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doc》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 资源描述:
-
1、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小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的一项代号填入下面的表格内)1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发生着许多的化学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水的蒸馏C干冰升华D光合作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水的蒸馏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干冰升华的过程中
2、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石墨作铅笔芯B金刚石作钻头C用铜丝作导线D天然气作燃料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墨作铅笔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金刚
3、石作钻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做导线,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天然气做燃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3生活中的“加碘盐”、“高钙奶”、“含氟牙膏”,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原子B离子C元素D分子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分析:由题意,生活中的“加碘盐”、“高钙奶”、“含氟牙膏”,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元素,它们存
4、在于化合物中,可能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解答:解:由题意,生活中的“加碘盐”、“高钙奶”、“含氟牙膏”,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元素故选:C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4下列关于NO2、CO2、SO2等三种物质的叙述中,其中错误的是()A都含有氧分子B都含有氧元素C每个分子中都含两个氧原子D都是氧化物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oxide)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氧化钙(CaO)等由题意可知:NO2、CO2、SO2等三种
5、物质,符合氧化物的特点;由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也可推测其他答案的正误解答:解:A、NO2、CO2、SO2等三种物质为纯净物,不可能还含有其他分子,故A错误;B、由NO2、CO2、SO2等化学式,可知都含有氧元素,故B正确;C、由化学式可知,每个分子中都含两个氧原子,故C正确;D、由化学式可知,它们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A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了解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方法5(2分)(2010南沙区一模)甲醛(CH2O)是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它来源于室内装潢所用的油漆、胶合板、化纤地毯等材料下列关于
6、甲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醛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的B甲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C甲醛属于氧化物D甲醛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考点: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本题可利用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可判断其组成和构成,利用其组成和性质来判断物质的类别解答:解:A、由化学式可知,1个甲醛分子是由1个C原子、2个H原子、1个O原子构成,故A错误;B、由化学式,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2:21:116=6:1:8,故B错误;C、氧化物中只有两种元素,而甲醛中
7、有三种元素,则甲醛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D、由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则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1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较简单,学生可直接利用习题中给出的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解答即可,学生应具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容易的习题中可培养学生解答行为习惯6(2分)(2010青岛)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判断,属于阳离子的是()ABCD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B、
8、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故选项错误D、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2分)(2010萝岗区一模)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B镁条比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小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D50克水与50克酒精混合质量为100克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因为生成二氧化
9、碳和水,逸入空气;B、镁条比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小,因为生成的白烟,逸入空气;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50克水与50克酒精混合质量为100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答:解: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变小,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逸入空气,故A不符合题意;B、镁条比燃烧后所得氧化镁的质量小,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因为生成的白烟,逸入空气,故B不符合题意;C、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D、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
10、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8(2分)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分子假设用此技术欲制取乙醇,则不需要的原子是()A氢原子B氧原子C氮原子D碳原子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元素质量守恒分析:因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而乙醇(C2H5OH)分子由其化学式就知道是由C、H、O三种原子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为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分子即使用此技术制得乙醇(C2H5OH),也不需氮原子
11、解答:解:乙醇(C2H5OH)分子是由C、H、O三种原子组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分子即使欲用此技术制得乙醇(C2H5OH),也不需要氮原子故选C点评:让学生明确,一种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元素,即每种物质的分子都有组成该物质元素的原子组成9(2分)(2010苏州)下列四组物质中,均属于氧化物的是()A氧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B水、二氧化硫、高锰酸钾C空气、氧化铜、五氧化二磷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物质的简单分类.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氧化物是只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在判断时可根据此两点来解答解
12、答:解:A、氧气是只有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而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则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而氧化物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D、干冰、氧化镁、二氧化锰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一为氧元素则都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判断,学生可利用概念的要点来解答,在解答中并学会利用排除法来筛选选项,提高解题的速度和解答质量10(2分)(2010张家界)中华炭雕(主要成分是木炭)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A炭
13、雕摆设要远离火种B炭雕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C炭雕是轻质透明的固体D炭雕能吸附室内有害气体考点: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分析:A、根据木炭具有可燃性分析,B、根据“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不活泼”分析,C、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中,除了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其他的都是黑色或者灰色的,D、根据木炭具有吸附性分析解答:解:A、木炭具有可燃性,离火太近,会使其达到着火点而燃烧,故A正确,B、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木炭是有碳元素组成的,性质也较稳定,故B正确,C、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中,除了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形成的木炭是黑色,故C错误,D、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故选C点评:
14、本题主要考查了碳元素和木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度较小,便于记忆11(2分)(2010天津)下列措施安全的是()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B、溶洞里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C、沼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D、液化石油气与氧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解答:解:A、进入煤
15、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既可以照明,又可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偏高故选项正确;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要充分理解爆炸的含义,即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12(2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O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有害无利易燃易爆物应露天存放,紧密堆积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
16、体是SO2和CO2ABCD考点:一氧化碳的毒性;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化学与能源;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易燃易爆物不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解答:解:CO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它有害但也有利,它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错;易燃易爆物不能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以免发生危险;故错;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正确;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正确;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没有
17、二氧化碳,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促进可燃物更充分的燃烧、易燃易爆物、CO是一种有毒的气体、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等一些相关的知识13(2分)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没有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故造成后果为:会沾污滴管或造成药品的污染;B、过滤液体时,没有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D、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解答:解:
18、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B、没有“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滤液会溅出,故B错误;C、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操作正确,故C正确;D、取用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流出会腐蚀标签;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注意一些实验的操作事项14(2分)(
19、2010黄冈)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分子的特点考虑;B、根据微粒的特征进行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考虑;D、根据反应实例考虑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A错;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
20、改变,故B错;C、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故C正确;D、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即碳酸根离子转化为二氧化碳了,故D错故选C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分子的特点,决定元素种类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和化学反应的过程15(2分)下列有关H2、CH4、CO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B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C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D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专题:
21、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根据三种气体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B、根据三种物质点燃时的化学原理进行分析;C、根据可燃性气体的检验进行分析;D、根据三种气体的存在环境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甲烷不具有还原性,并且在发生还原反应时一氧化碳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所以不会失去电子,故A错误;B、燃烧时,火焰都是淡蓝色的火焰,但是氢气生成水,一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产物不同,故B错误;C、三种气体都是可燃性的气体,如果不纯,在爆炸极限范围内,点燃都会发生爆炸,所以需要验纯,故C正确;D、地壳中大量的存在甲烷,但是一氧化碳有毒,在地壳中存在的量极少,故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