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课程 教学 基本理论 实践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部分第五部分v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v第一章第一章 课程论基础课程论基础v第二章第二章 教学论基础教学论基础v第三章第三章 教学技能与教学智慧教学技能与教学智慧第一章第一章 课程论基础课程论基础v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v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v第三节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v第四节第四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v第五节第五节 课程实施课程实施v第六节第六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内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与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概述课程概述v一、课程涵义及其变化一、课程涵义及其变化v课
2、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v从广义讲,即学校中有组织的教育内容,是指为从广义讲,即学校中有组织的教育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和进程的总和。它不仅指知识技容、范围、份量和进程的总和。它不仅指知识技能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能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既包括课内活动,也包括课外体素质等各方面;既包括课内活动,也包括课外活动。从狭义讲,课程即一门学科。活动。从狭义讲,课程即一门学科。v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选)(选)v1.1.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教学科
3、目;v2.2.课程即目标或计划;课程即目标或计划;v3.3.课程即学习经验或体验。课程即学习经验或体验。课程概念内涵的发展趋势课程概念内涵的发展趋势(简答)(简答)v1.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和体验v2.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价值v3.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v4.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与隐性课程并重v5.5.从强调从强调“实际课程实际课程
4、”到强调到强调“实际实际课程课程”与与“空无课程空无课程”并重并重v6.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二、课程类型二、课程类型(选择)(选择)课程类型课程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方式,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1.1.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以分为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划分,课程可以分为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分科课程又叫学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又叫学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段的学生发展水目标、教学规律和
5、一定年龄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别地安排它们的教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别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v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又称统整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根据各学科知识综合程度的不同,可以把综合课程划分为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和和广域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三种形态。态。v2.按课程
6、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课程可以分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课程可以分为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v活动课程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又称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对,它是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v活动课程具有活动课程具有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开发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开发性、形式的多样性性、形式的多样性等几个特点。等几个特点。v3.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课程按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划分,课
7、程可以分为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v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性地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法定性地要求全体学生或某一学科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具有生必须学习的课程种类。具有强制性强制性特点。特点。v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是指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法定的,学生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自由地选择学习的课程种类。一般分为择学习的课程种类。一般分为必选课程和必选课程和任选课程两类。任选课程两类。v4.4.按课程的表现形式来划分,课程可以分按课程的表现形式来划分,课程可以
8、分为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v显性课程:也称正规课程、显在课程等。显性课程:也称正规课程、显在课程等。一般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或者说在一般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或者说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具有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具有有计划性有计划性的特点。的特点。v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一般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课程。一般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计划外”的知识、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特点是:东西。特点是:自发的、
9、个性化的自发的、个性化的。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选择、简答)(选择、简答)v1.1.社会社会需求需求v2.2.学科学科知识水平知识水平v3.3.学习者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身心发展的需求v4.4.课程课程理论理论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v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知识中心课程理论v(1 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格赫尔巴特、斯宾塞、巴格莱。莱。(选)(选)v(2 2)基本主张)基本主张v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积累下来的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文化科学知识传递给下一代。v教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知识。教
10、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知识。v学生的任务是掌握各门学科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掌握各门学科知识。v(3 3)评价)评价(简答)(简答)v优点:优点:v有利于有利于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v重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便于学生对,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v局限性:局限性:v容易把容易把各门知识割裂各门知识割裂开来;开来;v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利,不利于因材施教。于因材施教。v2.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课程理论v(1 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杜威(选):杜威(选
11、)v(2 2)基本主张)基本主张(简答)(简答)v课程应该以课程应该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能力等为等为核心核心来编制;来编制;v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课程强调的不是学科知识,而是学生的发展,主张以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作为教材内容;v体现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活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及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动中的情感及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v(3 3)评价)评价(简答)(简答)v优点:优点:v重视儿童的重视儿童的兴趣兴趣;v强调强调实践活动实践活动;v强调强调
12、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v局限性:局限性:v过分夸大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v忽视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内在联系与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本身的逻辑内在联系与顺序,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学生的知识水平。v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v(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布鲁纳(选)布鲁纳(选)v(2)基
13、本主张)基本主张(选)(选)v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是为了克服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社会中心课程理论是为了克服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片面性提出来的,强调以片面性提出来的,强调以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为中心。为中心。v它认为设计课程要它认为设计课程要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来确定教育目标育目标,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主张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界限;v要兼顾儿童的年龄特征,但不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要兼顾儿童的年龄特征,但不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本出发点,而提出要以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本出发点,而提出要以社会社会现实问题现实问题作为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课程设计的核心。v社会中心课
14、程以社会中心课程以改造社会改造社会为中心,通过对社会各方为中心,通过对社会各方面问题的综合学习,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面问题的综合学习,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v主张主张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社会中去。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社会中去。v(3)评价)评价(简答)(简答)v优点:优点:v重视重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课程与社会课程与社会的联系,有利于的联系,有利于为社会需要服务为社会需要服务;v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重视各门学科的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决问题的方法。v局限性:局限性:v它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它片面强调社会需要,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忽视制约课程的其他因素素,如科
15、学本身、学生本身的系统性及需要;,如科学本身、学生本身的系统性及需要;v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忽视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不利于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学科的系统知识;v夸大教育的作用夸大教育的作用,许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造,许多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造成的,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成的,单靠教育是不可能解决的。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v一、课程目标的内涵一、课程目标的内涵(选)(选)v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
16、生行动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依据。v课程目标即课程的课程目标即课程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它直接受,它直接受教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影响。的影响。v教育目标纵向结构:v 教育目的(总的培养目标)(应然)v具 培养目标(具体培养目标)v体 课程与教学目标v化 单元目标v 课时目标(教学活动目标)(实然)二、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二、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选)(选)1 1学习者学习者的需要的需要2.2.当代当代社会社会生活的需求生活的需求3.3.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及其发展三、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三、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v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选)(选)v课程标准
17、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v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指出:v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础。v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简答)(简答)v(1)按门类制定)按门类制定v(2)规定本门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规定本门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v(3)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提出了指
18、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v(4)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和时间分配等具体)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和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内容v(5)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所应达到的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v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选)(选)v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v目前,对课程内容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目前,对课程内容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种观点:v(1)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
19、容即教材v(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v(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第三节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v一、课程资源的内涵一、课程资源的内涵(选)(选)v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v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二、课程资源的分类v1.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课程资源可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课程资源可分为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v2.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课程资源可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课程资源可分为分为素材性资源
20、和条件性资源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v3.按中学所设置的学科科目区分,课程资源按中学所设置的学科科目区分,课程资源可分为可分为政治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数政治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数学学;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初中语文课;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初中语文课程资源、高中语文程资源、高中语文v4.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课程资源可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课程资源可分为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v隐性课程资源具有隐性课程资源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间接性和隐蔽性的特点。的特点。v5.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课程资源可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课程资源可分为分为物质形态的课
21、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程资源。v6.按课程资源的形成过程区分,课程资源可按课程资源的形成过程区分,课程资源可分为分为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可预设的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的课程资源。资源。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简答题)v1.1.开展当代开展当代社会调查社会调查。v2.2.审查审查学生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素材。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素材。v3.3.开发和利用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v4.4.研究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一般青少年以及特
22、定受教学生的情况。v5.5.鉴别和利用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v6.6.建立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源。第四节第四节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v课程设计的含义:课程设计的含义:(选)(选)v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就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就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课程要素妥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多种课程要素妥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多种课程要善地组织成课程结构,使多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结构中产生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系统结构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合力,以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v课程要素包括课程要素包括学习者、教师
23、、教材和学习者、教师、教材和环境。环境。v一、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一、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v(选择、简答简答)v 1 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v 2 2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v 3 3社会发展社会发展v 4 4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v二、课程组织的原则和方式二、课程组织的原则和方式(选)v 1.1.课程组织的要素课程组织的要素v从微观层次来看,课程共同的组织要素包括:从微观层次来看,课程共同的组织要素包括:v(1)主题和概念;()主题和概念;(2)原理;()原理;(3)技能;)技能;v(4)价值观。)价值观。v从中观角度来看,所有的课程组织要素都包从中观角
24、度来看,所有的课程组织要素都包括括(1)范围;()范围;(2)连续性;()连续性;(3)序列;)序列;(4)集合。)集合。v2.2.课程组织的原则课程组织的原则(选)(选)v(1 1)连续性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要素。(广度)(广度)v(2 2)顺序性顺序性,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广泛的展开。(深度)(深度)v(3 3)整合性整合性,指在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之指在各种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整合由于分割所造成间建立适当的联系,整合由于
25、分割所造成的知识点支离破碎的状态,以达到最大的的知识点支离破碎的状态,以达到最大的学习累积效应。学习累积效应。(联系)(联系)v3.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选)(1)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与螺旋式。v直线式直线式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是指把课程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系的“直线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前后内容基本不重复,即课程内容,即课程内容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其直线前进,前面安排过的内容在后面不再呈现。其强调的是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强调的是知识本身内在逻辑的直线性。v螺旋式螺旋式是指在不同阶段、单元或不同课程门类中,是指在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