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两汉文学批评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587933
  • 上传时间:2023-04-26
  • 格式:PPT
  • 页数:41
  • 大小:93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两汉文学批评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两汉 文学批评 课件
    资源描述:

    1、本章导航 经学时代 淮南子 史记 诗大序 论衡两汉思想文化的基本状况经 学 时 代 诸不在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从西汉中到东汉中二百余年,是经学的全盛时代,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汉代经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 今文经学。政治视角,讲阴阳灾异,发微言大义,活泼但流于空疏;古文经学。历史视角,讲文字训诂,究典章制度,求经文本义,朴实但失之繁琐。汉代文化与文学汉代文论发展的历史阶段1、西汉中期以前2、西汉中叶至东汉3、东汉时期淮南子的道家文论 一、美丑观 1.求美则不得美,不求美则美矣。2.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

    2、不能贵。3.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说;规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二、鉴赏论 1、无载之虚 2、师旷之耳 3、听有音之音者聋,听无音之音者聪。司马迁与“发愤著书”司马迁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明确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史记中专门为文学家设传,并对作家们的生平事迹及作品展开评论,推动了古代作家论和作品评论的发展。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

    3、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史记“发愤著书”说 愤: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质量。“发愤著书”说具有与儒家“温柔敦厚”说、“中和”之美说等完全不同的美学品格。史记的屈原论 指出离骚是怨愤而作 分析屈原作品的艺术特色 对屈原的思想及人格作出高度评价 对屈原作品讽谏意义的肯定屈 原附:王逸对屈原的评论 高度肯定屈原的人格精神,批评班固对屈原的指责 分析屈原作品的创作动机及作品功用 高度肯定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认为屈原的作品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音乐艺术的创作发生乐记的文艺思想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情

    4、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情之产生是人心对情之产生是人心对外物感应的结果外物感应的结果音乐的创作发生是音乐的创作发生是“人心人心”活动的结果活动的结果音乐创作是一个由自然音乐创作是一个由自然之声到审美之音的过程之声到审美之音的过程音 乐 的 作 用 政治功用政治功用 声音之道与政通 审乐以知政 致乐以治心 审美功用审美功用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乐记的文艺思想 论 艺 术 本 质乐记的文艺思想 乐者,心之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音乐的本质在于人音乐的本质在于人的内在情感的内在情感诗乐舞同出一源,其源即情

    5、诗乐舞同出一源,其源即情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外发:唯乐不可以为伪。”“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乐记的文艺思想 乐本、乐象、乐饰乐本、乐象、乐饰三要素三要素音乐活动中的以类相动“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乐本)乐记的文艺思想 创作和欣赏中都存在着主创作和欣赏中都存在着主客体之间的客体之间的“以类相动以类相动”“志之所之”和“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

    6、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止 乎 礼 义”儒家诗学的思想规范 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诗大序(二)“讽谏”和“教化”对诗歌政治功用的强调(诗)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主文而谲谏”对诗歌形式特点的要求“主文”即注重文采,讲究形式;“谲谏”即“刺上”的方式应委婉含蓄,不可直露急切。诗大序“变风变雅”诗歌创作与时代发展“至于王道衰,礼义废,国异政,家殊俗,

    7、而变风变雅变风变雅作矣。”诗大序即即“伤人伦之废,哀刑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政之苛”的诗的诗董仲舒“天人感应”与文学创作 人之形体,化天数而成;人之血气,化天志而仁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时。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董仲舒的经学家文论 论诗歌内容和功用诗道志,故长于质。礼之所以重者在志。(春秋繁露玉杯)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灿然复兴,诗人美之而作 及至周室之衰,其卿大夫缓于谊而急于利,亡推让之风,而有争田之讼,故诗人疾而刺之。(举贤良对策)董仲舒的经学家文论 诗

    8、 无 达 诂春秋繁露精华云:“所闻诗无达诂。”此命题是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诗无达诂”为汉儒们随意解诗提供了理论根据。但从诗歌欣赏角度看,此论又有合理性。董仲舒的经学家文论 论 文 与 质志为质,物为文。文著于质,质不居文,文安施质?质文两备,然后礼成;文质偏行,不得有我尔之名;俱不能备而偏之,宁有质而无文。(春秋繁露玉杯)董仲舒的经学家文论 王 充提倡“实诚”,反对“虚妄”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佚文篇)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超奇)王充的文学观 提倡“事为”,反对“增实”论夸张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

    9、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艺增)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同上)王充的文学观 提倡“世用”,反对“空作”论文学功用贤圣之兴文也,起事不空为,因因不空作。作有益于化,化有补于正。(对作)王充的文学观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哉文人之笔,劝善惩恶哉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须鸿笔之臣古之帝王建鸿德者,须鸿笔之臣聪人之知聪人之知“世用世用”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论内容与形式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 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人之有文,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超奇)王充的文学观 提倡朴实、独到,反对华巧、拟古 对文风的纠缪

    10、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高士之文雅,言无不可晓,指无不可睹。观读者,晓然若盲之开目,聆然若聋之通耳。(自纪)饰貌以强类者失形,调辞以务似者失情。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自纪)王充的文学观 重“胸臆”、“德盛”、“才力”、“学识”论作家才性胸臆“实诚在胸臆”(超奇)德盛“德弥盛者文弥缛德高而文积”(书解)才力“鸿眇之才,故有嘉令之文”(超奇)学识“人有知学,则有力”(效力)王充的文学观 超奇 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着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故夫鸿儒,所谓超而又超者也。中国文学批评史主讲:李建中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两汉文学批评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8793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