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上海市 各区 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 汇编 文言文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19年上海市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二【奉贤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2分)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阳明子曰:“可!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
2、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
3、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注: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阳明子:指王守仁。会稽山道家称“阳明洞大”,王守仁结庐其间,故自号阳明子。鸠:通“究”,搜求。僻:通“癖”,癖好。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时人。国语楚语上载卫武公语:“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24. 下列完全符合王阳明为学主张的一组文字是:( )。(2分)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某也敢忘国士之
4、交警?A B C D25. 可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是()。(1分)A.矣 B.乎 C.哉 D.耳26.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这篇赠序是王守仁在他的朋友乔白岩先生将要前往南都时与自己论学后写的。B王守仁认为不管学习什么都是学习,只要真正做到“专”和“精”,“正”也就在其中了,距离“大道”也就不远了。C乔白岩先生认为自己喜好文辞优美的文章,写作时字字推敲句句斟酌,并沉潜于诸史和百家著作,这就算是“精”了,可王守仁却并不认可这样的“精”。D乔白岩先生非常认同王守仁的为学之道,只是认为自己明白得太晚了。王守仁以卫武公的事例提出忠告并勉励他。27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
5、效果。(3分)28王守仁的为学主张对当今有何启迪意义?(4分)【答案】24.(2分)B 25(1分)C26(2分)B27(3分)运用整句(通过两组对偶句),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道”在追求专和精过程中的重要性。读来节奏鲜明,语势强烈。28(4分)答案要点:作者认为:做学问,要诚心诚意走在正道上,追求专与精;学无止境,做学问不应当受到年龄的限制(或:学无止境,做学问要坚持终身学习,生命不息,钻研不止)。(2分)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专与精的培养是盲目的,为了拿到各种证书不择手段地去钻营,偏离正道,这其实是无用之学,于个体和社会都是不利的。所以有警世启迪的意义。倡导坚守正道,终身学习。(2分
6、)【静安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答顾东桥书 明王阳明来书云:“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别前后,即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如知食乃食,知汤乃饮,知衣乃服,知路乃行,未有不见是物,先有是事。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既云“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则知行并进之说无复可疑矣。又云“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无乃自相矛盾已乎?知食乃食等说,此尤明白易见。但吾子为近闻障蔽,自不察耳。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
7、之美恶者邪?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知汤乃饮,知衣乃服,以此例之,皆无可疑。若如吾子之喻,是乃所谓不见是物而先有是事者矣。吾子又谓“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截然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是亦察之尚有未精。然就如吾子之说,则知行之为合一并进,亦自断无可疑矣。 (选自 王阳明传习录)注书:文中指信 吾子:尊称,您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 其 B. 然 C. 以 D.为22.根据第段文意,顾东桥来信向王阳明提出的自己对知行关系的看法是( )。(2分)A. 知行并进,不宜分
8、别前后B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C. 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D. 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23.对“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知行)相互培育生发,无论内外本末,都是古人的原则。B(知行)相互培育生发,无论内外本末,这个原则始终贯通。C(知行)交叉培育生发,不分内外本末,都是一个原则贯通。D(知行)交叉培育生发,不分内外本末,一个原则始终通行。24.王阳明回复顾东桥,语气肯定,推理严谨。请从用词或句式方面举例分析。(4分)25.概括王阳明阐释知行关系的理由。(4分)【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21. B (1分)22. C
9、(2分)23. B (2分)24.“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此句中“必” “然后”“即是”“矣”四个词语气肯定, 推理严谨,解说了“知行并进”的统一关系。既云“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则知行并进之说无复可疑矣。又云“工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无乃自相矛盾已乎?此句用陈述句点出了顾东桥的两种说法。用反问句明确的指出了顾东桥说法的自相矛盾。语气肯定,反驳有力!(4分)25. 观点:知行之为合一并进理由: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必有欲行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岐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知,岂有不待
10、身亲履历而已先知路岐之险夷者邪?(4分)【黄浦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君 道 (元) 邓牧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生民之初,固无此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而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饮食未侈也,衣服未备也,宫室未美也,下民其分未严也。尧让许由而许由逃,舜让石户之农而石户之农入海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敛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
11、矣。天生民而立之君,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状猊咸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欲长治久安,得乎?夫乡师、里胥,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 圣人不利天下,亦若乡师、里胥然,岂惧人夺其位哉!夫惧人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使天下无乐乎为君;欲为秦,勿怪盗贼之争天下。嘻!天下之固何尝之有!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刘邦)李晋阳(李渊)者,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智鄙相笼,
12、强弱相陵,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21可用同一个文言固定短语填入第段的两个方框处,正确的一项是( )。(1分)A孰若 B莫若 C孰与 D毋宁22下列句子中“所以”的用法与其它句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B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C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 D虽贱役亦所以长人也23下列对第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尧舜时,社会道德水平最高,百姓生活条件却很艰苦。B尧舜时,老百姓与君王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C尧舜时,由于百姓拥护,做君王的也就没有厌烦之心。D秦朝后,君王横征暴敛,百姓受其害,整天惴惴不安。24分析第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4分)25作者在第
13、段提出了“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的观点,以下事例是否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注】仲:指老二,刘邦的哥哥;刘邦排行老三。【答案】21.(1分)B22.(2分)A23.(3分)B24.(4分)答案示例:假设把圣人不在帝位上谋私利,与乡师、里胥一样无利可求类比,论述去私利,不用担心夺其位;再用被人觊觎和被人爱戴对比,论述为私的危害;通过假设、类比和对比论证的运用,无可辩驳的强调要想长治久安,就要像尧舜一样不谋私利才能实现的结
14、论。25.(3分)答案示例一:能够充分论证这一观点;作为国君的刘邦在宴群臣时,通过与二哥产业的比较,把天下看做自己的产业,以此为做君王的快乐;正因为这样,让天下人都觊觎君王所获得的利益,江山就难以巩固了。答案示例一:不能充分论证这一观点;把这段刘邦宴群臣时的记录作为论据不够完整,缺乏刘邦因强调私利而使江山不稳固的具体内容;所以以此论证作者观点是不充分的。【浦东新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兵政集训小叙周光镐今之谈兵者,必曰司马法。何至读孙、吴兵法,其无所习见于步伍行阵者,谬以李广简易、程不识烦扰为言,是将尽古人之法而刍狗之。 每见介胄之士,桓桓握槊,平居矜斗乐战,一旦俾之勒
15、兵统卒,冥然且不知攻守之大致 。嗟夫!天地间事必有法,无文武巨细精粗一也。国家诸制大备,凡刑狱钱谷典章,靡不时广厉而饬新之。惟兵法则寥寥,二百载未见有施之训肄者。岂真以千万年承平,无所庸于武事也?亦不然矣。夫南北边鄙晏然不语兵,脱一旦有事,则蓄之不豫,求之仓卒,将安施之?余猥有事于西南夷,率所辖戍卫武弁子弟,属有司群而教之。问古之兵政书,云边鄙地无有,且不知田穰苴与孙、吴诸家为何物。即其书在矣,太史公谓“其文少闳廓深闷”,故且未暇用也。李唐以后,类多伪书,难以尽用。间阅经传子史诸家,凡有切于兵戎之事者,摘其要,汇为三卷,名曰兵政集训,出而梓之。匪徒以广荒陲之耳目,亦因以自考所事,庶几不悖于古人
16、成训与否。夫兵非易谈也,上将用之以道,中将用之以法,下者用之以幸。若不知有法,行且悖道,乃遽使之婴旗鼓,登坛坫,推毂以出,何异委爱子于庸医,以封疆为博进,必无幸矣。古今士大夫,于司马、孙、吴兵法为谈者非不多,然其善用者,不少概见。故赵之长平,马之街亭,非不知法,不知道也。古今得失鉴观,或者其在斯乎?(选自周大理明农堂集)【注】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比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A则、耶 B且、矣 C故、也 D或、耳22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不要将爱子交给庸医,否则如同作战不讲兵法一样不幸。B.如果懂得兵法,且用兵合“道”
17、,往往能获得意外成功。C.下等将领用兵,期望侥幸取胜,必然会导致战争的失败。D.上等将领往往懂得兵法中的道,故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23. 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学者循其迹,悟者超于神,故未有不习而能悟者。A.第段末尾B. 第段末尾C.第段末尾D. 第段末尾24.分析第段所用说理方法的作用。(4分)25.概述作者编写兵政集训的意图。(3分)【答案】(五)(13分)21(1分)【C】22(2分)【C】23.(3分)【A】24.(4分)将对待“刑狱钱谷典章”和兵法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1分),凸显人们忽视兵法的现状(1分);借一旦发生战事的假设(1分),进
18、一步突出日常不注重对兵法的学习和演练就无法应对突发事件的危害(1分)。25(3分)帮助开阔边疆将士的眼界;检验自己的军事行为是否合乎古人的成训;借鉴古人的得失,使当今将领指挥用兵能既知用兵之法更知用兵之道。(答对其中1点得1分,2点2分,3点满分。)【闵行区】【松江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清心亭记曾巩嘉佑六年,尚书虞部员外郎梅君为徐之萧县。改作其治所之东亭,以为燕息之所,而名之曰清心之亭。是岁秋冬,来请记于京师,属余有亡妹殇女之悲,不果为。明年春又来请,属余有悼亡之悲,又不果为。而其请犹不止,至冬乃为之记曰:夫人之所以神明其德,与天地同其变化者,夫岂远?生于心而已矣。若
19、夫极天下之知,以穷天下之理,于夫性之在我者,能尽之,命之在彼者,能安之,则万物之自外至者,安能累我哉?此君子之所以虚其心也,万物不能累我矣。而应乎万物,与民同其吉凶者,亦未尝废也。于是有法诫之设,邪僻之防,此君子之所以斋其心也。虚其心者,极乎精微,所以入神也;斋其心者,由乎中庸,所以致用也。然则君子之欲修其身、治其国家天下者,可知矣。今梅君之为是亭,曰不敢以为游观之美,盖所以推本为治之意,而且将清心于此,其所存者,亦可谓能知其要矣。乃为之记,而道予之所闻者焉。十一月五日,南丰曾巩记。(选自曾巩集)21.第段方框中应填入的词是( )。(1分)A.哉 B.矣 C.也 D.已22.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
20、一项是( )。(2分)A.梅君在嘉佑六年担任萧县县令。B.梅君改建东亭来作为休息场所。C.作者因妹亡女殇之悲两拒写记。D.作者终写此记因梅君再三邀请。23.对第段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交代了梅君建造此亭的缘由。B.肯定了梅君建造此亭的用意。C.阐释了作者为政治国的理想。D.照应了文章标题,收束全文。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神明其德与天地同变化不在于心。B.穷尽天下道理者不会被外物所累。C.君子做到了清心就可以为政治国。D.梅君造此亭可见其知清心的重要。25.梳理第段的行文思路。(4分)【答案】(五) (13分)21.(1分)A 22.(2分)
21、C23.(3分)C24.(3分)D25.(4分)首先分析了如何做到虚心,(1分)接着分析了如何做到斋心,(1分)然后分析了虚心、斋心的作用,(1分)由此得出其对修其身、治其国家天下的价值。(1分)步步推进,思路清晰。(1分)【长宁区】【嘉实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盖公堂记 苏轼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 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
22、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甲。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