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4高考古诗鉴赏巩固训练(教师版).doc

  • 上传人(卖家):saw518
  • 文档编号:5568924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5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4高考古诗鉴赏巩固训练(教师版).doc》由用户(saw5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4 高考 古诗 鉴赏 巩固 训练 教师版
    资源描述:

    1、四川卷回顾: 【2010四川卷】炼字+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諲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向子諲yn(1085-1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1

    2、)“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既是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2011四川卷】形象(分析人物形象)+表达技巧(赏析第二联)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

    3、,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天经,姓叶,名德;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答案: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分)答案: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喜是悲,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客子”对“杏花”,“诗卷”对“雨声”,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了平淡闲适之情。【2012四川卷】炼字+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4、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答案:“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

    5、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2013四川卷】表达技巧(对比)+思想感情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 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示例:(1

    6、)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答案示例: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古诗鉴赏中的新活题目标解说诗歌鉴赏命题类型化,大都围绕形象、语言、技巧和情感四类进行,考生答题也容易模式化,对这类题型总会找到答题的角度,总有自己的答

    7、题模式。但是,命题总是在稳定中求创新,古诗鉴赏命题也总有新题、活题出现,考生缺乏经验,无法应付,只要有这类题,总是丢分很多。其实,所谓新活题,无非是提问角度富有变化,或者考查点有变化,或是考点较冷。明白了这一点后,就会发现新活题只是“新”“活”一点而已,“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重点仍在常规的四类上;答题也仍要在读懂全诗的基础上,认真揣摩题干信息,遵循“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的答题原则。下面的几组训练题可提高你对新活题的应变能力,尤其是解题能力。一、内容主旨方面新活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注归去不称王。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注乌孙:西域

    8、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这首边塞诗的主题与众不同,别有新意。请简要分析。点拨该题直接考查诗歌的主题,而且要求比较出“新意”,考查角度和要求比较新颖。答案多数边塞诗表现的主题是报效祖国(或建功立业、怨战思乡、反映边塞征战之苦),而此诗的主题是讴歌民族和解(或热爱和平),因此显得与众不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北塘避暑宋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论者认为此诗境界高远,请结合全诗赏析。 点拨 该题要求赏析诗高远的境界,考查角度新颖。答题时先要理解什么是“境界”(如思想境界、胸襟抱负等)

    9、,再体现“高远”。答案首联和颔联写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如入仙境,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乐观旷达的宽阔胸怀。颈联融情思于景物。通过描绘水鸟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的图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尾联写“出淤泥而不染”的万柄莲香,远胜借酒浇愁的自暴自弃的举动,体现了诗人摒弃功利、追求清廉的气度。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游湖徐府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点拨该题考查的是诗歌的思想内涵,做了太多的情感内涵题的考生容易顺着思维定

    10、势而答成“情感内涵”。答题必须答出其“理”(思想性)。答案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创造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悲陈陶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注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几乎全军覆没。都市:唐都城长安。杜诗有“诗史”之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以史入诗”的?点拨该题设题有强烈的具体性、针对性,就是针对杜甫及本诗设题,这

    11、类题要特别认真审题,明白命题者的意图:该诗哪些内容体现了“诗史”,其实质仍是考查对该诗内容的理解。答案这首诗叙写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以及阵亡将士的籍贯、身份,描写了得胜者的骄狂,百姓的悲伤和期盼,具体真实地再现了陈陶之战的历史。二、表达技巧新活题(一)情景关系分析题1.(2012上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那:同“哪”。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答案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

    12、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2.(2011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答案触景生情:作者的哀情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寓情于景:作者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

    13、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写哀景抒哀情:作者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这首诗景情分写,作者是如何层层递进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作简要说明。答案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4.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

    14、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融情入景的?请简要分析。答案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点拨情景关系是古典诗歌最主要的内容,自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不过,长期以来一直是把这两者分开考查,如考景物的特点、写景的方法、景中蕴含的情感,却没有把它们联系起来考查。上述四题在这方面作出了尝试和探索。(二)其他方面5.(2012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

    15、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案(1)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2)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的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解析本题从表达技巧和意象选择的角度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1)第二联“翻思”“肯信”赋予落叶以人的情感,说它念及以前春日的和暖,自知应有秋风的萧瑟,这是充满理性的思考。一、三

    16、联写到了落叶的颜色,写到了落叶“随流水”“乱暮空”的衰败。这样写从不同的角度,更富变化地写出叶落之凄惨和无可奈何。(2)立松和落叶构成鲜明的对比,一四季常青,一飘零四方。景语即情语,这情就是对落叶的感慨和同情,就是对不畏秋风摧残的松的赞叹和向往。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酬李穆见寄刘长卿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和三、四两句比,一、二两句的写作角度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一、二两句站在访客(远客)的角度写,三、四两句从主人(作者)的角度写。想象访客旅途的艰辛,暗含对远客的体贴以及对客人来访的感激。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惜

    17、别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棙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捩柂(li du):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 从空间转换的角度,给词中画线句子写一段赏析文字。答案两句巧用空间转换,分别从行者与送者的角度表现离别的沉重与不舍,其中“蒲帆重”写行者行舟别离时的心情之重,“粉泪香”写送者目送行者远去时的内心之悲,两句互为对偶,各写一方,于自然的时空转换中,将惜别之情写得深挚感人。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西塍废圃周密吟蛩鸣蜩引兴长,玉簪花落野塘香。园翁莫把秋荷折,留与游

    18、鱼盖夕阳。有人说,这首诗用词浅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虽为“废圃”,却“废”而不冷。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说明。答案蟋蟀、蝉儿虽鸣叫于秋日,叫声却婉转悠扬,充满生机;玉簪花儿虽已零落,却仍能散发阵阵香气,清新怡人;野塘中虽只有秋荷,但“留与游鱼盖夕阳”又让其充满了温情,夕阳的一抹红色,也给整幅画面笼罩了一层暖色,可见,虽是“废圃”,但“废而不冷”。点拨表达技巧方面的新活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考查手法非常见常考,如“无理而怨”;二是鉴赏的角度新活,如写作角度的变化等。应对它们,一方面要靠积累、扩大、提升自己的审美眼界,另一方面还要细读原诗。毕竟,把原诗读透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三、语言赏析新活题阅读下

    19、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本词在关联词运用上极富表现力,请围绕这一点加以赏析。答案本词的关联词有“但”“又”“况”。“但”表转折语气,以“莺燕”的无声反衬鹃啼的分外清晰、刺耳,以“月夜”反衬自己的独自飘零,表达内心的凄苦。“又”有递进的感觉,杜鹃已经催人泪下却还不停息,“又拣深枝飞去”,继续它的哀鸣,“又”,写出了作者对杜鹃夜啼的无可奈何。“况”为递进,之所以“不堪听”是因为杜鹃啼声本就悲戚,再加上作者半生漂泊、志业未遂,更添一重羁愁,这里的“

    20、犹自况”就是表示这种递进。点拨语言赏析多放在动词、形容词等实词上,对虚词考查很少,这也是考生的弱项,需要平时认真训练,答题思路与答实词差不多。四、诗话词话分析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注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唐代诗人沈德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认同吗?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认同。诗人在长期为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但全诗表面上写愚溪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诗中

    21、的“幸”是含着痛苦的笑;“偶似”说明并非真如隐士那般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诗人生活的孤独。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小村梅尧臣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注仁宗庆历八年,淮河地区惨遭水灾。王民:臣民。版籍:交租税的户籍。论:看待。近人陈衍评此诗说:“写贫苦小村,有画所不到者。末句婉而多风。”请作具体分析。答案该诗看似无只言片语表示指责之意,实则婉转地谴责了官府胡乱收税、不顾百姓死活的做法,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小村贫苦百姓深深的同情。点拨我国古典诗歌鉴赏宝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古代鉴赏者写的诗话词话。它们是今人学习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抓手。高考的诗话词话引入高考试题中去,就出现了如上面两题的诗话词话分析题。这类题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诗话词话内容是观点,原诗是例子,题目要求通过你的理解用原诗去证明诗话词话的观点。答这类题,一要理解透彻所给诗话词话的内容、层次,尤其是关键词语;二要结合原诗词句作具体解释、印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4高考古诗鉴赏巩固训练(教师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6892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