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专项精选汇编(基础运用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北京市各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专项精选汇编(基础运用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运用题 2019 北京市 各区 中考 语文试卷 专项 精选 汇编 基础 运用 答案 解析 下载 _模拟试题_中考专区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北京市各区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基础运用】专题西城区一、基础运用(共14分)学校组织同学参加有关故宫博物院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1.同学了解了故宫博物院春节期间举办的特色活动后,在校刊上作了如下介绍。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共4分)春节期间的紫禁城,道道宫门张( )着年画和春联,长廊悬挂着各色宫灯,观众只要走进这里,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故宫博物院于今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一)开始举办主题为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还原了昔日皇宫过年的情景,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充满年味的紫禁城。本次展览采用了多种手段,力求让文物鲜活起来。首先,改变了展品“排队”的
2、摆放方式,让文物的呈现变得更加立体,如书画和器物对照摆放、更多使用复原式陈列等。其次,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第三,增加了一些互动环节,让观众真正参与进来。这些手段,还原了清代宫廷庆贺春节的盛况,让文物不仅像原来那样孤立僵化地摆放,还能够与其他文物一起构成鲜活完整的历史情态。在真切的历史场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物的温度,感受到千百年以来中国人对新年的祈( )盼,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张(帖) 祈盼(q) B. 张(贴) 祈盼(q)C. 张(贴) 祈盼(q) D. 张(帖) 祈盼(q)(2)文中第句的
3、标点符号和第句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标点符号修改: 关联词语修改: 2.同学查到一些故宫收藏书法作品的资料。以下是三幅清代书法作品及相关赏评,从中可以看出清人继承传统而又有所融合发展的特点。阅读这些资料,回答(1)-(3)题。(共6分)何焯桃源行诗轴工谨端秀而又劲健舒朗张廷济临史颂鼎铭轴苍古质朴而又灵动自如郑簠七言诗轴端庄雅逸而又稳重沉实(1)这几幅作品所用字体,按其在汉字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早晚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A. B. C. D. (2)第幅作品取材于唐代诗人王维的桃源行,你还曾读过他的诗作 。“桃源”这一素材来源于桃花源记,其作者是东晋著名文学家 (作者名)
4、。(2分) (3)下面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他的书法既有对前人的继承,又有自己的发展创新。仿照前面清代书法作品的赏评形式,用一个四字词语将这幅作品的赏评补充完整。(2分) 米芾苕溪诗卷 而又欹侧险劲3.“一九二九不出手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首九九歌,反映了中国民间数“九”过冬的习俗。右图是同学查找到的故宫展出的消寒图,上面有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笔,从冬至日开始,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的顺序,每日涂写一画,写完一个字,即过完一“九”,待九九八十一天把九个字全部涂完,冬天也就过去了。根据上述介绍,结合笔顺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一九”的第六天消寒图中应该填写的笔画
5、是竖B. “三九”的第五天消寒图中应该填写的笔画是捺C. “八九”的第二天消寒图中应该填写的笔画是撇D. “九九”的第七天消寒图中应该填写的笔画是横4.有同学搜集了很多故宫中的对联,但是弄混了两组对联。请从下面四个语句中选出两句,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的顺序抄写在答题卡上。(2分)淑气到华轩梅芬绽玉 晴窗挹翠山傍五云多 紫阁宜春花开千树丽 春风生广殿柳色垂金上联: 下联: 一、基础运用1.阅读文字,完成(1)(2)题。(1)C(2)标点符号修改:修改为“”关联词语修改:“不仅还”,改为“不但不反而”或者“不是而是”2.阅读资料,回答(1)(3)题(1)D(2) 示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元二
6、使安西山居秋暝 陶渊明(3)示例:舒展自如、微向左倾、落笔迅疾均可3.判断题答案:B4.请选出正确的上下联上联: 下联:或者上联: 下联:延庆区2019年3月20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意大利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学校“语文社团”开展了以“习大大意大利之行”为主题的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2题。1.下面是文学编辑为活动撰写的开篇词,请你阅读文段,完成-小题。(共10分)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两个伟大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渊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就让远隔万里的中国和古罗马联系在一起:汉朝曾派使者甘英寻找“大秦”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地理学家庞波尼乌斯多次提到“丝绸之
7、国”;马可波罗用他的游记在西方世界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为一代代友好使者所追随。进入当代,沿着古人友好交往的足迹,中意关系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意大利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建交以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两国始终密切合作、相互信任,建立了不同国家互利共赢的典范。【甲】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写道:“友谊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志同道合的结果。”【乙】中意友谊扎根在悠久的历史积淀之中,凝结在深厚的战略互信之中,体现在丰富的务实合作之中,传承于密切的文化交流之中。中意两国牢固的传统友谊历久弥新,成为双边关系快速稳定发展的坚实支柱。【丙】回首50年,中意关系深耕厚植、硕果
8、累累;展望新时期,中意合作欣欣向荣、前景广阔。【丁】中国人民期待着同友好的意大利人民携手努力,为两国关系发展培育更加艳丽的花朵,让中意友谊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1)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渊远流长 “世”字第二笔是“竖折” 历久弥新:填满 硕果累累(li) B. 渊远流长 “世”字第二笔是“竖” 历久弥新:更加 硕果累累(1i) C. 源远流长 “世”字第二笔是“竖” 历久弥新:更加 硕果累累(li) D源远流长 “世”字第二笔是“竖折” 历久弥新:填满 硕果累累(1i) (2)文中第段 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A. , 、 B ; 、 C, , D; ,(3)文中第
9、段画直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答: (4)对文中段画波浪线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句引用意大利著名作家的话,强调中意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的基础之上。B. 【乙】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表明了中意友谊基础牢固。C【丙】句句式整齐,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中意两国50年友谊的丰硕成果。D【丁】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中意友谊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前景更加美好。(5)请你为文段选择恰当的标题(2分)A东西交往传佳话 中意友谊续新篇 B中欧交朋友 合作立典范C改革开放谋发展 文化交流代代传 D. 世界和平稳定 经济繁荣发展2.下面是书法小组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
10、题。(3分)马可波罗是意大利旅行家,他的游记让西方世界了解了中国;郎世宁是意大利人,是清代宫廷画家,他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他们二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都做出了突出贡献。(1)下图是马可波罗游记译本的封面,书名所用字体出现顺序较早的是(1分)A B (2) 下面是郎世宁所绘名马图和他题在图上的诗句,请你结合图片内容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 一项是(2分)注:题诗内容“玉花照夜今无种,枥上追风亦不传。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宋代 黄庭坚)A.用狂放不拘、飞扬飘逸的草书,展现名马的独绝气质。B.笔画连绵如行云流水的草书,与名马的灵动天性相得益彰。C.笔画连绵如行云
11、流水的行书,与名马的灵动天性相得益彰。D.用狂放不拘、飞扬飘逸的行书,展现名马的独绝气质。一、基础运用(共13分)1 (1)答案: C 评分标准: 2分。选错不得分。(2)答案: B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3)答案示例:两国始终相互信任、密切合作,树立了不同国家互利共赢的典范。 评分标准:2分。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先信任再密切合作,顺序修改正确得1分;树立典范,不能建立,搭配正确得1分。(4)答案:C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5)答案:A 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2. (1)答案:A 评分标准:1分。A封面题目字体为楷书,B封面题目字体为行书,楷书字体出现早于行书。(2)答案:
12、C评分标准:2分。选错不得分。石景山区一、基础运用(共16分)五月是我校的“行为规范月”,各年级都将以“习惯养成”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作为初三年级的学长,请你参与初一年级的筹备工作,完成以下任务。(共16分)1在准备启动仪式的发言稿时,主持人遇到了有关字词的问题,请为他提供帮助,完成题。(共4分)好习惯对人意义深远,但习惯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须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方能成功。关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 。古人曾说:“不积跬步,无以 千里。”以此告诫后人: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现代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有良好的行
13、为并长期坚持,形成自然。“好习惯,益终身”,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给加点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锲(qi)而不舍 “惯”字的第二笔是:竖B锲(q)而不舍 “惯”字的第二笔是:点C锲(qi)而不舍 “惯”字的第六笔是:竖D锲(q)而不舍 “惯”字的第六笔是:横结合语境,在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和汉字,正确的一项是(2分)A真知灼见 致 B真知灼见 至C远见卓识 至 D远见卓识 致2一班同学正在制作展板,说明名人的成就与习惯之间的关系,请帮助他们完善展板,完成题。(共6分)【甲】他少年时发愤读书,日夜苦读,每每只在傍晚才吃一点东西,常常合衣而睡。在经年累
14、月的刻苦学习中,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并以古仁人为榜样,立下造福天下的志向。他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是北宋的一代名臣。此外,他在文坛也享有盛誉,有【丙】传世。【乙】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在创作【丁】龙须沟等小说和戏剧时,为了更好地展现老北京独特的风土人情,走路、吃饭都在思考,常常为了一个字绞尽脑汁。他还给自己规定每天写4000字,完不成决不收工。他的生活极有规律,简直像个陀螺,而写作是其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展板【甲】【乙】两处依次标注出姓名。(2分)【甲】: 【乙】: 在展板【丙】【丁】两处依次补充作品,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丙】范文正公集 【丁】彷徨B【丙】天净
15、沙秋思 【丁】屈原C【丙】醉翁亭记 【丁】骆驼祥子D【丙】渔家傲秋思 【丁】四世同堂展板的最后一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2分)修改: 3二班同学针对大家希望提高写作能力的愿望,准备用一段文字探究写作与习惯的关系。请你参与材料的搜集整理,完成题。(共4分)契诃夫喜欢通过描摹人物的“习惯”来描写人。他塑造的木匠叶里扎洛夫最能体现这一特色。“他判断每个人和每样东西的时候总是从结实着眼:看看是不是需要修理。他在饭桌边坐下来以前,先试了好几把椅子,看它们结实不结实。”契诃夫就是这样来写人的,他笔下的人大都囿于自己的生活,【甲】,周围的世界一片黑暗。契诃夫就站在黑暗中,凝视着他们的愚蠢和精明、他
16、们的忧愁和恐慌、他们的坏心眼和好心肠。他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多是自然之作【乙】习惯之举。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内容,将契诃夫的背景资料补充完整。(2分)契诃夫是 国短篇小说巨匠,他塑造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成为了 的代名词。在文段【甲】【乙】两处依次填入语句和标点,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仿佛处在只有烛光能照见的那一小片光影之中 【乙】逗号B【甲】仿佛在空白的画卷中涂抹绚烂的色彩 【乙】顿号C【甲】仿佛在空白的画卷中涂抹绚烂的色彩 【乙】逗号D【甲】仿佛处在只有烛光能照见的那一小片光影之中 【乙】顿号4三班同学通过探究书法与人品性之间的关系,希望同学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他们选取了四幅
17、书法作品进行说明,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陶渊明拟古九首帖李白上阳台帖颜真卿多宝塔碑(拓本)毛泽东七律长征A从拟古九首帖方正古拙的行楷中,得以窥见魏晋文人身上的洒脱风韵。B从上阳台帖苍劲挺秀的行书中,能够体味李白恃才放旷的豪情与孤傲。C从多宝塔碑骨力遒劲的楷书中,仿佛目睹颜真卿刚直不屈的铮铮铁骨。D从七律长征豪迈开张的草书中,可以感受一代伟人指点江山的气概。一、基础运用(共16分)1C(2分。选C得2分,选A或B得1分,选D不得分。)B(2分。选B得2分,选A或C得1分,选D不得分。)2【甲】范仲淹 【乙】老舍(2分。每空1分。)D(2分。选D得2分,选A或C得1分,选B不得分。)示例:他的
18、生活极有规律,简直像个钟摆,而写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分。每处1分。)3俄 见风使舵者(2分。每空1分。)D(2分。选D得2分,选A或B得1分,选C不得分。)4A(2分)密云区一、 基础运用(共12分)学校举行“感受春节文化”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4题。1. 阅读学校网站上的一段文字,完成-题。(共6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春节”只是上个世纪初才兴起的说法。古代传统中,这个节日被称为元旦、新正、新元、元日等。民国时期,引进公历,“春节”这一概念逐渐被提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19、多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或正月十九结束。春节,述说着中国人对“回家”的执着。沉甸甸的行囊满载着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和回家的甜蜜。团圆饭摆上餐桌,全家人围坐桌边,三代或四代同堂,笑谈着过往、来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丰富味蕾的同时,享受的是浓浓的情。春节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诗词的吟咏,“李逵元夜闹东京”是古典小说的描绘。而贴春联、守岁、拜年送福等带有强烈仪式感的习俗,更寄y( )着人们共同的祈愿,涵养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作者王安石是 代文学家,“元夜闹东京”出自 (作者)著的水浒传。(2分)文段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