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化学名师导学案精选.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鲁教版初三化学名师导学案精选.doc》由用户(hwpkd7952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教版 初三化学 名师 导学案 精选 下载 _其它版本_化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化学教材培训材料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一、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设置了三节内容(奇妙的化学、化学之旅、走进化学实验室),主要解决“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习化学”、“怎样学习化学”三个问题。按照“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思路,通过第一节奇妙的化学,展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活环境的变迁、现代科技成果等,让学生体验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认识“化学有什么作用”,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志向;又结合化学变化的奇妙现象,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奇妙,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并通过微观去探求化学变化的奥秘,走入化学世界,领悟“什么是化学”。通过第二节化学之旅,认识
2、学习化学最有效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程序,并结合对蜡烛燃烧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认识“如何学习化学”。通过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认识一些常见仪器,了解实验规则和操作技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技能。二、单元的知识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特征、区别、以及判断。几种观念:微粒观(分子、原子、元素)、价值观绿色化学观、能量观能量相互转化。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方法。常见实验仪器及操作的基本方法(药品取用、加热、称量、仪器连接与洗涤)。实验规则及意外事故处理办法。三、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及方法,学会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
3、步形成化学的价值观和微粒观。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四、单元教学计划第一节:3课时(每个小标题为1课时)第二节:3课时(每个小标题为1课时)第三节:3课时(第1、2个标题为1课时,第3个标题为2课时)单元复习1课时。共计:10课时。五、各节教学的建议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第1课时 化学带给我们什么(总第1课时)本节主要通过什么是化学制品,化学制品对生活及社会的作用两个问题,使学生感受“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从“教室”及“日常生活”找各种制品,认识
4、什么是化学制品;然后通过 “荒岛生活”的联想,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化学制品;最后通过观察“房屋建筑材料的变迁”、“芯片及光导纤维”和“石油及煤炭”能源的发展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有着重大作用,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设计】一、教学情境:利用节日焰火引发学生的联想,由此引入一门新学科化学。二、学习过程问题一:什么是化学制品?活动1: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以及教材第3页的图片,指出哪些是有天然材料?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化学制品?天然材料:人造材料:化学制品: 问题二:化学制品对人类生活及社会有什么作用?活动2:结合教材第3页“活动天地”,联想如果没有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
5、样?活动3:结合教材第3页房屋材料变迁图,思考化学对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活动4:结合教材第4页文字及图片,举例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小结:三、系统总结1.简要阐述化学在促进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2.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第2课时 观察化学变化(总第2课时)本节主要通过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如何判断化学变化,研究化学变化有什么作用三个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初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学习目标】1.认识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会判断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初步学习实验观察的方法,初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教学设计思路】首先通过观察几种常见的变
6、化,初步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然后结合“活动天地”,观察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学会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和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最后通过讨论“研究化学变化有什么作用”,认识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初步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学习过程】问题一:什么是化学变化?活动1:结合教材P5图示中的实例分析:木炭燃烧变成灰烬,原物质是_,变化后生成物质是_葡萄酿成葡萄酒,原物质是_,变化后生成物质是_铁矿石冶炼成钢铁(Fe),原物质是_,变化后生成物质是_以上三个变化的相同特征是_小结:_是化学变化; _是物理变化。问题二: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否发生了化学变活动2:结合活动天地,分组进行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实
7、验前实验中(现象)实验后结论1属于_变化2属于_变化3属于_变化4属于_变化小结:1.上述四个变化都是 变化。 2.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现象有:_ _。 3.判断化学变化依据是 。4.观察化学实验的顺序为:_ _。反思: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2.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诊断:设置相应的习题进行诊断训练。问题三:研究化学变化的目的是什么?活动3:阅读课本P67,完成下列问题:分析下列变化中能量的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释放_能;篝火燃烧是化学变化释放_能;电池供电是化学变化释放_能。研究化学变化的目的是 。结合当前的环境问题,谈谈化工企业应如何实施生产。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第
8、3课时 物质组成的奥秘(总第3课时)本节主要通过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使学生从微观认识“什么是化学”。【学习目标】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水组成的图示及原子图片,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而且微粒是真实存在的;然后通过氧气、氢气的组成图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最后通过其它物质的组成及结构图,物质又是由元素组成的。【学习过程】问题一: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活动1:阅读课本第7-8页,讨论:1.一桶水可以分成许多水滴,一滴水又可以分成许多更小的水滴,这说明物质是由许多 构成的。2.观察教材第7
9、-8页的图片说明:水是由许多 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有 个 原子和 个 原子构成的。氢气是由 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 个。 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 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 个 原子构成的。这说明不同物质的构成微粒 。3.结合教材第8页第2段,完成第9页第2题。通过该题说明,在宏观上,物质又是由 组成的。小结:从宏观上,物质是由 组成;从微观上,物质又是由 组成。问题二:3.观察教材第-8页图片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按 排列的;氢分子中的氢原子是按 排列;氧分子中的是按 排列。这说明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 。4.教材第8页下面的图片可知: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并实现了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10、,这说明 。一个油墨小点约100亿亿个碳原子组成,这一数据说明 ;练习:第9页挑战自我第2题小结:元素是 。补充: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符号:O;氢元素符号:H; 碳元素符号:C。任务二 探究化学的研究对象1、分析:下图为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变化是示意图回答:水通电分解的变化为 变化,理由是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在该变化过程中, 分解变成 , 重新组合,变成新物质的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 。2、阅读课本第八页第三段,回答:化学就是在 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 、 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二、合作共建1、从化学的角度分析。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2、完成第九页交流共享3、思考
11、讨论:原子和元素的有什么区别?(可举例说明)三、系统构建1、总结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关系。2、H2O表示的意义:表示 表示水是有 两种元素组成水 一个水分子是有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四、诊断评价1、物质是有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据此说明化学变化的基础是( )A、 原子的破裂 B、 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C 、分子的破裂 D、原子、分子同时破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和原子2、课本中有一幅图片,是用铁原子排列的原子两个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原子两个字肉眼根本看不见 C、人们已经掌握了控制含有移动原子的技术 D、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3、写出“CO2
12、”表示的意义【课后反思】第二节 化学之旅第1课时 从问题开始(总第4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提出 问题的方法2、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体验提出问题的作用及方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认识和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活动1:科学始于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失去了研究方向,化学也是如此?阅读P10页,你想过这些问题吗? 隐行飞机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沙子为什么能变成制作芯片用的硅?石油怎样才能变成绚丽多彩的衣物?学习活动2:你的心中一定有许多化学问题,把你心中的有关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学习活动3:阅读P11页“多识一点”化学之迷,你还知道那些化学之迷?学
13、习活动4:阅读P12页“多识一点”体会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问题的?二、合作共建: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呢?三、系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四、诊断评价:1、氢气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新型燃料,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将是氢能源的世纪。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金刚石做成的钻石璀璨夺目,我们使用的铅笔的铅笔芯是石墨做成的。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你的心中有什么问题?【课后反思】第二节 化学之旅第2课时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总第5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内容。2、初步实践“探究问题”、“反思评价”的学习过
14、程。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重点】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及方法。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的过程,认识反思评价的内容及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P12,谈谈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学生活动2:认真阅读课本P13活动天地,分析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各环节。小结:科学探究包括:_、_、_、_、_等几个基本环节。学习任务二: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讨论:为什么要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_二、合作共建: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做过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
15、在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此实验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参照课本P15多识一点,谈谈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小明为例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如图甲,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结果发现低的蜡烛先灭,高的蜡烛后灭,对于该实验进行分析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实验二,如图乙结果高的蜡烛先灭,请你分析原因?你认为以上两个实验条件有什么不同?对比以上两个实验,你对化学探究活动有什么看法?【课后反思】第二节 化学之旅实验次数蜡烛燃烧的时间粗蜡烛细蜡烛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2课时 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总第6课时)【学习目标】1、
16、初步实践“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反思评价”的学习过程。2、学习撰写实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学习重点】初步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15活动天地,完成“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实验的实验报告。姓名_ 合作者_班级_年级_班 日 期_年_月_日 星期_探究实验的名称:_探究实验的目的:研究蜡烛的粗细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仪器、药品:_步骤和方法:1、点燃两支蜡烛。2、将两只烧杯同时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3、重复实验三次。结论:对结论的解释:反思: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二、系统总结:三、诊断评价: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提出问题:
17、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探究: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蜡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因为_。【课后反思】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1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