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 (3)-(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 (3)-(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ppt课件 3_部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诸侯 纷争 变法 运动 ppt 课件 统编 2019 必修 中外 历史 纲要 上册 下载 _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备考方向备考方向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的局面及其意义。(1)(1)掌握掌握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文化等方面的表现,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认识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的必然性。(2)(2)掌握百家争鸣各家的主张及其意义。掌握百家争鸣各家的主张及其意义。(3)(3)注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2、筑、社会存在与注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间的关系社会意识间的关系,培养唯物史观素养培养唯物史观素养。课标要求与备考方向课标要求与备考方向【时空定位】【时空定位】东周公元前公元前10461046年年公元前公元前771771年年公元前公元前476476年年公元前公元前475475年年公元前公元前256256年年公元前公元前221221年年西周春秋战国奴隶社会逐步解体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孔子所著春秋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
3、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政治之变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经济之变井田制瓦解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各国变法思想之变“学在官府”被打破思想先声:孔子、老子百家争鸣指导刺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开始形成概念阐释概念阐释社会转型社会转型 指某一时期发生的密集的、大范围的、指某一时期发生的密集的、大范围的、根本性的、影响了几乎所有人日常生活的社会根本性的、影响了几乎所有人日常生活的社会变化,变化,主要包括体制转型、社会形态变迁、社主要包括体制转型、社会形态变迁、社会结构变动等方面。会结构变动等方面。在社会转型时
4、期,人们的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的变化。(春秋战国、唐宋、明清、鸦片战争(春秋战国、唐宋、明清、鸦片战争后、清末民初、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后)后、清末民初、新中国初期、改革开放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政治政治 各国各国变法改革变法改革,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官僚制出现官僚制出现,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效保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效保障障;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的一个重
5、大转折的一个重大转折;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由奴隶制贵族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演变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演变经济经济 铁器铁器、牛耕、牛耕使用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瓦解,土地土地私有制私有制逐步确立逐步确立,以以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成思想思想 礼礼乐制度崩溃乐制度崩溃,形成了形成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局面教育教育 教育教育由学在官府、被贵族垄断由学在官府、被贵族垄断,到到私学私学兴起兴起,平民阶平民阶层获得受教育的资格层获得受教育的资格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的原因生产力: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生产关系:井
6、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发展决定政治改革:各国的变法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又为改革提供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021全国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 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解 析】分封制下,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导致生
7、产力大大提高,所以诸侯国的采邑能够经营得很好,故选D项;土地国有制是在战国时期在一些诸侯国被废除的,而且题干仅提到了采邑数量的增多,没有提及所有制的改变,排除A项;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开始逐步瓦解,而不是不断强化,排除B项;【答 案】D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春秋五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战国七雄背景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春秋时期,周天子“天下天下共主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的地位逐渐丧失,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一些大的诸侯国扩张势力,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确立霸主地位。国,确立霸主地位。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春秋后期到战国: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
8、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代表代表齐国、晋国、楚国、吴国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影响影响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分封、宗法、礼乐)完全被破坏(分封、宗法、礼乐)完全被破坏,周王室在,周王室在公元前公元前256256年被秦国吞并;推
9、动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发展壮大;推年被秦国吞并;推动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的发展壮大;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兴起。动了变法运动的兴起。思考思考:分封制什么时候被破坏?有何表现?分封制什么时候被破坏?有何表现?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1)时间:西周后期(2)原因:主要原因:诸侯在政治、经济、军事上享有很强的独立性,势力日益壮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崩溃)井田制走向崩溃)(3)表现:楚王问鼎;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诸侯争霸 西周后期,王权衰西周后期,王权衰落,落,分封制破坏分封制破坏.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
10、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事件。公元前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卿,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魏
11、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三家为诸侯。虔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20202020新课标全国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卷高考2424)据)据史记史记记载,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
12、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乃自立,为(楚)武王(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这表明当时周朝()A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分封制度受到挑战【解 析】分封制下诸侯的爵位是周天子授予的,材料“乃自立,为(楚)武王”,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破坏分封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项;材料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属于个别现象,不能推断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排除A项;材料周天子和楚国国君的王位仍然是世袭的,排除B项【答 案】D2、民族的大融合:华夏认同l“华夏
13、”是指“礼仪之大”与“服章之美”,呈现出文化、政治实体的含义。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周人在克商之前,即自认是夏的继承者,表明周代在政治上与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的不断进行除带来了混乱外,还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界限,进一步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联系。最终,各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春秋以后的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步融入华夏族。至此,华夏族吸收了更多的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也更加广泛。华夏民族,是古代居住华夏民族,是古代居住 于中原地区的原于中原地区的原住居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住居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l 材料:“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
14、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20202020广东韶关一模广东韶关一模24)“24)“夷夏之辨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A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B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C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趋向
15、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解 析】诸侯国之间不再以夷夏之辨进行舆论攻击,说明频繁的文化交流使诸侯国之间互相认可对方的华夏族身份,即华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故选D项;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长期存在,“消失”说法欠妥,排除A项;【答 案】D材料 公元前9世纪,楚国先祖雄渠自称“我蛮夷也”;楚国崛起后,其国君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从春秋到战国据材料分析楚王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据材料分析楚王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华夏认同、同源共祖“华夏认同华夏认同”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中华文明的内涵逐渐丰富,具有生命力。(多元一体、源远流长)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利于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经
16、济发达,生产力先进的农耕文明文化先进,奴隶制文明发达分封制、宗法制等先进的制度二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发展与变法运动1.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1)(1)农业农业:铁制农具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推广牛耕推广;兴修兴修水利水利(如如都江堰都江堰、郑国渠、芍、郑国渠、芍陂陂);集体劳作形式逐渐集体劳作形式逐渐瓦解瓦解,以家庭为以家庭为单位单位男耕女织男耕女织的的精耕细作精耕细作的小农经的小农经济生产济生产模式形成模式形成。(2)(2)手工业手工业:冶铁业出现冶铁业出现;分工细密。分工细密。(3)(3)商业商业:“工商食官工商食官”格局被突破格局被突破;货币流
17、通广泛货币流通广泛;出现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出现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私营工商业主实力壮大私营工商业主实力壮大;实物借贷普遍实物借贷普遍,货币信贷出现。货币信贷出现。二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发展与变法运动农业农业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的使用与推广技术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又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及社会的变革作了准备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耕作技术的进步:垄作法法水利灌溉:都江堰、郑国渠、芍陂水利灌溉:都江堰、郑国渠、芍陂郑国渠都江堰(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耕作法)(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耕作法)耕作方式【概念阐释】小农经济 含义:又叫自耕农经济,以家庭
18、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铁犁牛铁犁牛耕的推广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结果)耕的推广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结果)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知识拓展:小农经济内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分散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 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封闭性)多投入多产出评价地位:进步性:局限性: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
19、性。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脆弱性)在后期(明清)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阻碍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2020广东一模25)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后期出现了“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商贩,周于四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的现象。该现象所反映的农业经营方式()A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B破坏了小农经济C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税D缓和了阶级矛盾【解 析】据材料“豪人之室山谷不能受”可知,该现象指的是东汉田庄经济的经营方式,该方式是土地兼并的结果,破环了小农经济,故选B项;该经营方式导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而非
20、提高,排除A项;田庄经济下,田庄主与国家争夺农民与赋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且其隐瞒人口与土地,对国家利益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排除C【答 案】B【知识拓展】小农经济的特点(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容易破产。(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6)保守性: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原始农业时代原始农业时代传统农业时代传统农业时代 工具工具(生产力)(生产力
21、)耕作技术耕作技术(生产力)(生产力)经营方式经营方式(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土地制度土地制度(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铁犁牛耕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春秋战国以后:春秋战国以后:封建土地私有封建土地私有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小农经济小农经济集体劳动集体劳动 商周时期商周时期井田制井田制大量使用大量使用铁农具牛耕铁农具牛耕、修筑水利工程修筑水利工程等等木、石木、石金石并用金石并用 刀耕火种刀耕火种 原始农业与传统农业比较【概念阐释】精耕细作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采用新技术,改进农具,进行细致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主要方式有:(1)使用铁犁牛耕 (2)不断改进生产工
22、具和技术(3)充分挖掘地力 (4)加强田间管理 (5)改进灌溉工具,兴修水利 (6)加强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与培育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2020全国全国卷,卷,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A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到福建取得占城稻到福建取得占城稻江淮两浙诸路种植江淮两浙诸路种植扩大到北扩大到北方诸
23、路方诸路”“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等可知,水稻种植北扩,等可知,水稻种植北扩,大、小麦种植在南方推广,这样可以使水稻与小麦等作物轮种,从而提高大、小麦种植在南方推广,这样可以使水稻与小麦等作物轮种,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故土地的利用效率,故A项正确。项正确。手工业手工业概况:主要有官营、私主要有官营、私(民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官营手工业由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皇室、贵族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日用品,一般不投放市场,直到明代前期
24、,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消费的日用品,一般不投放市场,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私私(民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一种副业,产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是农业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稳定了小农经济,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稳定了小农经济,在近代破产。在近代破产。种类:纺织、冶金、陶瓷、制漆、煮盐和酿酒:纺织、冶金、陶瓷、制漆、煮盐和酿酒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发明、淬火和炼钢技术产
25、生。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发明、淬火和炼钢技术产生。齐国齐国考工记考工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专著。(2018全国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D解析解析根据地图可知,铁器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新根据地图可知,铁器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新疆地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黄河疆地区,再结合所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66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