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7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5566824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PPTX
  • 页数:30
  • 大小:5.7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7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7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隋唐 制度 变化 创新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一轮复习一轮复习模块一中外历史纲要(上)第第7 7讲讲 隋唐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隋唐制度创新与文化发展第二单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汉末社会动荡,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漂移,考祥无地人口漂移,考祥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基础。到。到东汉中后期,选举权被地方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结交朋党,东汉中后期,选举权被地方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结交朋党,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他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严重干扰了

    2、人才选拔。他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实。察举制异化察举制异化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选必1P30】一、选官制度一)九品中正制1.背景:2.建立:曹丕曹丕3.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庭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庭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地方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地方士人的资品

    3、,获得资品的人由吏部授官。士人的资品,获得资品的人由吏部授官。【选必选必1P301P30】4.变异: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又被世家大族选拔权力:从中央掌握到又被世家大族控制控制;选拔选拔依据:从家世才能并重到只看依据:从家世才能并重到只看家世家世。选拔权力:世家大族控制选拔权力:世家大族控制选拔依据:门第门生选拔依据:门第门生1.提取信息:2.历史解释:一)科举制度1.背景:一、选官制度九品中正九品中正制异化制异化;隋朝统一;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朝统一;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2.建立: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南北朝以来,寒门

    4、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局面,积极要求参政。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选必选必1 P311 P31】3.内容: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主;武则天时扩大科举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以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制举和常举;明经和进士最为重要【选必选必1 P311 P31】考试合格只是取得做官资格,还需要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选必选必1 P311 P31】4.意义:P38探究:在唐代,什么人会支持

    5、科举制,什么人会不支持科举?寒门:支持寒门:支持科举制,科举制,理由为:理由为:士士族,不支持科举制,族,不支持科举制,理由为理由为:有利于有利于社会公平,促进了社会流动,社会公平,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助于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稳定;提高提高了官僚队伍的素质;了官僚队伍的素质;皇帝,皇帝,支持科举制,支持科举制,理由为:理由为:扩大了用人范围扩大了用人范围;有利于打击有利于打击门阀士族的门阀士族的势力。势力。有机会改变社会阶层;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打破对有机会改变社会阶层;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打破对政权的垄断;代表一种极大的社会荣誉,光宗耀祖。政权的垄断

    6、;代表一种极大的社会荣誉,光宗耀祖。损害损害士族集团的利益,失去士族集团世代为官的可能。士族集团的利益,失去士族集团世代为官的可能。(2019上海高考23)社会变迁与教育的关系引入深思。材料一 魏晋以后,门阀政冶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惟科举设进士、明经诸科,进士以声的为学,多昧古今;明经以帖诵力功,罕穷旨趣。”“一诗一判,定其是非,适使贤人君子,从此遗逸。”天下士子以科举力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概述隋唐科举产生的原因及影响。(6分)(1 1)原因:门阀势力高门华族贵

    7、族逐斩形成,垄断仕途不利选官制度按门)原因:门阀势力高门华族贵族逐斩形成,垄断仕途不利选官制度按门第选官,隋唐时期采取科举制度加以纠正。(第选官,隋唐时期采取科举制度加以纠正。(2 2分分)正面正面影呴:抑制了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加强统冶基础(影呴:抑制了门阀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加强统冶基础(1 1分分););有利有利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网罗人才使得寒门有机会扩大了仕途更加公平公正使得于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网罗人才使得寒门有机会扩大了仕途更加公平公正使得机会均等。(机会均等。(1 1分分)负面负面影响:科举所考内容如声韵、帖诵等与实用差距甚大不实用死板脱离实际;影响:科举所考

    8、内容如声韵、帖诵等与实用差距甚大不实用死板脱离实际;(1 1分)选才标准单一,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分)选才标准单一,有真才实学的人反而“遗逸遗逸”难得;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属天下士难得;教育成为科举的附属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逐成教育重心。(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逐成教育重心。(1 1分)【分)【1 1点得点得1 1分,分,2323点得点得2 2分】分】2商周时期战国秦朝汉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年依据标准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才能门第考试成绩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1)选官标准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2)选

    9、拔方式选拔方式:由血缘、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由血缘、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日益,日益科学化、科学化、公平公平化化。(3(3)选选官基础官基础:日益扩大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2016年全国卷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A.带有中央集权的

    10、倾向 B.造成士族专权的局面C.促进民族交融的发展 D.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2019江苏高考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材料两唐书(新旧唐书)所载830名唐代进士中,士族子弟达589人,占总数的70.96%;小姓约109人,占13.13%;两者合占总数的84.10%,寒庶子弟家132人,仅占总数的15.9%。据台湾学者毛汉光先生统计思考:请给予合理解释?汉武帝:汉武帝:尚书令尚书令为为中

    11、朝官。中朝官。汉光武帝汉光武帝:正式设立:正式设立尚书尚书台,台,虽虽置三公,事归台置三公,事归台阁。阁。魏魏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晋南北朝:尚书台改称尚书省尚书省,与,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省,三省三省体制初步形成体制初步形成。隋文帝时:隋文帝时:正式确立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了三省六部制。形成过程形成过程二、中枢政务机构二、中枢政务机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隋唐时:隋唐时:这两幅示意图,哪幅是隋朝的哪幅是唐朝的?特点:程序分工程序分工职责分明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制约共议国事共议国事1.1.削弱削弱了相权,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加强了皇权;2 2.三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省集思

    12、广益,有利于减少决减少决策失误策失误3.3.有效有效履行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职能;4 4.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个新阶段新阶段;5.5.中央决策中央决策和和行政体系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日臻完备。皇权至上皇权至上意义:(2020浙江高考,4)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2018江苏高考3)

    1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2022 安庆模拟)“(三省六部制下)三分相权,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髙了行政效率。”这表明三省六部制A使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B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C有效的限制了皇权的滥用 D具有三权分立政治的民主性三、三、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

    14、的地方行政【选必选必1 P61 P6】与社会治理与社会治理1.1.隋实现州县二级制。隋实现州县二级制。2.2.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分为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分为1010个道,后增至个道,后增至15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监察机构。3.3.唐朝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形成藩镇割据势唐朝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力。材料一 北齐书文宣帝纪:“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户之民,空张郡目”材料二 隋朝兵部尚书杨尚希上奏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15、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思考:两则材料描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带来什么影响?郡、县,既增加了管理层级、降低了行政效率、不利于行政管理,又产生了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增加了国家和百姓负担。三、三、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治理的地方行政与社会治理1.1.隋实现州县二级制。隋实现州县二级制。2.2.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分为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分为1010个道,后增至个道,后增至15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监察机构。3.3.唐朝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形成藩镇割据势唐

    16、朝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力。4.4.唐朝:基层组织唐朝:基层组织:以: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自我管理机制:邻保制度。里正、坊正、村正。自我管理机制:邻保制度。5.5.隋唐: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隋唐: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选必选必1 P61 P6】【选必选必1 P61 P6】【选必选必1 P61 P6】【选必选必1 1 P100P100】【选必选必1 1 P101P101】【选必选必1 1 P102P102】6.6.唐: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收容贫老、孤儿

    17、的专门机构。唐: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收容贫老、孤儿的专门机构。四、四、隋唐时期的隋唐时期的赋役赋役1)1)租租庸调制庸调制根据材料归纳材料中赋税制度的特点,与秦汉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根据材料归纳材料中赋税制度的特点,与秦汉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以庸代役(服徭役期间,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四、四、隋唐时期的隋唐时期的赋役赋役1)1)租租庸调制庸调制变化: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定量影响: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

    18、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下列对该赋役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受商品经济影响严重 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D.确立了以资产为宗原则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实现了完全货币形式征收赋税C.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内容:1.背景:2)2)两税法两税法思考思考1 1:分析两税法的背景。:分析两税法的背景。思考思考2

    19、 2:结合课本指出两税:结合课本指出两税法的特点。法的特点。思考思考3 3:评价两税法。:评价两税法。均田制均田制瓦解,财政危机瓦解,财政危机现现税目增税目增繁多,富繁多,富优优贫劳异贫劳异1.1.量出为入(以支出来定)量出为入(以支出来定)2.2.简化税制(田税户税合为一税)简化税制(田税户税合为一税)3.3.课税对像主要为土地课税对像主要为土地4.4.户税以货币缴纳户税以货币缴纳四、四、隋唐时期的隋唐时期的赋役赋役2)2)两税法两税法简化了税制,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按田亩征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户税,征收标准以土地资本为主,这是我国封建税制的重大变化,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

    20、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探究】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役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租是田租租是田租调是户税调是户税庸庸是纳绢代是纳绢代役役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均田制均田制两两税法税法土地土地兼并兼并户户数减少数减少国家财政危机国家财政危机780780年年唐中叶唐中叶国家赋税总额各地数额地税户税田亩财产夏、秋两次征收(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财产为主(2)赋税品种:由繁到简,税种减少。(3)征税方式: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5)人身控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材料 两税法实施的前一两年,一匹绢可以卖30004000文钱;到德宗贞元十

    21、二年(公元796年),只能卖1500多文;到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已跌到的800多文了。米价也是一样,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前后,正常年景的米价是每斗1000文或800文;到了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前后,正常年景的关中地区的糙米只能卖30多文一斗,好米最多也只能卖70文一斗;到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前后,若遇丰收,米价甚至跌到2文钱一斗。大体而言,两税法实施的第8年,百姓的负担已然“倍输”(唐人陆贽之言),也就是翻了一倍;实施到第30个年头,“纳税户的实际负担加重了四倍”;实施到第40个年头,“纳税户实际负担几乎增加为原来的五倍”。秦制两千年根据根据材料说说两税法有什么

    22、影响材料说说两税法有什么影响。陆贽在翰苑集中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加重了百姓负担 B.使土地兼并之风得到根本解决C.简化了税收名目 D.强化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五、五、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法律与

    23、文化的法律与文化一)思想一)思想隋朝: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隋朝: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二)文艺二)文艺诗歌诗歌书法:创造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柳公权骨力遒劲书法:创造出新风格,颜真卿气势雄浑,柳公权骨力遒劲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形态,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形态,山水、花鸟画也成为主题。山水、花鸟画也成为主题。科技:李春赵州桥;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僧一行;科技:李春赵州桥;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火药;僧一行;孙思邈孙思邈千金方千金方;唐本草唐本草中外交流:玄奘到天竺;鉴真到日本;长安、广州、泉州有外国人

    24、定中外交流:玄奘到天竺;鉴真到日本;长安、广州、泉州有外国人定 居;使节、留学生居;使节、留学生唐朝:三教并行,道教最爱尊崇;佛教有很大发展,其中禅宗修行比唐朝:三教并行,道教最爱尊崇;佛教有很大发展,其中禅宗修行比 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佛道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佛道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2022山东高三专题练习)隋唐以来,佛教所宜扬的“因果轮回”“出世解脱”等思想对封建统治者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故而当时佛学大盛,但佛学始终不能成为封建统治思想。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的社会影响力

    25、大于佛教 B佛教难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C佛教没能适应中土人的习俗 D儒学大师与佛教进行坚决斗争(2022湖南长沙一中模拟预测)唐朝的韩愈(768-824)举起“复古”的旗帜,反对社会流行的骈文,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他提倡学古文、习古道的主张,掀起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唐宋古文运动。韩愈的主张意在A抵制庸俗的流行辞藻 B弘扬华夏孔孟道统思想C培养创新型社会人才 D坚持汉儒以来的大一统(2022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二期末)如图为辽宁朝阳唐墓中出土的一组唐代陶瓷乐舞俑,其中涉及古琴、琵琶、箜篌、笙、排箫等各民族乐器。这些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乐舞艺术服务于民众生产生活 B器乐艺术进入到丰收期C社会

    26、生活具有开放包容的特征 D鼓舞之乐艺术开始兴起五、五、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法礼与文化的法礼与文化一)思想一)思想二)文艺二)文艺三)法与礼三)法与礼【选必选必1 P461 P46】唐律疏议唐律疏议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以后历代的蓝本。最完备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以后历代的蓝本。唐律是礼与法结合的典范,对唐律是礼与法结合的典范,对“孝孝”特别重视。特别重视。唐朝提倡礼治,政府颁行的唐朝提倡礼治,政府颁行的大唐开元礼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是秦汉以来封建

    27、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推行家训,强化基层教化。集大成。推行家训,强化基层教化。(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唐高祖命人制定武德律,唐太宗采纳魏征“专尚仁义,慎刑恤典”的建议,重新修订颁布贞观律,高宗时修订颁布永徽律及律疏,后世称之为唐律疏议。这说明唐朝A法律完备有法必依B政府重视法律建设C开始出现以礼入法D中华法系臻于成熟(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唐律疏议规定:“谓告言、詈言、诅詈祖父母、父母,绞”,及奴婢、部曲诬告主之期亲、外祖父母者,虽引虚(诬告人主动认罪)各不减。这表明唐朝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统一B家族门第观念根深蒂固C注重维护家庭的等级秩序D司法判决主张轻罪重罚阶段特征制度创新选官制度由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赋税制度发展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标志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重大转折。政治中央集权加强,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经济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繁荣,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民族交融隋朝时期结束分裂,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交往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7讲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ppt课件)-(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66824.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