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20年8月《社会心理学》在线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XX大学20年8月《社会心理学》在线考核试卷参考答案.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XX 大学 20 在线 考核 试卷 参考答案
- 资源描述:
-
1、社会心理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1、自变量;即研究假定为原因的变量,一般为影响社会行为或心理表现的外部条件。实验中通常以实验条件为自变量。2、随机分配;随机分配指每一被试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机会是完全均等的。3、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也就是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4、首因效应;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5、自我实现的预言;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
2、外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值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以实现。6、归因;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的过程,称为归因,也叫归因过程。根据各种研究提出的有关归因的不同概念与观点,统称归因理论。7、图式;根据西方哲学家的一般理解,图式就是用来组织、描述和解释我们经验的概念网络和命题网络。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同一类客体或活动的基本结构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在大脑中形成的框图便是图式;Piaget、Rumelhart等人认为图式由表示概念要素
3、的若干变量所组成,是一种知识框架及分类系统; 语言学家Carroll把图式看做是语义记忆的一种结构。尽管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图式有不同的表述,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图式是一种结构8、偏见;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9、内隐社会认知;内隐社会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格林沃德(Greenwald,1995)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社会心理学概念,它标志着社会认知的研究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如用自我报告法或内省法),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它是一种深层的、复杂的社会认知活动
4、,是认知主体不需努力、无意识的操作过程。10、态度;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11、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12、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13、睡眠者效应;是指在信源可信性下的传播效果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的现象。14、移情;移情一词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
5、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15、去个体化;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也有学者指出去个性化 (deindividualization) 是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融合于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性的一种状态 二、简答题 (每题5分,共30分)1、简要说明助人行为、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并说明三者的关系。答: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助人行为特指以个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则指不期待任何奖励或回报的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助人
6、行为、利他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比较多的领域。利他行为(altruism)是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回报的自愿她帮助他人的行为。一个行为是不是利他行为,决定于作出这个行为的人的企图。亲社会行为(Prosocialbehavior)是一个对助人行为较J”泛的定义。任何帮助别人的行为,或目的是帮助别人的行为,不管给予帮助的人的动机是什么,都是亲社会行为。许多亲社会行为都不是严格定义的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包括最无私心的利他行为,也包括完全是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作出的助人行为。但长期以来,研究者对三种行为并没有给以明确的区分,在定义上也存在着分歧,
7、更多的是将三种行为等同起来看待,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对这三种行为定义的模糊,分不清他们的实质及行为表现,甚至出现误解,影响到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有必要对三种行为进行严格的区分,澄清三种行为的实质,划清三种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之所以对三种行为在定义界定上存在分歧,或是将三种行为等同看待,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三种行为背后的动机看法不同所导致,因此我们从行为背后的动机入手来对三种行为进行梳理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2、什么是态度的学习理论?答:态度学习理论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理论。这种理论把人描绘成被动的受体。他们暴露在刺激之下,通过强化、惩罚、模仿而学习;这些学习的过程决定了个体的
8、态度。 最终的态度便包含了他所积累的所有联结、价值观和其他点点滴滴的信息。对于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学习理论强调两种主要的方法:信息学习和情感迁移。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加以说明。答:认知失调论是费斯廷格于 1957 年提出来的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当在认知上产生失调状态时就会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愉快和不舒适的感觉体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从而驱使个体去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使认知互相协调一致。4、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答: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影响因素有:(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
9、经验;(3)言语暗示;(4)情绪唤醒。5、简要说明有哪些方法可以培养人们产生更多的助人行为?答: 1、以苦为师,多吃苦,多实践,再加上理论的熏修,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换位思考也很总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多读善书,多学习英雄人物,树立正确的榜样.6、简述独立性自我和依赖性自我模型,并举例说明。答:独立性自我是指人的意志不易受他人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目的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内在稳定性。遇事有主见,有成就动机,不依赖他人就能独立处理事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的心理品质,它伴随勇敢、自信、认真、专注、责任感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依赖型自我,是病态人格的一种。其
10、显著特点是缺乏自信心和独立性。表现为:(1)自我形象弱,缺乏自信而轻视、贬低自己,总感到自己无助、无能;(2)温良驯顺,不爱竞争,避免社会压力和人际冲突;(3)依赖他人,退缩被动,容易顺从他人的要求,若所依赖的人不在身边,易产生焦虑和无勘感,甚至抑郁。(4)具有原初性亏损,即一种被压抑的生活方式,避免自我主张,拒绝承担责任,甚至容忍和希望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是人格发展不成熟的表现。依赖性格亦称“依赖取向”弗洛姆提出的人的五种社会性格之一。其特征:凡事依赖他人,生活靠别人供给,听凭他人支配。被动、屈从、怯懦、贪婪、轻信。具此性格者的人生信条是“一切依赖外界”,当其“供应来源”受到威胁时便感到焦虑
11、不安。三、论述题(共25分)1简述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答:韦纳认为,个体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后,无论成败,都会从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归因。只是不同的人在对不同的事件进行归因时,以上几项因素所起的具体作用会有不同。韦纳又把这些影响因素进一步归纳为三个维度:因素源(内部的和外部的),稳定性(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可控性(可控的和不可控的)。 一般说来,把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降低个体的行为动机。而把行为结果归结为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会增强个体的行为动机。例如,当学生把考试成绩好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能力和努力时,他在未来的学习中就会更有信心,
12、同时学习动机也更强。2、当看到好照片时,人们通常的反应是“真不错,你用的是什么相机”;当看到烂照片时,人们则往往会笑话拍摄者水平很臭。请详细论述,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答:人习惯性的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身,失败归因于环境;而将他人的成功归因于环境,失败归因于其自身。遇事只会一味地抱怨他人、抱怨环境,所以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向内寻求于心,向外寻求于道。改变人生最好的途径,就是遇事不再一味抱怨,而是多想想解决的方法。3、论述在社会心理学研究中,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请适当举例说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指社会中个人与群体关系。个人主义指的是一种
13、松散的社会结构,而集体主义则是一种紧密的社会结构。重视个人主义的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非常松散地结成社会关系网,并极大关注自尊。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矛盾:人本主义强调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以提高人的自尊、自爱和自助能力为其首要目标。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浓厚的家庭观念及其反对突出个人的主导思想相冲突。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差异不仅在个人的自我实现中有着明显的差异,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工作有关的价值观上的差异在对自我的认识上:西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有关自我的理论来看,其共同点都是把个人的自我看作为个人荣辱心的动力源泉。可是对中国人来说,自我的荣耀和耻辱既不是由自我的动力所发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