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三版)》课件第12章 人格与智能.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理心理学(三版)》课件第12章 人格与智能.ppt》由用户(momomo)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心理学三版 生理心理学三版课件第12章 人格与智能 生理心理学 课件 12 人格 智能
- 资源描述:
-
1、生理心理学第生理心理学第12章章 人格与智能的生理心理学问题人格与智能的生理心理学问题人格的生理心理学基础智能及其脑功能基础智能障碍的脑机制生理心理学第生理心理学第12章章1节节 人格的生理心理学基础人格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个性与气质的经典假说个性与气质的经典假说 两性人格差异的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理论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个性与气质的经典假说个性与气质的经典假说 巴甫洛夫关于人类气质类型的假说巴甫洛夫关于人类气质类型的假说 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巴甫洛夫关于人类气质类型的假说巴甫洛夫关于人类气质类型的假说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特性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强度特性:兴奋和抑
2、制过程的均衡性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均衡性:两种过程都较强或均较弱,则认为该个体大脑皮层的两种神经过程是均衡的;否则认为是不均衡的。两种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两种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能够迅速完成改造任务的个体,其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较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兴奋型:强度强 活泼型:强度强、安静型:抑制型: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先天和后天的合金:神经型的形成既决定于遗传的神经过程特点,也决定于生存条件,是先天特征与后天变化的合金。环境影响的获得特性经过几代延续能够遗传下去。人类的气质类型:人类的气质类型:人类而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就是气质;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的气质,易激动、热情、好斗,神经过程强而
3、不均衡;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的气质,精力充沛、均衡稳定、神经过程强,均衡性和灵活性也高;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沉静稳重、神经过程强而均衡,但灵活性低;抑制型或弱型相当于抑郁质,对生活缺乏乐观精神,忧虑、暗淡、神经过程较弱。第二信号系统与第一信号系统(非语言的现实刺激)之间的关系作为另一重要基础,第二信号系统优于第一信号系统者为思想型;第一信号系统优于第二信号系统者为艺术型;两个信号系统均等者为中间型。每种类型的人中,均存在着上述四种气质。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艾森克人格理论的生理基础 大脑皮层兴奋性水平:大脑皮层兴奋性水平:神经系统唤醒水平(arousal level),低者表现为外向型人格特质
4、主动活跃地寻求刺激,以提高皮层的唤醒水平弥补先天之不足。相反,皮层兴奋性水平较高的人表现为内向性个性特征,沉静稳重与外界接触少 条件反射能力:条件反射能力:形成条件反射的速度、强度和维持时间等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个体差异,反射能力强者多为内向型人格,其神经质人格维度较低;条件反射能力弱者多为外向型人格,其神经质人格维度较高 驱力或情绪性:驱力或情绪性:制约于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占优势者,其个性特征具有神经质的特点,表现为焦虑、过敏、易激动。这种过敏的情绪反应类似一种驱力,促使人们产生过多的行为反应。情绪性或驱力概念不仅与神经质人格维度有关,也与内外向人格维度有关
5、。两性人格差异的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理论 共情(共情(empathizing,E)对他人心态的理解和共鸣,以便用适当的情感和行为对他人进行反应的心理品格 系统化(系统化(systemizing,S)是规则系统,只为本系统实施未来行为而服务 E-S Theory两半球间的白质两半球间的白质 140名中国男、女青年大脑灰质密度和皮层区均质性的性别差异,人格障碍人格障碍 DSM-v五种类型五种类型:边缘型、分裂型、躲避性、强迫型、反社会变态型。是一种介于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之间的一些人格类型。由于生物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作用下,脑发育不足所发生的人格障碍,是一种持久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影响正常人际关系
6、,使自己和社会蒙受损失 黑尔(Hare1970)总结出反社会变态人格8项生物医学表现 黑尔变态人格测查条目”The Here Psychopathy checklist-Revised),2003年第二次修订,形成了国际认可的修正后的测查条目(PCL-R)Hare反反 社会变态人格测试条目社会变态人格测试条目 1油嘴滑舌或表面迷人,2浮夸的自我价值,3追求刺激,4病理性说谎,5放纵或做作,6缺乏悔过或自责,7肤浅的情感,8冷酷无情缺乏同情心,9寄生的生活方式10较差的行为控制力,11 混乱的性行为,12 较早出现行为出格,13缺乏现实的长期生活目标,14冲动性,15 无责任心,16不能接受教训
7、,17多次失败的婚姻,18少年违法,19 拘留期间有保释的解除,20违法行为的多样性.四因素模型 因素1:人际关系;1,2,4,5条目 因素2:情感;6,7,8,16 因素3:生活方式;3,9,13,14,15,因素4:有害于社会10,12,18,19,20择自Anderson,N.E.&kiehl,K.A.Tren.Cogn.Sci.2012,16:53反社会变态型人格障碍形成机制反社会变态型人格障碍形成机制 脑机制脑机制,杏仁核、眶额叶皮层、前扣带回、后扣带回、海马和上颞叶皮层发育不良,这些脑结构容积较小和功能低下,是变态人格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理形成的机制病理形成的机制,是环境和遗传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