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专题二德道经与道家思想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 文档编号:5587703
  • 上传时间:2023-04-26
  • 格式:PPT
  • 页数:64
  • 大小:26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专题二德道经与道家思想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专题 道经 道家 思想 课件
    资源描述:

    1、专题二德道经与道家思想v理解德道经一书的思想体系及主要内容v以德道经的思想体系为线索,导读德道经一书及重点课文v了解道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一、老子其人其书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关于老子的情况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尔,字伯阳,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方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史记中提到的老子有三位:一是李耳,也就是老聃;二是老莱子;三是周太史儋。德道经的三个版本一是传世本的德道经,以魏晋时期王弼的道德真经注为通行本。二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战国楚墓中发现的帛书老子甲、乙、丙本。三是1993年在湖北荆

    2、门发现的郭店楚简老子版本,有甲、乙、丙三组。这三个版本关系如何,没有定论。老子的世界传播v老子一书,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全书共5000余字,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道德经一书在汉代以前称为老子,西汉时有一个叫河上公的人作老子章句,所以才有了道德经的名字。v在中国众多古典名著中,道德经一书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有”万能智慧之书”之称。评 价v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奇说:老子是国际性的.v德.法.英.美.日等国家今天都兴起了”老子热”v德国大小商店都有老子的翻译本。v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用”治大国若烹小鲜”来阐述政策。v尼采说:老子一

    3、书,象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v许多诺贝尔获奖者把发明发现归公于老子。老子文章的特点 老子文章,使用韵文写成,文句整齐,错落有致,自然成韵,节奏感强,读起来流畅舒适,给人一种语重心长而有自由随便的感觉。但不是优美飘逸的那种,而是辛辣老到的那种。有些文句,长短不一,有规律地押韵而且重叠反复,很像是民歌。老子用韵既有与诗经相同之处,也有与楚辞近似的地方,它是南北文化影响的产物,但它毕竟不是诗,而是诗化的散文。文中所用比喻说理,新颖独到。二、关于 老子的几则传奇故事 (一)聪颖少年 (二)教授孔子 (三)高论生死 (四)函谷著书 三、德道经的思想体系及主要内容 德道经一书的

    4、思想及其丰富.这里就其思想体系及其主要思想内容作简要介绍:(一)老子的世界观(自然观)1、老子的“道论”。“道”是老子整个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其它思想都是围绕这个思想而展开的.“道”的全新意义及多种解释: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一种真实的存在;规律法则;人生准则。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关于“道”的本性 (1)“道”是虚空的、无名的、无形的。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第二十

    5、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2)道是循环往复的,并以虚、无的方式发生作用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6、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关于“道论”的应用 请同学们用“有”与“无”的关系或实道与虚道的关系,论述科学与人文、企业文化与科学管理的关系。2、老子的“玄论”玄,这是老子所创立和使用的又一个全新概念,也是老子思想体系的基石之一,对于准确完整地理解老子的思想体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老子的学说之所以被称为玄学,也就是因为有玄这个概念存在的缘故。所谓玄,作为动词,就是指两对立面对立统一,而作为名词,则是指对立统一体本身,从而有无、阴阳等对立统一体都是玄。而两对立面共同构成的这个对立统一体,就叫做玄之体。第五十六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

    7、锐,解其纷,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而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3、老子的核心思想-玄律 在德道经的第一章,老子就给出了“玄是对立面的统一体”这个定义,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玄的作用,老子紧接着在第二章就列举出了一系列玄的实例来归纳和举证玄的普遍性规律玄律,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对立统一规律。第二章

    8、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4、老子的“道生万物”论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5、关于老子的“德论”在老子81章中,有16章谈到“德”的问题,故“德”是老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什么是德?相对于“道”而言,“德”是指道的本性所发挥的作用(简而言之:道是德之本,德是道之用)。在老子一书中,老子所说的“德”有三种含义:一是道之德,亦即道的本性;二是物之德,即事物的

    9、本性;三是人之德,即人的本性。第十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6、老子的认识论二、老子的社会历史观 1、“有余者”阶级和“不足者”阶级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斗争。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于天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于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恃,成功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恃,成功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而不处。其不欲见贤。第七十二章

    10、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压其所生。夫唯不压,是以不压。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治世方略 第三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三、老子的人生观 任何一个哲学家都有他的宇宙观,也有他的人生观,而宇宙观又决定他的人生观。老子人生观的核心在于“法

    11、自然”。亦即是顺其自然的法则而无容私焉。具体来说:老子的人生观就是“为而不有”“利而不害”(强调无私而成其私);“取虚”(强调“虚其心”(3章)、“致虚极”(16章)、“上德若谷”(41章),即要人虚怀若谷,虚则有容,有容乃大,有容才可以因应无穷,做到了这样,是为上德。第七章 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四、老子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道德经中所占篇幅最大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具体说

    12、明为君者如何处世处事、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德才能实现天下大治。当然,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一切同样也具有借鉴意义,而这也就是道德经不仅是一本帝王如何治国的教科书,同时对每个人也具有异常深远的作用与意义。(一)无为 老子的“无为”原则就是一切都要顺从自然规律办事而不能自行其是,而不是什么无所事事的不作为。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13、。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二)守为上或后发制人 凡事以守中待动、进退自如、后发制人为上策,或者说采取守势原则,这是老子依据玄律而提出的又一处事原则和方法。把这个原则应用于作战,则可得出如下守势用兵原则。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三)无 私 无私,这既是老子提出的处事原则和方法,也是老子提倡的“圣人”品德,所以,它也是老子的人生观和处世之道的基本组成部分。老子第七章就是这种思想。(前面以讲过)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

    14、王。是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其言下之;以圣人欲上民,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必以其身后之。是以圣欲先民,必以其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四)守柔原则 由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老子世界观的基本观点,所以,弱小者必然会转变为强大,强大者则必然会同步转变为弱小,从而柔弱必然胜刚强就成了道的基本运动规律,同时也成为老子处世处事的基本依据,老子也由此而提出了知雄守雌、坚守柔弱而永葆青春活力和蓬勃生机的处事之道。第七十六章 人之

    15、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五)否定之否定 追求一种否定之否定阶段的成就和目标,如若愚之大智、似弱之实强等,这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论述的一个重要观点或处世之道。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如讷。静屈,大巧若拙,大辩如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

    16、为天下正。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六)善 谋 凡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善于利用人的谋略,而不是只会逞匹夫之勇,这是老子所提倡的又一处事原则和方法。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适 可 而 止 凡事要知足,要适可而止,而不能走极端,以避免物极必反,这是老子提出的又一处事之道。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贵富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

    17、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 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矣。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八)避险求胜之道 凡事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保证自己首先立于不败不死之地,然后再谋求成功,这就是老子提出的从事高风险行业的处事之道。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判,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

    18、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五、老子的环境保护思想 老子老子一书的环境保护思想非常丰富,一书的环境保护思想非常丰富,老子要求人们老子要求人们“知常知常”“”“知止知止”“”“知足知足”,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与爱护自然,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与爱护自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一环境保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这一环境保护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护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解决问题的智慧,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解决问题的智慧,这也是老子

    19、思想大行于今世的原因。这也是老子思想大行于今世的原因。大自大自然在反抗然在反抗这篇课文,就是给破坏自然者敲这篇课文,就是给破坏自然者敲响了警钟。响了警钟。大自然在反抗大自然在反抗这篇课文,作者以生动而有严肃的文笔,描写了因过度使用化学农药而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死神从天而降,鱼类、益虫等大量死亡,而害虫却日益猖獗,最终给人类带来不堪重负的灾难。全文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就有一大群昆虫涌现出来):人类竭力要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人类的心意,但事与愿违,遭到了大自然的反抗与报复,由此引出如何处理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重大话题。第二部分(报告从世界各地传来杀死了它们

    20、,被捕食的昆虫的种群就会汹涌澎湃地发展起来):描写了人类以各类化学药物控制昆虫,削弱了自然的天然防线,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种种反常现象及恶果。第三部分(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些敌人就会猖獗起来危害我们):描绘了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的生物控制作用,把它们誉为人类反害虫的同盟军。在这部分中,作者列举了诸如黄蚂蚁、黄蜂、瓢虫、食蚜虻蝇、寄生虫、蜻蜓、草蜻蛉等昆虫的生存特点。第四部分批判了人类对科学研究特别是科学家的良知的毒害,肯定毕凯特博士限制化学药物,利用自然控制即以虫治虫的研究。这篇大自然在反抗选自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表现了作者大无畏精神和人文精神。关于本文的写作特点:文章既有文学的生

    21、动与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与扎实,是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的优秀科普文章。文章多用典型举例,以事实说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遭到了大自然的激烈反抗与报复。文章擅用阐释法,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在散碎的事实之间建立因果关联,体现出深刻的洞见力。五、链接书目 v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99.v詹剑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v兰喜井,老子解读,中华书局,2006.v葛荣晋,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v杨润根,发现老子,华夏出版社,2003.六、问题与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老子的“道论”与“德论”的?能够用道论中“有”“无”的关系去分析各种现象吗?2、简论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的异同。3、老子的哪些思想在今天有现实意义,请举一个方面的思想联系社会实际加以说明。再 见 2008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专题二德道经与道家思想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877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