及动物化石类药材很难粉碎并在短时间内类及动物化石类药材很难粉碎并在短时间内也不易煎出其药效成分,因此必须经过加热也不易煎出其药效成分,因此必须经过加热等处理,使之质地酥脆而便于粉碎并增加其等处理,使之质地酥脆而便于粉碎并增加其药效成分的溶出。如砂烫醋淬穿山甲、龟甲药效成分的溶出。如砂烫醋淬穿山甲、龟甲、鳖甲,砂烫马钱子,蛤(、鳖甲,砂烫马钱子,蛤(ge,ha)粉烫阿胶)粉烫阿胶,煅代赭(,煅代赭(zhe)石、寒水石,煅淬自然铜等)石

    35、、寒水石,煅淬自然铜等。如龙骨、石决明炮制后可使质地酥松,如龙骨、石决明炮制后可使质地酥松,易于粉碎,并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易于粉碎,并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7)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洁净药物,利于贮藏保管 中药在采收、仓贮、运输过程中常混中药在采收、仓贮、运输过程中常混有泥沙杂质,并有残留的非药用部位和霉有泥沙杂质,并有残留的非药用部位和霉败品,因此必须经过严格的分离和洗刷,败品,因此必须经过严格的分离和洗刷,使其达到所规定的洁净度,以保证临床用使其达到所规定的洁净度,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卫生和剂量的准确。例如根类药物的药的卫生和剂量的准确。例如根类药物的芦头(根上部之根茎部分)、皮类药材的

    36、芦头(根上部之根茎部分)、皮类药材的粗皮(栓皮)、昆虫类药物的头足翅等常粗皮(栓皮)、昆虫类药物的头足翅等常应除净。应除净。有的药材来源于同一植物,但药用部有的药材来源于同一植物,但药用部分不同,作用不同,必须分开应用。如麻分不同,作用不同,必须分开应用。如麻黄茎能发汗,麻黄根能止汗;莲子心清心黄茎能发汗,麻黄根能止汗;莲子心清心热,而莲子肉健脾止泻;川椒的果实和种热,而莲子肉健脾止泻;川椒的果实和种子作用也不同,果实能温脾胃、散寒气,子作用也不同,果实能温脾胃、散寒气,而种子(椒目)能行水平喘。而种子(椒目)能行水平喘。有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苦有些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如黄芩、苦杏仁等,

    37、经过加热处理,能促使其中与苷杏仁等,经过加热处理,能促使其中与苷共存的酶失去活性,从而避免苷类成分在共存的酶失去活性,从而避免苷类成分在贮藏过程中被酶解而使疗效降低。又如桑贮藏过程中被酶解而使疗效降低。又如桑螵蛸、五倍子必须蒸制,才能杀死虫卵或螵蛸、五倍子必须蒸制,才能杀死虫卵或蚜虫,否则失效;植物种子类药物经过蒸、蚜虫,否则失效;植物种子类药物经过蒸、炒等的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发芽,便于炒等的加热处理,能终止种子发芽,便于贮存而不变质,如苏子、莱菔子等。贮存而不变质,如苏子、莱菔子等。保证药物的净度。如根茎类药材残留的保证药物的净度。如根茎类药材残留的芦头,种子类药材附有的果柄、果壳都芦头,

    38、种子类药材附有的果柄、果壳都应除去。应除去。8)矫味矫臭、便于服用)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中药中的某些动物类药材(如紫河车中药中的某些动物类药材(如紫河车、乌贼骨)、树脂类药材(如乳香、没药、乌贼骨)、树脂类药材(如乳香、没药)或其他有特殊不良气味的药物,往往为)或其他有特殊不良气味的药物,往往为病人所厌恶,服后有恶心、呕吐、心烦等病人所厌恶,服后有恶心、呕吐、心烦等不良反应。为了便于服用,常用酒制、蜜不良反应。为了便于服用,常用酒制、蜜制、水漂、麸炒、炒黄等方法炮制,能起制、水漂、麸炒、炒黄等方法炮制,能起到矫臭矫味的效果,有利于病人服用。如到矫臭矫味的效果,有利于病人服用。如酒制乌梢蛇、紫河

    39、车、麸炒僵蚕酒制乌梢蛇、紫河车、麸炒僵蚕,醋制乳,醋制乳香、没药。香、没药。(五)中药的归经(五)中药的归经 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药物在人体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药物在人体所起的作用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寒寒性性药药物物清肺热清肺热清心热清心热清肝热清肝热清胃热清胃热补心补心补肺补肺补脾补脾补肾补肾补药补药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的。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的。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循经络影响到脏腑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循经络影响到脏腑,脏腑的疾病也可以由经络反映到体表,脏腑

    40、的疾病也可以由经络反映到体表,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征候,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征候,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然,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然后再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再选用相应的药物治疗。药物的归经与药物的四气五味、升药物的归经与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药性相辅相成的,在治病用降沉浮等药性相辅相成的,在治病用药时必须相互结合。药时必须相互结合。中药学研究实例中药学研究实例药性赋药性赋寒寒 性性诸药赋性,此类最寒。诸药赋性,此类最寒。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而治疝何难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海藻散瘿破气

    41、而治疝何难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闻之菊花能明目而清头风;射干疗咽闭而消痈毒;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薏苡理脚气而除风湿;藕节消瘀血而止吐衄。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瓜蒌子下气润肺喘兮,又且宽中,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车前子止泻利小便兮,尤能明目。第二节第二节 药用资源药用资源 一、药用资源一、药用资源 二、民族药用资源二、民族药用资源三、中药资源保护三、中药资源保护 四、中药资源创新四、中药资源创新一、药用资源一、药用资源我国使用天然药物历史悠久,药用资源极我国使用天然药物历史悠久,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为丰富。诗经诗经记药记药50余种余种 山海

    42、经山海经(公元前(公元前475公元公元8年)记药年)记药139种种 汉代(公元前汉代(公元前206年年公元公元220年)的年)的神农本草神农本草经经记述药物记述药物365种种 唐本草唐本草(659年)记年)记载载844种种 宋宋证类本草证类本草记药记药1445种种 明代(明代(1596年)李时珍年)李时珍本草本草纲目纲目记述药物已发展到记述药物已发展到1892种种 清代,经清代,经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1765年)增补,药物达到年)增补,药物达到2813种种 1977年出版的年出版的中药大辞中药大辞典典收药就增到收药就增到5767种种 新华本草纲要新华本草纲要记载记载6000种种 1982

    43、 1982年国家组织年国家组织2 2万多人的专业队伍进万多人的专业队伍进行全国规模的中药资源普查,历时近行全国规模的中药资源普查,历时近1010年年编写编写中国中药资源中国中药资源等等6 6本专著。本专著。收药收药12727种种动物药动物药1581种种植物药植物药11146种种种子植物种子植物10118种种菌类菌类115种种苔藓类苔藓类43种种地衣类地衣类52种种蕨类蕨类456种种根据以上资料,我国根据以上资料,我国天然药用种类可界定天然药用种类可界定为为6000种左右,但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中种左右,但药典或部颁标准收载中药材种类约药材种类约500种。种。二、民族药用资源二、民族药用资源 我国

    44、民族医药资源广泛,应用经验丰我国民族医药资源广泛,应用经验丰富,特别是藏、蒙、维、彝等民族医药已富,特别是藏、蒙、维、彝等民族医药已成为筛选天然活性物质的最热点之一。成为筛选天然活性物质的最热点之一。此外,开展国际传统药学的比较研究,此外,开展国际传统药学的比较研究,阐明其药性品质差异及物种关系,将为进一阐明其药性品质差异及物种关系,将为进一步弘扬中药特色和优势,实现中药质量标准步弘扬中药特色和优势,实现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国际化,有效地抵御洋中药对我国规范化、国际化,有效地抵御洋中药对我国中药的冲击,吸收利用国外植物药新资源、中药的冲击,吸收利用国外植物药新资源、新成果,不断丰富中医药学宝库

    45、,促进国际新成果,不断丰富中医药学宝库,促进国际传统医药文化交流奠定新的基石。传统医药文化交流奠定新的基石。三、中药资源保护三、中药资源保护 由于人们生命活动的扩大和盲目采挖由于人们生命活动的扩大和盲目采挖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及药用动植物物种开发,生态环境的破坏及药用动植物物种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得不少名贵中药品种资源的严重流失,使得不少名贵中药品种濒于灭绝的危险。濒于灭绝的危险。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种质资源是中药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是中药品种选育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将是保证我国中,保护生物物种

    46、多样性,将是保证我国中药资源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手药资源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手段和环节。段和环节。目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多样目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遗传多样性研究广泛开展,以保护求发展,就地保性研究广泛开展,以保护求发展,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天然更生与人工培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天然更生与人工培育相结合,将是中药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育相结合,将是中药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基本对策。的基本对策。四、中药资源创新四、中药资源创新 生物技术在药用资源创新方面的应用生物技术在药用资源创新方面的应用将是将是2121世纪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的最富活世纪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的最富活力和

    47、最有前途的领域。力和最有前途的领域。1.1.中药分子的标识育种中药分子的标识育种 运用运用DNADNA分子标记和重组分子标记和重组DNADNA等技术等技术筛选和培育高产优质抗灾性的中药新品筛选和培育高产优质抗灾性的中药新品种,实现中药种质资源强优组合与品种种,实现中药种质资源强优组合与品种改良。目前这方面尚处于遗传学基础研改良。目前这方面尚处于遗传学基础研究阶段中,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但究阶段中,难度较大,具有挑战性,但潜力巨大。潜力巨大。2.2.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活性物质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活性物质 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药用基因导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药用基因导入植物的基因组,通过基因表达

    48、获得新型入植物的基因组,通过基因表达获得新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植物表达体系使表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植物表达体系使表达产物具有可糖基化、酰胺化等转译后加达产物具有可糖基化、酰胺化等转译后加工性强的特点,在免疫原性、安全性、来工性强的特点,在免疫原性、安全性、来源和成本等方面,较细菌、酵母、昆虫细源和成本等方面,较细菌、酵母、昆虫细胞及哺乳动物细胞等表达体系更具有潜在胞及哺乳动物细胞等表达体系更具有潜在的优势。目前一些名贵生物医药制品如基的优势。目前一些名贵生物医药制品如基因工程疫苗、活性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己因工程疫苗、活性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己能在转基因烟草、番茄、马铃薯、油菜、能在转基因烟草、

    49、番茄、马铃薯、油菜、酵母、颠茄中整合、转录和表达。酵母、颠茄中整合、转录和表达。3.细胞组织培养细胞组织培养 主要引用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引用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活性产物以及进行药用植物快速生产天然活性产物以及进行药用植物快速繁殖。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繁殖。近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出现了基于发根农杆菌(,出现了基于发根农杆菌(Agrobacterium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rhizogenes)的毛状根培养和基于根瘤农)的毛状根培养和基于根瘤农杆菌(杆菌(Agrobacterrium tumefaciensAgrobacterr

    50、ium tumefaciens)的)的冠瘿组织培养的转基因器官培养技术,将冠瘿组织培养的转基因器官培养技术,将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的研究与开发推向新阶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的研究与开发推向新阶段。段。自从自从19021902年首次进行细胞培养的实验年首次进行细胞培养的实验以来,经过科学家们以来,经过科学家们1 1个世纪的努力,全世个世纪的努力,全世界已有界已有10001000种植物进行过细胞培养方面的种植物进行过细胞培养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已建立了三七研究。目前我国科学工作者已建立了三七、人参、西洋参、三尖杉、紫草、丹参等、人参、西洋参、三尖杉、紫草、丹参等4040多种药用植物的液体培养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药与天然药物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8863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