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学校体育学考研试题整理(DOC 12页).doc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5577688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4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校体育学考研试题整理(DOC 12页).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学校体育学考研试题整理DOC 12页 学校 体育 考研 试题 整理 DOC 12
    资源描述:

    1、学校体育学考研复习资料1.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提高技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2. 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情感的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培养与养成健康的个性。3. 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以及协作精神。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4. 加强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基本要求: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二优化学

    2、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四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5. 学校体育: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6. 体育学科的功能:一、增强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二、提高学生对自然的适应能力。三、娱乐学生的身心,陶冶情操。四、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智育活动效能。五、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人交能力。六、传承与发展体文化。7. 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

    3、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8. 实现我国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9.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学科特点:一、反映“技艺性”的特点身体练习。二、反映“情意性”的特点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三、反映“自然性”的特点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四、反映“人文性”的特点个体的社会适应。10. 体育课程的功能:1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2提高学生体能机能和适应能力3促进学生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4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

    4、-社会适应 即知识技能、身体发展、情感意识、社会适应1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四、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业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13体能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一、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标准。二、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择。四、根据可操作性和观察性要求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五、根据课程的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5、11. 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一、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综合发展。二、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三、重视发挥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四、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状系统。12. 实施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可靠有效、互动性、可行性、灵活性、突出重点14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兴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实现

    6、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强调体育课程方案的使用者与学校情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主张根据学校或班级实际情境在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诸方面对体育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体育课程计划为适应具体实践情境和学生特点而进行的调整,体育课程实际情景为适应体育课程计划而可能发生的改变。在过程中实施者应该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甚至改变,以适应其自身的目的、创生取向13. 如何提高课程改革的接受程度:充分依靠全体参与者共同协作、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以发展的观点对待体育课程改革、掌握体育课程改革的良好时机14. 体育学习的含义:学生在

    7、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体育知识、运动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培养品德和发展个性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运动经验,提高运动素养,规范和改善体育运动行为的过程。15. 体育与学习的特征:一、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二、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三、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四、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五、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16. 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阶段划分: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动作阶段、反馈阶段17. 体学习策略的指导:一、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

    8、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三、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四、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五、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识训练。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18. 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新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二、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三、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四、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19. 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一。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二、判断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四、培养学生正确认

    9、识和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的效果。20. 课外体育活动:课前、课间和课后在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2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概念: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些运动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2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标:对具有运动特长的,在校学生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发展体能、掌握参训项目的基本技术

    10、和战术,为进一步的专项运动训练奠定身体、心理、技术、战术和思想品质的良好基础,为全面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体育骨干。22. 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24身体训练: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型,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大好基础的训练过程。23. 课余体育竞赛:指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以争优胜为目的,以运动项目、游戏活动、身体练习为内容,根据正规的简化的或自定的规则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智力和心理的相互比赛24. 课

    11、余体育竞赛的特点: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25. 学校体育目标的功能:为学校体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为学校体育评价提供依据43. 论述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三者的关系。答:三者的相同之处:三者同属于学校体育的范畴,都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都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途径或组织形式。三者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性活动。在活动的具体目标上虽有差异,但三者的活动最终指向都在于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与完成。由于三者同属学校体育范畴且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基本手段的同一性,三者活动效果也具有一定的同一性。三者

    12、的不同之处:主要目标或任务的不同:体育课教学: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复习、巩固、运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课外运动训练:侧重提高少数有竞技运动潜力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要求的不同:体育课: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多数情况下是自由、自愿,不具有强制性。课外运动训练:只对有条件且经过选拔的少数学生实施。内容的不同: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课外运动训练: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的身体和技战术训练。组织形式的不同:体育课: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灵活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课外运动训练:

    13、按训练计划,以队、组或个人的形式。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体育课:负荷较为适中。课外运动训练:负荷适中,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课外运动训练:较大的负荷,较明显的个人和专项特征。效果的评价不同:体育课: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变,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课外运动训练:根据专项技术和相应竞赛规则进行评价。三者的相互关系: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延伸或补充。课外运动训练是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促进因素,可以检验和提高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水平。44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体育课的开始阶段,人体要克服从安静至运动的惰性,这种惰性包括了物理、生

    14、理两个方面。物理惰性是指身体特别是肌肉需要预热,被人们称为热身运动;生理惰性是改善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水平,逐步地提高机体内部的能量供应,适应运动负荷的逐步提高。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是逐步进入工作状态的,由逐步上升,达到一定的高度。课将结束时,为使学生由运动状态向安静状态过渡,有必要放松肌肉、消除局部疲劳、降低运动负荷的强度,使学生达到一定程度的恢复。20课外体育活动的意义?1,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增进学生健康;2,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课学习的效率;3,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体育课上学到的有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

    15、技术水平;4,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锻炼习惯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5,课外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3体育竞赛方法:淘汰法:优点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比赛任务,确定优胜者。但其最大的缺点是,除第一名外,其余名次很难反映出该竞赛的真实水平,相互学习的机会也相应减少。为了弥补其不足,可采用种子法、补赛法等方法作为补充、循环法:分为单循环、分组循环、双循环单循环形式能较客观的反映竞赛的真实水平,但比赛日期较长,故参赛队不能太多。分组循环一般在参赛队较多情况下,为了既节省比赛日期和比赛场次,又能客观的反映出各队名次。双循环能充分发挥各

    16、队水平,但赛期较长,学校课余竞赛一般不常用。顺序法:可使参赛者的竞赛条件基本相同,对抗性强,竞赛激烈,有利于创造好成绩,但费时较多,在参赛者较多的情况下难以评定全部名次。如参赛人数较多,可先进行资格赛,合格者才能参加正式比赛。轮换法:一般在竞技体操和综合性项目采用,这种方法能节省比赛时间,但参赛者同时比赛的项目不同,条件不一致,竞争气氛也不浓。2、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是什么?答: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体育活动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因此,

    17、学校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在增强学生的健康方面是相一致的。3、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是什么?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现代体育教学法:自主学习法 探究式学习法 发现式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 领会教学法41、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效果目标是:(一)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四)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

    18、输送体育后备人才。课外运动训练原则: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三、周期性原则: 四、适宜运动负荷原则五、区别对待原则: 47、教职责:(一)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二)教书育人,全面关系学生身心健康;(三)上好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四)搞好课外体育工作;(五)协助学校和教研室做好各项工作;(六)认真进行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41发展体能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使学生通过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要求: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正确处理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合理选择内容。 二、适量性原则: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

    19、量和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担。要求: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特点安排课的生理负荷;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与内部数据的关系;使学生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 三、持续性原则:注重各学期、各学年和各段发展体能的持续性。要求:持之以恒;合理间隔。 四、健康性原则:发展体能要以健康为前提,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健康,养成良好身体姿势和健康卫生习惯。要求:全面理解和贯彻教学大纲;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42课的基本结构:准备部分:目标: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精神和注意力;组织学生充分做好准备

    20、活动。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内容选定应具有全面性、多样性、针对性和渐进性。基本部分:目标:学习、复习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材,完成体育课基本任务。内容:基本教材和乡土教材,以及辅助性、诱导性练习。组织教法:将新的、较复杂、速度和灵敏性教材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把体力性教材放在后面。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安排好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安排好练习密度、生理和心理负荷。安排好练习形式。 结束部分: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做好整理活动和小结3、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由于学科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决定了在体育课程目标设置

    21、上,强调体育科学本身的价值,课程要为科学本身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因此该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以科学发展为前提,而很少考虑社会与学生对体育的具体要求。在具体课程目标设置上,强调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各种体育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使每个学生能达到增强体质,掌握专项体育运动技能,甚至都能成为专门的“体育”人才。4、学生本位体育课程模式;学生本位课程模式又称为人本主义模式,其主要教育思想就是人本主义思想。学生本位课程模式主要体现的是“学生中心学校”或是“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思想。学生本位的课程模式强调通过身体练习,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出学生的潜力,由此其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少考虑

    22、到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5、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社会本位体育课程模式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好运动技术,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体育课程教学过程,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样的模式注重的不是体育成绩的好坏,而是重视教学的整个过程。6、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往往只能对能够通过计时、计量外显示的行为进行测量与评价,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对于学生的体育学生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自信心和自尊心,合作意识,健康行为等很难采用计时、计量的方法。采用定量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活动的情况,导致体育与健康学生评价

    23、。应该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想结合的,以衡量学生整体体育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7、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是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时进行的一次性评价,如期末的考核,考试等,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学习目标。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主要是为了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过程性评价则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习效果更好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不断进行的评价,它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看,以便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21、竞赛规程内容:体育竞赛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人

    24、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奖励办法,报名办法,注意事项等。三、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1、学生因素:考虑从内容维度、时间维度和学习的性质三方面看学生的需求2、社会的需要:考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对学校体育的要求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考虑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本身的发展形式和趋势23竞技运动项目改造方法?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遵循动作技能规律和体育健身原理,在学生可接受基础上,1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2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学生的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

    25、积极性。3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的健康需求。4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24竞技运动项目改造?1修改内容去掉不适合学生整体健康发展的、复杂的内容,弱化竞技成分,淡化终结性的“达标”评价内容,不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2降低难度要求降低运动难度、动作难度,不苛求动作的细节,调整器械规格,改变器械功能等。3简化技术战术降低那些需要经过系统训练才具有的技术、战术要求。4改造场地器材使场地器材适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能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25举例说明现有器

    26、材设备的开发、利用与改造?1各种球类排球或足球被用作为“抢花炮”的器材;实心球可以被用来投掷,也可以被用作障碍物、标准物,还可以被用于打保龄球。2跳绳绳操、跳绳、二人三足跑、三人角力、拔河等;3栏架跨栏,还可以用作钻圈的障碍物等4橡皮筋替代栏竿、跳高横杆等。5对体育场地进行改造在标准篮球场边线外安装多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架,供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选用;降低排球网的高度,缩小排球场地,使其成为软式排球;合理利用小型健身房等;雨天利用课桌拼接乒乓球台;降低体操器械的高度;综合运用运动场区等。另外,培养学生动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如自制沙袋、接力棒、毽子、滚铁环、呼啦圈、体操轻器械等。1、体育教学内

    27、容选择的过程:(1)用教育的观点审视现有的体育素材(2)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对体育运动进行整合(3)选择运动项目(4)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运动项目(5)可行性分析20新世纪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一力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二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注重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的过程。三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

    28、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要。四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倾向。五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22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善于认识与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体育教师应认真的思考与分析,在认识与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尊重个性差异的存在,并以此为前提对学生世家引导和教育。其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体育教师应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以高尚的,有效的社会影响因

    29、素作为支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最后,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的关系,正规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场地、器材、规则等都有统一要求,运动动作的完成质量与水平也都是非常显性的,容易导致整齐划一、齐步走的现象,因此,体育教师在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学的要求,对运动进行改造与创新,应帮助与引导学生建立和实现共同目标与个人目标,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不同的技术风格。24教育改革对体育课程的导向(1)从学科中心论向素质教育的转移:学科中心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成长,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能力提高,素质教育的理

    30、念把体育课程的价值导向学生的主体发展,实现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2)从精英教育到全员教育:精英教育具有狭义的体育课程观念,素质教育以提高整体干吗素质为根本宗旨,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3)健康第一理念的确定:由于体育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体能发展,关注了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测评,导致了局部性的单纯生物观的体育教学,“健康第一”的提出,对单纯生物观的体育教学客观上起到了纠正的作用。(4)教师角色的变化:体育教师经历了一个由执行者向课程设计者的角色变化,在素质教育指导下,体育教师扮演引导、激发、指导的角色。25终身学习的概念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终身学习的特征:平等性、终身性生活性、发展性、理

    31、想性、主体性(1)终身学习必须具有学习化社会的前提,也就是社会必须为人们的终身学习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条件。(2)这种学习不能是一种终极性学习方式,而应该是一种终身性的学习方式,是持续人一生的学习方式。(3)终身学习还必须要求打破某一种教育机构垄断教育的局面,必须实现社会处处是教育、社会无处无教育的学习化情景。4: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两个方面来完成的。 其中课外体育活动又包括早操(早锻炼)、课间操(课间活动)、群众性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与课余体育竞赛,以及在校外进行的远足、郊游、夏(冬)令营等30.处于基础阶段的学校课余体育训

    32、练,在进行技术训练时的注意事项(一)要抓好基本技术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专项技术的基本功,为今后继续提高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二)技术训练必须从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和表象,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应将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结合并贯穿于全过程,使基本技术训练与身体训练相得益彰(四)除了要求学生运动员按统一的技术规格训练外,还应考虑到个人特点。(五)在选择技术训练内容时,不仅要注意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而且要注意符合技术之间的迁移规律,尽量避免技术的消极迁移和相互干扰。根据学校体育发展趋势,论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1、宏观上把握教育的发展趋势动向。 二十一世纪,人类

    33、进入学习时代。我国的教育也由为国家为社会服务转向为儿童的发展服务,教育要培养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们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追求发展是他们的权力。从宏观上把握课改的理论背景、教学思潮动向。在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下,做好本职工作。 2、微观上消化理解课标的基本理念。 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课程改革是围绕素质教育展开的。特别是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首当其冲的是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做为体育教师必须知道,无论是课改前还是课改后,中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必修课程。在体育教学上要做到( 1)淡化“竞技

    34、运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注重运动技术,轻身心健康的现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不同的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这是课标中提出的体育健康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必须读懂弄通,并用于教学实践。 总之,无论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基础理论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只有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具备了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增强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体育教师才能由经验技能型向科研型转化。3、从终身教育和全面发展的视角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终身体育

    35、观的提出,意味着体育教育效果的周期延长。由于终身体育教育效益显示的滞 后性,决定了终身体育教育布置的超前性。因此,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不仅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还要预见到终身的需要,学校体育的宗旨将使学校体育教育朝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可分为三点目标:(1) 使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培养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运动教育的能力。(2) 体验运动的快乐感,培养对运动的兴趣,掌握运动的方法。(3) 培养对健康和体力的自我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掌握运动的技能,以主动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对健康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全面要求。校体育势必将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发挥着振兴中华,

    36、强盛国力,繁荣社会,丰富生活和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与体力素质的功能。在“个性时代”的发展需要下,打破原教育的“划一性”、“硬直性”,朝着以“自由”、“自律”、“自择”、尊重和丰富个性的方向发展。在学习内容上,在强调共同性的同时,通过以学生个人选择为基础的方法来扩大每个学生的选择机会,创造个性化、个别化的教学环境,充分适合于每个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6、论述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只有正确认识、理解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发展的特点,才能更好地设计与实施满足学生体育需要的课程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人们余暇时间

    37、的增多,如何教会学生善度余暇时间已是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一。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的要求,以及学校体育功能的拓展,给学生全方位的体育是跨世纪社会对学校体育的需要。在学校体育中不仅给以学生身体教育、竞技体育,还要给予健康、娱乐教育及生活教育,要在增长学生体质的前提下,使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其身心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为适应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为“知识经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体力、和个体差异,还要研究个别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方法。在学习内容上,在强调共同性的同时,通过以学生个人选择为基础的方法来扩大每个学生的选择机会,创造个性化、个别化的教学环境,充分适合于每

    38、个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1、体育教学有哪些基本方法?举例分析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选用(一)、语言法(讲解法重点)1、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法。2、口令与指示3、口头评价4、口头汇报5、默念与自我暗示(二)、直观法:1、 动作示范法2、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3、采用多媒体技术4、助力与阻力5、定向与领先(三)、完整与分解法 1、完整练习法 2、分解练习法(四)循环练习法(重点):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一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内容和任务,然后再转到下

    39、一个作业点去,作完一轮可再重复下轮练习,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方法。循环练习法的主要作用:有利于增大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各种素质,全面锻炼身体;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五)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六)游戏与比赛法2、浅析体能发展在体育教育中的意义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运动能力一般是指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走、跑、跳、投、攀爬、悬垂、支撑,搬运、负重、平衡、滚翻等的能力,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各器官

    40、系统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的机体能力。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发展体能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发展体能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与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发展体能必须按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从而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各种运动能力

    41、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程的理论基础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二)、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三)、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四)、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五)、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5特点?1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结合。2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3工作任务繁重复杂。4体育教师的工作面向全体学生。3、举例分析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及其角色功能的发挥课堂教学中所有活动都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师生间的关系必须相互融洽、相互配合才能顺利的完成课堂教学。现代教育中要求:课堂教学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领航者,除了应该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卓有成效的组织教学能

    42、力以外,更应该注意与学生进行言行上的沟通,积极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而努力。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讲究和谐之美。和谐是课堂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之一。体育教学中更加要求这种师生间的关系:教师既威严又不失亲和力,师生之间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一种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最终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6、比较发展体能和掌握技能的特点和意义,并分析二者在体育教学中的关系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发展体能

    43、的意义: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发展体能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发展体能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发展体能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与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发展体能必须按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效果。技能是人们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经验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26. 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

    44、度和行为,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的兴趣,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应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掌握测量运动技能的方法。运动技能:是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的进行运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身体健康:是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形成关于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和身心发展的关系,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自尊与自信,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学校体育学考研试题整理(DOC 12页).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7768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