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 上传人(卖家):saw518
  • 文档编号:5564074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216.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由用户(saw5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地理 必修 知识点 总结
    资源描述:

    1、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概念 A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2、区域的主要特征(边界、异同、特色、联系) B(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有实有虚)。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3、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A 概念: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等。4、区域的空间分布形式 B农业面状;交通运输线状和网络状

    2、;城市和工业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岛状 5、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A 概念: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6、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A第一产业: 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7、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B 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8、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及综合性指标人文发展指数 A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

    3、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人文发展指数(HDI):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9、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A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范围:东部(12个):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 中部(9个):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西部(10个):陕西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青海省、甘肃省、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10、不同阶段区域的经济发展特征 B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

    4、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少中等高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比重大,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加速第三产业超第二产业,向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区域空间结构内部差异小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速度,内部差异大差异逐渐缩小 ,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区域发展状态低水平均衡状态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1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C东部中、西部自然因素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自然资源短缺,尤其是能源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大陆性、高山气候,自然资源丰富 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

    5、对发达农业经济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进程快慢工业结构轻型或轻重混合型型产业为主,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 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表现出 过渡性特征,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密度大水平低,城市密度小对外开放程度高低科技、教育和文化水平高、发达水平低、不发达发展机遇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12、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界线、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及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草原草甸常绿阔叶林及热

    6、带季雨林土壤黄土、黑土等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工业生产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区)工业发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工业区)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应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铁路、公路、水运运输都很便利对外开放时间晚,程度低 时间早,程度高 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人地关系紧张发展方向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14、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B范围:西部地带的十个省以

    7、及内蒙古、广西 意义: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15、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A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16、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A 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是在区域规划指导下的区域分工与协作,也是一定生产领域的长期协作活动。17、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B(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2)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引进资金上升,国家加大对西部的政策支持和投资

    8、力度)(3) 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东部优秀人才支援内地)(4) 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双赢”,西部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18、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A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9、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示意图及意义 B(1)南水北调方案东线方案中线方案西线方案路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至京津唐地区从丹江口水库引水,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评价优点有京杭运河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可自流供水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可自流供水缺点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

    9、抽水北送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工程难度大积极意义缓解北方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促进受水区的经济发展;美化受水区的生态环境。 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对环境影响长江径流量减少,影响下游水质、航运,供水区土壤盐碱化等示意图(2)西气东输方案: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铺设管线到上海。意义: 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 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改善西部地区当地城市的大气质量。影响:物种资源流失,生态环境退化,加剧环境恶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对文物古迹和雅丹地貌的影响等。示意图:(3)西电东送方案:

    10、北路:黄河上游水电,山西、内蒙古火电京津唐地区 中路: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华东地区 南路:珠江上游水电,黔、滇火电广东意义: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为东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示意图:20、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B以西部地区煤炭资源的调出为例::对调出地: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等;对调入地: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21、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A主要形式: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转移原因: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和开拓市场。22、产业转移对区

    11、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B区域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阶段对环境影响程度原因低级阶段破坏不大工业生产规模较小 重化工业阶段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三废”污染严重高科技产业阶段不利影响又趋于减少 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影响:对转出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减轻了环境压力。 对转入区: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就业机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1、荒漠化的含义 A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2、形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B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易引起风蚀;(2)土质疏松,易于侵蚀;(3)植被稀少,使土壤失去了植被保护

    12、以及对水的调节作用。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和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等。3、荒漠化的危害 B(1)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害; (2)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4)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破坏,生物的生产力下降,引发饥荒。4、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C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措施: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采取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措施。5、湿地的概念 A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6、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 A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7、湿地的重要价值 A 提供

    13、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8、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B天然湿地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9、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C(1)退耕还林、退田还湖、还沼泽; (2)禁止滥捕滥猎; (3)防止湿地水污染;(4)建立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工程;(5)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10、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B(1)自然地理特征田纳西河:发源于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地形:上游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14、。 资源:水能资源、煤炭、石油资源丰富。气候:降水丰沛;水汽主要来自墨西哥湾和 加勒比海。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2)存在问题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仅限于航运;是美国东部最为贫穷和落后的地区之一。1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B(1)治理核心:水资源综合开发。 (2)方案: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长远开发方案。(3)治理与开发措施:能源:水能资源梯级开发,防洪标准提高;此后相继发展了火电、核电。工业发展:先期发展化工、冶金等高耗能工业,后期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农业

    15、发展:种植业方面,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同时重视发展林业、畜牧业、渔业。环境保护: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规划。1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就 A(1)水利工程的建设,使洪水灾害灾害得到有效控制。(2)全流域组建成一个常年通航的庞大航运网。(3)拥有全美最大的电力系统系统。(4)建成一个以电力工业为龙头,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5)整个流域已变成一个优美风景区。(6)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已达到全美的平均水平。13、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可借鉴的经验 B(1)设立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不断加大开发力度。(3)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

    16、,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4)提高流域的开放度。14、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A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适宜栽培多种作物。地形:分三大纵列带。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 耕作和大规模经营。市场:追求效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中,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 起了决定性作用。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发达便捷。政策:国家的政策与法规。15、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A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16、美国主要农业带的分布及原因 B(1):玉米带,:小麦带。(:春小麦为主;:冬小麦为主。)(2)小麦带的主要

    17、区位条件:地势地平,土壤肥沃,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3)玉米带的主要区位条件: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无霜期长,年降水量多。(4)A:乳畜带。主要区位条件:气候湿冷,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不适合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接近消费市场。17、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B存在问题:20世纪30年代,由于过度垦荒和植被破坏,导致“ 黑风暴 ”大规模袭击和破坏。对策:(1)美国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2)美国政府制定了政策、法规和计划,如限耕政策、休耕政策、补贴政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3

    18、)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18、鲁尔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 A(1)丰富的煤炭资源。 (2)就近运输铁矿石。 (3)便利的水陆交通。(4)广阔的市场。 (5)充沛的水源。19、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B(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世界性钢铁过剩。 (3)经济结构单一。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20、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B(1)调整产业结构。 (2)调整工业布局。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5)治理污染,美化环境。21、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A改革开放初期:城乡一体化地带。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城乡一体化向由区域核心城市引导下的城市群模式转变。目前:以广州

    19、市为中心,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和城镇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2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的具体表现 B(1)城镇人口比重高达70%;(2)城镇数量多,分布密度大;(3)城镇的经济实力较强;(4)外来劳动力所占的比重高,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比较完善,供水、供电和通信等水平居全国前列。23、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B(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2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B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25、解决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

    20、的问题 B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A 概念: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2、遥感(RS)的概念 A 是指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3、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A 概念:是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4、数字地球的基本含义 A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56407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